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是什么
全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漂向扬州。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扩展资料: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
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
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是什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是: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漂向扬州。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诗的第一句不仅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还给作者构成了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第二句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
诗的后两句看似写景,实际是通过景物表现出作者对朋友的一片深情,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整首诗表现出了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
关于离别的诗词
1、《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
黄鹤楼送
孟浩然
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文解释】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词语解释】
【诗文赏析】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解释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解释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老朋友孟浩然和我在名闻遐迩的黄鹤楼分别,他在花团锦簇烟波浩渺的阳春三月,乘船顺流直下,去到扬州。〕
第一层,交代了辞别的地点是“黄鹤楼”,时间是“烟花三月”,所去之地是天下最繁华的都市“扬州”。诗用多彩的笔描绘出了一派南国明媚的春光。第一句,突出了辞别的地点“黄鹤楼”,给送别染上了一层深沉的文化色彩。
第二句,极为形象地描绘了阳春三月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交代了“下”的时间、地点、背景及其丰富的蕴含。第二层,写出了“帆影”、“孤远”、“尽”的悠远缥缈的境界;写出了“天际流”的非凡气势,与悠悠满江情。
第三句,形象地写出了“帆影”渐远,“尽”于“碧空”的动态景象。“尽”字洋溢着美好的诗意,美好的遐想。第四句,通过“天际流”的宏观描绘,烘托出了李、孟的滔滔长江载不动,满江春水溶不下的情谊。
“唯见”,是对“天际流”的强调,它具有选择性,它把长江天际之“流”的放大镜头拉到了读者眼前,令人幻化出诗人面对“天际流”异常专注的神情。长江的水融进了诗人的友情,诗人的思念化进了“天际流”。滔滔的江水啊,几多悠悠的别情!
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
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唯见:只能见到。
10、天际:天边。
译文:
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诗人站在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诗人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