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棣油 史还是

朱棣油炸铁铉,将景清剥皮,这是真实历史还是后人黑他?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7-03 20:20:12 浏览9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铁铉和景清,都差一点成为朱棣的终结者。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率领的叛军攻入京师南京。皇帝朱允炆在奉天殿自焚殉国,大量忠于建文朝廷的文武官员们或自杀以殉,或坚持抗争。这些人事后都遭到了新皇帝朱棣的残酷清算,比如众所周知被“诛十族”的方孝孺。“诛十族”虽然是历史谣言,但是方孝孺的族人基本死绝那也是事实。

除此之外,还有两位宁死不屈的建文忠臣:铁铉和景清,传说中一个被油炸,一个被剥皮。朱棣虽然残酷,但是否真的残酷如斯呢?铁铉和景清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真正的死因又是如何的呢?

靖难剧照

铁铉:差一点成为朱棣的终结者铁铉,河南邓州人(今属河南省邓州市),祖上为蒙古人西征之时从西域带回的色目人。后因其家族善于冶铁,遂以铁作为姓氏。

洪武年间铁铉成为了国子生,先是出任礼科给事中,随后又调都督府断事。给事中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断事官则负责军中的刑狱。从铁铉的两个官职,我们可以基本判断其人的基本品质:刚直不阿。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一向喜欢这样办事能力强的官员,特地御赐了铁铉一个表字:“鼎石”。

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喜,字之曰“鼎石”。—《明史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

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很快就发生了著名的“靖难战争”。此时的铁铉被任命为山东参政,负责曹国公李景隆大军的粮饷督运。在靖难战争初期,山东还算得上是后方。但是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李景隆大军在白沟河一战中遭遇惨败,随即又丢掉了德州,只能狼狈转进济南。

朱棣剧照

此时正在督运粮饷的铁铉得到消息后,和参军高巍商议之后,毅然决然地做了一次“逆行者”。二人从临邑赶到济南,一面和都督盛庸一起收拢德州方向退下来的败兵,一面加紧完善济南城防,一面等待李景隆所部主力撤回。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面对由朱棣亲自率领的燕军先头部队,拥有兵力上绝对优势的李景隆,会在济南城外的野战中再次大败。此战失利后李景隆掉头南下,把济南城扔给了毫无作战经验的铁铉。

从五月十七日开始,到八月十六日结束,济南保卫战整整持续了三个月。此前百战百胜的朱棣,险些在济南城下栽了个大跟头。在久攻不下之后,朱棣撕下他此前一直戴在脸上“爱民如子”的假面具,下令水淹济南城。

(五月)辛巳,堤水灌济南城。—《明太宗实录卷六》

长期的大水令城中举步维艰,此时足智多谋的铁铉决定将计就计,对反贼朱棣进行一次斩首行动。他先是安排守城士卒昼夜号哭:“济南鱼矣,亡无日矣”,给燕军造成一种城中确实已山穷水尽的错觉。接着撤去守城器具,派人出城请降,但同时提出一个条件,请燕王殿下退兵十里,单骑入城。长期的胜利给朱棣带来了一种错觉,他压根就没想到城中是在诈降。为了显示自己的格局,朱棣同意了铁铉的要求。这一次的疏忽,险些要了他的性命。

王乘骏马徐行,张盖,率劲骑数人渡桥直至城下。城门开,守陴者皆登城,伏堵间。燕王比入门,门中人呼千岁。铁板亟下,伤燕王马首。王惊,易马而驰。济南人挽桥,桥则坚,燕王竟从桥逸去,复合兵围济南。—《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

济南护城河

或许是一时紧张,或许是天佑燕王,朱棣在千钧一发之际逃出了济南城门,铁铉功败垂成。面对燕军的报复性围攻,铁铉又创造性地把朱元璋的神主牌挂在城头,让朱棣只能在城下破口大骂而不敢开炮放箭攻击城墙。

万般无奈之下朱棣只能撤去济南之围,率军返回北平。朝廷方面趁机收复了德州,双方重新进入势均力敌的对峙状态。因为济南之战的功劳,铁铉被封为兵部尚书,赞理大将军军事,并且在之后的几年内始终坚守济南城。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年底,在多年的拉锯战中心力交瘁的朱棣决定放手一搏,率领大军再次南下。朝廷方面一面派出魏国公徐辉祖率军北上,一面让辽东守将杨文率军入关,计划是利用铁铉所在的济南城拖住朱棣,随后里应外合一举将燕军歼灭。

但是朱老四棋高一着,他一脚跳出包围圈,根本就不与铁铉纠缠,直接全军直扑南京而去。这就是传说中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朱棣抱着必胜或必死的决心千里挺进京师,逼着包括铁铉在内文武群臣只能主动出击与燕军进行野战,而这显然是以短击长。最终南京陷落,铁铉也在淮河一线兵败被俘。

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连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明史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

朱棣剧照

对于铁铉是何下场,明代的官方史书《太宗实录》根本就没有记载。《明史》在朱棣本纪中的记录是这样的“执兵部尚书铁铉至,不屈,杀之”。有人说《明史》黑明朝皇帝,其实在皇帝个人的本纪中,还是基本做到了“为尊者讳”。比如铁铉之死,你看得出一丝一毫残酷的描写吗?没有。但是在铁铉本传之中,《明史》透露了其受到的对待: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明史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

磔刑是古代的酷刑,通俗的说法就是凌迟。但是和对待方孝孺不同,铁铉刑止及本身。他的儿子铁福安被发配充军,老爹铁仲名河老娘薛氏则被安置到海南岛。然而在清初学者谷应泰所著的《明史纪事本末》中,朱棣在凌迟铁铉之前,还将他的耳朵和鼻子割下来煮熟,再逼他自己吃下去。

兵部尚书铁铉被执至京,陛见,背立廷中,正言不屈,令一顾不可得,割其耳鼻,竟不肯顾。割其肉,纳铉口中,令啖之,问曰:“甘否?”铉厉声曰:“忠臣孝子肉有何不甘!”遂寸磔之,至死,犹喃喃骂不绝。—《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八》

根据这段情节,近代演绎小说家蔡东藩在其《明史演义》中做了进一步演绎。说朱棣在大殿中架起油锅把铁铉的尸身给炸了,谁曾想即使如此,铁铉的焦尸也不肯向朱棣低头。此说当为小说家言,篡位之后的朱棣千头万绪,想来不会如此无聊。

大明湖畔铁公祠

景清:潜伏在身边的暗杀者景清,陕西真宁人(今属甘肃省正宁县)。洪武年间由进士出任编修,改监察御史。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正月署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不过刚刚升官,景清就犯了大错。当时他们将奏本送到刑科以后发现里面有错误,结果景清这帮人直接带着都察院的大印去给私自给改了,这是明显没有吸取“空印案”的教训啊。不过好在这些读书人都是朱元璋的宝贝疙瘩,老朱让他们去四川、陕西一带调查茶叶走私作为惩罚,实质上也是让他们接受实际工作的锻炼。

癸卯,宥署佥都御史邓文铿、刘观、景清罪。初文铿等奏事罢,以奏本送刑科。既而以事差讹,私怀都察院印至科更易之。为给事中所奏诏下狱。至是宥之,命往四川、陕西讥察私茶。—《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五十二》

当年十一月,景清等人奉调回京,其本人则出任金华府知府。朱允炆即位后,景清被派往北平出任北平布政司参议,和燕王朱棣之间打过不少交道。因其做事思路清晰,深得朱棣的赞赏。靖难战争爆发前,景清被调回南京出任御史大夫。

朱允炆剧照

燕军进城之后,景清本来约定和同僚一起自杀殉国。但在方孝孺被捕之后,景清改变主意,单独去求见朱棣请求归降。看在当年同在北平的交情,朱棣没有为难景清,依然让他出任御史大夫。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在指着景清的脊梁骨暗骂之时,一个暗杀计划却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之中。一日早朝,景清在身上藏了一把利刃,准备刺杀朱棣。然而当时钦天监官员观察到了一个“异星赤色犯帝座”的天象,恰好早朝时只有景清一人穿着绯色(深红色)朝服,结果一搜之下发现了暗藏的利刃。

及朝,清独著绯。命搜之,得所藏刃。诘责,清奋起曰:“欲为故主报仇耳!”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

换句话说,景清和铁铉一样,也是被凌迟处死。但由于他意图弑君,家族也因此受到牵连,别铁铉要更惨一些。同样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谷应泰记载景清死后被剥皮挂在长安门。一次朱棣车驾经过之时绳索忽然破裂,景清的人皮朝着朱棣直扑过来,大惊失色的永乐皇帝这才命人将其烧掉。

结语:和被江南文人浓墨重彩渲染的方孝孺相比,铁铉和景清似乎并不起眼。但是铁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对于反贼朱棣的坚决抵抗,完全是值得后世歌颂的举动。当年朱棣水淹济南城,若非铁铉出奇制胜,城中无数的百姓何能自保?因此尽管铁铉是钦定的罪臣,济南百姓一直都以祭祀土地神或城隍爷的名义对其进行纪念。至于景清,相比懦弱不敢自尽的方孝孺,真是称得上忍辱负重。可惜天佑朱棣,一代忠臣身死族灭。

明末崇祯帝在北京自尽后,南京成立了南明弘光政权。为了凝聚人心,朝廷追赠铁铉为太保,谥曰忠襄。乾隆年间济南大明湖畔修建了铁公祠,清廷重新谥铁铉为忠定,景清为忠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