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 曹植《 洛神赋 言华丽 成语众

「古文」曹植《洛神赋》语言华丽,成语众多,令人惊艳!拼音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7-03 10:50:04 浏览27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洛神赋图局部丨寻觅千年经典,感受国学魅力

导读《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品,其于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入朝京师洛阳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而作。叙述曹植与洛神相遇,互相爱慕,但因人神道殊,未能结合,终于含恨分离的故事。富于传奇色彩,但更富抒情气质。关于此赋的本意,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仿效宋玉的《神女赋》,赞美一位美丽的神女;有的认为是寄寓作者对君王的思慕和怀才被黜、衷情不能相通的苦闷;有的认为是感叹甄后的事。据说曹植深爱甄后,但她为曹丕所娶,后又被郭后谗害死,曹植感泣怀念,遂作此赋。后说虽因无充分的史实根据而被人认为是小说家附会之辞,但根据此赋内容,确属爱情故事,和以美人香草象征君臣关系之作显然不同。

全赋以战国时期楚国人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为借鉴,表现出更生动的形象和更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细腻地刻画出洛神这个优美的妇女形象,深刻地表现出作者与洛神的真挚爱情和离愁别恨。全赋词采流丽,抒情味浓,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艺术感染力很强。它表现了曹植热烈的追求与赞美、忧惧与迟疑,对彼此无法接通的无奈,和对洛神的不舍与眷恋。

《洛神赋图》局部,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魏文学家。曹操之子,曹丕同母的弟弟,封陈王,谥曰思,世称陈思王。他在年轻时就很有文学才能,又有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颇得曹操喜爱,一度欲立为太子,终因其“任性自行,不自雕励”而改变初衷。后来曹丕、曹叡(ruì)父子相继为帝,他备受猜忌与迫害,最终郁郁死去。

曹植是东汉汉献帝刘协建安(196年~219年)时期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文皆擅长,现存其诗八十多首,辞赋、散文四十余篇。他的辞赋既继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又充分体现了时代气息和自己的独特风格,代表了建安时期辞赋发展所到达的新的高度。其诗赋均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词采华茂。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传世精品,而这幅画是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文章中还出现有大量的名句和成语,这些都深受小说家们的喜爱,且百用不厌。经常阅读小说的人会知道,在小说家的作品中能经常看到这些名句和成语,特别是玄幻小说作品。

洛神

原文

《洛神赋》序

① 洛神:传说古帝宓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而为神,故名洛神,又名宓妃。

② 黄初三年:即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公元222年)。

③ 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传为宋玉所作的《高唐赋》和《神女赋》,都记载宋玉与楚襄王对答梦遇巫山神女之事。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来时渡过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字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洛神赋》注音原文,第一段

① 东藩:曹植当时被封为鄄(juàn)城王,鄄城在今山东,处于洛阳之东,故称东藩。

② 伊阙:山名,又称阙塞山、龙门山,在河南洛阳南。

③ 轘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

④ 通谷:山谷名。在洛阳城南。

⑤ 殆:通“怠”,懈怠。

⑥ 阳林:地名。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离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太阳逐渐西下,车慢马乏。于是就在长着杜蘅的河岸停车,在生着芝草的田间喂马,自己则悠然漫步于阳林,纵目四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忽然思绪涣散。低头时没有看见什么,抬头时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旁边。于是用手拉了拉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她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洛水之神,名字叫宓妃。那么君王所看见的美人,莫非就是她吧?她的形态怎样?臣很想听听。”

《洛神赋》原文,第二段

① 秾:花木繁盛。此指人体丰腴。

② 纤:细小。此指人体苗条。

③ 约素:一束白绢。

④ 珥:珠玉耳饰。此用作动词,作佩戴解。

⑤ 瑶、碧:均为美玉。

⑥ 华琚:刻有花纹的佩玉。

⑦ 远游:鞋名。

⑧ 采旄:彩旗。采,通“彩”。

⑨ 桂旗:以桂木为杆的旗,形容旗的华美。

我告诉他说:“她的形态呀,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满如春风中的青松。她若隐若现像轻云遮住明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舞的雪花。远而望之,洁白如朝霞中升起的太阳;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荷花。她体态丰腴苗条适中,高矮都恰到好处。两肩轮廓如削成一般,腰肢袅娜如一束白绢。她有着秀长的颈项,白皙的肌肤露于领上。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明亮的眼睛,两个面颊颧骨下甜甜的酒窝。她丰姿艳丽飘逸,举止文静娴雅。性情温柔姿容绰约,语言可人妩媚无双。奇丽的服饰举世唯有,骨格形貌与图上画的一样。她身披明丽的罗衣,佩戴精美的瑶碧华琚。头上插着金银翡翠的首饰,身上缀着漂亮闪光的珠玑。脚上穿着远游的花鞋,腰间拖着轻薄如雾般的裙裾。微微散发出幽兰的香气,漫步徘徊在山的旁边。她轻灵地舒展着身体,一边漫步一边游戏。左边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荫。在河滩上伸出洁白的双手,采撷水流边上的黑色芝草。”

《洛神赋图》局部,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洛神赋》原文,第三段

① 素:同“愫”,情意。

② 要:同“邀”,邀约。

③ 琼珶:美玉。

④ 感交甫之弃言兮:《韩诗内传》有载郑交甫游于汉江岸上,遇见两位姑娘,对她们说:“希望得到你们的玉佩。”两位姑娘将玉佩送给他。交甫藏于怀中,走了十几步,玉佩不见了,回看两位 姑娘也不见了。弃言,空话。

我爱慕她的善良美丽啊,内心震荡摇曳而不安。因为没有良媒去转达情意啊,只能托水波去传达言语。但愿自己真诚的情意能先于别人表达啊,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约。我赞叹洛神实在美好,她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起琼珶回答我的情意啊,并指着水府约定欢会的佳期。我满怀真挚的感情啊,又怕被这位神女所欺骗。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不禁惆怅、犹豫和迟疑。收敛了笑容使心情冷静啊,以礼法来约束自己。

《洛神赋》原文,第四段

① 南湘之二妃:相传舜帝南巡不归,其妃娥皇、女英寻至湘水,知舜已死于苍梧,遂投湘水而死,成为湘水女神。

② 游女:此指汉水之滨的女神。

③ 匏瓜:星名。因其不与别星相接,故称没有配偶。

④ 独处:传说牵牛星与织女星除了每年七月七日通过鹊桥相会一次之外,均为银河所阻隔,故曰“独处”。

⑤ 飞凫:飞行的野鸭。

因此洛神深受感动,在那儿徘徊彷徨,神光时离时合,忽暗忽明。她像鹤立般地耸立着轻盈的身体,如欲飞而未翱翔的白鹤。她踏着充满花椒香气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忽又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声音哀惋而悠长。于是众神纷纷出现,呼朋引伴,有的戏嬉于清流中间,有的飞翔在沙洲上面,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身拾起翠鸟的羽毛。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二妃,她手挽着汉水之神。她为瓠瓜星无配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她时而扬起随风飘动的上衣,用长袖遮在眼上远眺,久久伫立。她时而又身体轻捷如飞凫,飘忽游移若仙,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烟。她动止没有规律,像危急又像安闲。进退难以预知,像离开又像回返。她双目流转神采,玉颜光泽温润。话语尚未说出口,却已气香如幽兰。她的体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饭不思。

《洛神赋图》局部,六龙俨其齐首

《洛神赋》原文,第五段

① 屏翳:风神。

② 川后:水神,即河伯。

③ 冯夷:传说中的天神名。

④ 女娲:传说中的女神。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创制笙、簧等乐器。

⑤ 六龙:传说神仙出游,以六条龙驾车。

⑥ 云车:传说神仙以云为车。

⑦ 鲸鲵:即鲸。雄曰鲸,雌曰鲵。

⑧ 浪浪:泪水涌流的样子。

⑨ 明珰:明珠镶制的耳环。珰,古代女子的耳饰。

⑩ 太阴:神仙洞府。

⑪ 不悟:不见。悟,通“晤”。

后来风神屏翳收敛了晚风,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浪,冯夷击响了神鼓,女娲发出清泠(líng)的歌声。文鱼飞出水面警卫着洛神的车辆,众神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一齐离去。六龙齐头庄严并进,驾着云车从容前行,鲸鲵腾跃在车驾两旁,水鸟在上空飞翔护卫车辆。越过北面水中的沙洲,经过南面的山冈,洛神转动白皙的脖颈,回过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启缓缓地陈诉着往来交接的礼数纲常:“只怨恨人神有别,彼此虽然都处在盛年而无法如愿以偿。”她说着不禁举起罗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襟。“哀念愉快的相会就此永绝,痛心分别之后将天各一方。不曾以细微的柔情来表达爱慕之心,愿献上江南出产的明珰作为永久的纪念。虽然此后深居太阴之中,但是内心永远怀念着君王。”洛神说完忽然不见不知其去处,神女的形影消失隐去光彩令我深感惆怅。

《洛神赋》原文,第六段

① 东路:归东边的鄄(juàn)城(封地)。

② 騑:车辕两旁的马。

③ 辔 :缰绳。

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满怀深情把洛神容貌想象,回首顾盼更令我愁绪满怀。我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登上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返回的道路。当我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洛神赋图》局部,怅盘桓而不能去

总结《洛神赋》主要有三个特点:

想象丰富。曹植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这就是想象。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惆怅丝丝。但这想象并不离奇,因为此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此赋起笔便是平中蕴奇的氛围创造。开头平平的叙述,正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叙武陵人的行舟之始一样,奇境的显现事前一无征兆。但在此刻,作者刹那间目睹了一幕终身难忘的景象:一位俏丽的女子,即洛神现身。接着作者像要与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争辉似的着力描摹洛神的神采姣容以及痛苦情状。然后写洛神率众离去,与屈原《离骚》抒写主人公悲怆远逝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画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对于《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等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诸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妙处,是以前的作品所不能及的,同时也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收藏与点赞齐添,评论共转发一致。

感谢「关注」,雅俗共赏。

推荐阅读《滕王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