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作曲家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作曲家(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是谁)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22 02:01:28 浏览3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是谁

意大利的歌剧在欧洲歌剧发展各极端中均占有一定的位置。在19世纪初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的直接影响下,意大利歌剧在其优秀传统基础上,又出现了新气象,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歌剧作曲家和歌剧精品。如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等歌剧作曲家。

罗西尼(1792~1868)就是这个时期被称为“复兴了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在全欧乃至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罗西尼生于贝扎罗城,父母都是音乐家。他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音乐教育,自小就耳闻目睹意大利的传统歌剧。他的家庭具有进步的思想,而在罗西尼的作品中,也十分突出地洋溢着他心中的爱国激情。罗西尼英年早逝,年仅37岁就离开了人世,但却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音乐作品,仅歌剧作品就有38部之多。这些宝贵的财富,至今仍然魅力无穷。主要作品有:《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等。其中《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剧作编剧,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为姊妹篇)作于24岁,曾经使作曲家名声鹊起,也是最能体现罗西尼卓越的创作才能和喜剧天才的作品。《威廉·退尔》作于1830年欧洲革命的前夜,是根据席勒的同名剧编剧,也是罗西尼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席勒的剧作是出于反拿破伦战争的需要而作。这部歌剧长达5小时,历来对这部歌剧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其序曲却一致被公认为管弦乐的杰作,是音乐会上脍炙人口的保留节目。

贝里尼(1801~1835)生于西西里岛,毕业于那不勒斯音乐院。其歌剧创作以抒情性的旋律和美妙的和声为特色,并是意大利罗马歌剧乐派的奠基者。在他短暂的34年生涯中,创作了二幕四场歌剧《梦游女》(1831)、二幕五场歌剧《诺尔玛》(1831)和三幕五场歌剧《清教徒》(1835年首演于巴黎)等优秀歌剧作品。他的歌剧作品充满浪漫主义风格和古典气质,善于运用声乐表演艺术的高难度技巧去刻画人物形象。旋律总是清秀、细腻地表达情感,即使是华彩乐段也不让人感到是炫耀技巧,而是水乳交融、毫无雕琢之痕。这一特色也体现在他的另一部歌剧《诺尔玛》中。他的作品虽未达到罗西尼那样的高度,但却具有很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另一位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多尼采蒂(1797~1848)一生创作了70部歌剧,是一个多产的歌剧作曲家。1830年后,在贝里尼取得成功的启示下,进一步发展了贝里尼歌剧的抒情性,与贝里尼一起成为意大利罗马歌剧乐派的奠基者。与贝里尼相比较,他又善于创造富有感染力的舞台效果,作品多样化,抒情性和喜剧风格兼而有之。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偷洒一滴泪》,即突出体现了抒情性的特色,它出自作曲家35岁时所创作的歌剧《爱之甘醇》。尚作有歌剧《拉莫摩尔的露齐亚》(音乐充满灵性,虽是悲剧却不阴沉郁闷)和喜歌剧《唐·帕斯夸勒》(颇富戏剧效果)。

作曲家罗西尼停笔的原因和代表作品与音乐贡献

摘要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作曲家乔治·罗西尼以《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泰尔》等歌剧作品闻名。然而在三十七岁人气达到巅峰、收入最丰厚的时候,他却突然宣布引退。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原因是一八三○年的法国七月革命。

罗西尼的才能很早就获得肯定,被誉为天才作曲家。当时国王查理十世更赐予他终身年金,以及“法国国王的首席作曲家”称号。不过查理十世却在七月革命中退位,原本罗西尼获得的终身年金自然也就没有下文。

罗西尼气得提起诉讼,要求继续支付年金,并顺势宣告再也不写歌剧了。在全盛时期闪电引退,自然在当时引起轰动。有人认为他是想借由罢工对法国政府施压,也有人认为他的热情早已从作曲转移到美食了。

在查理十世还未退位,罗西尼仍拿着丰厚的年金时,他已经是闻名欧洲社交界的绝世美食家。除了作曲收入外,还有一笔年金收入的罗西尼,自然每天都能享受各种美食。

作为一名作曲家,对于美食的热爱并不弱于进行音乐创作,甚至不少人认为,在音乐和美食中,罗西尼更喜欢美食,这从他在赞誉小提琴名家帕格尼尼的信里提到的事情可以看出。

“我一生只流过三次泪:自己第一出歌剧被观众奚落的时候,和友人乘船出游途中,塞有松露的火鸡掉落进湖里的时候,以及帕格尼尼演奏的时候。”被拿来跟食物相比的帕格尼尼恐怕也是哭笑不得吧。

最后罗西尼赢得长达六年的诉讼,再度拿回终身年金,但他再也没有回到音乐的世界。罗西尼的歌剧正式成为绝唱。不过,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对于美食的追求中。

罗西尼认真钻研美食,不仅培育猪只挖松露,还主掌名为“美食家天堂”的会员制餐厅。他研发出许许多多的料理,如今搭配松露和鹅肝的菲力牛排仍称为“罗西尼风。”

一八六八年,罗西尼于七十六岁时病逝。不过他作为美食家饱尝山珍海味的时间,远比当作曲家大展才能的时间要来得多。就某种层面来说,他这辈子也算够幸福的了。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5-08

作曲家罗西尼停笔的原因和代表作品与音乐贡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作曲家乔治·罗西尼以《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泰尔》等歌剧作品闻名。然而在三十七岁人气达到巅峰、收入最丰厚的时候,他却突然宣布引退。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原因是一八三○年的法国七月革命。罗西尼的才能很早就获得肯定,被誉为天才作曲家。当时国王查理十世更赐予他终身年金,以及“法国国王的首席作曲家”称号。不过查理十世却在七月革命中退位,原本罗西尼获得的终身年金自然也就没有下文。罗西尼气得提起诉讼,要求继续支付年金,并顺势宣告再也不写歌剧了。在全盛时期闪电引退,自然在当时引起轰动。有人认为他是想借由罢工对法国政府施压,也有人认为他的热情早已从作曲转移到美食了。在查理十世还未退位,罗西尼仍拿着丰厚的年金时,他已经是闻名欧洲社交界的绝世美食家。除了作曲收入外,还有一笔年金收入的罗西尼,自然每天都能享受各种美食。作为一名作曲家,对于美食的热爱并不弱于进行音乐创作,甚至不少人认为,在音乐和美食中,罗西尼更喜欢美食,这从他在赞誉小提琴名家帕格尼尼的信里提到的事情可以看出。“我一生只流过三次泪:自己第一出歌剧被观众奚落的时候,和友人乘船出游途中,塞有松露的火鸡掉落进湖里的时候,以及帕格尼尼演奏的时候。”被拿来跟食物相比的帕格尼尼恐怕也是哭笑不得吧。最后罗西尼赢得长达六年的诉讼,再度拿回终身年金,但他再也没有回到音乐的世界。罗西尼的歌剧正式成为绝唱。不过,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对于美食的追求中。罗西尼认真钻研美食,不仅培育猪只挖松露,还主掌名为“美食家天堂”的会员制餐厅。他研发出许许多多的料理,如今搭配松露和鹅肝的菲力牛排仍称为“罗西尼风。”一八六八年,罗西尼于七十六岁时病逝。不过他作为美食家饱尝山珍海味的时间,远比当作曲家大展才能的时间要来得多。就某种层面来说,他这辈子也算够幸福的了。

罗西尼是意大利歌剧迈向国际化的指针,也带动了意大利19世纪歌剧的发展。

卓阿基诺·罗西尼的音乐历程是怎样的

意大利是歌剧的摇篮,优秀的歌剧艺术家总是源源不断地从这儿涌现出来。在他们的行列中,有一位引人注目的代表人物——卓阿基诺·罗西尼。

1792年2月29日,罗西尼诞生在意大利威尼斯湾上的一个小镇彼萨罗。他的父亲朱捷普·罗西尼曾是一家屠宰场的检验员,后因拥护民主共和政体,在封建政权复辟后被革职。朱捷普的妻子原是剧院里的歌唱演员,丈夫被解职后,夫妻双双成为流浪艺人。

小罗西尼自幼跟随父母到处漂泊,过着四海为家的巡回演出生活。

1806年,罗西尼考入波伦亚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演奏。校方很快便发现这位年青的彼萨罗人具备出色的音乐天赋,于是又给他增加了两门艰深的理论课程——对位与作曲。任课教师马泰神父无论布置难度多大的作业,罗西尼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不仅如此,他的音乐创作显得毫不费力、多产而神速,这使他常常成为全校师生惊奇的对象和谈论的话题。

罗西尼富于生动的音乐情趣,而马泰神父的教学体系却极为古板、烦琐和枯燥,两者之间必不可免地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年青的彼萨罗人不得不一头扎进藏书丰富的校图书馆,从前辈大师的著作中汲取营养。

1810年,18岁的罗西尼毕业于波伦亚音乐学院。如同他的父母一样,他也成为流浪剧团的一员。在剧团里,他既是演员,又是乐队指挥,同时还担任作曲。

为了应付演出的需要,罗西尼在一年之内要写出五六部歌剧来。由于事务繁多和时间紧迫,他无法对每一部作品、每一个细节都精心构思与仔细推敲,因而在许多地方留下了粗糙和匆忙的痕迹。

当时,有地位的作曲家大都拚命地诋毁罗西尼,因为他们深深感到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无疑是他们的劲敌。那不勒斯音乐学院院长明令禁止该院学生参阅罗西尼的总谱。一位“名家”甚至指责罗西尼是个“放荡的音乐家,不懂艺术的规则和缺乏高尚的趣味”。

马泰神父气势汹汹地给他的这位大名鼎鼎的学生写信骂道:“停止,不要再作曲了!倒霉的你,给我的学校丢了脸。”对此,罗西尼在回信中风趣地答道:“敬爱的老师:请忍耐一下吧!我现在为了糊口,不得不一年写五六部歌剧,手稿字迹未干就送给了抄谱员,连看一遍的功夫都没有,将来等我不再像这样忙的时候,我再开始写无愧于您的音乐吧!”

罗西尼并不因这些严厉的批评而困惑不安,他十分清楚自己作品中的欠妥之处是由于匆忙与缺乏经验所致。在自己的总谱上,他亲笔用十字叉标出所谓音乐文法上的错误,并在旁边注明:为了满足学究的要求。

1813年,罗西尼的正歌剧《唐克莱蒂》(Tancredi)获得了巨大成功。大街小巷,城市乡村,到处都传唱着剧中的旋律。法国文学家司汤达写道:“在意大利有一个人,大家谈论他的时候比谈拿破仑的时候还要多,这个人不过是一位才20岁的作曲家。”

1815年,应著名的那不勒斯圣·卡罗剧院之聘,罗西尼担任了该院专职作曲家。流浪生活结束了,职务的薪金是丰厚的,他的地位逐渐稳固起来。

1816年,这位职业作曲家的代表作《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问世。这部作品被誉为意大利喜歌剧中登峰造极之作。

1822年,罗西尼开始出国周游,两年的时光,他走遍了欧渊各国。维也纳、伦敦、巴黎都争先恐后地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大大小小的剧院都纷纷上演他的作品。当贝多芬用他的秦鸣曲勉强换得一点报酬,舒伯特在赤贫中挣扎,柏辽兹为维持生计而疲于奔命之际,罗西尼却获得了数目令人难以置信的钱财!这极不协调的反差之形成来自一个简单的缘由——各国皇室对罗西尼与意大利歌剧的恩宠。

从1824年起,罗西尼定居在巴黎。

1829年,他创作了一生中最后一部歌剧《威廉·退尔》。

有人说,罗西尼来到人世唯一的意义,就是不断攀登歌剧艺术的高峰。此话言之有理。这位年轻有为的作曲家在37岁时已拥有38部歌剧,真可谓硕果累累,前途无量。《威廉·退尔》的问世标志着歌剧大师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鼎盛时期,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年轻力壮、精力旺盛的罗西尼却猝然止笔,隐退乐坛。他20岁即轻易成名,30岁便风靡整个欧洲大陆,声名之大,使人们几乎忘记了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存在。他最后一部歌剧正是他生命的中途,此后,他又平安、健康地生活了近40年之久,但已不再是一位作曲家。在欧洲音乐史上,这是一个奇特的例外。

究其原因,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罗西尼的生活悠闲富裕,从而导致了创作源泉的枯竭;有人分析他面对着贝里尼(1801—1835年,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1813—1901年,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等一批优秀的年轻歌剧作曲家的迅速成长感到压力,不愿再铤而走险;有人说他于1836年听了梅耶贝尔(1791—1864年,德国歌剧作曲家)的《新教徒》后,觉得跟那样的作曲家去抗衡是白费力气(其实,梅耶贝尔远逊于罗西尼),故下决心不再动笔,有人甚至直截了当地把原因归咎于罗西尼“过于懒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有一点是公认无疑的,这位歌剧大师在长达近40年之久的后半生中确实是再也没写过一部歌剧。

罗西尼的天性乐观豁达,举止言谈风趣幽默。他的同行好友梅耶贝尔心肠很软,总是慈悲为怀地同情别人的痛苦。罗西尼深知梅耶贝尔的脾气,所以只要一遇到他就不断地唠叨自己多灾多病。有人问歌剧大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说:“我没灾没病,可是这位老兄特别喜好同情亲友,我不忍心不满足他这方面的需要。”

在巴黎时,罗西尼与法国作曲家博瓦迪尔住在同一幢楼里,罗西尼住楼上。当博瓦迪尔的一部作品首场公演获得成功时,罗西尼与许多音乐界人士一起来到博瓦迪尔家中表示祝贺。罗西尼高度赞扬了住在楼下的这位同仁,博瓦迪尔感到十分惭愧,他难为情地小声说道:“大师,连您也这样赞扬我,实在不敢当!您的造诣那么精深……您大大在我之上……。”罗西尼立即回答:“不,不,亲爱的朋友,我,只是晚上回家睡觉时才在您之上。”

对待无能的庸才,罗西尼的幽默更加耐人寻味。他有一个习惯——见到熟人就脱帽。一天,有位作曲家拿着自己的新作来请罗西尼评定。作曲家口若悬河,大吹大擂,说曲子的立意如何新颖,旋律如何优美,感情如何深沉等等,讲得天花乱坠。罗西尼忍不住打断了客人的神侃:“您还是先演奏给我听听吧!”于是,那位作曲家便演奏起来。罗西尼一边听,一边频频地脱帽、戴帽。作曲家疑惑不解:“您是不是觉得屋子太热了?”罗西尼答曰:“不,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的‘熟人’太多了!”

1848年的一天,罗西尼突然收到一封信,信里这样写道:“我有一个侄子是音乐家,他不知道怎样写歌剧序曲,您曾写过那么多歌剧序曲,是否可以给出出主意?”罗西尼觉得很可笑,他决定要给这位先生一个满意的回答。于是,那不勒斯一家报纸上出现了罗西尼答复一位先生提问的公开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写《奥赛罗》(Othello)序曲的时候,是被剧院老板锁在那不勒斯的一家旅馆的小屋内,桌上摆着一大碗水泡煮面条,连根绿菜都没有。这个老板是头最秃、心最狠的老板,他威胁说,如果不把序曲的最后一个音符写完,甭想活着出去。您不妨对您的侄子试试这个法子,别让他尝到鹅肝大馅饼的迷人的香味…”。

罗西尼幸运得令人费解。尽管他早就脱离了创作生涯,可他享有的盛誉却经久不衰。这人人羡慕的荣耀从他青少年时代即已开始,忠实地伴随了他的一生,直至今日仍不减色。

1868年11月13日,罗西尼在巴黎逝世,享年76岁。

在罗西尼的38部歌剧中,《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是代表作。此外,影响较大的还有《偷东西的喜鹊》、《灰姑娘》、《在阿尔及尔的意大利姑娘》、《摩西》、《奥赛罗》等。

卓阿基诺·罗西尼的生平事迹有哪些创作了哪些音乐作品

1792年2月29日,罗西尼诞生在意大利威尼斯湾上的一个小镇彼萨罗。他的父亲朱捷普·罗西尼曾是一家屠宰场的检验员,后因拥护民主共和政体,在封建政权复辟后被革职。朱捷普的妻子原是剧院里的歌唱演员,丈夫被解职后,夫妻双双成为流浪艺人。小罗西尼自幼跟随父母到处漂泊,过着四海为家的巡回演出生活。

1806年,罗西尼考入波伦亚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演奏。校方很快便发现这位年青的彼萨罗人具备出色的音乐天赋,于是又给他增加了两门艰深的理论课程——对位与作曲。任课教师马泰神父无论布置难度多大的作业,罗西尼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不仅如此,他的音乐创作显得毫不费力、多产而神速,这使他常常成为全校师生惊奇的对象和谈论的话题。

1810年,18岁的罗西尼毕业于波伦亚音乐学院。如同他的父母一样,他也成为流浪剧团的一员。在剧团里,他既是演员,又是乐队指挥,同时还担任作曲。

为了应付演出的需要,罗西尼在一年之内要写出五六部歌剧来。由于事务繁多和时间紧迫,他无法对每一部作品、每一个细节都精心构思与仔细推敲,因而在许多地方留下了粗糙和匆忙的痕迹。

1813年,罗西尼的正歌剧《唐克莱蒂》(Tancredi)获得了巨大成功。1815年,应著名的那不勒斯圣·卡罗剧院之聘,罗西尼担任了该院专职作曲家。1816年,这位职业作曲家的代表作《塞维利亚的理发师》(TheBarberofSeville)问世。这部作品被誉为意大利喜歌剧中登峰造极之作。1822年,罗西尼开始出国周游,两年的时光,他走遍了欧渊各国。维也纳、伦敦、巴黎都争先恐后地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大大小小的剧院都纷纷上演他的作品。从1824年起,罗西尼定居在巴黎。1829年,他创作了一生中最后一部歌剧《威廉·退尔》(WilliamTell)。1868年11月13日,罗西尼在巴黎逝世,享年76岁。

在罗西尼的38部歌剧中,《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是代表作。此外,影响较大的还有《偷东西的喜鹊》(LaGazzaLadra)、《灰姑娘》(LaCenerentola)、《在阿尔及尔的意大利姑娘》(L′ItalianainAlgeri)、《摩西》(Moise)、《奥赛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