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谁发明了电脑
寻访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哪里?很多人会回答诞生在美国,并且会认为1946年2月14日在费城开始运行的ENIAC计算机(电子数字式积分器和计算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台计算机的诞生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其官方文件中仅称它是世界“第一台全电子数字计算机”,为什么它的主人不称它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呢?
1997年10月21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帝国战争博物馆开始举办一个有关二战期间破译密码的展览,展览中赫然出现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科洛萨斯’”的字样。据称,“科洛萨斯”比ENIAC计算机问世早两年多,在二战期间曾破译了大量德军机密,战争结束后,它被秘密销毁了。
11月14日,记者驱车来到“科洛萨斯”计算机当年的服役地点、伦敦以北约80公里处的布莱奇利园区,在那里采访了布莱奇利园区基金会主任托尼·塞尔先生。布莱奇利园区是二战期间英国主要密码破译力量所在地,目前已辟为一个战争博物馆。
塞尔先生并不急于向记者介绍“科洛萨斯”计算机,而是先向记者介绍了很多二战期间盟军与德、意、日军之间破译密码的斗争。在一台从德军那里缴获的“洛伦茨”加密机旁,塞尔先生讲述了这种加密机的故事。“洛伦茨”加密机是二战后期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德军高级将领之间通信用的主要加密机,破译经它加密过的密码难度非常大,希特勒至死都认为“洛伦茨”是不可战胜的。
研制“科洛萨斯”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破译经“洛伦茨”加密机加密过的密码。塞尔先生说:“使用其他手段破译这种密码需要6至8个星期,而使用‘科洛萨斯’计算机则仅需6至8小时,因而自它投入使用后,德军大量高级军事机密很快被破译,盟军如虎添翼。”
“科洛萨斯”计算机是1943年3月开始研制的,同年底运到布莱奇利园区。19 44年1月10日,“科洛萨斯”计算机开始运行。
塞尔先生带领记者来到一处很不起眼的建筑中,在那里记者见到了尚未完工的“科洛萨斯”计算机的复制品。塞尔先生向记者出示了照片、图表等有关原始资料,并指出,“科洛萨斯”计算机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它原先属于高级军事机密,直到70年代有关材料才逐渐解密,而且二战期间研制的10台同类计算机在战争结束后均被秘密销毁。他说:“‘科洛萨斯’计算机作为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地位已被逐渐公认。”
“科洛萨斯”计算机呈长方体状,长4.9米,宽1.8米,高 2.3米,重约4吨。它的主体结构是两排机架,上面安装了2500个大小形状如同电灯泡的电子管。它利用打孔纸带输入信息,由自动打字机输出运算结果,每秒可处理5000个字符。它的耗电量为4500瓦。
“科洛萨斯”计算机研制工作的负责人是汤米·费劳尔斯博士。现年88岁的费劳尔斯目前在伦敦北区过着隐居生活,据其亲友介绍,他的身体非常虚弱。
塞尔先生不无遗憾地指出,尽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英国,但英国没有抓住由计算机引发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相比之下,美国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鼓励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产业,从而崛起了一大批计算机产业巨头,大大促进了美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他说,目前全世界范围兴起了一场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龙头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谁能更好地把握这一机遇,谁就有可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哪儿
寻访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哪里?很多人会回答诞生在美国,并且会认为1946年2月14日在费城开始运行的ENIAC计算机(电子数字式积分器和计算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台计算机的诞生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其官方文件中仅称它是世界“第一台全电子数字计算机”,为什么它的主人不称它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呢?
1997年10月21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帝国战争博物馆开始举办一个有关二战期间破译密码的展览,展览中赫然出现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科洛萨斯’”的字样。据称,“科洛萨斯”比ENIAC计算机问世早两年多,在二战期间曾破译了大量德军机密,战争结束后,它被秘密销毁了。
11月14日,记者驱车来到“科洛萨斯”计算机当年的服役地点、伦敦以北约80公里处的布莱奇利园区,在那里采访了布莱奇利园区基金会主任托尼·塞尔先生。布莱奇利园区是二战期间英国主要密码破译力量所在地,目前已辟为一个战争博物馆。
塞尔先生并不急于向记者介绍“科洛萨斯”计算机,而是先向记者介绍了很多二战期间盟军与德、意、日军之间破译密码的斗争。在一台从德军那里缴获的“洛伦茨”加密机旁,塞尔先生讲述了这种加密机的故事。“洛伦茨”加密机是二战后期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德军高级将领之间通信用的主要加密机,破译经它加密过的密码难度非常大,希特勒至死都认为“洛伦茨”是不可战胜的。
研制“科洛萨斯”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破译经“洛伦茨”加密机加密过的密码。塞尔先生说:“使用其他手段破译这种密码需要6至8个星期,而使用‘科洛萨斯’计算机则仅需6至8小时,因而自它投入使用后,德军大量高级军事机密很快被破译,盟军如虎添翼。”
“科洛萨斯”计算机是1943年3月开始研制的,同年底运到布莱奇利园区。19 44年1月10日,“科洛萨斯”计算机开始运行。
塞尔先生带领记者来到一处很不起眼的建筑中,在那里记者见到了尚未完工的“科洛萨斯”计算机的复制品。塞尔先生向记者出示了照片、图表等有关原始资料,并指出,“科洛萨斯”计算机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它原先属于高级军事机密,直到70年代有关材料才逐渐解密,而且二战期间研制的10台同类计算机在战争结束后均被秘密销毁。他说:“‘科洛萨斯’计算机作为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地位已被逐渐公认。”
“科洛萨斯”计算机呈长方体状,长4.9米,宽1.8米,高 2.3米,重约4吨。它的主体结构是两排机架,上面安装了2500个大小形状如同电灯泡的电子管。它利用打孔纸带输入信息,由自动打字机输出运算结果,每秒可处理5000个字符。它的耗电量为4500瓦。
“科洛萨斯”计算机研制工作的负责人是汤米·费劳尔斯博士。现年88岁的费劳尔斯目前在伦敦北区过着隐居生活,据其亲友介绍,他的身体非常虚弱。
塞尔先生不无遗憾地指出,尽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英国,但英国没有抓住由计算机引发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相比之下,美国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鼓励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产业,从而崛起了一大批计算机产业巨头,大大促进了美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他说,目前全世界范围兴起了一场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龙头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谁能更好地把握这一机遇,谁就有可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