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藩王造反基本上都是赔本生意,风险大得离谱,但是很多王爷们依旧前仆后继。那么藩王造反成功的有几个呢?明成祖朱棣就是其中之一,朱元璋造反的时候是被逼无奈,实在是活不下去,朱棣造反的时候可是天下太平,乱世造反还情有可原,和平年代成功的几率就太低了。
得民心者的天下,朱元璋建立大明,建国初期对百姓很不错,朱元璋本身贫苦人出身,知道百姓之疾苦。朱元璋杀官员很多,但从不为难百姓,说他弑杀也罢、残忍也罢依旧是千古一帝。朱棣造反的却不同了,当时朱棣被封为燕王,在边境那是横着走的,地位高贵、吃尽穿绝,生活条件非常好。
哪怕朱棣不造反,交出权力,也能荣华富贵一辈子,但是朱棣并不是凡人,他权力欲望极重,加上军师姚广孝煽风点火,就直接造了侄子的反。朱元璋的大儿子太子朱标突然去世,本该继位的朱棣却没有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皇位,而便宜了皇孙朱允炆,朱棣对此极其不服气。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之后,马上开始削藩行动,这就逼着朱棣马上起兵,如果安于现状,很可能是个死。当时全天下都知道燕王可能要造反,朱允炆身边的黄子澄之流也非栋梁之臣,给皇帝出的都是馊主意,朱允炆自己还没有什么主见,就这么听从了黄子澄的建议,削藩过于急躁唐突。
朱棣起兵之后就好说了,大家都不用藏着掖着了,看拳头说话就可以了。朱棣在北平地区,虽说是地头蛇,但当时的皇帝还是朱允炆,你一旦叛变,皇帝可以率领天下兵马剿灭你,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世界力,我想那时的朱棣也会感到无力。
事已至此,那就硬着头比干吧,为了出师有名,朱棣还琢磨了口号,叫做清君侧,也就是出兵的目的并非造反,而是为了杀掉奸佞。齐泰、黄子澄就是朱棣的头号敌人,所以之后齐泰、黄子澄也必须要死。朱允炆是个比较窝囊的皇帝,他手握皇权,执掌全国军兵,面对朱棣的造反行动,愣是被打败,实在是悲催。
朱元璋杀掉了太多的武将,为靖难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至于朱允炆派兵的时候,发现手下几乎没有能打的将军。朱元璋的心是好心,但是办了坏事。朱允炆首先派老将耿秉文出场,这个决定还是明智的,奈何耿秉文善于防守不善于进攻,于是吃了败仗,退回了真定。
黄子澄在这个时候又蹦了出来,换掉了主帅耿秉文,举荐了军事废柴李景隆,后来的种种失败,大多都是源自李景隆。李景隆是李文忠之子,却有名无实,跟他爹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李景隆两次打败,损失几十万明军,之后,中央军再无决胜把握。最后北军攻打南京时,李景隆率先为朱棣打开城门,成为朱棣开国功臣,如果说李景隆是汉奸,估计没有人会反驳。
另一方面,朱允炆在战争伊始,曾经告诫将领,不能伤害他的叔叔朱棣,这就给朱棣穿上了一身最高级别的防弹衣。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说得过去的,但两军交战,不准斩杀对方将领就是胡扯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很多时候兵可以再招,但将领没了那就全完了。
北军士兵的精神领袖就是朱棣,只要朱棣还活着,那么就能一直干下去,屡次战事危机之中,都是朱允炆的防弹衣救下了朱棣,挽回了危局。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具备,加上朱棣的运气很不错,胜利就成了必然结果。
作者:九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