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为 何搞七 何未能 十二

曹操为何搞七十二疑冢迷惑后人?曹操为何未能统一天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7-02 21:10:10 浏览10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曹操墓地究竟在哪?

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12公里处。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北城),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一、基本简介

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反而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北城,距河南安阳市中心18公里),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数百年后,墓葬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宋代以后曹操被视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七十二疑冢等说法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传布,不少人信以为真。

昔日的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一带,曹操墓引发了当地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近人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中记载,1922年河北磁县农民崔老荣发现过一个古墓,其刻石所叙为曹操,刻石由县署保存。邯郸市的考古工作者对这一线索进行了专门的核实,结果没有找到可靠的依据。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最终得到确实就是曹操墓。之后,国家文物局认定河南安阳东汉大墓墓主为曹操。

二、曹操高陵墓穴概括

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门外的曹操高陵,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砖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东,墓葬全长近60米。墓室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东面最宽处宽22米,西面较窄处宽19.5米,东西长18米,墓圹面积接近400平方米,整个墓葬占地面积740平方米左右。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甫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结构复杂,规模宏大。

墓道为斜坡状,上宽下窄,两壁分别有七个台阶,逐级内收。墓道上口宽9.8米,底部宽4.1米。全长39.5米,最深处距地表15米左右。在墓道与墓门接合处,南北两侧各有一道长5米、高4米的护墙。每面墙的墙体内立有五根原木立柱,作为龙骨。原木关节纹理清晰可辨。墓道填土含有大量料礓石,经平夯夯实,夯土层厚12—42厘米不等,十分坚硬。

墓道两边有9对南北两两对称的磬形坑,每个磬形坑的内凹处各环抱一个不规则形坑,并各有一排东西向的柱洞。在墓道东端有一排南北方向排列的方坑,墓道东端右侧有一东西向长3米、宽1.6米的长方形坑。墓葬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夯土层带。

墓门为砖砌双券拱形门,外券宽1.95米、高3.03米,拱高1.13米;内券宽1.68米、高2.58米,拱高0.8米。内有墓门,外有三道封门墙封闭。外层封门墙为竖放立砖,中层封门墙为错缝横砌,内层封门墙为斜立砖。整个封门墙厚度达1.45米。内有门槽,宽0.24米。

甬道为砖砌,券形顶,青石铺地,长2.85、宽1.68、拱高0.8、通高2.58米。

墓室为砖砌,分前、后两室。前室平面近方形,东西长3.85、南北宽3.87米。四角攒尖顶,墓顶距墓底高6.4米,青石铺地。

前室平面近似方形,东西长3.85米,南北宽3.87米。四角攒尖顶,墓顶距墓底6.4米。有南北两个侧室,其中南侧室平面为南北宽3.6米、东西长2.4米的长方形,圆券形顶;北侧室平面为南北宽1.83米、东西长2.79米的长方形,四角攒尖顶。主室与侧室之间由甫道相连,并有门相区隔,现仅存门槽,门槽宽0.2米。北侧室甫道长1.1米,宽1.36米;南侧室甫道长1米,宽1.4米。

后室东西长3.82米,南北宽3.85米,四角攒尖顶,墓顶距墓底通高6.50米。在墓室顶部靠后处发现两个盗洞,从盗洞断面看,墓壁厚达1米左右。有南北两个侧室,侧室南北长均为3.60米,东西宽1.90米—1.92米,圆券形顶。主室与侧室之间由甫道相连,并有门相区隔,现仅存门槽,门槽宽0.20米。北侧室甫道长0.97米,宽1.17米;南侧室甫道长0.97米,宽1.28米。

整个墓室所铺青石大小不一,其中前甬道铺地石长1.75、宽1.巧米;前室最大的长1.67、宽0.83米,最小的长0.76、宽0.73米;后室最大的长1.05、宽0.95米,最小的长0.94、宽0.9米。错缝平铺,地面平整。围绕墓壁四周地面均有宽0.12米的凹槽。

在曹操墓中发现三个棺椁残痕,其中后室一个,葬具疑为石棺床,后室南北侧室中各有一个,均为木棺。与墓葬中所出土的三具人骨相对应,说明在墓葬中除了曹操外,另外还有两个陪葬女人。

曹操墓中两具女尸是谁?曹操墓神秘女尸之谜:曹操墓的发现,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可能还不是那具男性遗骨,而是那两具女性遗骨,她们会是谁呢?

两具女骨,其中一个有不完整的头骨,带牙齿的下颌,部分肢骨和体骨,髋骨保存比较好,性别特征比较明显;另外一个女性头骨保存完整,有带牙齿的下颌,部分肢骨和体骨。

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人骨鉴定专家王明辉博士鉴定:两个女骨,一个年龄约50岁(一开始公布时称“40岁”),另一个约20岁。如果说60岁男性遗骨是曹操的,那么,这两位女性是曹操什么人,会是谁?

曹操是一个很好色的男人,性生活和生殖能力两项指标均惊人。他妻妾成群,曾大修铜雀台,广蓄天下美女,有名曹昂、曹铄,一女清和长公主。刘氏早逝,这三个孩子都是丁氏抚育大的,视为己出。曹昂是曹操的大儿子,他的死就与曹操的好色有关。

东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昂随曹操南征张绣。部队到达水,张绣率众投降,但曹操看上了张绣伯父、已战死的张济的老婆,将其纳为妾,张绣很来火。曹操听说张绣不高兴,准备杀掉张绣。结果谋杀计划泄漏,曹操反遭张绣偷袭。曹昂为了掩护父亲逃走,留下断后,结果曹昂、侄子曹安民、手下猛将典韦统统战死。曹昂之死让丁夫人十分伤心,日夜恸哭,责骂曹操。曹操一怒之下,将丁夫人赶回老家,丁夫人从此不再理曹操。虽然曹操后有悔意,丁夫人也不再原谅曹操。

曹操的夫人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时有天下第一美女之称,貌胜貂蝉。当年,刘备与曹操联合进攻据守下邳(今徐州)的吕布,吕布不敌,派部将秦宜禄去袁术处讨援兵。这样就把娇妻杜氏留在下邳。

关羽曾与曹操争夺杜美女,在围城时,关羽请求曹操说,破城以后希望将秦宜禄的妻子杜氏许给自己做老婆,曹操也答应了。城要破时,关羽又向曹操提此事,好色的曹操怀疑那杜氏是个绝色美人,不然关羽不会这么动心。

城破后,曹操让人把杜氏带来一看,立即喜欢上了,先据为己有,把关羽抛到一边去了。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后来秦宜禄也投降了曹操,曹操还给他当了小官(长)。杜氏来到曹操身边后不久,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是秦宜禄的种,曹操也大方给孩子起名秦朗。曹操对秦朗很喜欢,称“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让他在王宫中和曹丕、曹一起长大。后来秦宜禄被张飞诱走,张飞说你老婆都被曹操霸占了,你还在他那干什么,跟我走吧。秦宜禄逃离曹操后有悔意,欲回头时,被张飞杀了。

倡门女子的身份在当年是很低下的,被人瞧不起。但曹操却娶倡门出身的伎女卞氏为侧室,后来废了丁氏后,又扶卞氏为正妻。曹操为何对卞氏这么钟情,是因为卞氏有美色。

上面说了一通曹操身边的女人们,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一下,猜猜曹操墓中出土的两具女骨会是谁。从随葬风俗来说,只会是曹操的妻妾。那么,如果两具女骨肯定是曹操身边佳人的话,会是曹操15个女人中的哪两位?

《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卞氏死后,“合葬高陵”。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先生据此认为,50岁的女骨,应该是卞氏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卞氏是70岁死去的,与年龄明显不符。

会不会是骨龄鉴定有误?笔者曾请教了原南京博物院考古领队、现南京师范大学考古系副教授王根富先生,王认为,骨龄鉴定失误的可能性不大。

判断一具完整遗骨的年龄并不难,稍有经验的考古工作者,也能有八-九成的把握。1949年后共和国第一位考古学博士、北大考古系教授王迅先生告诉笔者,从头骨判断年龄,一要看骨缝的愈合程度,二要是看牙齿的磨损情况。而牙齿的磨损情况是判断年龄最可靠的办法。

头盖骨的光滑程度,也可以作为判断年龄的依据。六七十岁的头盖骨,会比年轻的显得光滑,年龄越大越光滑。70岁以上的头骨,像玻璃一样光滑。曹操墓中的男骨年龄,便是根据骨缝的结合程度、光滑程度等特征,综合其他情况来断定的。如果有读者对考古学上如何通过遗骨判断人的年龄、性别等内容感兴趣,可翻看相关专业书籍,在此不多讨论。

所以,如果怀疑50岁的女性遗骨是70岁死去的卞氏的,几乎不可能,50岁与70岁遗骨,很容易就能区别开来的。

50岁女性的疑云目前无法揭示,20岁女性就更难说了。曹操生前有20岁的爱妾么?肯定有,而且与曹操的关系十分亲密,非同一般,不然,在阴间也不会与主人“睡”到一块。那她会是谁呢?

曹操墓中出土的两具女性遗骨,可能不一定就是曹操的妻妾,也可能是曹操生前身边离不开的侍女啊,特别是20岁的年轻女性,这种可能是非常大的。

如果照这样分析,问题又来了,她俩是怎么死的,咋那么巧与曹操一先一后死亡。她俩是怎么死的?这真相恐怕与曹操的死因一样,也是个谜。

一种比较可能的推测是,她们俩是为曹操殉葬的。

殉葬,俗称陪葬,是指用动物或活人陪同死者下葬的丧葬风俗。用动物陪葬叫牲殉,用活人陪葬叫人殉。

学术界一般认为,人殉现象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即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或父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初期。这一现象在人类早期具有普遍性,世界各地的考古都有发现。如在两河流域苏美尔早王朝时期和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的不少陵墓中,便发现了人殉,在王陵附近还发现了大量人殉墓。

但人殉以古中国最为突出。人殉一般是卑者为尊者殉,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娇妻美妾、生前侍候主人的美女是殉葬的主体,之外则是为主人服务的男性臣僚、奴仆。中国人殉在先秦,特别是三代时的殷商时期,最为盛行。如在安阳殷墟侯家庄商王大墓考古发掘中,竟然发现有164具殉葬者的骸骨。

秦始皇死后的大规模人殉,成了最后的绝唱。刘邦称帝立汉后,废除了这一顺治初(公元17世纪中叶),漳河水涸。有捕鱼着见河中有大石板,心怪之,旁有一隙,窥之黧然,疑其中多鱼,乃由隙入。数十步得一石门,心怪之,出招诸捕鱼者入。初启门,见其中尽美女,或坐或倚或卧,分列两行,有顷俱化为灰委地。内有石床,床上卧一人,冠服,俨如王者,中立一碑,渔人中有识字者就之,则曹操也。众人因跪而斩之,磔裂其尸。诸美人盖生而殉葬着,地气凝结,故如生人。既而漏泄其气,故遽成灰,独操以水银殓,其肌肤尚未朽霭也。”

从上述可见,曹操死后给他陪葬的美女还不是一个两个。褚学稼的记述,当是从民间传说而来,当然不是真实的。《三国志》上也没有记载,曹操死后哪位妻妾从死了。

但是,曹操在生前确实考虑了在自己死后众多妻妾的去向、生活问题。曹操在《遗令》安排自己后事的同时,对她们专门做好了安排:“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着铜雀台,善待之缮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从《遗令》中看,对女人兴趣很大的曹操,死后也没有忘记让自己的众多妻妾为他服务,但不是要这些女人自尽为他殉葬,而是要她们今后不时登上离高陵不远的铜雀台,给他跳舞唱歌。而较早时候曹操甚至表示,在自己死后,让妃女成为自由人,改嫁他人。总的说来,曹操对她们还算负责任的。“分香卖履”后来成为临死前惦记妻儿的代名词。

既然曹操没有要求她们中的哪个来殉葬,那么两个女性为何出现在曹操的墓室中?难道是因情而殉,自杀的?

在考古中发现,两具女骨上面有不正常色斑,不像是正常死亡,十分蹊跷。这,似乎应验了笔者上文中对两女性可能是殉杀推测的可能性。

正常的遗骨泛黄,但从考古现场人员对媒体透露的情况来看,曹操墓中发现的两具女骨,一个颜色正常,一个颜色异常。异常的头骨颜色泛绿,一个残断的盆骨也有色泽泛绿现象;另一女性头骨、肢骨色泽呈正常的灰黄色。

同样的埋葬环境,为何骨头上出现不同的颜色?一般中毒较严重的人,死后尸骨上会出现异常的颜色,或发黑或发绿,曹操墓中女骨上的“绿色信息”,或许深藏着一段凄惨的历史隐情。

2007年,曾有一个引起全国轰动的考古发现。当年7月1日,江西靖安东周墓葬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共出土了47具棺木。从中发现,有11具遗骨中有一种绿色的结晶体,呈细长的菱形,最长的一块达8.5厘米。晶体颜色深浅不一,分布十分广泛,出现于膝盖骨、颅骨、牙齿根等部分,有的尸骨甚至整个骨腔里都长满了这种结晶体。

这是中国考古界首次发现这种现象,当时现场专家都搞不清原由。后经鉴定和论证,原来这些人在临死前不久,曾在一起进食,食物中掺杂着毒药。中毒身亡后,被集体安葬。其中可以鉴定出性别的遗骸均为女性,死亡时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毒药产生了化学变化,形成奇异的结晶体。这些女性是他杀,还是集体自杀?还是个谜团。

曹操墓里的那位女骨,便很有可能是服毒后死亡。如果那名女子真是为曹操殉葬的话,这种骨头泛绿现象就很好解释了,或是自愿服毒,或是被强行灌了毒药而死。这种毒死殉人的事情,在殉葬史上是存在的。

曹操墓中骨色泛绿女子,到底是不是被毒死的,最终的考古报告发表时,或许能给出一个答案。

曹操为何未能一统天下: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20岁时,以廉孝闻名。历任洛阳北部尉,镇压过黄巾起义,参加过讨董卓联军。公元192年,收降青州黄巾军百余万人,选拔精锐组成青州军,曹操在军事上开始强大起来。196年迎汉献帝到许都(今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削平了吕布、陶谦等割据势力。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消灭袁绍主力,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

到公元207年,除关中及辽东外,北方复归统一。次年统兵南下,但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是又引军北上,致力于安定社会、恢复经济,巩固和发展在中原的统一事业。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公,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15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他在世时,称为魏王。死后,曹丕代汉,追谥为魏武帝。曹操在世时东汉实际已经灭亡,全国一片混乱。曹操通过广置屯田、兴修水利、减轻人民负担、整顿内政、唯才是举、抑制豪强等措施拨乱反正,重建了中央集权的政府,恢复了北方的统一,并为后来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和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

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及汉中之役。其中赤壁之战前夕是他最接近统一的时刻。当时北方初定,荆州投降。被他视为心腹之患的刘备一路逃亡,只剩下江东政权摇摆不定。从曹操写给孙权的信来看,他颇有已视江东为囊中之物的自大。

但实际上他在收服荆州之后马上攻打江东,已是因冒进而失策。贾诩也劝他:“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孺子,低估了江东的决心和能力。未料孙权野心不比袁绍等人小,鲁肃曾当众对孙权说:“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孙权大笑,可见他早不讳言自己的称帝野心,又怎会轻易投降。刘琮之降承自刘表的不思进取明哲保身,而孙家父子兄弟都是极力开拓、野心勃勃之人,曹操未免想得太简单。

二是他低估了刘备。刘备与他交手多年,向来被动,以走为上。但建安十三年的刘备已今非昔比,诸葛亮不仅能说服孙权抗曹,还能与之订立平等的外交联盟。后一点尤为重要,保证了刘备不像过去那样只能成为地方军阀的附庸,而拥有了争夺自己地盘的资格。刘备本已到穷途末路,却突然反败为胜,占据荆襄,联合孙权,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如果没有刘备的参与和定盟,曹操只面对孙权一个强敌,赤壁即便失败,后或可再度找到机会取胜,然而当三股力量彼此牵扯互相制约时,要打破平衡就殊为不易。如建安二十年本来孙刘两家就快为了荆州大打出手,张鲁一投降曹操,两家马上划分了势力范围,掉转枪口。刘备回师蜀中,而孙权以十万兵进攻合肥。曹操后来专门赠送名贵的鸡舌香五斤给诸葛亮,“以表微意”。这时候想到来挖墙脚,显然已经晚了。谁让他当年煮酒论英雄时没除去刘备,留下后患无穷。

赤壁之战后,曹操损失的数十万士兵(大部分是他的精锐青州兵)一时难以恢复,而马超、韩遂甚至趁机占领了潼关以西,他对北方的统治已经出现危机,亟需修补,无暇他顾,只能坐视刘备蚕食荆州挥师益州。此后他的战争性质已从扩张的统一之战转变为对战略要地的争夺,三家拉锯战开始形成。

与刘备的汉中之战,则是另一个转折点。张鲁投降本是一个极有利的契机,曹操可以选择继续挥师入蜀,如司马懿所建议,刘备初得益州,根基不稳,曹操若借得汉中之势图西川,对方“势必瓦解”。而曹操答之以名言“既得陇,复望蜀乎”。曹操当然有其考虑,可能是受了赤壁时长线作战的教训,也不再寄希望于敌人自动瓦解。何况当时刘备已从荆州赶回,孙权也有可能犯境。年过六旬的他选择保险的做法,想凭借中原的富足徐图。孰料四年后汉中反为刘备攻占,失去汉中的第二年曹操即死去。

龟虽寿

【原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注释

⑴龟虽寿: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⑵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⑶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⑷腾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⑸骥:良马,千里马。伏:趴,卧。枥:马槽。

⑹烈士:操有远大抱负的男子。这里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暮年:晚年。

⑺已:停止。

⑻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盈,增长。缩,亏,引申为短。

⑼但:仅,只。

⑽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⑾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⑿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作品鉴赏】

《龟虽寿》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

这是一首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哲理诗,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作者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犹有 ”和“ 终为 ”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 “ 老骥 ”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龟虽寿》,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名家点评】

广东省中青年教育工作者委员会会长张铁明教授评价:“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作者介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中文名

曹操

别 名

字孟德、号吉利、小字阿瞒

国 籍

中国(东汉)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出生日期

155年

逝世日期

220年3月15日

职 业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主要成就

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奠定曹魏政权的基础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代表作品

《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谥 号

武皇帝

庙 号

太祖

陵 墓

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