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凯迪
在中国古代史中,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大多逃脱不了被同化的命运。迎来送往的中原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使得来自北方边疆的外族在不自觉中进入了汉文化的大熔炉。然而,在熙熙攘攘的迁徙浪潮中,女真人却在公元12世纪与16世纪连续两次入主中原,创造了独特的历史。
林中存续之道从第一波入主中原的匈奴、鲜卑开始,来自草原上的牧马民族总是习惯于大规模的族群性迁徙。魏晋乱世之中,匈奴与鲜卑在中原政权的衰落中一步步向内部推进,而其身后曾经居住的大漠草原则迅速让给了其他的后进民族。
慕容鲜卑建立前燕政权后,他们在辽河流域的后方就成为了契丹与奚族的牧马场,而拓跋鲜卑的代北之地则成了“天苍苍、野茫茫”的敕勒之川。即使是占据幽燕之地的契丹人,他们在建都南京(析津府)之后亦将自身的大量宗族势力从潢水(辽河上游)迁徙到汉地,从而使女真人能够在建国之后快速从黑龙江流域推进到燕山北侧,断绝了他们回归故地的念想。
女真人恰恰有着与这些民族不同的进击中原之路,他们在灭亡北宋之后并没有迅速将都城定鼎中原,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1127-1153)内将都城维持在遥远的上京会宁府(黑龙江阿城)以保持自身强大的战力,并使用伪楚伪齐政权对中原进行傀儡统治。
即使在金熙宗将都城由上京迁到今天北京之后,大量女真人依旧生活在金国东北的上京路、咸平路与东京路的管辖之中。这些地区的女真人在蒙古灭金的过程中建立东真藩国并长期附属于蒙古-元朝,从而保留了自身的民族主体,为明代的女真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础。
图/东真国
地缘的独特性不同于漠北的游牧民族,生长于白山黑水的女真人长时间从事着渔猎生活,并进行简单的农业耕作活动,猛安谋克与八旗制度同样是为了适应女真人的生活习惯而设立的社会管理制度。这种管理模式也使女真人对于土地的依附程度高于游牧民族,从而让其在东北的土地上扎下了坚实的根基。
图/女真人狩猎图
另外,女真人作为从肃慎-勿吉-靺鞨这一单一民族体系延续下来的民族,在东北地区的繁衍历史久远。他们在当地的发展由于地形原因而不易遭受外族的征服,西部的大兴安岭与北部的西伯利亚是他们独立发展的天然屏障,因此,白山黑水可以成为女真民族在工业化时代之前永久的大后方,使他们二度入主中原有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辽史
2.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