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乐山大佛是几a景区
- 唐朝唐德宗修建的乐山大佛,历史上为何出现多次“闭眼流泪”
- 乐山大佛有多高呢
- 乐山大佛宽多少米
- 乐山大佛到底有多大
- 乐山一偏僻山村现乐山大佛孪生兄弟,这是否有文物价值
- 看乐山大佛一定要进景区才能看到吗
- 乐山大佛胸部暗洞中残破的碑文,能破解千年前的谜团吗
乐山大佛是几a景区
乐山大佛属于5a级景区。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交汇处凌云山栖霞峰的岩壁上,又名凌云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造型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崖造像艺术的精品。
乐山大佛的建造原因
相传在古代乐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之处,水势相当凶猛,路过此处的船只经常沉没。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镇住江水,便召集人力物力修凿乐山大佛。当大佛建造完工后,水势竟然真的平缓了许多,过往的船只都能安全地通过。
乐山大佛游览路线:
大众的旅游路线是走楼梯到凌云寺,然后到达大佛的头部,从九曲栈道由大佛的头部往下走。走到大佛脚部时拍拍照留念,然后再走上去。还有一种游玩方式是坐船游览大佛,这样可以远处观赏到大佛的全景。
步行游览:亲自感受大佛的巍峨庄严
大多游客都对乐山大佛早有耳闻,也看过图片中的大佛。而当你真正走近大佛参观时,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乐山大佛的高大巍峨和自身的渺小,仅仅是大佛的脚面就可以围坐上百人。在大佛脚下可以仰视整个大佛,记得拍照留念。
乘船游览:远观乐山大佛的全貌
如果近距离欣赏大佛还觉得不够或者体力不太好的游客则可以选择坐船远观大佛。乘船荡漾在江面上,一览大佛的全貌,留下珍贵的照片,还可以欣赏岸边的风景。
唐朝唐德宗修建的乐山大佛,历史上为何出现多次“闭眼流泪”
传说中大佛的4次流泪事件,按照科学来解释的话,当然也不是佛有感于人间苦难,只是大佛的排水设施造成的结果罢了。
大佛的头部共有18层螺髻,这些螺髻实际上是一套设计极其精妙又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在第4、9、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但远远望去看不出来。
这是现代专家考证和实物分析的结果,“闭眼流泪”并不是什么神秘事件。大佛眼部的岩石材料等在水的作用下,使得人们在视觉上会看到大佛眼睛的睁开或者闭上。
我并没有去看过乐山大佛,我想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说一下“闭眼流泪”的原因,也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想法。
首先,大佛的上色保护。我看到网上佛像本身的图片是有颜色的,可是日子长了总还是会褪色的吧,毕竟是裸露在空气里的,颜色时间长了是会氧化褪色的。
其次,大佛的植被保护。由于大佛实在太大了,周围或许没有办法栽种大树,但是小草呢?阴面的苔藓植物类的,总不能每周都去清理吧?
再次,大佛的光线。在水里看也许能看清楚大佛的全貌,要是有反光啥的,估计也就能看个大概了,而离得近了是无法看到全貌的,也许见到的就是像石墙、石山一类的近景。
最后,用一句话来讲,大佛经历了历史、战火的洗礼,也经历了风吹、日晒、雨淋的浇筑,可以保存到如今的样貌,四次“闭眼流泪”是很正常的吧,还是说必须要以人类不理解的方式去猜测呢?
乐山大佛有多高呢
71米
举世闻名的四川乐山大佛,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凌驾于凌云山栖霞峰的岩壁上,整座佛看上去巨大无比,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这里一直是佛教圣地,凌云寺内香火很旺,来此感受佛教文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除了上山近距离观察大佛外,也可选择坐船远观大佛,一览全貌。
游览方式
步行游览:大多游客都对乐山大佛早有耳闻,也看过图片中的大佛。而当你真正走近大佛参观时,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乐山大佛的高大巍峨和自身的渺小,仅仅是大佛的脚面就可以围坐上百人。在大佛脚下可以仰视整个大佛,记得拍照留念。
乘船游览:如果近距离欣赏大佛还觉得不够或者体力不太好的游客则可以选择坐船远观大佛。乘船荡漾在江面上,一览大佛的全貌,留下珍贵的照片,还可以欣赏岸边的风景。
乐山大佛宽多少米
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
扩展资料: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
乐山大佛到底有多大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
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
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扩展资料:
因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下,乐山大佛长期受到风雨、植被等侵蚀,极易发生风化、渗水等病害。为此,根据国家文物局相关批复,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决定从10月8日起对大佛进行全面“体检”——开展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
按照勘测工作方案,2018年10月8日至2019年2月4日,将自下而上搭建脚手架对大佛进行近距离勘测调查。根据工作进度安排,10月8日至10月25日,将在大佛腿部区域搭建脚手架。此阶段,大佛除腿部被遮挡外,其他区域均可正常观瞻。游客朋友可在景区佛头平台或选择乘船观赏大佛。
世界遗产乐山大佛的保护工作全球瞩目、意义重大。
因此,从10月25日起,乐山大佛景区将举行“见证大佛保护”系列活动,游客在此期间到大佛景区游览,不仅可以通过沙画、视频、图片等形式了解大佛90年的修建历程、感受千年大佛的保护不易,还能体验VR观大佛和与大佛3D合影,弥补游客不能下九曲栈道观大佛的遗憾。
此外,乐山大佛景区还准备了一份有特殊意义的礼物,送给勘测工作期间游览景区的“铁杆”游客。
游客可在佛头区域通过现场视频寄语未来的大佛和自己,视频影像将和此次勘测工作资料一起存入大佛保护历史档案,在大佛保护史上留下一抹珍贵的个人专属色彩,并得到一份“来自大佛的礼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山大佛
乐山一偏僻山村现乐山大佛孪生兄弟,这是否有文物价值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所以这样的问题也就有着很多种答案,笔者的说法也不会一定对,但是就这题给大家说说笔者自己的看法。
四川乐山沙湾区太平镇的一个村子里,乐山大佛西南30公里外,树林之间隐藏着间一尊佛头像。它与乐山大佛大小神态非常相似,被人们称为乐山大佛的“孪生兄弟”。知情人称,这是村民集资修建的仿造品,当地政府称无文物价值。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全名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 ,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从图片中来看,这尊仿制的大佛,神态和细节上,与原本的乐山大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乐山大佛雕刻的是弥勒佛,眉目之间,流露着慈眉善目之意,大佛旁边还是有两尊护法天王,以及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因此乐山大佛不仅是一尊佛,而是完整的一个文化体系,这是仿制品大佛所不具备的,作为仿制品,它只能说是一个孤零零的佛像,坐落在山中。
乐山大佛
而乐山大佛像雕刻完成之后,还建过佛阁,虽说被毁,但这也是这个仿制品大佛所不具备的,因为乐山大佛其实一个文化积淀的产物,他所代表的佛教文化、雕刻文化已经是家喻户晓。
最后,乐山大佛还设计有一套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这才是他能够经历时光的考验,一直存留到这个时候的真正原因,在大佛头部18层螺髻中,有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乐山大佛
这些巧妙的建筑设计,也是仿制品所不具备的,因此当地称无文物价值,是有理有据的。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点不成熟看法,不代表任何参考建议,如有不妥不周之处,希望批评指正哦。
看乐山大佛一定要进景区才能看到吗
从远处看,滨河路沿河都可以看到大佛。想近一点看就可以坐游船在大佛面前看。
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离乡别家,来到乐山凌云山下当和尚。凌云山下乃三江汇聚之处,每当汛期,山洪暴发,洪水便似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常常毁坏农田,倾覆舟楫。
为了制服江水,海通和尚立志开凿一尊大佛来镇住水妖。首先便是资金问题。海通和尚为了筹集资金,四处化斋,积开凿后,他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经过90年的努力,乐山大佛终于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余米,头高约15米,头项上可置圆桌。耳长7米,眼长3.3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宽28米,可做篮球场。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
前几年,有游客发现乐山大佛背后的山像睡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
乐山大佛胸部暗洞中残破的碑文,能破解千年前的谜团吗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通高71米,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但是众人皆知乐山大佛的“高大”,却不知道大佛胸部还有一处暗洞,而在这处洞中还有一块残破的碑文,你知道暗洞及碑文与一个千年前的谜团有什么关联吗?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在贞元十九年完成,整整历时了九十年,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和财力,才修建好这处巨大无比的石刻造像。而古时的乐山,地处三江汇流之处,水势湍急,舟楫至此皆被颠覆,乐山简直成了人人惧怕的地方。当时的海通禅师为了帮助此地减轻水势,所以召集了人力物力,希望修建一处石刻造像,而唐代百姓崇尚弥勒佛,所以石刻造像也被修建成了弥勒佛的模样,这也是乐山大佛的由来。
在1962年,据维修此处的负责人黄工程师和罗工程师介绍,当时他们在大佛胸部发现一封闭的藏脏洞。周围人皆惊讶不已,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并无什么稀奇的东西,但是大家却发现,此处的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这块记事残碑经过专家检测,可是大有来头。维修者在乐山大佛的胸口,发现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时,考古界都欣喜无比。可惜这处碑文,终究还是因为历史原因被破坏了,这也是我们心中的一处遗憾。
在传说中,乐山大佛的外面,曾经修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天宁阁,但是后来被毁了,专家虽然找到了不少柱洞,类似于在宋人的诗文中,有很多“大像阁”“凌云阁”“天宁阁”等描述,也有对乐山大佛上面的阁楼记载。还根据苏洵《游凌云寺》诗中的内容推测,在1037至1059年之间,当地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对乐山大佛窟进行修复,不仅仅为石刻造像重新装了金身,彩绘了服饰,而且还重建了大佛阁,并将其名改定为“天宁阁”。这一切毕竟只是诗文推测,还是缺少更有力的证据,但是在乐山大幅胸口的洞中,所发现的这块残碑上面的内容,就是宋代重修天宁阁的经过,而这也是最为有力的证据。
时过境迁,世人对这千年前的谜团争论不休时,哪里想到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被维修者发现的这个高约三米多、宽约1米的密封石洞,其实石洞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排水。在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皆有一套设计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这在正面是观察不出来的。而在大佛的正胸处的洞口和其他部位的水沟,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
维修者正是看出了这套排水系统非常的科学隐秘,不会被轻易的发现,才会将此残碑移到洞里保存。可惜造化弄人,在1966年,因为一些人的愚昧,还是将隐藏在洞口的石碑翻找了出来,然后把石碑毁掉了。就这样,我们失去了一处值得纪念和保护的珍贵文物。
实考古最珍贵的就是遇到带字的宝贝,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知道历史的真相,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复原历史的进程,学习到更多的历史文化。失去的终究是失去的,保留下来的还需要被好好保护。而乐山大佛在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提醒我们要更好地保护现如今的文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