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00字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00字(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征文大学精选20篇)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03 03:47:19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征文大学精选20篇

  自懵懂无知、不知爱国为何物开始,到青少年有些模糊又有些愤青的爱国之情,再走到今天,心里知道方向在何处。中国已走过将近70年岁月,或许于祖国,我们只是十几亿分之一,但祖国于我们却是唯一。我整理了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征文大学精选20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征文大学

  国,是什么?

  从政治意义上来讲,国家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它永远是国民心中最坚实的后盾。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不忘初心,始终心系我和我的祖国。

  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国家是我们的第二个母亲。我家的相册里至今仍存放着的,是我年幼时,母亲拿着小小的国旗站在我的面前,告诉我这是永远要铭记的东西。

  牙牙学语时,在父母的教导下,我首先认得中华,那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东西。这短短的两个字,凝结着中华民族多少的血泪与辛酸,给了多少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奋斗的力量。

  后来啊,在学校里,我首先学会吟唱的,是那激昂澎湃的国歌,首先明白并且深深扎根于我心中的叫做“我是中国人!”

  一年级的时候,刚开始学国歌,大家一起抄着歌词,没有嬉笑打闹,没有窃窃私语,有的只是一个个年幼的孩童们,一笔一笔的书写下祖国长长的歌谣。唱国歌时,我们笔直地站着,或紧张,或激动,千言万语也道不尽的,尽是祖国。伴着那雄浑激昂的乐章,用我们稚嫩的童声高唱出祖国的希望。

  学校里,升旗仪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站在操场上,看着国旗缓缓升起,我抬起头目送国旗,多么希望我是那升旗手,可以拿着国旗,将它升上;又希望我是那风,定要缓缓地吹过,轻轻抚摸,扬起国旗飘逸的、鲜红的衣裙,让它展现在千万人眼前,让人们见证国旗的风姿;我更想做那阳光,绝不炙热,只是柔柔地洒下恰到好处的光,打在国旗上,为它鲜红的衣裙增添一点点的光辉……

  终于梦想成真,我成了一名升旗手,心中的澎湃自是不必多说。接过国旗的那一刻,我的手颤抖着,紧紧地抱住国旗,想要把它揉进我的胸中,倾诉心中万般感情。

  外出旅游,我曾用双脚丈量过神州大地上许许多多的土地,脚踏在中国千万土地上小小的一片,明白我的祖国文化丰富,地大物博。

  我也曾……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你诉说着长征的艰难,诉说着百万雄狮过大江的万丈豪情,诉说着抗日战争的血泪,诉说着开国大典的万般雀跃,诉说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诉说着中美外交正常化的历程,诉说着改革开放的欣喜,诉说着博鳌亚洲论坛的顺利举办,诉说着金砖五国的成立,诉说着全国两会的正式开幕,诉说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诉说着中国发展的“长征路”!

  至今,我仍未忘却中华,仍未忘却国歌,仍未忘却我国旗下的宣誓,仍未忘却历史书上中国的坎坷经历,最不能忘却的,是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征文大学二

  我的家乡在龙泉山脉深处的梨花沟。那里群山萦绕、山青水秀,是许多游人向往的乡村旅游胜地。三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在村委会门前汇合,逶迤流向北河。这里衍生出了一个美丽而形象的地名:三岔河。位于河中央的桥,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村庄茁壮成长的历史,也成为了我成长中最深刻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河上是没有桥的。夏天还好,冬天寒冷刺骨,只能脱掉鞋子淌着冰冷的河水过河。支书便安排几位知青想办法。知青们抬来几块笨重的方石,每隔两步距离,铺在水中。人们像踩高跷般地跳跃过河。那姿势看上去优美但也有点“悬”,一不小心没跳过,跌落水里就成了“落汤鸡”。后来,知青们又到山上去砍了棵大柏树,锯成厚厦的木板,铺在桥墩上做桥面。这样就做成一座简单的木桥。大家都惦记知青们的好,就叫这桥为“知青桥”。

  在清晨的霞光中,人们挑着担子从桥上去赶集。夕阳西下,人们收获一天的劳累从桥上回到炊烟袅袅的村庄。过了不久,人们又在桥上送别了最后一批知青!

  夏季,每遇到大雨山洪暴发时,住在河边的肖老二有一个雷也打不动的任务就是第一时间得来抽桥板。记得有一次,他外出去了,桥板全都被冲到了下游的石板河大队。洪水无情人有情,好在石板河大队支书亲自赶着牛车,一块不少地送了回来,人们才又迅速铺好了桥。

  暴涨的山洪让河对岸的学生过不了河,村小只能暂时停课。我的好伙伴小文子仗着水性好,想强行过河,结果被冲到了下游,被救起时已经奄奄一息。人们盼望着要是有一座风雨无阻的桥该有多好呀!

  1988年,这座木桥终于完成她的使命。记得那年的洪水特别大,木板被冲得无影无踪,桥墩毁于一旦,就连河边的庄稼也都被肆虐的洪水冲击了不少。人们痛定思痛,决定向上级申请资金,在原址重新建桥。可乡里没有钱,支书开动脑筋,到处想办法,在县水利局争取到一个建石河堰的工程。这样既能解决交通,又能蓄水。对于我们这个两千人的旱山村而言,这无疑是个一举两得的大喜事。

  说干就干,为了节约成本,严管工程质量,支书吃住都在工地。大家用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终于让石堰桥竣工了。为了多蓄水,桥身只留有两个桥孔。尽管造型显得粗糙,像只大乌龟趴在那里,但是大家依然非常高兴。大桥竣工那天,村文书还激动地在桥头上用石子嵌了“三岔河大桥”几个大字。

  这两用桥建成后,成为了大家最主要的社交场所。卢老二还在桥头开起了代销店,村民们有的在桥头纳凉编篾活,有的在桥下洗菜洗衣服。遇到什么大事,大家也都会不约而同来到桥头,共同商量商量……

  桥不仅有利于自己,也方便了上游尖山村的村民,他们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都留下羡慕的目光,久来久去,两个村结成亲家的就有好多户。当然,相亲的第一面多在这座桥上,所以,人们又把这石堰桥亲切称为“相亲桥”。

  九十年代初,一位峨影厂的导演看中了石堰桥,便以梨花沟作为外景地之一,拍了一部电影《吴二哥请神》。影片中的主角数次从桥上走过。这个镜头不仅真实记录了当时刚刚告别温饱的农民对改革方向的思考,同时,也让家乡的桥被永远地定格在了银幕上。

  这座有故事的桥送走了莘莘学子,也迎回了羞涩的新娘。经历了收双提留款到取消农业税,再到政府反哺农业,向村民们发放粮食补贴和耕保基金。一直陪伴村民到了2008年,算一算已经20个春秋了。在5.12地震后,桥面有些松动,后来,一次突发山洪把桥面全冲走了。正当人们发愁时,政府安排及时修复,把桥面铺成了水泥路,并安装了安全设施。

  如今,路更宽了,人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我也从农民逐渐变成了城里的居民,虽然远离了梨花沟,但我依旧忘不了家乡的那桥,因为,那桥一头扎进梦想的深山,一头通向希望的远方。

  可在今年春天,我却听到一个不安的消息:为梨花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的这座桥却被拆除了。我有些困惑,上周我回家看了看,旧桥早已没有了踪迹,一座雄伟的新桥出现在眼前,新桥的工程已进入尾声,机械正忙着给桥面铺沥青。我惊喜地发现桥墩比以前更宽了,两岸的河堤也加高了两米,而且还做了景观打造。村主任热情告诉我,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座桥已经不堪重负,而且下游已建成了一座三十亩水面的梨花湖,已不再需要在这里蓄水了。不然到了雨季,山洪又会冲毁河边的庄稼。出于安全以及发展等方面的考虑,决定再次重修这座水泥拱桥!

  闲聊中,路面已铺好,没有任何的通车仪式,一辆辆等待不及的汽车、三轮车满载着新鲜蔬菜水果徐徐从我们身边经过,轰隆隆的马达表达出他们欢愉的心情。往昔的一座座旧桥像放电影般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天,这座屹立在美丽的三岔河谷的新桥,无疑是农村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征文大学三

  我记得周总理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或许祖国的过去我们不曾参与,只能在纪实等各种资料中体会到往日的筚路蓝缕,但如今我们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得到中国当下的日新月异,强盛壮大,也能在网上、在新闻中处处看到华夏儿女一脉相承的民族自豪感,千万心声汇聚成一句话“我们爱你,中国”。

  对于我来说,儿时第一次感受到祖国的存在,是学习国歌的时候。当自己在一步一步的成长,知识一点一滴地在脑海里定居,我从历史中回顾中国的过去,在地图上领略中国的幅员辽阔,还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在地图上看来看去、指指点点,用小脑瓜认真地尝试记住一些城市好听的名字,我知道我的家乡名作中国。

  当然对于我们这一代很幸运的是,我们的成长过程也伴随着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前几天,我也不知为何突然想看《北京欢迎你》的MV,在手机上搜到这个视频,边看边想象当时08年北京的盛况。“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四海五洲,齐聚于此,共同编织一支奥运狂想曲,多少个振奋人心的时刻、多少次感动不已的瞬间都已流淌进时间的大河,镌刻在北京、在中国的记忆里。从一次次申奥到成功举行夏季奥运会,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开怀抱,我们国人也得以看到这个多元的世界。

  不论是初中12年的伦敦奥运会,还是上高二时16年的里约奥运会,时刻关注着中国的比赛已成为一种定时习惯,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为出征的奥运健儿加油。每每看比赛时,就会有一种大家在共同呼吸的感觉,当五星红旗伴着国歌冉冉升起时,有时自己也会感动到眼泛泪花,而这份感动也是祖国给予我们的。

  对于我来说,真实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已经超出我所认知的时候是在高中,高中阶段算是个信息量爆炸的时期,每次提笔写关于国家作文的时候,各种素材实例就会在脑子里打转,可见这些年中国各个领域的革新与发展。就拿传统文化来说,这几年中国文化类综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都在创新形式中弘扬历史传统文化,毕竟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于此,可以说这也是我们自己的血和肉。

  而祖国的脊梁或许便是我们实打实的国力,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自己的理念第一次被影响是因为高中老师给我们放映的一个纪录片,这个纪录片素材为高铁建造与运行,观看之余,我被片子中数据的精确度以及运营网络的流通所震撼,或许从那时候第一次坚定了自己学习理工科的想法。中国的宏伟工程有很多,“天眼”、港珠澳大桥等都是中国为之骄傲的名片,而这些建设背后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们令人肃然起敬,我一直很敬佩这些大师,正是这些人的杰作构建起了中国坚硬的身躯,有了当下崭新局面。

  小时候,老师问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有多少人脱口而出,我想做科学家。上了大学,我问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我说我想做科学家。今天看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不言其中违背科学的情节,我被打动了,被亲情的温暖所打动,被救援队的无私所打动,被整个流浪地球计划所打动,而这些种.种的背后我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虽说不真实,却深深地吸引了我,只愿做国家的一颗小螺丝钉,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建国70年,作为有农村生活50年的亲历者,我对农村人的生活的改善,最有发言权。家底的厚薄,体现在瓮中有粮心不慌,囊中有钱是英雄。抚今追昔,不忘过去,珍惜现在,就要感恩党的好政策,给农村、农民、农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前不言穷,无人颇心酸。过去的岁月里,越穷越光荣,似乎只停留在面子和外场上。补丁衣服破烂鞋都是贫下中农炫耀的资本,穷根意味着革命,意味着觉醒。实质上为衣食住行发愁的庄稼人比比皆是,而大门一关,肚里没有油水就憎恨这世道。家底的厚薄也就成为比较的话题,只不过这比较只是在台下,牵扯着一个脸面问题。

  韩少功《鞋癖》中云:到某家去,只要看床下鞋子的多寡,便可辨别这户人家家底的厚薄。我以为,庄稼人衡量家底厚薄的标准和尺度是模糊的。民以食为天,粮食的多少最有代表性。粮多意味着家底就厚,粮瓮见底就是薄。省吃俭用是那个年代庄稼人的无奈之举,“攒”这个字老百姓实在不愿意挂在嘴上,却又无可奈何地去做。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张嘴吗?而大事都靠吃喝上积攒。

  省吃俭用,积攒瓦块砖头,不为儿子盖上新房子,似乎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我说起如今买房子的难为,父亲就说:“这才多大点事”。当时的父亲是一月三十多元的工资,两年盖起两排新屋。母亲就意味深长地诉苦,一年养了一头猪,舍不得花,都积攒到房子花销上了。人是被逼出来的,父母亲信奉的是苦尽甘来。

  五奶奶姓晏,娘家是田旺村,五奶奶很大方,不像我亲奶奶那样抠门。小时候,去五奶奶家“拉干粮”,她老人家也舍得给。农转非出来后,每年过年都要去看她老人家,总要挽留我们这些孙子去她家吃饭,我们不去,她老人家总要驻军哥五次三番来请。即使不在她家吃饭,她也总要派哥哥端俩菜过来,五奶奶的热情,也是令人难忘。

  当五奶奶向左邻右舍炫耀自己有几大瓮麦子的家底时,他的儿媳妇也就是我的兰青大娘,还有几个孩子,就一肚子不满。农村讲究的是过年吃半月细粮,麦收秋收时吃半月麦子面,那是出大力流大汗的季节。而为了积攒雄厚家底的五奶奶,三伏天虎口夺粮的日子,人家是白面卷子敞开肚子吃,汤面管个够,而她家也是卷子,美中不足的是掺杂了玉米面的卷子,一吃有种粗糙的感觉。难怪一家人绝大多数不满意,憋着一肚子气不敢说,因为五奶奶当家,一反驳,是自找麻烦。嘴快的五奶奶,能把你这败家子训个狗血喷头。

  依靠几大瓮麦子挣足了面子的五奶奶,那几瓮麦子不是粜了换成钱积攒起来,就是换成几倍的玉米被老牛般的一家子吃了。五奶奶依靠这搜刮嘴巴积攒的家底,体面地嫁了闺女,盖了五间全砖的令乡亲们刮目相看的新屋。风风光光地给孙子娶了媳妇,五奶奶的任务就完成了。

  五奶奶的近乎疯狂的省吃俭用,也成为庄里的一景。这苛刻的压榨手段,逼跑了大孙子,在外游荡多年。而炒一锅菜,那菜汤也可怜得没有几滴油花。五奶奶家的菜是分餐制的,装菜的不是盘子,而是茶碗。一茶碗菜,没有挑剔的资本。

  从吃的好歹上能看出一户人家的光景,而穿也是家底厚薄的分水岭。朴素大方的衣着,得体而不浮华,是厚道殷实人家的推崇。再就是房子的排场,花销的富足。老三大件、新三大件,都是家底雄厚的表现。我的记忆中,我家属于贫瘠的那种。饭食的粗糙,孩子们是没有挑选的余地。反正我家不是第一个装电灯的人家,当七大爷家的挂钟响了700天后,我家才梦想成真。而自始至终,收音机时代快过去时我家才有了半导体,而大路货已经不令人自豪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万元户是令庄稼人刮目相看的。村里不到三户人家有了彩电时,那家底的殷实能令人羡慕得咬牙切齿。

  如今工人阶层是城市里名副其实的’低收入者。买上车的工人阶层寥寥无几,昔日的工人老大哥再也不敢大言不惭地在商人、公务员、老师和医生面前高谈阔论家底的厚薄,看来是备受打击的。家底的厚薄,体现在瓮中有粮心不慌,囊中有钱是英雄。

  我15岁那年,南方的水果开始涌入淄博。街头巷尾始见热带水果,1982年我第一次见香蕉这稀罕物时,同学永军对我说:“你咬一口。”我是百思也想不出是什么滋味,大言不惭说自己吃过不止一次。而另一个同学效礼在品尝这水果一口后,就满足得不得了。我想,这山珍海味意味着家底的丰厚,而能吃到稀罕物也是家底厚薄的表现。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学习用品的有无也是家底厚薄的标志,昔日我曾对母亲死搅蛮缠央求给买个时髦的石板。母亲到底没有满足我,原因在那可是二斤猪肉钱。而那个鸡屁股银行不知要积攒多少天,才能满足我的愿望。

  家底的薄,说起来好辛酸。其实这心酸过后是不屈不挠的农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靠自己的双手,在党的一系列好政策的推动下去改善。五奶奶也享受到了农村合作医疗、老年社保等待遇,她老人家活到了93岁高龄。

  与年已77岁的母亲常常说这“积攒”这两个字,母亲说:“还是党的政策好啊。”母亲一如五奶奶一样,那节省的习惯没有改。不过,母亲切切实实的享受到了退休金、大病医疗、医保、公交免费卡等,不再刻意的绞尽脑汁从牙缝里积攒,应该是母亲这代人最欣慰的事。

  建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社保、医保的巨大保障,社会的巨大进步,也许是五奶奶那一辈人梦想的。倘若五奶奶能活到今天,她绝对不会再去积攒这几瓮粮食的。你看,今天淄博人的鼓鼓的钱袋子、米袋子、菜篮子,还有那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你会为新社会鼓掌喝彩的。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也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经济社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