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背景

长城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7-03 12:50:11 浏览7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长城是一道有效的防线,犹如马其顿防线一样,对常规的军事攻击能快速地组织起军事防御。同时,长城也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分界线,历史上凡是能进行农耕的地域都能引起统治者莫大的兴趣,这是历史的政治传统。

因而,北方的草原戈壁对历代统治者来说并没有征服的欲望。于是早早地把长城建立起来,设立烽火台,在附近驻军,以便能快速反应。对游牧民族的政策,用得最多的就是“和亲”,其次是封王,最次是赏赐。能够互不侵犯就行了。

在这一政治思路下,东方的大海显然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至于茫茫大海的那一面是什么,从不在历代统治者的思考范围内,有滨海上供的海鲜换换口味就好。

倒是南方,虽然是南蛮之地,蛇虫遍地、瘴气缭绕,但却是盛产鱼米的好地方,使得历代统治者不惜一切代价去征服。甚至为了保护南方不被倭寇袭扰,还模仿长城的样式和功能,也同样建立起一座海上长城,时间却已到了明朝。

后来,有人曾上书康熙要拨款修缮长城,康熙表示明确反对,发了篇长文来说理:”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意思是说,修长城有什么用?修了也不能彻底解决边疆之患,还不如修德安民,使百姓心悦诚服,这才是治患的根本。

在我看来,长城的修建体现的是农耕民族的性格,不单是古代中国,凡农耕民族的征服欲望都不强,探险的精神也不强烈。因为自给自足就够了,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死于斯,有土斯有人,有人斯有财。能让百姓安守本分在土地上耕种,便是最大的政治成就和财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