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几点建议
- 小学生心理健康口诀有哪些
- 小学生心理健康口诀是什么
-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谈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浅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浅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短文
-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5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行为习惯。
1、智力发展水平
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2、情绪稳定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
3、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5、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几点建议
(一)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 弱视群体 ,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四)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生心理健康口诀有哪些
小学生心理健康口诀有:
1、诚心诚意,从心做起。
2、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健康心理。
3、过去的痛苦就是快乐。
4、一个人要对昨天感到快乐,而对明天具有信心。
5、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
6、接近那一点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7、敞开心中一片天,放飞心理健康梦!
8、挂上你迷人的微笑,洗礼昨天的阴霾!
9、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10、倡导和谐心态,崇尚健康心理。
11、快乐吸收好,心灵更美好!
12、倾诉一分钟的烦恼,享受一小时的快乐!
13、为您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为我们的.沟通搭起一座桥!
14、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透视心灵,关注成长;触抚生命,助人自助;挖掘潜能,完善自我;心理健康关注你我他。
15、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感恩每一天。
16、实现心理健康,获得幸福绿光!
17、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得可爱。
18、交出你心,说出你情,解你之忧!
19、用“心”呵护心的健康!
20、品心扉苦涩涌泉,酿百花甜蜜浓情!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把握生命全过程,展示心中一片天。
22、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
23、带来步履沉重的忧愁!带走心情轻松的快乐!
24、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阳光进入;敞开心扉,缔造美丽人生。
25、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总在倾诉中!
26、不求最好,但要更好;不在乎昨天,更看好明天。
27、开心笑一笑,幸福来报到!
28、心理健康很重要,老师学生都需要。
29、不要把自己定位为失败者,否则你永远是失败者!
30、倡导和谐心态,成就健康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口诀是什么
心理健康顺口溜:
心无病,防为早,心理健康身体好。
心平衡,要知晓,情绪稳定疾病少。
调心理,寻逍遥,适应环境病难找。
练身体,动与静,弹性生活健身妙。
要食养,八分饱,脏腑轻松自疏导。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
1、分散注意力
分散注意力,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有助于让大脑保持繁忙,将压力转移到其他地方,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2、睡眠很重要
许多人都有睡眠的问题,有些事甚至有严重的失眠症。睡眠时间的减少会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健康问题。每天睡眠至少要保证7个小时,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健康的范畴在扩大,社会对每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有着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而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尤其对小学高年级十一、二岁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心理断乳期”,主体意识增强,认为自己经长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看法:
一、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二、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发展其道德感。通过绘画、唱歌、跳舞、体育竞赛、美化教室和校园的劳动、游览、参观、学习英雄事迹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发展他们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理智感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以发展他们的理智感。
三、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1)建立适当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
(2)寻找乐趣。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小学生还要培养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从中获得快乐。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
(4)多与人交流。许多小学生还不善于与人交流,其实小学生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 四.建立学校--家庭心理教育网络
学生生活在家庭的时间很多,家庭环境,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甚至会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因而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开设心理讲座,讲清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指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学校和家长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小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 可以快速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青少年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会特别敏感,在这时段中,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会渐渐成型。但是,因为敏感的心理因素,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陷入病态的人生观或者遭受到巨大的打击,刚建立起的人生观就会崩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承受能力,让青少年能够勇于面对困难,消除心理隐患,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2、 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行为
近时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行为越来越多,已经对当下社会的安定造成一定影响。任何的犯罪都是又犯罪心理支配实施,而犯罪心理是人心理失衡所导致的一种极端行为的表现。对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可以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前形成健康的心理,就能自我抵御社会中繁杂的不良因素的侵蚀,达到减少犯罪的最终目的,让社会更加和谐、安定。
3、 帮助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今青少年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是会令家长们大吃一惊的,如:校园霸凌、顶撞老师、无故旷课、考试作弊等等不良行为。这些问题行为是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否的直接表现,问题发现的越早,改正越方便,更加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说明了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谈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将对他们的一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括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关键,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目前,小学生存在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等,种种情况都表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必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相适应;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增强面对环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去除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面的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选择、决策和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自己内在的潜能,使其能过健康的有意义的、自我满足的生活。
其次,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特点,其教育内容一般包括五个方面: 1 、健康与身体发展问题; 2 、学校教育与生活问题(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习惯欠佳、读书不专心、厌恶学习、逃学旷课等); 3 、人格问题(多愁善感、害羞、自卑、过分自信、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与人不能相处、情绪不稳定等); 4 、家庭与家属关系问题(父母独裁,对子女不能控制,破碎家庭,与学校不合作的家庭等); 5 、社会与道德问题(说谎、不礼貌、小偷小摸、常提绰号、打架、欺负女生等)。
其三,要掌握几项原则。
1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得有成效时,学生的问题便少发生,或容易解决。因此在制订教育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定健康教育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活动时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特别是要给那些内向、沉静、腼腆、害羞、表达能力差、不太引人注目的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教育。
2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师生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 “ 遇到自己人 ” 的感觉。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是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如果被教师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教师,愿意向 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贯彻这一原则注意以下三点:
c 、运用同感的态度和技术加深对受辅学生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 “ 透过受教学生的眼睛看世界 ” ,要把对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把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都说出来。
3 、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 “ 唱主角 ” 。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应避免说 “ 你听我说 ” 、 “ 我告诉你 ” 之类的命令式的口吻,应用鼓励性、商量式的语气说话。如 “ 我能体会 ” 、 “ 原来如此 ” 、 “ 请继续讲 ” 、 “ 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 ” 、 “ 请听听我的意见 ” 、 “ 我想作一点补充 ” 、 “ 我同情你的处境 ” 等。
4 、差异性原则。
承认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要进行分类指导,以满足其不同心理需要。尤其是对有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指导。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化对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学生的个别性、差异性;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接触来真正了解一个学生,恰当处理学生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认真做好个案研究。积累个案资料,提高个别教育的实效。根据不同个体制订个别化教育目标。
其四,利用好几条途径。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增进文化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教育过
浅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巧妙暗示,树立自信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不怕挫折,能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但目前小学生较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极心理。先天生理上的缺陷,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学生之间矛盾冲突都可能使人产生自卑。这种消极心理的存在,使学生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不足。这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学生自己、家长或老师常常将其不足的地方和其他同学的优点相比较,而忽略了他们的长处。时间一长,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认为自己天生笨,努力也是徒劳,这种想法更要不得。因此,教师首先应转换评价角度,睁大眼睛,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其次,教师应以各种方式,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句鼓励的话语,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正视自己,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别人有你羡慕的长处,你也有别人不及的优点。教师指导学生纵向比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学会正确面对失败。教师可让学生讲出自己最为难的事,帮助其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我能行的信心。二、传授方法,促进交往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小学生的交往具有获得信息的功能,并且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通过交往,他们不仅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且对别人也有所了解,既不惟我独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又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有的小学生常常遭遇交往失败,有时他们的言行并无恶意,但却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矛盾和误会。渐惭地,他们变得自卑、敏感、胆怯。因此,指导学生认识交往的意义,掌握交往的方法,积极主动地交往,对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告诉学生,与他人交往,首先要做到对人有礼貌,其次态度要真诚谦逊,豁达大度,懂得克制忍让,并注意聆听他人的意见,不搞恶作剧,不挖苦取笑别人。还有的小学生性格孤僻,抑郁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或孤芳自赏,或自渐形秽,其实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善于选择话题,多启发诱导,使他们敞开心靡,愿意与人交谈。同时,要创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用集体的爱感染他们,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逐渐变得活泼开朗,并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三、善于疏导,培养情感成长中的小学生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丰富,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但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矛盾交织,他们的情绪情感还不平衡,不稳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绪、情感。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关注。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情绪、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绪、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现象,学习调节控制自己的情感,努力培养高尚的情感。教师应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让他们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能容事,情感丰富。四、组织实践,锻炼意志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人,表现为有坚定的信念,勇敢乐观,自制力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如今的孩子大多家庭富裕,生活安逸。即使有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父母总觉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自己省吃俭用,对孩子的要求尽量满足。由于缺少锻炼,很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娇气十足,不仅动手能力、自理能力较差,还普遍存在依赖性强,自制能力差,意志薄弱,做事易半途而废,缺少恒心和毅力等问题。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练,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公益劳动、军训夏令营活动、社会考察活动、春秋季运动会都是锻炼学生的好机会,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创设良好的环境,绿草如菌的校园,窗明几净的教室,和谐进取的班风,全学校都关心学生心理发展的氛围,都会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短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的小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最亲密的教师,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里健康辅导者,因此在本次班主任培训中我选修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这一课程。
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这一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班主任日常德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息息相关,课程中实际案例为我们正确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小学低段孩子年龄小,正式天真烂漫的.时候,可是班里有一名学生很内向,遇到一些困难或问题,就低头自己哭,不说话。我将情况反映给家长并顺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发现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奶奶每天很早出去干活儿,爷爷因生病不能说话。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我就很关注他,发现文具不够用时就给孩子准备一些,希望让他感到班级的温暖。渐渐地,孩子开始讲话了。可是,一天放学,这名学生就坐在位置上,不出班站队。我过去询问原因,孩子只哭不说话。无论我怎么劝导,孩子就是不走,最后给孩子奶奶打电话,奶奶说了很长时间,孩子才同意跟爷爷回家。学习课程后,我反思单纯的关注该学生,给学生班级温暖是不够的,要明晰学生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并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改正。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健康的范畴在扩大,社会对每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有着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而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尤其对小学高年级十一、二岁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心理断乳期”,主体意识增强,认为自己经长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看法:
一、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二、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发展其道德感。通过绘画、唱歌、跳舞、体育竞赛、美化教室和校园的劳动、游览、参观、学习英雄事迹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发展他们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理智感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以发展他们的理智感。
三、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1)建立适当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
(2)寻找乐趣。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小学生还要培养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从中获得快乐。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
(4)多与人交流。许多小学生还不善于与人交流,其实小学生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 四.建立学校--家庭心理教育网络
学生生活在家庭的时间很多,家庭环境,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甚至会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因而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开设心理讲座,讲清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指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学校和家长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小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