×

马马耶夫岗

历时200余天的苏德斯大林格勒会战以什么方式下宣告结束?三国时的宜昌并不富裕,为啥吸引了各方的势力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26 23:21:40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历时200余天的苏德斯大林格勒会战以什么方式下宣告结束

1942年8月1日,德战车第4集团军在突破了苏第51集团军的防线后,攻占列蒙特纳亚并逼近了科捷尔尼科沃;第64集团军和整个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左翼受到德军从南面的包围。崔可夫迅速赶赴形势最糟的南部地段,于8月3日组成了拥有4个师又2个旅(后又增加了1个师)的“崔可夫战役集群”,并迅速与方面军司令部取得了联系(与第64集团军联系不通)。

5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命令第64集团军在科捷尔尼科沃方向迎击德战车第4集团军,“崔可夫集群”则奉命从南面掩护第64集团军的行动。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崔可夫率部将德军赶回了阿克赛河,取得了反击的胜利。

8月中旬,希特勒调整部署,要从西北和南部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钳形攻势”。

8月23日,德军向斯大林格勒派出了大量的轰炸机,进行了近2000架次的轰炸飞行。形热万分危急。

1942年9月12日,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任命崔可夫为第62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的任务是防御斯大林格勒城的中部和工厂区。

崔可夫表示:“斯大林格勒对我们全体苏联人民至关重要,这个城市的失守将挫伤人民的斗志。我发誓决不离开这座城市,我将采取一切办法坚守。我决心要么守住城市,要么就战死在那里!”

为鼓舞士气,崔可夫在到任伊始就发布命令∶“斯大林格勒是我们最后的战场;未经我和参谋长同意,任何部队严禁擅自撤离现有阵地;集团军司令部在任何情况下不向后撤。”

崔可夫在作战会议上指出:“我们不能仅限于防守,而应该抓住一个有利战机去打反击,把我们的意志强加给敌人,并用我们的积极行动破坏敌人的计划”。

14日凌晨3时,崔可夫指挥第62集团军从马马耶夫岗向德军发起了攻击;但遭到德军的强力抵抗和反击,进展极不顺利。15日,德军对第62集团军实施强攻,双方在马马耶夫岗等城郊地区展开激烈的城区街巷战斗。

9月16日、17日两天的战斗更加激烈,尤为残酷。崔可夫说:“我们的部队在这里经受了从残酷和顽强程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恶战。”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巷战,崔可夫摸索出了一些规律。他告诫属下的各级指挥官,不要束缚于既定的战斗条例条令,要相信士兵们并给他们充分的战斗自由,要多化整为零地组织突击小组,甚至可将“单人堡垒”作为新的战术单位。这些措施都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在接下来的残酷战斗中,崔可夫及其司令部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防御阵地,从未撤离到伏尔加河的对岸。

在10月中旬,德军甚至攻至第62集团军司令部仅400公尺之处,而崔可夫和参谋长克雷洛夫都镇定自若地表示:“我们将一起清洗好自己的手枪,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自己的脑袋”。

10月底的战斗中,在对斯大林格勒的保卫者来说是更为艰苦的日子,但胜利的曙光已冉冉升起。

1942年11月13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于11月19日在斯大林格勒发动全面反攻行动以围歼该地域的德军部队。

12月17日,第62集团军从一块块漂来的巨大浮冰上步行渡过了伏尔加河,与德军展开激战。

1943年1月10日,苏军部队对被围德军发起攻击行动。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在视察第62集团军时告诉崔可夫的任务是:“以积极的行动,从东边将更多的敌人吸引过来。如果敌人企图越过结冰的伏尔加河突围,就坚决地把它堵住。”

崔可夫向罗科索夫斯基保证:坚决完成任务,在顿河方面军主力发起主攻之前,第62集团军决不让保卢斯的德军部队撤走一兵一卒。

随后,崔可夫指挥部队由东向西推进,对德军发起了强劲的攻势;1月26日,第62集团军与自西向东进攻的第21集团军在马马耶夫岗胜利会师。

1月31日,刚刚被希特勒授予元帅军阶的第6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及其手下的步兵第4军军长普费尔中将、第51军军长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德军高级将领都成为了第62集团军的战俘。

2月2日,崔可夫的第62集团军向最后负隅顽抗的德军部队实施最后的攻击,俘获德第11军军长施特雷克尔中将。当天16时整,顿河方面军终于彻底完成了歼灭斯大林格勒被围德军集团的使命,历时200余天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终于以苏军的彻底胜利宣告结束;希特勒宣布德国全境为此哀悼三天。

三国时的宜昌并不富裕,为啥吸引了各方的势力

古往今来,战略要地的得失对战争的进程乃至结局都影响极大。比如明末的山海关,从它被吴三桂献给清军那一刻起,天下大势就瞬间改写了。

这些战略要地的归属是如此关键,以至于成为了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二战的苏德战场上,斯大林格勒城中的马马耶夫岗因其独有的制高点优势,成为了战役争夺的焦点。苏德双方谁控制了马马耶夫岗,谁就可以掌控整个战场。因此双方不惜血本,在马马耶夫岗从头拼到尾,把那里打成了一片真正的尸山血海。

在烽火不断的三国时期,大家耳熟能详的战略要地也有很多。比如著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被马谡丢掉的街亭就是诸葛亮北伐大计中的重要一环。街亭一丢,满盘皆输。

又比如握有崤函、坐拥八百里平原的关中,水网密集、倚为江南屏障的两淮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兵家重地。

不过当时还存在着一个看似不怎么起眼的兵家重地,围绕着它,魏蜀吴各方势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可以说,它的归属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决定了整个三国的命运。

这个地方就是三国时期的夷陵。

夷陵为何如此重要

从地图上看,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面积广袤,占据了整个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一块十分诱人的肥肉,故而被当时各方势力垂涎争夺。

然而在过去许多人的目光都盯在了襄阳、南郡等大城池上,而相对忽略了夷陵这座小城。实际上,荆州与益州扬州接壤,通过一条长江互相连接,夷陵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此地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为“夷陵”。透过夷陵,向西可以进取天府之国益州,向东则可以威胁长江中下游的江东地区。

特别是夷陵地区地形十分复杂,军队在此区域不仅行军速度缓慢,后勤补给更是面临老大难题。这样的地形对于防守方来说优势极大,只需在此布置一支精兵就可以将其牢牢控制。

益州门户,刘备进取西川的钥匙

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争霸天下的策略,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三国志·隆中对》中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刘备必须拿下的地盘。

在占据了荆州后,刘备就可以进而向巴蜀扩张,与北方的曹操和江东的孙权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根据诸葛亮的规划,在这套战略中最重要的当属夷陵。夷陵地区扼守荆州通往西川的门户,

如果无法拿下夷陵,那么刘备将失去四川,《隆中对》也会变成不切实际的空谈。

从刘备集团的多次军事行动中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夷陵地区的重视。

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一举攻克了荆州,刘备仓促之间只能从襄阳南下。当时刘备的军队一共分为了两部,一部由关羽率领沿汉江水路直接南下,而另一部则由诸葛亮和刘备率领直接向西南的当阳夷陵地区撤退。

从刘备的行军路线可以看出,刘备第一时间想要抢占的城池是当阳和夷陵两城。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被孙权偷袭之后,之所以想要前往麦城也是为了抢夺夷陵,从而控制前往西川的入口。夷陵地势险要,是荆州前往西川的关键之处,是否占据夷陵对于刘备集团非常重要,最后关羽也是因为没有及时抢占夷陵而被东吴包围。

江东要害,东吴势力必须控制的命门

夷陵地区不仅是益州门户,也是东吴势力能否生存的关键。在长江一线,上游势力对于下游有着绝对的压制力,战船军队沿江而下,下游势力几乎无法抵挡。

为了抵御来自上游蜀中的船队,东吴就必须占据关键的关口城池,夷陵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与其他城池不同,夷陵位于长江的上游与中游的连接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上游势力占据此地可以向下游直接进攻,下游势力守住这里便可以将上游敌人拒之门外。

纵观东吴数十年的战略,争夺夷陵一直是他们的重中之重。

最著名的,就是孙刘之间爆发的夷陵之战。

公元222年,刘备率军南下,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夷陵城。刘备知道孙权刚刚获得荆州,根基不稳,只要突破夷陵城顺江而下,不说消灭孙权,起码可以夺回丢失的荆州。

因此夷陵攻防战就是双方致胜的关键,刘备得则蜀汉赢,孙权守住则江东赢。

双方围绕夷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以孙权大胜、守住夷陵城结束。

北方势力南下统一全国的关键

夷陵不仅是南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对于位于北方的曹魏也很重要。因为夷陵地理位置独特,是南方长江中下游与上游连接的重要节点,曹魏只要控制住这里,就可以彻底阻断益州和江东的联合。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准备统一天下。对于曹操来说,普天之下已经没有和他实力相当的敌手,他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南方势力联手对他进行夹击。

于是我们看到,曹操在击败刘表拿下荆州之后,便迅速派兵赶在刘备前面抢占了夷陵城。只要把夷陵攥在手里,他就既可以避免刘备逃跑,也可以防备益州刘璋大军出动,与江东军队汇合。

赤壁一役,曹操败北,主力损失殆尽,不得已将大部分新占地盘让给孙刘。可是对于夷陵,曹操却不肯作出半点让步,派出曹仁镇守。

之后,孙曹之间又在此地鏖战了将近一年,曹操才被迫放弃。

结语

如果说荆州是三国争夺的焦点,那么夷陵就是焦点中的焦点。在这里,见证了三国时期太多的烽火狼烟。

随着时光变迁,岁月轮转,距离东汉末年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千年,曾经的夷陵已经变成了今天的宜昌。这里虽然已经不再是军事重地,但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形和地理位置,依然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