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祯皇帝视频

崇祯皇帝视频(大明劫是孙传庭后人集资拍的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04 14:14:50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大明劫是孙传庭后人集资拍的吗

《大明劫》是由王竞指导,谢晓东制片兼编剧,冯远征、戴立忍、冯波、余少群领衔主演的历史灾难题材作品。
影片讲述了崇祯15年(1642年)瘟疫横行,李自成攻打开封,明朝江山内忧外患,孙传庭与吴又可分别誓死抗击闯军与瘟疫的故事。电影已于2013年10月25日在中国及北美地区上映。
导演
王竞
编剧
谢晓东   周荣扬
主演
冯远征,戴立忍,冯波,余少群,杨旸,马精武
出品公司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江苏众道影业
类型
历史  剧情  战争
演职员 21位 全部

王竞
导演

冯远征
吴又可

戴立忍
孙传庭

冯波
冯氏

钱学格
赵川

杨旸
赵云舒

胡晓光
任锜

余少群
崇祯
电影视频 7个 全部
01:49:06正片
05:14秒懂
精彩长评 10条 全部
新千年中国古战电影的里程碑?《大明劫》当初为何叫好不叫座
谈及2010年后的战争历史影片,明末题材的《大明劫》是一部绕不过去的标志性电影。这部在2013年上映的电影因较少的投资、灰暗的色调、缺乏起伏的剧情,以及基本没有任何流量明星参演,所以上座率堪称惨淡。但即使如此,其在网上却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冷兵器研究所2018-06-26百科TA说
最新短评 82条 全部
#大明劫#随着小野丽莎的歌声 大幕降下 如此用心的力作 让偶至今不敢相信总共才花费了1800万 浓厚的历史感扑面而过 无论是服饰还是道具的制作 无论是主演还是龙套的演绎 纪录片似得回到了大厦将倾的大明王朝 悲哉 惜哉 壮哉 叹哉 只可惜这题材在这浮躁市侩的社会注定只是一部小众的历史文艺片
2013-11-19
剧情简介
1642年,大明崇祯15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全国笼罩瘟疫的恐怖阴影下。同时,明朝江山内忧外患,外有李自成攻打开封,内有全国瘟疫横行。崇祯皇帝(余少群饰)万不得已将关在死牢内的孙传庭(戴立忍饰)将军释放出来,带兵攻打李自成。
共4张
《大明劫》剧照
可是全国瘟疫横行,身强力壮的士兵纷纷病倒,几天就不治身亡。军营里面的运尸车一趟一趟的将将士们的尸体运走。江湖游医吴又可(冯远征 饰)临危受命,大胆提出对《伤寒论》的质疑,提出自创一套的祛病方法,创立《瘟疫论》。大明江山的腐朽已到了不可医治的程度,即使有再好的将领,再医术高明的医生也无法挽回大明谈到中医话题,互联网上两派人马争锋相对,争论如火如荼,几近势不两立,但以著名中医学家为主角的《大明劫》

崇祯为什么不跑

说白了就是能跑的时候犹豫不决,最后跑不了了。
在李自成逼近北京的时候,很多人都劝崇祯迁都南京,南京在明朝是陪都,明太祖时的都城,相当于第二首都的,也有各种储备,但是崇祯皇帝总是犹豫不决。再加上一些迂腐的朝臣对提出迁都的人很是鄙视,认为这是逃跑行为、胆怯行为等等,一大堆让人没办法反驳的官话。而李自成打进北京之后,最先投降的尽是这帮反对迁都的大臣。。。其实崇祯如果南迁了,不但能够得到喘息的机会,还能避免两线作战,总之绝好的机会他一次次放弃了。
另外,崇祯在位期间,几次京城被围困,最后都转危为安(基本都是大清军队的试探性攻击),可能也让崇祯有了侥幸心理,谁知道这次“狼”真的来了。。。而且每次京城危及,崇祯都会从各地召集“勤王之师”,可是最后一次的所谓“勤王之师”不是来不及了就是空头支票。。。
最后,李自成打进北京的时候京城守军是不战而降的,因此军队推进速度相当快,崇祯已经没有逃跑的时间了,要么被俘,要么自杀,他选的是比较有尊严的死法。

中国最勤政的皇帝是谁

中国最勤政的皇帝是雍正。
中国封建王朝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开始登基称号,至公元1912年清宣统溥仪退位,共历时2132年。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相继421人当皇帝。在中国封建皇帝中,有开国之君,有守成之君,有亡国之君。有明君,有庸君,有昏君,有暴君。最勤政的皇帝,当数清世宗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名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继位,1735年病亡,在位13年,终年58岁。雍正皇帝勤于政务,从他朱批奏折就可管中窥豹,略知一二。奏折是清代特有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一种机密文书,皇帝亲自朱笔批示后发回呈奏者执行。这是一套严密的行政指令传达制度,始于康熙二十年前后,当时总共才有137名亲信官员有此资格,所奏内容十分局限,因而没有形成严格的奏折制度。雍正朝,扩大范围,有资格写奏折的官员达1200以上,所奏之事无所不具。雍正在位期间共处置各种题本192000余件,平均每年达14700件,亲自朱批41600多件奏折,有的批语,竟1000多字,比奏折本身内容还要多。他在奏折中所写下的批语字数达1000多万字。他几乎每天都劳作到深夜,而且每天的睡眠还不够4个小时。一年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休息,可谓日理万机。他曾说:“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从历史资料看,雍正现存仅朱批奏折就达35000多件,其总字数以雍正执政13年相除,平均每天是8000多字!即使比之用上电脑的今天,有多少人能做到在13年中平均每天写8000多字?更何况一个“日理万机”的政权首脑?雍正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编成《雍正朱批谕旨》,装订的线装本足有半米厚,收录奏折7000余件,这是一代勤勉之王勤于政务的真实记录。这充分说明雍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罕见的勤政皇帝。雍正的勤奋不仅是过去皇帝,就算在现代领导人,也没有几个可以跟他媲美的。
雍正皇帝在13年中,励精图治,日理万机。他曾在一折批语中说,“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堂,披览诸处奏章,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千数百言,”他写的两首七律,《暮春有感》:“ 虚窗帘卷曙光新, 柳絮榆钱又暮春。 听政每忘花月好, 对时惟望雨丝匀。 宵衣旰食非干誉, 夕场朝乾自体仁。 风纪兮颁虽七度, 民风深愧未能淳。 ” 《夏日勤政殿观新月作》:“勉思解愠鼓虞琴,殿壁书悬大宝箴。 独览万几凭溽暑, 难抛一寸是光阴。 丝纶日注临轩语, 禾黍常期击壤吟。 恰好碧天新吐月, 半轮为启戒盈心。 ”诗中的 “听政每忘花月好”、 “宵衣旰食非干誉”、“ 难抛一寸是光阴”、“丝纶日注临轩语”四句,很能说明他的勤政程度。
雍正皇帝在13年中,是清朝继康熙之治后进一步强盛的13年。他是以务实精神治天下的。“自古圣贤为治,皆尚实政,最恶虚名。”雍正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务实的思想。雍正深谙“上行下效”这句古话,他的一生一直以身作则振作朝纲,呕心沥血继往开来。这不仅在清朝十帝中首屈一指,就是在古代四百多位皇帝里也是首当其冲。雍正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他这种安邦治国务实求真的精神,为乾隆初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康熙晚年国库中仅有家底700万两银,堂堂大清帝国,竟是一副空架子。经过雍正励精图治,骤增到5000万两,这正是雍正“振数百年之颓风”,整饬吏治的成果。而奠定“康乾盛世”真正经济基础的,起到承上启下中间最核心的关键人物自然是雍正。“康乾盛世”虽无“雍”字,但绝不能无视雍正实实在在存在的独特作用,非常贡献,雍正才实为盛世的缔造者。由是可以说,“康乾盛世”绝对要说成“康雍乾盛世”才公正。

康熙王朝里边震撼人心的演讲是多少级

是45集 百度上的视频 差不多是2分30秒左右开始
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
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斑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
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裏。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
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
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麼乾净麼?朕知道,你们有的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
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心肺肠子翻出来。洗一次晒一晒。拾到拾到。
朕刚继位时,以为鳌拜是朝廷最大的敌人。灭了鳌拜。以为吴三桂是朝廷最大的敌人。
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恨哪。啊,朕收了台湾。葛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
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
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
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叫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啊。
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呢?忘啦?
那颗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面,天天的盯著你们呐!
朕,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老想着和大夥说点什麼。可是这话,总得有个头哇。
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 --正大光明。
这个四个字,说说容易啊!身体力行又何其难。这四个字朕,是从心裏刨出来的。从血海裏挖出来的。
你们都记着,从今日起,此殿改为。正大光明殿。
你们都抬起头来,仔细看看!想想自己。都给朕看半个时辰。

明朝崇祯皇帝失败的主要原因

首先,天启给朱由检留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17岁登基,外有建奴虎视耽耽,内有魏忠贤祸乱朝纲、小冰河期灾荒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宫内朝外举目无亲,进宫称帝还得自带干粮和水,晚上得让众多太监陪着聊天才能安全,崇祯他也不容易、、、他一上任就励精图治,勤于政务,衣服上都满是补丁、以至于李自成攻陷北京看过皇宫后都要说“君非甚暗”、刚登基就解决魏忠贤,整饬边政,积极应对后金、、他虽然称不上一代明君,但绝对是一个好皇帝,绝不昏庸,但他的才能显然无法应对当时的时局,当然,当时的运行了200多年明帝国已经出现了种种问题,就是朱元璋在也无力回天、、崇祯身上有足够的闪光点,也有足够多的失误让人叹惋、、、、、、、党争是明亡的的一个重要因素,崇祯的失误在于毁灭了阉党之后过于信任于东林党,不再征收海税,减少大量经济来源,增加农税,加大阶级矛盾、、而且固执,孩子气,比如重用袁承焕,楼上竟然说袁崇焕是枉死,可我认为他该杀、恕我愚见,袁崇焕有亡国之罪,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胆大的投机书生罢了、袁上任之前后金西有蒙古林丹汗,东有东江毛文龙,已成龟缩之势。他上任后,与后金和谈,给努尔哈赤吊丧,卖给后金粮食武器、、杀毛文龙,使蒙古投靠后金。我不知道一个自诩五年平辽的人,是如何让皇太极打到北京城下?袁崇焕不该杀,何人该杀?我倒觉得杀得太晚了、、后金羽翼丰满,已成虎狼之势;农民走投无路,起义军声势浩大;武将畏敌贪生;文臣敛财如命。。。归根结底,明朝运行了二百多年的制度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明亡,有天灾,亦有人祸。最直接的原因,我想还是“文官皆可杀”吧、、

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为何拒讲和他是如何想的

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候,曾经给了崇祯挽回余地和机会,但崇祯因为大臣掣肘,加上虚荣心作祟,拒绝了李自成议和。这一举动惹恼了李自成,只花费了不到一天时间,京城就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也于梅山上吊自缢。

作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内心既想要挽救朝堂于危难,又想要维护自己作为君王的威严。李自成找他议和,本是最好化解内忧外患方法,可他却因为帝王心太强,无法忍受李自成所讲狠话,果断拒绝议和,也让自己最后退路被封堵。

文官误国,左右了崇祯判断

很多人都说:“明朝亡于党争”,这个观点我也认同,明末时期文官集团非常厉害,他们厉害之处,并不在于国家社稷,而是争权夺利,保障个人得失和利益。

面对李自成议和请求,崇祯皇帝内心犹豫,一方面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到山穷水尽地步。另一方面众多文官,也在崇祯面前表忠心,表示他们会和崇祯共存亡,奋战至最后一人。

崇祯看着内部朝廷团结一心,想着外围还有吴三桂关宁铁骑,因此也做好了,和李自成拼死一战准备。抱有这样想法,这才拒绝了李自成和谈,也因此惹恼了李自成。

崇祯虚荣心太强,无法接受李自成犯上言语

大明王朝帝王,虽然出现了很多奇葩,但大多数皇帝,都很有气节。崇祯皇帝虽然没能挽救社稷于危难,却也是一位令人敬佩帝王。

他不愿意丢了祖宗江山,去同一个反贼议和;这中间也有,李自成所说狠话,这些狠话伤到了崇祯皇帝,使得他内心愤怒,做出了冲动决定。

崇祯皇帝如果能够接受议和,而后利用李自成,来平定内忧外患。或许还能够为明朝,续命一段时间。

朱祁钰和崇祯同样面对明朝存亡危机,为何一个成功另一个失败

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结局主要是因为国家实力和帝王个人的能力不同。也就是这两点原因直接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结局。

第一点原因就是国家实力相差悬殊。在土木堡之变后,明朝面临着瓦刺骑兵的进攻,可以说处境非常危险。但是令瓦茨奇并没有想到的是,明朝之所以面对他们的进攻却丝毫不紊乱。要知道当时明朝可以说处于最强盛的时期国库是非常充裕的,所以明朝当时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的。但是到了崇祯年间则不一样,由于官员严重腐败的原因,造成了国库严重亏空。即使当时崇祯皇帝杀掉了魏忠贤,依旧没有解决国库问题。所以没有了充裕的后勤保障之后再面临着敌人的进攻时崇祯皇帝军队当然无法抵抗。

第二点原因就是帝王统治能力上的差异。如果一个帝王有能力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绝不会衰败下去,可以说君王的行为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当时朱祁钰手下有贤臣帮他解决危机。由于崇祯皇帝当时非常的多疑,所以非常不信任他手底下的这些大臣们。在面临着如此危急的形势时,他依旧选择杀掉辽东的那些官员们。

可以说就是这两点原因的综合作用之下,才导致了两个人面对的是不同的结局。时代造就人才,两个人处于的时代不一样,作为自然也就不一样。如果当时崇祯皇帝可以选择多信任他手底下的那些大臣们一点,那么就将是不同的结局。

陈圆圆和崇祯到底是什么关系,崇祯为什么拒绝陈圆圆入宫

明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倒数第2个王朝,而讲到明朝历史的时候有两个人物,都会被或多或少的提起,他们一个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一个是明朝灭亡的导火索——美女陈圆圆,,这两个人虽然都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可是他们两个人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曾经有人想把美女陈圆圆送进宫中,结果被崇祯皇帝拒绝了,在这一系列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原因:

一、崇祯皇帝和陈圆圆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在历史上崇祯皇帝和陈圆圆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如果一定要说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也只能说是君臣关系,因为陈圆圆是当时明朝大将吴三桂的爱妾,崇祯皇帝也不一定招见过吴三桂的爱妾,毕竟爱妾不是正妻,是上不了正堂的。

在野史之中或者是说在小说的演绎之中,崇祯皇帝和陈圆圆应该算是有些关系,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国家内忧外患,整天闷闷不乐,于是皇后便把自己父亲买回来的陈圆圆要献给崇祯皇帝,希望陈圆圆能够博得崇祯皇帝的开心,崇祯皇帝看见了陈圆圆之后,也的确是感叹了陈圆圆的美丽,不过他并没有将陈圆圆留下来,在看过之后他便打发陈圆圆下去了。

二、崇祯皇帝拒绝陈圆圆在情理之中

虽然崇祯皇帝是亡国之君,虽然他有一些多疑,可是他并不是昏庸无能的君主,做梦都有想过重振明朝的声威,因此崇祯皇帝对于美色并不是太看重,他在位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拼命的处理政务,很少寻欢作乐。

而且在野史之中,崇祯皇帝也不会把陈圆圆留下来,毕竟在这国家危难的时候,如果他自己只想着美色,那么如何让底下的人去拼命的做事情呢,江山还是要比美人重要。

有些人说崇祯皇帝曾经想过和清朝和谈,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崇祯皇帝曾经是想要和清朝和谈的,这件事情是有可能出现的,但最后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够同意。

一、满清贵族不愿意南下

在崇祯皇帝在位的最后几年,大明王朝早就不堪重负在内,有各种农民起义军,在外清朝军队好几次都击败了明朝的军队。内忧外患之下,原本盘踞在东北地区的清朝有主动的想要跟明朝议和,主要是因为满清的贵族不愿意再南下,目前清朝占据的地盘以及资源已经足够自己的王朝生存了。而实际上崇祯皇帝也不愿意再花时间跟皇太极打仗了。

二、双方议和条件没有谈拢。

因为在战争当中清朝比较占优势,所以清朝优先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以宁远,塔山一线为边境,保证互不相侵犯。明朝的人口如果逃到了清朝的境内,经常会要求这些人返回明朝。明朝 每年向清朝纳贡100万两白银和1万 2黄金,清朝给予1000人参和1000张貂皮。最后一个要求是需要崇祯皇帝本人前来与皇太极会盟,双方缔结兄弟友好之国。其实每年打仗的成本与提供给清朝这么多钱的开支进行比较的话,还是后者的开支会小一些。所以这个合约其实对明朝来说算是合算的。但是明朝代表团不敢做这个决定,只能够把材料写成书面文字汇报给尚书大人。

三、崇祯皇帝想要议和,但是放不下自己的面子

其实崇祯皇帝内心非常清楚清朝提出的条件还算可以,只是在历史上清朝曾经要向明朝俯首称臣,但是现在明朝居然得向清朝缴纳这么多的黄金,所以崇祯皇帝脸上是十分过不去的。再加上这件事情被明朝的中高层官员知道了之后,很多人都是不同意的。而崇祯皇帝并不想要负责,所以最终导致和清朝的谈判道路被断绝。没想到在皇太极去世之后,多尔衮直接把明朝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