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爱国故事要短100字左右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自杀。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文天祥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从杭州败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为了抗击元兵,率师从闽西进军漳州,所闻福州失守,宋帝败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闽南与闽西交界的坂寮岭,退到险要的倒岭赶筑营垒,沉着应急。元兵来势凶猛,紧迫在后,文天祥的兵马渡过下畲溪的木桥,仰望天空,说了声“天助我!”立即,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岖的对岸。
那拆掉的虽是木桥,却系交通要道。文天祥考虑到战后百姓过往的需要,特地为当地留下不少金银,以备复建之用。当他带兵马要经过倒岭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闻讯接应,纷纷主动把家里的门板桌面都搬来铺架临时便桥。文天祥万分感激,当场为此桥取名为“大义桥”,后人也有传说为“待御桥”。
明朝万历十年(即公元一五八二年)间,在大畲溪建起了坚固的石拱桥,并在桥头建立了壮观的碑亭,以纪念信国公文天祥举义驻师。树立的三块石碑,均有秀丽的碑文。
传说后来当地著名的文人林希严(林泰)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感慨满怀地写了《题国公桥》一诗:
当年丞相过桥东,
战马啸啸满路风。
万古人间留壮烈。
百年溪水泣英雄。
伤心荒涧碑犹在,
放目寒山事已空。
吊古不堪回首望,
冷烟萎草夕阳红。
这首凄凉,悲壮的诗篇,表达了后人对文天祥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
黄继光
黄继光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战场的腹地,看到到处是累累弹坑,一片焦土,空气中散发着浓厚的火药味,使他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怒火。恨不得马上加入到战斗中去,多消灭敌人。 黄继光终于来到前线连队,却分配去担任通讯员。连队战斗时分为前沿和后勤,本想上前沿阵地去多杀敌人,可是,根据需要,黄继光与副指导员被留在后勤。黄继光心里就象打翻了的五味瓶:很不是滋味。他见一起入伍的老乡吴三羊、肖登良打死了不少的敌人,真是羡慕。于是,他向副指导员欲请假三天,副指导员得知他是想跟老乡一去前沿杀敌时,副指导员严肃地对他说:“你看我这只手表,时针、分针、秒针不停地在转,它为什么在转?是什么在推动它?”,副指导员用小刀把手表背面打开,露出许多零件,他继续说道,“这是发条、齿轮、小螺丝,如果缺一样,或者它们其中的一件停止运作,那另一面的针还会转吗?我们的战场就象这块手表,每个战士就是其中的小零件,虽然分工不同,但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黄继光听完副指导员的谈话,心里明亮了许多,他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片面的思想,决心发挥好“小螺丝钉”的作用,为连队,为整个战场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推进到零号阵地半山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冲击部队受阻。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向6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两组同志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同志又困在敌人阵地前。参谋长心急如焚。他明白,在天亮前如果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其空中优势及火力优势,反击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而且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首长,让我去吧!”黄继光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参谋长沉思片刻,当即任命黄继光为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他出国深造。在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9年。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詹天佑,在国内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美国有所大学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毅然谢绝了邀请
爱国人物的故事两篇 每篇100字
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李宗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徐州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取得过台儿庄大捷.有效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跟许多农家孩子一样,孙中山在童年时就得上山砍柴,年龄稍大一点时,就下田插秧除草,有时还跟他的外祖父出海捕鱼。7岁时进私塾读书,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国古书,同时练习毛笔字。10岁他入陆家祠堂,学四书五经。孙中山勤奋求学,成绩突出。11岁时,他常在屋子门前大榕树下,听太平天国老兵讲述太平军抗清的故事。满清腐败,人民群起反抗的事深植在他小小的心灵中。在乡间,他看到女子被强迫缠足的痛苦,看到奴婢被主人随意毒打的残酷,看到乡人聚赌的沉沦,看到官兵欺压良民的野蛮他感到非常伤心和愤怒。他萌起了要到外面世界看看的念头。1879年,13岁的孙中山随母亲乘轮船到檀香山去找他大哥。他们乘坐的是一艘名“格兰诺克“号的 两千吨级的铁壳英国轮船。在轮船的甲板上望着浩瀚的大海,“始见轮船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 之心,穷天地之想”。自此,孙中山感受到机器的威力和西方科技的发达。
1883年6月,已毕业于夏威夷最高学府的孙中山乘坐轮船回返中国。轮船进入中国海域后,就遇到清朝税吏的勒索,孙中山进一步感受到清朝的腐败 。他回到翠亨村后,看到的还是一个苛捐杂税的的中国。村民保守,私塾教学仍然沿袭旧规,背诵强记, 很少有心智的启迪。1887年正月,孙中山转入香港西医学院就读,时年21岁。五年后毕业。当时,香港秩序井然,贪赃纳贿的事绝无仅有。又听到英国和欧洲政治优良,这一切都是人努力经营而得 来的成就的。因此只有改变政府,才能改良社会。中国数百年来只有坏政府,没有好政府。因此孙中山决定大学毕业后,抛弃医生生涯,从事医国事业。他说:“由此可知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于香港也。” 1896年9月30日,孙中山由纽约乘船抵达利物浦,10月1日到伦敦,与他的老师康德黎晤面,后被清朝侦探跟踪,再将他挟持致清朝驻伦敦使馆软禁起来。辛得老师康德黎发动舆论力量,才将他拯救出来。这就是有名的“伦敦蒙难记”。孙中山伦敦蒙难的遭遇,获得国际的关注,并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革命领导者。为人身安全,孙中山继续在伦敦居留,并在大英博物馆研读政治、外交、法律、军事、矿产和经济等书籍。在伦敦的研究和社会考察,使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了更大的提升,他的三民主义的思想也更趋完整和成熟。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先行者,但他的贡献不仅在中国,也在于全人类,所以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运动中最关键、最具有突破性的一种指导思想。
秋瑾爱国的故事一百字以内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秋瑾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日,由于清朝的腐败卖国,亿万中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痛苦深渊,民不聊生,国家日渐衰败。由于秋瑾的祖父和父亲先后都为清朝官吏,她的童年是在优裕的生活和欢乐之中度过的。在秋瑾的一生中,童年是她唯一无忧无虑、轻松快乐的时期。
秋瑾稍大一点就进入私塾开始学习,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最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在翻阅闲书中,使她看到子曰诗云之外的新鲜世界。她从小不仅仰慕英雄豪杰,而且还立志要做英雄豪杰那样的人。
扩展资料:
秋瑾虽是女子,但自幼身带豪气,喜好习武。祖父秋嘉禾60岁的时候告老还乡,从福建回到浙江绍兴。那时,秋瑾15岁。还在福建的时候,秋瑾就听母亲说舅父和表兄都精通武术,回到绍兴以后,她天天缠着母亲要去舅舅家。秋瑾终于如愿到了浙江萧山舅舅家,向舅舅和表兄学习刀剑棍棒。
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习武非常不易,因为秋瑾也和其他女子一样从小缠了脚。每次习武下来,裹脚布上渗满了鲜血,疼痛难忍,但她想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便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从不喊疼叫苦。
在刚刚学骑马的时候,秋瑾由于求胜心切,一不小心,两腿一夹马肚子,那马向前猛一蹿,秋瑾就从马背上摔下来,来了一个前滚翻。虽然疼痛难忍,但倔强的秋瑾害怕舅舅不再让她骑马,就咬着牙关连声说一点不疼。
就这样,秋瑾每天闻鸡习武,挥刀舞剑,骑马驰骋于山野之间。后来,在革命的活动中,秋瑾练就的本领,还真派上了用场。
秋瑾是在优裕的生活和欢乐中度过童年的,但使她终生痛恨又无奈的一件事就是缠足,是旧礼教旧习俗害了她。
她从中也深切体会到,妇女们要觉悟起来,向封建旧礼教宣战,在社会革命中争取妇女的彻底解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中最大的一件痛苦事又向她袭来,命运又一次向她发起挑战。
爱国故事有那些有100字
1.华罗庚毅然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2.爱国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 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