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同时跟三大国开战的国家,为何要实行一夫多妻制
巴拉圭是南美洲中部的内陆小国。巴拉圭战争,是1864年至1870年由巴拉圭军事强人弗朗西斯柯·洛佩斯(1827年7月24日——1870年3月1日)对巴西、阿根廷、乌拉圭3国同盟的战争。
有的历史学家把这场战争称作近代战争与现代战争的分水岭。这场战争的一个特点是,使用了步枪、机关枪、高爆炸药、大炮等现代武器,电报、侦察用的热气球也投入使用。很多后来在一战中使用的武器和装备,已经在这场战争中亮相了。巴拉圭战争也是南美洲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使巴拉圭损失了近60%的人口。三个同盟国方面也损失了近10 万人。
1862年,弗朗西斯柯·洛佩斯的总统父亲去世了,他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权杖,继任巴拉圭总统。在他父亲老洛佩斯(1792年11月4日——1862年9月10日)的苦心经营下,曾经贫瘠的巴拉圭迅速崛起,到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接班时,一个欧洲化的巴拉圭以强国的面目出现在拉美,巴拉圭已经成为唯一没有外债的拉丁美洲国家。
1828年,为解决巴西和阿根廷在殖民时代留下来的领土问题,在两国之间建立了缓冲国——乌拉圭。1864年3月,乌拉圭发生了由红党将军推翻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支持的白党总统的事件。洛佩斯盛气凌人的在调停乌拉圭内战的时候,巴西也插手了,两国友谊说翻就翻。
1864年12月13日,巴拉圭向巴西宣战,出兵巴西马托格罗索地区。由于阿根廷拒绝巴拉圭军队穿过阿根廷援助乌拉圭,巴拉圭又在1865年3月18日对阿根廷宣战,出兵阿根廷。同年5月,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结成三国同盟,共同对抗巴拉圭,巴拉圭战争正式爆发。
从战争一开始,双方的整体实力就相差悬殊,盟国明显占据优势。巴西有人口1000万、阿根廷150万、乌拉圭25万~30万,而巴拉圭只有50万左右。在自然资源、领土面积和武器装备的制造能力方面,巴拉圭与盟国相差甚远。然而,在军事力量方面,至少是在战争伊始,巴拉圭并不逊色。巴拉圭常备军在28000~57000人之间,还有20000~28000人的后备役军人,战争期间,巴拉圭仅陆军人数便达到50000人,实际上巴拉圭男子已经全民皆兵了。
而阿根廷有军队25000~30000人,乌拉圭最多5000人,巴西有17000~20000人。巴拉圭的军队在开始时的装备和训练都要优于盟国。加上巴拉圭拥有规模庞大的军队且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在战争开始阶段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它的对手是三个国家,而且,仅巴西一国,在经济上和人力物力资源上就远远超过了巴拉圭。很快,巴拉圭的劣势便显现了出来,巴拉圭难以应对持久的战争,随着人力和资源的日益匮乏,加上盟国方面的封锁,补给严重不足,带给巴拉圭灾难性的后果。
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64年12月巴拉圭军队进攻马托格罗索开始,并取得马托格罗索战役的胜利。1865年4月,巴拉圭军队穿过阿根廷想进入乌拉圭。然而,巴拉圭军队还没有打到乌拉圭,就受到盟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巴拉圭边境。另一支巴拉圭军队在上校的率领下孤军深入,进抵巴西境内,结果与国内失去联系,被围困后向盟军总司令投降。在战争第一年结束的时候,巴西海军摧毁了巴拉圭海军,建立了阻止巴拉圭军队前进的河障。除了在马托格罗索的战斗还在继续外,巴拉圭军队已经基本退回到本国境内,转入防御。
第二阶段是战争的主要阶段。1866年4月,盟军攻入巴拉圭。5月24日,盟军重创前来偷袭的巴拉圭军队,取得了陆上首场重大战役的胜利。然而,由于巴拉圭军队的顽强抵抗,巴拉圭人万众一心,加上盟军指挥官的无能以及三国缺乏协调一致的工作。
盟军在后来的三个月里再没有能够前进一步。洛佩斯曾向盟军求和,但遭到拒绝。10天以后,在巴拉圭河沿岸,盟军遭到战争中的重大失败。直到1867年7月,盟军才重新组织起来。5个月后,主要由巴西人组成的盟军突破防线,巴拉圭军队从此失去了整体作战的能力,彻底溃败。洛佩斯不得已率领大部队突破重围。1869年1月,盟军占领巴拉圭首都亚松森。
战争的第三阶段是巴拉圭顽强抵抗盟军入侵的阶段。盟军攻陷亚松森后,逃出亚松森的洛佩斯在亚松森东面重新组织军队,率领13000人的军队继续打游击战,巴拉圭军队“宁毁其国也不投降”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斗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力上的不平衡。巴拉圭军队多次成功的袭击盟军。1869年8月16日,洛佩斯在亚松森东北部战败,洛佩斯和其伴侣林奇夫人一起继续在东北部坚持战斗,而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军队人员损失惨重。
洛佩斯不得不用强迫手段逼迫人民参加战争,他把应征者的年龄下调到12岁,甚至连10岁的男孩也可以志愿入伍,8岁的孩子也戴上假胡须跟成年人一起作战。而此时的洛佩斯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开始怀疑很多人在出卖他,处决他最亲密的追随者。
1870年2月27日他被包围,但他拒绝投降,还下令将他的母亲和姐妹处决掉。3月1日他被巴西军队俘获。洛佩斯高呼:“我与祖国共存亡!”后,巴西士兵们用大刀将他砍死,随后巴西士兵将他乱葬在丛林中。至此战争全部结束。
巴拉圭战争使巴拉圭丧失了154000平方千米,约占其总面积40%的领土, 损失最大的是人力资源,据统计,巴拉圭1865年的人口为525000人,而1871年为221079人。其中妇女为106254人,儿童86079人,成年男子仅为28746人。这种情况对巴拉圭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由于男女比例失衡,妇女为取得男人的欢心展开了激烈竞争,结果造成了普遍的乱婚、私生现象以及男人的懒惰。政府为了发展而实行一夫多妻政策。与战争随之而来的,还有霍乱和黄热病等疾病,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
巴拉圭战争对于南美洲来说是一场悲剧。从此,巴拉圭乃至整个南美洲的现代化进程,彻底失败了。从此南美乃至整个拉丁美洲走向了半殖民地化的道路,沦为了大国的后花园。除了智利一度崛起之外,整个大陆沉沦在乌烟瘴气的混战之中。再次独立之后的巴拉圭沦为一个三流的保守内陆国家,被天主教会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只是偶尔——比如1930年代血腥的“查科战争”爆发后和后来的足球世界杯赛举行时——才会有人注意到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作战这么猛的国家到现在都还没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男人娶妻不够3个要罚款,乌拉圭为何会有这样的法规
乌拉圭只有700多万人口,是一个南美洲的小国家,这一法规是因为他们国家的男女比例失衡,女生和男生的比例是4:1。所以为了增加国家人口,实行一夫多妻制,每个男人至少要娶三个妻子。
在乌拉圭严格的法律之下,男子如果没娶到三个老婆,还可能面临高额的罚款或者几年的牢狱之灾。乌拉圭女性数量非常多,自然也有很多的美女,而且这样的制度和美女的力量吸引了大批男士来到乌拉圭定居。乌拉圭的混血数量也是大大的增加了,虽然解决了人数少的问题,可是血统却不纯了。
乌拉圭的男性压力极其的大,因为每个男性都要娶三个及以上的老婆,而且因为国家政策,还不能不生育,必须多生育。逐渐家庭里的人口越来越多,有的家庭甚至有几十个人口,男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是一夫一妻制,男性相当于只要养活一个家庭就可以了,但是在三个妻子的共同努力下,一位男士需要养活三个家庭,这样让乌拉圭男性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而且在乌拉圭是不能离婚的,只要决定结婚,就不能离婚。所以在选择妻子结婚的时候一定是要谨慎小心的,毕竟那是一生的幸福,一旦选择就无法改变。面对着众多的老婆孩子,可能悲伤大于喜悦了。国家对于这样的压力也进行了一些补助,可是也无法缓解巨大的家庭压力,可能这就是幸福的烦恼吧。
这样一个为了国家人数不懈努力的国家,推出这样的政策也是为了国民可以增加,但是希望他们的国家可以更好的发展,减缓国民压力,这样才能保障生活品质,人民也就会有富足的生活,也会更加鼓励生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