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的由来 来历

五一节的来历是怎样的?五一是怎么由来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27 21:37:42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五一节的来历是怎样的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1886年的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早在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就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随后在1886年5月1日,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在美国举行了约35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示威者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1886年5月3日芝加哥政府出动警察进行镇压,开枪打死两人,事态扩大,5月4日罢工工人在干草市场广场举行抗议,由于不明身份者向警察投掷炸弹,最终警察开枪,先后共有4位工人、7位警察死亡,史称“干草市场暴乱”或“干草市场屠杀”。在随后的宣判中有8位无政府主义者以谋杀罪被起诉,4位无政府主义者被绞死,1位在牢中自杀。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及抗议随后的宣判,在世界范围内举行了工人的抗议活动。这些活动成为了“国际五一劳动节”的前身。
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
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五一劳动节的由来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
这场斗争虽然被镇压了,但其意义却十分深远,此后由于各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和不断斗争,终于赢得了8小时工作制和劳动节。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Labor Day或May Day),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五一是怎么由来的

五一是为了纪念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而确立的。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

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所以,人们才这么注重劳动节。

国内最早的“五一”劳动节纪念运动在1907年,初步觉醒的哈尔滨铁路工人们在5月14日(俄历5月1日)举行了6个小时的集会,号召中国工人奋起斗争。

1920年,“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浪潮滚滚而来,“劳工神圣”的呼声深入工人内心,陈独秀、李大钊分别组织了上海和北京的“五一”纪念活动,这一天出版的《新青年》劳动节纪念专号,译载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劳动法典》,阐明人人都有工作权利的社会主义原则,革命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逐渐走向了同一条革命道路。

随后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和工人运动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下诞生了,百余年的工人运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五一的由来

“五一”节由来如下:

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劳动者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21.6万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8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

4日,警察进行镇压向人群开枪,4名工人死亡、多人受伤,为支持这次工人运动,欧洲各地纷纷举行抗议活动。

1889年7月14日,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劳工法案》和《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作为工人斗争的武器,并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响应。

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在中国,1905年孙中山曾经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上对“五一”节进行过宣传介绍,当时这一节日被翻译为“万国劳动者团结大示威”。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的第七卷第六号“劳动节纪念号”以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作为发刊词,介绍了“国际劳动节”的由来以及欧美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制的胜利斗争,希望中国工人把它看成是觉醒的日子。

1923年5月1日,李大钊在《晨报》副刊上,以T.C.L为署名发表了《工人国际运动史》,对世界工人阶级的国际组织演进做了翔实的介绍。

他在文章中说:“吾信工人的国际运动的联合战线,终有成功的一日。故当本年的劳动节,为介绍工人的国际运动史略如此。”

通过连续几年坚持不懈地对“五一”劳动节的宣传,中国的工人运动掀起了斗争的高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做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法定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