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韩信被杀死后,刘邦对他的后人怎么样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后人易姓而居。能忍受胯下之辱的男人,身经百战却没有学会“鸟尽弓藏”。刘邦成就大业,论功行赏,封了很多异姓诸侯王。这一切也成为刘邦日夜焦虑之事,他活着亦有诸侯王蠢蠢欲动,如果他死了,还有哪个诸侯会听他儿子的,为了刘家的江山稳固,一场杀戮开始了。韩信亦在此列。
一,“耀眼的明星”
刘邦能打下江山离不开,负责后勤淄重的萧何;足智多谋,决胜千里的张良;战无不胜的韩信,组成的“铁三角”,虽然刘邦登基为帝后逼韩信交出兵符,但他依然是所有诸侯王中,实力最强,最惹人眼的一个。
韩信这人也很高调,正所谓“功成身退,方得始终”,封楚王之后,拥兵自重,虽然没有像彭越,英布公开叛乱,但是在刘邦的小本本上估计早就被记名了。
刘邦也挺可悲的,登基在位八年,每年都亲自带兵平定各地诸侯叛乱,疲于奔波,可以看出统一天下之后善于沟通,处世圆滑的刘邦,并没有处理好和诸侯王的关系。杀戮只是强权政治。
二,“败也萧何”
韩信在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手下就有人说,以大将军实力,完全可以三分天下,不必为别人打工,韩信没有听信。
然而天下已定,却起了造反的心思。陈王与韩信约定,他先起兵,待刘邦亲征兵败,韩信则一举拿下汉室。吕后发现了韩信的秘密,就找萧何商量对策。萧何建议,谎称皇上已平定陈王叛乱,广而告之,设庆功宴,邀韩信进宫,然后杀之。这个曾经月下策马追回韩信的人,如今出此计谋,估计内心也有一丝丝愧疚吧!
韩信听说,陈王兵败,惶恐不安,收到邀请便称病不参加宫宴。萧何亲自上门请韩信,且说如今皇上已除心头大患,已无疑虑,大可放心。韩信看着这个有知遇之恩的老丞相,决定赴宴。谁知刚进宫门,便被五花大绑,吕后杀了韩信。
三,萧何救后人
吕后杀了韩信,并且下旨:“夷三族”,韩信幼子韩修侥幸被朋友带出,萧何暗自愧疚,得知韩信还有后人,便秘密把韩修送到岭南,给南越王赵佗当养子,为掩人耳目,改姓“韦”。
韩信死后,萧何被严密监视直到去世,《史记·萧相国世家》有记载,似乎佐证萧何救韩信后人的事。明代学者张燧的《千百年眼》一书也有记载,关于“萧何救韩信幼子”的事件。
四,韦氏后人验DNA
韦振华,韦姓文化的研究者,基于《韦氏族谱》,《韦氏古墓碑文》,坚信现在广西聚居的韦姓人却为韩信子孙,韦氏一族在岭南发展开来,部分人恢复了韩姓。韦振华称他和多位岭南韦姓后裔验DNA,证明与韩姓后裔血统接近。
结束语
韩信一代军事天才被杀,据说刘邦班师回朝,有喜有悲,喜的是:吕后做了他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减轻了他的焦虑。悲的是:韩信确实是个人才,死了可惜,不过这也是以韩信的死换来的。韩信活着刘邦只会觉得他是对皇权威胁最大的人。
汉初废除了秦时很多酷刑,包括灭族人。对韩信灭三族,刑罚之重也预示着吕后的狠毒,掌权之后尽屠杀刘邦族人。
韦氏是韩信后人的说法,也遭到许多学者质疑,期待更多史料被发现来证明真正的韩信后人。
李世民后代分支情况
李世民后代:
1、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贞观十七年谋反按律应赐死,因太宗不舍,最后只废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
2、楚王李宽:母不详,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3、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
4、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争夺皇位被贬后,又重新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逝于郧乡县。
5、王李佑: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
6、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巴州。
7、蒋王李恽: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自杀。
8、越王李贞:母燕德妃。参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9、唐高宗李治:母长孙皇后。
10、纪王李慎:母韦贵妃,妃陆氏江殇王李嚣:母燕德妃,贞观六年薨。
11、代王李简:母不详,贞观五年薨,无后,国除。
12、赵王李福:母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
13、曹王李明: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
扩展资料
李世民生平: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
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
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