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作者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作者(作曲家瓦格纳)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19 06:33:33 浏览4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作曲家瓦格纳

瓦格纳介绍
1813年5月22日理查德·瓦格纳出生在莱比锡的一个爱好艺术的警官家里。出生后不到半年父亲就去世。第二年夏天母 就改嫁给一位多才多艺的戏剧演员路德维希•盖雅尔,全家迁往 德累斯顿。瓦格纳的继父在德累斯顿的一家剧院中工作。幼年时 期,瓦格纳可以自由出入剧院,并经常陶醉在戏剧舞台之中。天长日久,在这位未来戏剧家的幼小心灵中渐渐地点燃了戏剧创作的火种。当瓦格纳14岁的时候,竟然写出了一部长达五幕的大 悲剧《莱巴尔德与阿德莱达》。这部戏剧虽然明显地带有莎士比亚 悲剧的印记,但作为一部少年习作,的确令人惊叹。瓦格纳接受 系统的音乐教育并不太早,11岁才开始学钢琴。由于听了威柏 亲自指挥的歌剧《自由射手》又使他对音乐的兴趣由钢琴转向歌 剧。使瓦格纳立志走上音乐道路的真正动力还是贝多芬的音乐。1828年,在莱比锡布商公所的音乐会中,瓦格纳第一次听到了贝多芬的作品。充满热力而又富有进取精神的音乐使瓦格纳大为震 惊,他第一次感到音乐的伟大,感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无穷的力量。1829年,瓦格纳在莱比锡剧院观看了贝多芬的歌剧《费德里奥》,史诗般宏伟的音乐使他再也无法摆脱这门艺术的吸引力。瓦格纳立志作曲,并以贝多芬为指路明灯,开始踏上探求音乐艺术的征途。
本段瓦格纳故事
为了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音乐家,瓦格纳于1831年随 托玛斯教堂的音乐家梯沃多·魏利格学习和声、对位。如饥似渴 的求知欲,促使他在非常短的时期内就掌握了这些理论,并且用之于实践。1832年,瓦格纳创作了《C大调交响曲》由于这部件 品在莱比锡上演获得成功,使瓦格纳在音乐界的地位有所改善。 紧接而来的机遇,又使他在音乐的道路上出现新的转变。1833年, 瓦格纳应威尔茨堡剧院的邀请,担任了该剧院的合唱指挥。不久又先后在柯尼堡和里加歌剧院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广泛地接 触各种各样的歌剧作品,并通过演出实践,逐渐地摸索到歌剧艺术的特殊规律和当时流行的不同流派歌剧的艺术风格。歌剧院的工作,使瓦格纳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不但提高了指挥能力,而且在歌剧创作上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在此期间他写了两部歌剧:《女奴》和《恋禁》。尽管这两部作品还比较幼稚,但它们却 打开了瓦格纳毕生从事的歌剧创作的大门。在柯尼堡剧院工作期间,瓦格纳与女歌剧家米娜·普兰纳结成夫妻。
1839年瓦格纳来到巴黎。巴黎是当时欧洲文化的中心之一, 瓦格纳久已仰慕这块土地。并希望能在这里施展自己的艺术才 能。但事与愿违,他完全被人材济济的“海洋”所湮没了。瓦格纳 没有获得上演自己作品的权利,只能以抄谱来糊口求生。在巴黎 的三年,是瓦格纳一生中最贫困的时期。他曾因鞋底破洞,买不起新鞋而无法外出。他甚至连最便宜的剃刀也买不起,并常常饥肠辘辘。在他的自传《我的生涯》中,瓦格纳曾写过下面一段令人伤 心的回忆:“有一天,我走到贫乏的尖端。由于真的身无分文, 很早我就奔出屋子,一直步行到巴黎。因为我根本没有钱可以买 票坐车。我一直盼望着,即使能弄到五个法郎也是好的。于是我 整天在巴黎街头游荡着,直到黄昏。最后我的使命还是落空,不 能不照原来那样,再步行回到缪顿”。
贫困的生活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挫败瓦格纳的创作决心。他日以继夜地工作,在短短的三年时间中,以惊人的毅力写完了两 部歌剧, 一部序曲和数首歌曲。
他广泛纳交社会上的文化名流,以此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 作曲家李斯特、柏辽兹和诗人海涅都是瓦格纳经常往来的好友。
1842年初,德累斯顿歌剧院准备排演瓦格纳在巴黎完成的歌 剧《黎恩济》,于是,瓦格纳启程回国,投入了这项工作。同年四 月,《黎恩济》在德累斯顿剧院首演获得空前成功。瓦格纳一举 成名,这使他生平第一次体验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黎恩 挤》的成功引起了德累斯顿剧院对瓦格纳的兴趣,他的另外两部 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与《唐豪赛》也相继在该剧院上演。在此 期间,瓦格纳还被任命为德累斯顿剧院的指挥。
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情势十分高涨,瓦格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这场革命。他在《人民报》上发表了题为《革命》的 文章,把革命描写为伟大的女神:“她乘潘风嫩的翅膀奔驰着, 高高地昂着那被闪照着的头,右手持剑,左手持火炬,目光阴 黯、冷淡而带怒气,但是对于那些敢于正视这黯淡的目光的人, 它却发射出最纯洁的爱的光芒。”瓦格纳不但慷慨陈词,以笔墨 投入革命,而且投身到战斗第一线。他参加了1849年5月发生在 德累斯顿的一场街巷防御战。当时,炮火连天,形势十分危急。 瓦格纳不顾生命安危,和战士们一起反击政府的军队。战斗期 间,瓦格纳还冒着枪林弹雨在墙上和篱笆上张贴革命传单,并且 还在克雷斯托夫塔上坚守了两昼夜。结果,革命遭到了镇压,瓦 格纳也遭到了追捕。德累斯顿的街巷上到处可以看到逮捕瓦格纳 的通缉令:“本地皇家司乐官理查德•瓦格纳,因参加本地发生 的暴动,应受法律审判,但至今尚未得获。特提请一切警察机关 注意上述情节并请如在贵区所辖的地区找到瓦格纳本人,立即予 以逮埔并通知我处。”
这样,瓦格纳不得不逃离德累斯顿。在魏玛,经李斯特的帮 助,他获得了一份假造的护照,离开德国国境,逃往瑞士苏黎胜。
1849年秋夭,瓦格纳来到苏黎世,从此,开始了十二年的流 亡生活。当时,他没有固定的工资,靠朋友的资助和少量的其它 收入来维持生活。但瓦格纳生性好挥霍,因此,到瑞士不到五年,他就背上了一万法朗的巨债。不久,瓦格纳应伦敦爱乐协会 的邀请,到伦敦指挥演出了八场音乐会,一度收入非常微薄。这对 负债累累的瓦格纳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愤怒地把伦敦比作 一座“地狱”。在国外最初的几年中,瓦格纳不但清贫困苦,而 且病魔缠身。1852年至1855年间,他先后染上疟疾和丹毒。这两 次大病严重地批残了瓦格纳的身体,他在给朋友乌利希的信中 说病痛使他难以忍受,几乎把他毁了。
在瑞士的最初几年中,瓦格纳的生活道路虽然十分艰苦,但 他山诞到了一些幸运。在苏黎世,他一方面从事理论写作和作 曲,另一方面为了维持生活,他又将大部分的精力灌注在指挥事业上。他积 极参与“大众音乐协会”的演出活动,除了指挥以 外,还为贝多芬的作品和他自己的歌剧序曲写一些启蒙性的解 说.瓦格钢由于广泛地参加音乐会活动而吸引了一大批他的崇拜 者。他们给瓦格纳以经济上和舆论上的各种支持。在这些人中, 有一对实业家夫妇成了瓦格纳在瑞士期间最亲密的朋友。他们就是奥图·成森水克伽他的夫人玛蒂德·威森东克。
1852年2月, 瓦格纳在“大众音乐协会”组织的音乐会上指挥了贝多芬的作品,当时在场的威森东克夫妇听了瓦格纳指挥的 作品后深受感动。他们醉心于瓦格纳的指挥艺术,通过一位德国逃亡律师认识了瓦格纳。奥图·威森东克是一位经营丝绸生意的 大富翁,同时,他也是一位真正理解艺术、富有理性的人物。为 了帮助瓦格纳解脱当时的经济困境,财力雄厚的奥图·威森东克 给了瓦格纳七千法朗的贷款,并在其他方而给予他许多无私的援 助。1853年初, 瓦格纳主办了为期三天的“苏黎世音乐节”,其 中中大半费用都由奥图负担。在生活上,奥图屡次支付瓦格纳休假 旅行的费用,这使他能够在流亡期间开阔眼界。奥图不但在金 钱上支援瓦格纳,而且几年后还买了一栋建在自家隔邻的房子供 瓦格纳居住。1857年春天,当瓦 格纳搬进这栋新居后,立刻写信 给李斯特,讲述新生活环境给他 带来的喜悦。他写道:“工作桌 放置在一个大的窗子前面,外面 可以看到湖水和阿尔卑斯山,真是太美了。”
瓦格纳还因为与玛蒂德·威森东克夫人的志同道合而获得精 神上的安慰。玛蒂德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她具有较高的文化 修养,对哲学、文学、音乐都有一定的见解。瓦格纳十分仰慕这 位不寻常的女子,时常在黄昏五点到六点钟之间出现在玛蒂德的 客厅里。因此,瓦格纳戏称自己为“黄昏客”。他把玛蒂德引为 知己,经常和她在一起讨论艺术和人生。在共同的信念和艺术爱 好的基础上,他们建立了日益深厚的友情。瓦格纳于1853年6 月创作了一部。《降E大调奏鸣曲》献给威森东克夫人;又在歌剧 《女武神》前奏曲的靡页上写下“G.S.M”(“祝福玛蒂德”) 的字样作为该曲的献辞。在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创作 过程中,也凝聚了他们无比深厚的友情。在离开威森东克夫妇后 的几年中,瓦格纳曾经在给玛蒂德的信中写道:“对于《特里斯 坦》能够完成,我将永远由衷地感谢你!”瓦格纳与成森东克夫 川的关系一直保持了六年,他称这段时期为“鲜花盛开的日子”。 1858年4月,由于瓦格纳的妻子米娜私自拆阅了他给玛蒂德的一 封信,而在威森东克家引起了一场风波。从此以后瓦格纳的处境 十分为难,他忍受不住无休止的争吵,终于在8月17日离开威森 东克夫妇的住地,迁居威尼斯。
瓦格纳在威尼斯住了七个月。1859年夏末,当他完成了《特 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全部创作后,又离开了威尼斯,第二次来到巴黎。在巴黎期间,他为自己能够获得回国的许可而四处奔 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瓦格纳终于重返祖国。
瓦林纳归国后不久,就来到莱茵河畔的比柏里赫着手创作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由于经济情况日益破落,他不得不在莱比 锡、维也纳等大城市指挥音乐会,依靠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 1863年,瓦格纳前往俄国举行音乐会,先后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公 演,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并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是,他回国 后不久又重新陷入困境,经济来源断绝,音乐会收入少得可怜, 财产也被债主们没收。瓦格纳成了一个狼狈不堪的流浪者,生活 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他在日记上写道:“我已经完了,我将从这 个世界消失。”然而,就在这途穷日末之际,瓦格纳碰上了鸿运。
1864年5月4日下午,瓦格纳被邀请到慕尼黑去见巴伐利亚国王路易二世。路易二世是瓦格纳音乐的热烈崇拜者。自从他在维也纳观赏了《罗恩格林》之后,就开始日夜渴望召见瓦格纳。有 一天,宫廷秘书长问国王衷心希望的是什么,国王竟然不假思索 地回答说,他希望见到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并声称这是他一人生中最大的愿望。当瓦格纳出现在国王面前时,路易二世象遇到 了久别重逢的故友,紧紧抱住瓦格纳说:“象神那样了不起的瓦 格纳兄呀!你是我许久以来一直寻找的人。我了解你的艺术。神 圣的歌曲大师呀,我在我的心灵深处紧紧地跟你结合在一起呢!” 路易二世对瓦格纳的一片痴情使瓦格纳获得了一生中从未有过的 待遇。尊照国王的意愿,瓦格纳住进了慕尼黑附近的一座别墅, 这座别墅距斯坦贝格湖边的夏宫不远。国王帮助瓦格纳还清了所有的债,并满足他一切需要。与路易二世的友谊,使瓦格纳从绝 望的边缘一跃而起,成为畅通无阻的成功者。为了能安心创作, 瓦格纳于1866年再次去瑞士。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歌剧 《纽伦堡的名歌手》的创作。1868年6月21日这部歌剧在裹尼黑首演,由著名音乐家、瓦格纳的朋友彪罗担任指挥。路易二世出席初演仪式,并把瓦格纳请到自己的包厢里,并肩共赏这出歌剧的初演。第二幕和第三幕落幕时,瓦格纳在国王的包厢里,向鼓掌的观众回礼。
这部歌剧上演结束后,瓦格纳就从慕尼照回到瑞士。他在那 里又度过了四年,一直到1872年,为了兴建拜雷特剧院才离开瑞 士特里柏兴。兴建拜雷特剧院是瓦格纳后半生最重大的事件之 一,它与瓦格纳毕生的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瓦格纳在音乐史上品以歌剧艺术的改革者出现的,他以始终 不渝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力量为自己的艺术理想而奋斗。他反对 当时意大利歌剧中常见的空洞的声乐技巧,也反对当时法国大歌 剧那种表面效果的堆砌,而主张音乐应与戏剧有机地结合在一 想,歌剧应该宣扬进步的社会理想。瓦格纳创立了一种新的艺术 形式——音乐剧。
更多内容请看这里http://baike.baidu.com/view/8233.htm

托马斯·曼写过哪些小说﹖

有《堕落》《布登勃洛克家族--一个家族的衰落》《特里斯坦》《托尼奥·克勒格尔》和《威尼斯之死》《马里奥与魔术师》《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的前三部以及《绿蒂在魏玛》《浮士德博士》《被挑选者》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

也可译成《特里斯丹和伊瑟》
特里斯当是鲁努瓦王,也是康沃尔王马克的外甥,自幼父母双亡,领地被夺,由忠臣抚养成人并再那里接受成为骑士和歌手的所有教育,长大报了父仇后一直再马克王的宫中侍奉。当爱尔兰向康沃尔索取进贡时,是特里斯当站出来和使臣莫豪迪决斗,杀死莫豪迪从而解救了康沃尔。但他也受伤中毒,眼看就要去世,于是,他独自乘小舟漂流到爱尔兰,由金发公主伊瑟治愈后回国。他的得宠招致很多妒忌,因此,他们逼马克娶后以防马克将王位传给特里斯当。特里斯当于是主动请命出去为马克寻找王后。他想到了金发伊瑟,于是带领随从直奔爱尔兰。正值爱尔兰受毒龙之害,凡杀死毒龙者即可娶公主伊瑟。特里斯当奋力杀死毒龙,自己也中毒了,生命垂危。伊瑟再次将其救活,但发现他就是杀死她舅舅莫豪迪的人,差点将他杀死再浴缸,后两人和解。特里斯当面见爱尔兰国王,将伊瑟许配给马克王。
伊瑟认为特里斯当赢得了她却又不屑娶她,侮辱了她。两人再回国的船上很不愉快。后两人口渴,误饮了王后的药酒,遂开始了不顾一切的恋爱。伊瑟成婚后,他们依然放不下恋情,一直有往来。于是奸臣们开始准备捉奸,并鼓动了马克王。这里有几个非常精彩的细节。其一,特里斯当被逐之后,每夜潜入宫殿后院,以桦树皮漂入宫内为标记,与伊瑟相见。其二,特里斯当临出使亚瑟王前,想见伊瑟,但国王和奸臣已经布置下圈套,再两床之间撒上了面粉,特里斯当跳到伊瑟床上,但伤口破裂,将血滴到面粉上,于是,他们的感情正式暴露,双双被捕。马克欲将两人一起烧死,熟料特里斯当再押送途中跳下悬崖逃走,于是决定将伊瑟丢给癞人。特里斯当从癞人们手中救出伊瑟,两人一起逃进森林,开始了一段神仙眷侣般的日子。
但两人不久对这样安逸的生活产生了倦意,加之马克发现他们的行踪但没有杀他们。于是他们决定分手,特里斯当出走国外而伊瑟仍为马克的王后。一段时间后,伊瑟当众从火中取出烧红的铁块而双手没有任何收到任何伤害,证明了自己的清白。特里斯当则开始再各个国家流浪。后特里斯当娶了另一位公主:玉手伊瑟,试图开始自己的生活,但发现自己还是不能忘情于金发伊瑟,于是经常乔装回康沃尔看望金发伊瑟,此举导致了妻子玉手伊瑟的妒忌。特里斯当受伤想见金发伊瑟最后一面的时候,正是玉手伊瑟谎称金发伊瑟没有过来见他最后一面而伤心致死,伊瑟到达后,亦扑在特里斯当的尸体上死去。马克将两人安葬在一起,特里斯当坟上的藤总是钻进伊瑟的坟墓。

谁能简要地讲一下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故事؟

这是2007年上映的好莱坞影片“王者之心“讲述的故事,影片的主角即英格兰雄图大略的马克王(卢夫斯·塞维尔 Rufus Sewell 饰)麾下的传奇骑士特里斯坦(詹姆斯·弗兰科 James Franco 饰)和爱尔兰公主伊索尔德(索非亚·迈尔斯 Sophia Myles 饰)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故事,在西方已经流传千年,还曾被瓦格纳改编成同名经典歌剧,这次被搬上银幕,故事上和传说、歌剧的情节相比做了不少的改编。一方面扩展战乱和恩怨的背景,想营造史诗气氛和传统典型的悲剧类型;另一方面爱情线索上细节的增减,以求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先说爱情。“有缘千里来相会”,导演为男女主角安排的相见正印证了这句话,不过“浪漫”的有些离谱,甚至可以用荒唐来形容。特里斯坦率众打败了一支爱尔兰精锐军,不过自己也受伤中毒假死。同胞为他举行海葬(放在小船里漂向大海,还要射上火箭),接着奇迹就发生了:特里斯坦不仅没有被火烧着半点,还漂洋过海从英格兰一直漂到了爱尔兰。而伊索尔德就在海边发现了他,拖进秘密的小屋,马上就脱光了衣服为他取暖。对导演来说,我们的这位公主一定是个超级善良的大圣人,不然也不可能对一个第一次见面的陌生男子就“坦呈相见”、“肌肤相亲”的。
  特里斯坦伤好后回到英格兰。接着就替国王出战,参加爱尔兰国王举办的比武招亲。由于当初伊索尔德告诉他的是假名,所以特里斯坦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位招亲的公主就是救他并相爱的伊索尔德。这是影片改编中少有的亮点(歌剧中是国王派特里斯坦主动去求亲的,知道彼此的身份的,不过这里也有非原创、抄袭之嫌),伊索尔德有了获得自由和爱情的机会,但特里斯坦则担着国王的使命,骑虎难下,只得一起回去复命。 电影在最后让特里斯坦最后放弃了爱情,加入战斗牺牲了。一个为爱而死,一个为国捐躯,好坏得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评价吧。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时为了谁创作的

瓦格纳还为奥托的诗谱写了许多优美的歌曲。瓦格纳与马蒂尔德的情感正在逐级上升,为了报答马蒂尔德的情感,瓦格纳在构思《尼伯龙根的指环》之余,还创作了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是瓦格纳最伟大的一部歌剧。

瓦格纳的代表歌剧是什么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德国作曲家,著名的古典音乐大师。 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
代表作:
仙女(Die Feen 1833-34,首演於1888年)
禁恋(Das Liebesverbot oder Die Novize von Palermo 1834-36,首演於1836年)
黎恩济(Rienzi, der Letzte der Tribunen 1837-40,首演於1842年)
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änder,1843)
理查德·瓦格纳创作的歌剧(6张)
汤豪舍(Tannhäuser,1845)
罗恩格林(Lohengrin,1850)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1865)
纽伦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1868)
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1876)
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1854)
女武神(Die Walküre,1856)
齐格弗里德(Siegfried,1871)
诸神的黄昏(Götterdämmerung,1874)
帕西法尔(Parsifal,1882)
管弦乐改编
格鲁克歌剧《依菲格尼亚在陶里德》序曲 重新配器
C大调交响曲
浮士德序曲

特伊斯坦与伊索尔德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个在西方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其传说虽源自爱尔兰,却是由法国中世纪游吟诗。人在传唱过程中形成了文字。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最著名的流行形式,毫无疑问是瓦格纳的同名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