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瑾

秋瑾的人物简介?秋瑾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20 03:40:32 浏览6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秋瑾的人物简介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市)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璇卿,号旦吾,留学日本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女权。
投身革命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女)。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1904年夏,她在丈夫王廷钧的支持下,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日语讲习所,继入青山实践女校。并在横滨加入了冯自由等组织的三合会。在日本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
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光绪三十一年,秋瑾归国。春夏间,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徐锡麟、秋瑾先后加入光复会后,国内革命形势有了迅速的发展。光绪三十一年七月,秋瑾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不久,任教于浔溪女校。同年秋冬间,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其实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后,恐株连家庭,故有脱离家庭之举,乃借以掩人耳目。”是年十二月(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秋瑾撰文宣传女解放主张提倡女权,宣传革命。旋至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从容就义
1905年秋,陶成章和徐锡麟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借以召集江南各府会党成员到校,进行军事训练。后来,秋瑾在该校发展了600多名会员。
1907年1月14日,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我们的巾帼英雄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
光绪三十四年,生前好友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清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宣统元年(1909年)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
1912年,湘人在长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其遗骨至浙,复葬西湖原墓地。后人辑有《秋瑾集》。

秋瑾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秋瑾:所处年代属于秋瑾是代,清朝末年。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904年,秋瑾积极参与活动,演说革命和女权,开展妇女运动团队,结秘密会创《白话报》,为民主革命与妇女解放起到先锋作用。

1905年,秋瑾负责浙江革命发展,为中国同盟会在浙省革命宣传展开道路。

1906年,秋瑾两次大幅度扩充同盟会会员,此后不少成员成为同盟会中坚;承担长江一带起义筹备,为同盟会革命工作与添砖加瓦。

1907年,秋瑾创办《中国女报》,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总负责浙省各处起义工作,编复军制,商定完成革命起义大业,为同盟会革命工作肩负重大要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瑾


秋瑾的生平事迹

秋瑾(1875-1907),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她从小崇拜岳飞、文天祥、花木兰、秦良玉等民族英雄和女中豪杰,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

1904年夏,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她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

1905年,秋瑾回国加入光复会。同年7月再赴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

1907年1月她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中国女报》,号召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1907年2月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

为有效组织武装起义的力量,秋瑾整顿光复会组织,联络会党势力,组织“光复军”。她将光复会会员分成16级,以“黄祸源溯浙江潮,为我中原汉族豪,不使满胡留片甲,轩辕依旧是天骄”这首七绝诗中的前16字分别作为16级的表记。

她还秘密编制《光复军军制》,将光复军全军分为8军,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8字分别作为各军的表记。

她与徐锡麟联系,制定了皖浙起义计划,“以安庆为重点,以绍兴为中枢”。大通学堂成为当时浙江革命的大本营。

1907年7月6日,安庆起义失败,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她坚贞不屈,怅恨自己壮志未酬,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辛亥革命后,在她就义处建立起了秋瑾烈士纪念碑,烈士灵柩定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20世纪50年代迁葬杭州鸡笼山辛亥革命烈士陵园,现西泠桥畔立有秋瑾烈士全身塑像,接受世人缅怀。

1912年12月孙中山莅临杭州亲往秋社致祭,题赠挽幛“巾帼英雄”。1939年周恩来巡视浙江,在绍兴题词“勿忘鉴湖女侠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号召世人向秋瑾学习。

扩展资料:

秋瑾死后不久,《小说林》杂志就连续刊出了多种以秋瑾为题材的小说和戏曲。小说有包天笑的长篇连载《碧血幕》,吴梅、龙禅居士的杂剧《轩亭秋》、《碧血碑》、啸卢的传奇《轩亭血》等。

其他相关题材的小说有静观子的《六月霜》、尚武静观自得主人的《女铜象》、红叶的《十年游学记》、哀民的《轩亭恨》、无生的《轩亭复活记》(后改题《秋瑾再生记》);

戏曲有悲秋散人的杂剧《秋海棠》、伤时子、萧山湘灵子及古越嬴宗季女的的传奇《苍鹰击》、《轩亭冤》、《六月霜》。

中华民国成立前后,进化团和春阳社两家文明戏剧团首先演出《秋瑾》,随后新民社、民鸣社、开阳社、启明社等剧团也相继上演。

1919年4月,在鲁迅著作《呐喊》的《药》一文中的夏瑜“夏”与“秋”相对,“瑜”与“瑾”相对,便是影射秋瑾其人。

1936年冬,夏衍写出了第一个话剧本《自由花》,后在40年代改名为《秋瑾传》。1940年“三八”妇女节时在延安上演了四幕话剧《秋瑾》。

1981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中国戏剧舞台更出现一阵“秋瑾热”:

北京京剧院二团的《风雨千秋》、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二团的《秋风秋雨》、浙江歌舞团的《秋瑾》、杭州话剧团的《秋瑾》、江苏省昆剧团的《鉴湖女侠》、天津市京剧三团的《鉴湖女侠》、安徽芜湖市梨黄戏剧团的《鉴湖碧血》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巾帼英雄”——秋瑾

秋瑾是谁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女革命家,年仅三十一岁就献身于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的事业。1877年,秋瑾出生于福建一个地方官员家庭,书香门第使得秋瑾从小就开始读书,史籍和文学作品中忧国忧民、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深深印在了秋瑾的心里。秋瑾不再只是陶醉于书斋,而是向往广阔天地里的生活,她学习骑马、剑术,这在当时对于女孩子来说是很难得的。少年的秋瑾已经胸怀着远大的志向:“肉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
  1893年,秋瑾全国因父亲升官而迁往湖南。三年后,秋瑾与当地人王廷钧结婚。王廷钧出身富豪,纨绔子弟一个,与秋瑾的志向大相径庭,他不但不理解和支持秋瑾,而且还斥责她。当时,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瓜分中国,疯狂镇压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大举出兵占领了北京、天津,还迫使清政府签定了屈辱的《辛丑条约》。秋瑾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难过,痛恨自己不能果断地去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两年后,王廷钧买了一个官衔,与秋瑾来到遭受浩劫的北京。望着国破山河碎的局面,秋瑾难平心中的忧伤和愤慨,她开始广泛阅读宣传新思想的书籍,并与对祖国命运忧心忡忡的朋友来往密切,一起探讨一条救国的道路。
  1904年,秋瑾终于冲破家人的百般阻挠,到达日本。在东京,秋瑾和进步人士接触,学习了很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思想更为成熟,性格更加刚毅。第二年夏天,秋瑾回国加入了革命组织光复会。1905年8月14日,秋瑾在东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此后秋瑾自命号为“鉴湖女侠”,四处奔走,发展同盟会,积极为斗争作准备。1907年秋瑾在家乡绍兴与徐锡麟成立了“光复军”,决定7月6日在安徽和浙江同时起义。但是计划被泄露了,清政府大肆捕杀革命志士,先是徐锡麟壮烈牺牲,之后秋瑾也被捕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秋瑾高昂着头,正气凛然地说:“革命党人不怕死,要杀便杀!”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慷慨就义,她是中国第一个为推翻清朝卖国政府而流血牺牲的女英雄。

秋瑾是个什么样的革命家

在浙江省绍兴市的城南,有一个典型的江南住宅,据说是一个住宅。事实上,这是为了纪念一个女人,她是现代中国女性运动的发起者,是革命性的革命战士。她是第一个反对满族政权的革命先驱。在暗流时代,一位女性爬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了自己的传奇故事。
秋瑾
她就是浙江绍兴的秋瑾,她的家人是官员,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她对文学史特别着迷。她经常和她的兄长一起学习经文,15岁的时候,她也和她的堂兄一起学习。随着骑马和剑术,眉毛中有一种浩然之气。也许她的生命注定要非凡。
秋瑾
1894年,她在长江以南与丈夫王廷钧结婚。虽然她不愁吃饭和穿着,生活很滋润,但王廷钧是旧社会的一个富裕的孩子。他有许多不良习惯,这些与“志雅高远”的秋瑾格格不入。不知道为什么。过不了多长时间,她常常回到家里,或者去了一个好姐妹家几天。1900年,她的丈夫王廷钧通过购买官员成为了户部主事,秋瑾跟去了北京。三年后的中秋节,丈夫没有选择陪伴他的家人,而是外出吃花酒。
秋瑾
这种屈辱使秋瑾决心抵抗,她打扮成男人,走进了北京的剧院。你必须知道,那时候这种做法是“非法的”。在丈夫知道之后,他仍想打她。最后,秋瑾无动于衷,沉默的气场震惊了她的丈夫,后来,秋瑾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来。
秋瑾
1904年,秋瑾选择前往日本。她想接触“新学”,想知道这个世界的重要性。在这里,她还看到了清朝学生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以及朝着阳光生活的繁荣生活。我觉得秋瑾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妙感觉。不久,她成为学生的中坚力量,在国外寻找“同志”,弘扬新文化,并有意参加回国后的革命斗争。
1906年,回到中国后,秋瑾在家乡上课,传播了许多先进的思想。然后他加入了联盟并开始计划武装反对派的重大事件。在起义之前,她曾经去过凤凰山岳飞的古墓,冥想并写了很多充满骄傲的诗。然而,当时的革命力量仍然非常弱,起义失败了。她也落入了清军的手中。最初她能够逃脱的,但她选择换上白色连衣裙,坐在她的家里。
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是秋瑾绝笔对晚清政治格局的无声抱怨。在那黑暗的时代,她从未见过耀眼的光芒,所以她选择烧掉自己的生命,成为人们眼睛中的太阳。随后,血液染满白裙,秋风凉爽,花朵呈黄色。

秋瑾简介,秋瑾怎么死的

从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来看,秋瑾的确是中华五千年最为杰出的女性。学届认为历史上真正不朽的圣人有两个半(孔子、王守仁、曾国藩),而没有“半边天”的份,我以为增加秋瑾为三个半是十分合适的。

秋瑾简介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扩展资料:

秋瑾的部分诗词作品:

1,《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是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的诗作,约作于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作者第二次去日本的途中(一说作于此年十二月归国途中)。此诗因事而发,抒发对日俄帝国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争夺战争的气愤和决心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奋斗终身、甘洒热血力挽乾坤的革命豪情。全诗语言雄健明快,风格激越豪放。

2,《对酒》是清代诗人秋瑾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诗人用夸张手法写到不惜“千金”和“貂裘”去换取宝刀和酒;后两句明确表达了诗人愿意将一腔革命的热血献于祖国,即使是牺牲,这热血洒出去也会如苌弘那样化作碧绿的波涛。全诗充溢着革命的豪情,闪烁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

3,《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作于1903年。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瑾

秋瑾的故事简介

1、秋瑾幼年随兄读书家塾,好文史,能诗词,15岁时跟表兄学会骑马击剑。1896年,秋瑾与王廷钧结婚。

2、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

3、1905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不久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由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

4、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下了许多革命诗篇,慷慨激昂,表示:“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秋瑾撰文提倡女权,宣传革命。

5、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扩展资料:

1、秋瑾是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位女烈士。终其一生,她都在为伸张女权而奋斗,在为革命建国而努力,把妇女运动与排满的革命运动结合在一起。 

2、秋瑾有幸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因而成为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帜:一个代表近代中国革命女性的颇具象征性意义的标志性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