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寒如春生冻雀知,琼花初满向南枝的意义
寒如春生冻雀知,琼花初满向南枝的意思是:冬天过去了 ,麻雀最先知道春天到了,在南边枝条上的琼花最先开放。
出处:出自清朝画家、诗人杨晋的画作《花鸟写生图卷》上的自提七言诗,其全文为:“寒如春生冻雀知,琼花初满向南枝。拿空欲下瘦蛟舞,倒倚悬崖饮涧时。”
杨晋:杨晋(1644~1728年),字子和、子鹤、水村,号西亭、二雪、谷林樵客、鹤道人、野鹤江苏常熟人。为王翚入室弟子,常随之出行。学翚画风神酷似,几可乱真,王翚画中凡点染景物,如舟桥、人物、牛马、驼羊等往往由其补笔。尤擅画牛,人物、花鸟亦精,但终为师名所掩。
杨晋是清代宫廷画家,以画界画见长,他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传统工笔界画的特长,把人工建筑的楼阁台榭及人物举止和天然山水景色紧密结合起来,在结构上作了极好的剪裁,满而不闷,画风细致明秀、娟丽清新,层次过渡非常自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杨晋
关于牧牛的现代诗句
1.描写牛的现代诗
黄牛
白莲春
收起被风撕烂的帆和扯断的缆绳
停在农民手中 农民的妻子和瞎眼的母亲
以及还未出世的女儿都在精心地
缝补黄牛的伤 它的桅杆仍是笔直
骨头露出雪的白 在石头上航行了
一个春天一个夏天和一个秋天
黄牛的伤比去年更像它脚下的波涛
离阳光和天堂的门越来越近 停在
冬天的港口 农民温暖的干草使泥土上
这条河流一直向东 一直 在
黄牛的背上走 黄牛一边吃着干草
一边喝着泥水 在这个荒凉的傍晚
云贵高原上的风正猛烈地撕扯着
黄牛知道在云贵高原上
风只有在它的背上撕扯的时候
才叫风 而农民只有在它的前面
把它当船拉的时候叫农民
牛
文晓村
没有华丽的装饰
没有动听的歌喉
无所谓雄心
无所谓壮志
让花族在春天齐放
让歌鸟在林间争鸣
让狮子在旷野 称王
让猴子在动物园 表演
我只是守着一方土地
一步一步
默默耕耘
不是一头牛,而是一群牛
何小竹
那天的确也是这样
先是一个农民牵来一头牛
让我们拍照
后来别的农民听说了
也把他们的牛从牛圈里牵出来
牵到雪地上
让我们拍照
副县长说,够了,够了
别牵来了
记者们没有胶卷了
但农民们还是把所有的牛都牵了出来
他们都想给自家的牛
照一张像
2.现代古诗描写牛的诗句,两句以内
明代诗人李东阳的《北原牧唱》:“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儿家在原牛在坂,歌声渐低人更远……”描绘出一派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风情.南宋大诗人陆游的《饮牛歌》:“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黍稷.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表达出对牛的关心.田园山野幽趣,牧童骑跨牛背,横吹竹笛,扩大了诗人的表现天地和浪漫的诗兴.宋雷震《村晚》诗云: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借题发挥,也是历代诗人经常采用的手法,清代画家杨晋,在自己的画作《柳塘春牧图》上题诗:牧童牛背绿杨烟,断续歌声独往返.不与人间荣辱事,满蓑风雨亦尧天.清楚地表白了画家不愿参与人间荣辱之事的争抢,即便再大风雨也如过上了尧天舜日的好日子.元曲作家杨守中取元曲代牛申冤,把牛的一生甘苦诉了个罄尽,借牛直面控诉社会的不公.明代诗人高启的《牧牛词》:“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诗人笔下的牧童与牛朝夕相处、相依为命,心疼“牛劳牛饥”,更担心牛被卖掉.再如宋代梅尧臣的《耕牛》:“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耕牛被繁重的耕作劳动弄破了脖子,没有时间看顾自己瘦弱的牛犊,早出晚归,饥寒交迫,诗人对耕牛的艰辛困苦倾注了深深的同情.元代宋无的《老牛》诗则为奉献一生的老牛鸣不平:“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春雨一犁鞭不动,夕阳空送牧儿归.”正因为牛勤劳淳朴,任劳任怨,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得到诗人的赞美.赞颂牛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以牛比人和自喻,是历代咏牛诗歌的主调.唐代诗人元稹的《田家词》生动地描写了牛在干旱田地上耕作的劳累:“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蔟蔟,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雠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宋代孔平仲的《禾熟》通过一个秋收场景,刻画了牛只知耕作、从不索取、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形象.其诗写道: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唐代诗人刘叉有一首《代牛言》:“渴饮颖川水,饥喘吴门月.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牛渴时喝浑浊的河水,饥时对月喘着粗气,艰辛的劳动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仍不得休息.“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诗中的牛分明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被压迫、剥削生活的写照.南北宋时期的名臣李纲坚决主张抗金和革新内政,罢相贬官后曾写下《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他以朴实的笔墨勾勒出病牛的崇高形象,赞颂了病牛的坚韧品格和精神境界.实际是以病牛自喻抒发抱负:虽然遭受打击,弄得筋疲力尽,仍然要以国家兴亡和苍生为念,表现出可贵的奉献精神.白石老人咏牛诗,格调清新,小小之事,人诗人画,别有风趣.就儿时放牧祖母给系一铜铃事,画成画并题上了不只一首诗,云:祖母闻铃心始欢,电曾总角牧童还,儿孙照样耕春雨,老对犁锄汗满颜.白石老人一生,以牛自喻,到老还提醒自己,“不愁忘归路,旦有牛蹄迹”.现代文豪鲁迅曾自喻为牛,他说过:“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他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更是广为传颂的名句;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一诗,热情称赞了牛的勤奋;臧克家先生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也有的写作“老牛亦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诗句表现了奋斗不息的“老黄牛”精神,人们经常引用以自勉,许多人还误以为是古诗中的名句.总之,咏牛诗通过描绘和赞美牛的美好形象,歌颂了劳动、奋斗和奉献精神.多读读咏牛诗可使人的心灵和感情升华.郭沫若先生用现代白话诗写了一首《水牛赞》,直白地赞颂了人类的朋友水牛,语言质朴诚恳,对水牛作了高度的评价,称颂水牛是“中国国兽,兽中泰斗”,同时也针对丑恶的一方(地主老财、狗等),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诗一开头就大声高呼: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你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坚毅、雄浑、无私、拓大、悠闲、和蔼,任是怎样的辛劳,你都能够忍耐,你可头也不抬,气也不喘…… 此外,牛还常常成为诗人描写自然风光特别是农村田园景象的亮点,增加了诗境的意趣和韵味,比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朝·无名氏);入坡。
3.现代古诗描写牛的诗句有哪些
明代诗人李东阳的《北原牧唱》:“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儿家在原牛在坂,歌声渐低人更远……”描绘出一派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风情.南宋大诗人陆游的《饮牛歌》:“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黍稷.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表达出对牛的关心.田园山野幽趣,牧童骑跨牛背,横吹竹笛,扩大了诗人的表现天地和浪漫的诗兴.宋雷震《村晚》诗云: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借题发挥,也是历代诗人经常采用的手法,清代画家杨晋,在自己的画作《柳塘春牧图》上题诗:牧童牛背绿杨烟,断续歌声独往返.不与人间荣辱事,满蓑风雨亦尧天.清楚地表白了画家不愿参与人间荣辱之事的争抢,即便再大风雨也如过上了尧天舜日的好日子.元曲作家杨守中取元曲代牛申冤,把牛的一生甘苦诉了个罄尽,借牛直面控诉社会的不公.明代诗人高启的《牧牛词》:“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诗人笔下的牧童与牛朝夕相处、相依为命,心疼“牛劳牛饥”,更担心牛被卖掉.再如宋代梅尧臣的《耕牛》:“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耕牛被繁重的耕作劳动弄破了脖子,没有时间看顾自己瘦弱的牛犊,早出晚归,饥寒交迫,诗人对耕牛的艰辛困苦倾注了深深的同情.元代宋无的《老牛》诗则为奉献一生的老牛鸣不平:“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
4.关于牛的诗句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李商隐《赠荷花》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5.关于牛的诗句
1、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唐·元稹《田家词》
2、邻肩抵尾乍依隈,横去斜奔忽分散。——唐·陆龟蒙《五歌·放牛》
3、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宋·陆游《饮牛歌》
4、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高启《牧牛词》
5、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醉酒歌》
6、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李东阳《北原牧唱》
7、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宋·李纲《病牛》
8、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唐·储光羲《牧童词》
9、将牛何处去,耕彼故城东。——唐·元结《将牛何处去》
10、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宋·孔平仲《禾熟》
6.关于牧童和牛的诗句
1、入南港山庄口占
清代:林占梅
牧童牛代步,渔父艇为家。
岭峻云巢树,泉流涧漾沙。
译文
牧童用牛代步,渔夫用船为家,山岭峻峭,云雾缭绕,树上搭着鸟巢,泉水溪涧荡漾着细沙。
2、西郊晚眺
元代:王懋德
远寺僧归日欲沈,无边桑柘起层阴。牧童牛背闲横笛,却笑诗人马上吟。
译文
远处寺庙的僧人回去了,太阳也快落山了。牛背上的牧童吹着笛子,却嘲笑诗人在骑着马吟诗。
3、北戴河赠四友诗 赠李可染
近现代:老舍
牧童牛背柳风斜,短笛吹红几树花。
白石山翁好弟子,善从诗境画农家。
译文
牧童骑在牛背上,风吹着柳枝倾斜。短笛吹红了几棵树上的花朵红艳。你是白石山翁的好弟子,擅长诗的境界来画农家景色。
4、早行
南北朝:王谌
晓入荆溪路,西风快似刀。
雪深埋树脚,水浅见溪毛。
岁序相将换,人心只自劳。
牧童牛背卧,令我愧儿曹。
译文
早上走在荆溪路上,西风凛冽的像刀子一样。雪深得埋住了树根,水干枯到能看见溪底的水草。这一年快要过去了,人心还是劳累不已。牧童躺卧在牛背上,我对我对儿女们心怀愧疚。
5、圆明园四十景诗 其二十六 北远山村
清代:弘历
牧童牛背村笛,馌妇钗梁野花。
辋川图昔曾见,摩诘信不我遐。
译文
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送饭的村妇头上簪着野花。这幅辋川图我曾经见过,王维果然没有欺骗我呀。
7.关于赞美牛的诗句
1、《病牛》
宋代: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译文: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2、《牧牛词》
明代:高启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译文:你的牛犄角弯,我的牛尾巴短。我们都拿着短笛和长鞭,到南垄东冈你追我赶。太阳西下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只有我知。我骑在牛身上唱歌坐在牛身边玩耍,晚上回来还睡在牛旁边。整年放牛什么也不忧虑,只害怕卖掉这牛去交租。
3、《题竹石牧牛》
宋代:黄庭坚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译文:郊野里有块小小的怪石,怪石边长着丛竹子,挺拔碧绿。有个小牧童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怡然自乐。我很爱这怪石,小牧童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磨角我还能忍受,可千万别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
4、《牧童词》
唐代: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译文: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5、《田园乐七首·其四》
唐代:王维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译文:茂盛的春草,在秋天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8.关于牛的诗句有哪些
牛 唐·李峤 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
欲向桃林下,先过梓树下。在吴频喘月,奔梦屡惊风。
不用五丁士,如何九折通。咏牛应制 唐·许圉师 逸足还同骥,奇毛自偶麟。
欲知花迹远,云影入天津。牧童词 唐·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 唐·顾况 昆仑儿,骑白象,时时锁著师子项。奚奴跨马不搭鞍,立走水牛惊汉官。
江村小儿好夸骋,脚踏牛头上牛领。浅草平田攃过时,大虫著钝几落井。
杜生知我恋沧洲,画作一障张床头。八十老婆拍手笑,妒他织女嫁牵牛。
将牛何处去 唐·元结 将牛何处去,耕彼故城东。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
官牛 唐·白居易 官牛官牛驾官车,浐水岸边般载沙。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
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阴下铺沙堤。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
右丞相,马蹄蹋沙虽净洁,牛领牵车欲流血。右丞相,但能济人治国调阴阳,官牛领穿亦无妨。
田家词 唐·元稹 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蔟蔟,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雠早覆。
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代牛言 唐·刘叉 渴饮颖川水,饥喘吴门月。
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五歌·放牛 唐·陆龟蒙 江草秋穷似秋半,十角吴牛放江岸。
邻肩抵尾乍依隈,横去斜奔忽分散。荒陂断堑无端入,背上时时孤鸟立。
日暮相将带雨归,田家烟火微茫湿。牧童词 唐·储光羲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咏卧牛 唐·李家明 曾遭甯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为无人。
耕牛 宋·梅尧臣 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
画牧牛赞 宋·黄庭坚 鼻之柔也,以绳牧之。心之柔也,以道牧之。
纵而不蹊人之田,其谁早服之。禾熟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病牛 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饮牛歌 宋·陆游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
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黍稷。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老牛 元·宋无 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
春雨一犁鞭不动,夕阳空送牧儿归。牧牛词 明·高启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骑牛歌 清·陆师 牛背儿童自放歌,头头注涧复逾坡。问渠何法牛驯扰,鞭挞无惊刍牧多。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老黄牛 臧克家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9.与放牛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唐代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四》
译文:茂盛的春草,在秋天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2、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唐代李涉的《牧童词》
译文: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3、溪深不须忧,吴牛自能浮。童儿踏牛背,安稳如乘舟。寒雨山陂远,参差烟树晚。闻笛翁出迎,儿归牛入圈。——《牧牛儿》宋代:陆游
译文:不必要担忧那深不见底的溪流,骑着牛儿自能安然度过。牧童骑在牛背上,安稳地像乘船一样。
寒风细雨中,从远方的山坡中望见,参差的烟雾弥漫的树林中,牧童骑着牛,老翁听到笛声出来迎牧童,牧童归来牛儿入牛圈。
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清代:袁枚
译文:放牛的孩子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5、村舍蓺麻驱鸟雀,牧童随草放牛羊。——《肩舆至石堰村》宋代诗人 陆游
译文:村中民众用种植的蓺麻驱赶麻雀,牧童跟着草放牛。
清代四王画派的影响力怎么样
由于四王的社会地位显赫,交游广、门生多,所以在士大夫中影响大,其艺术旨趣又受到统法者赞赏,因此,清初六家的画风被视为画坛正统派,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四王画派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较深厚的笔墨功夫,在笔墨、构图、气韵、意境等方面,也总结了一些规律性的经验,尤其是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的技法,丰富了我国国画的艺术表现力。然而,四王画派却忽视了师法自然,回避现实生活,缺乏具体感受,致使作品大多单调、空洞,缺少生气和新意,阻碍了他们取得更高成就。
四王之中,王时敏、王鉴、王原祁更重笔墨,主要宗法黄公望。王原祁被称为娄东派首领。王翚尚能体察自然,并兼容各家技法,面貌比较多样,后世称其为虞山派首领。
娄东派的画风比较崇古保守,这与后来的虞山画派相依托,对后世影响颇大。其中著名的画家有黄鼎、唐岱、董邦达、方士庶、张宗苍、钱维城等人。虞山的代表人物有杨晋、李世倬、宋骏业、唐俊、蔡远等人。
此外,还有“小四王”,即王昱、王愫、王宸、王玖,“后四王”即王三锡、王廷周、王廷元、王鸣韶。明末清初,聚集于江南地区的一批遗民画家,呈现出与正统派相左的艺术追求。
南京的金陵八家,以龚贤为首,包括樊圻、高岑、邹吉、吴宏、叶欣、谢荪、胡造,他们遁迹山林,洁身自好,重视师法自然,主要描写南京一带风光,揭示山川之美,抒发真切感受,广泛学习前人之长,以扎实的功力,力求突破成规,创立新意,风格虽各有不同,但均具有清新怡人的意趣。同时,称誉南京的还有陈卓、王概、柳堉、张风等人。
此外,还有四僧学派,“四僧”是指石涛、朱耷、石溪、弘仁四人。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四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自己的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
江苏常熟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常熟是个好地方,鱼米之乡,江南福地,吴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古人才荟萃。古有钱谦益、柳如是、孙承恩、汪应铨、翁同龢、翁曾源等,现代有张光斗等一批院士。这里主要介绍几位常熟的院士。
张光斗(1912—2013),江苏省常熟市人,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设计密云水库、渔子溪水电站等工程,参与葛洲坝、三峡等工程设计工作,出版《水工建筑物》、《专门水工建筑物》等学术著作。
王淦昌(1907—1998),江苏常熟人,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参与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项。
张青莲(1908—2006),江苏常熟人,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研究有重要作用,1991年测得的铟原子量被国际采用为新标准。著作有《重水之研究》论、《无机化学丛书》等文集、《无机化学丛书》等。
时钧(1912—2005),江苏常熟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创建高校硅酸盐(水泥)专业,在低温煅烧矾土水泥、湍流塔、填料塔等研究方面成果卓著。主编有《传质》、《膜技术》、《化学工程手册》、《大百科全书》(化工卷)等多种书籍。
戴松恩(1907—1987),江苏省常熟人。著名作物育种和细胞遗传学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在小麦、玉米、烟草和油菜育种等研究硕果累累。代表作有“中俄美小麦品种杂交之遗传研究”、“为什么研究小麦非整倍体”、“我国农业研究方向”等。
常熟还有范滇元、吕达仁、田禾、徐义刚等院士。
江苏 常熟 历史 上 的 名人 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在此仅将略知的 历史 上 的 常熟40个名人 展示,以飨读者。
1. 瞿景淳 (1507年~1569年)字师道,号昆湖。常熟藕渠人,明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等。
2. 邵圭洁 ,字伯如,明常熟人,人称北崖先生,有《北崖集》作品。
3 .王毅 ,字叔远,号初平山人。明常熟人,擅长微雕,作品有用桃核雕成的《游赤壁图》等
4. 赵琦美 (1563年~1624年)字玄度,号清常道人,常熟人。编著有《脉望馆书目》,《洪武圣政记》,《伪吴杂记》,《容台小草》等作品。
5. 魏浣初 (1580年~1638年)字仲雪。常熟人.诗人,诗作有《四如山楼集》,剧《八里记》,《七江记》,《诗经脉》等重要著作。
6. 钱仁夫 (1442年~1526年)字士弘,号东湖居士。常熟古里人,著有《归闲文纂》,《水部诗历》,《和高季迪呈中百咏》,《鸣鹤余音》等。
7. 杨仪 (1488年~1558年)字梦羽,号五川,常熟人,有小说《金姬传》,杂著《高坡异纂》,《螭头密语》,《陇起杂事》等作品。
8. 季篪 ,字仰怡,号友梅,明初常熟人,参修《永乐大典》,修昆山,崇明二县志。
9. 匡愚 (约1380年~1460年),字希颜。常熟人,随郑和二次下西洋,写有《华夷胜览》一书。
10. 蔡思诚 (?~1473年)明代著名工匠蒯祥之师,常熟人。主持建造明故宫。
11. 张金吾 (1787年--1829年)清代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刻书家。字慎旃,号月霄。江苏昭文(今常熟)人。校《太平御览》、《学津讨原》诸书。主要作品《释龟》,《广释名》等。
12. 钱谦益 (1582~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年号蒙叟,又号东涧遗老,江苏常熟人。著有《牧斋集》,《初学集》,《有学集》等。
13 .王翚 (1632年~1717年),清代著名画家,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有“清初画圣“称号,江苏常熟人。有《康熙南巡图》,《秋山萧寺图》,《芳洲图》,《秋树昏鸦图》等,著有《清晖画跋》作品。
14. 邵亨豫 (1818~1883)字子立,一字汴生。常熟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著有《愿学堂诗集》22卷。
15. 翁同龢 (1830年~1904年),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等,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是清同治,光绪皇帝的两代帝师。著有《翁文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
16 .张旭 (675年~750年)唐代书法家,字伯高,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17. 吴历 (1632年~1718年)本名启历,号渔山,“清初六大家“。江苏常熟人,作品有《湖天0图轴》,《竹石图轴》等。
18 .归允肃 (1642年~1689年)字孝仪,号惺崖,江苏常熟人,著有《惺崖文集》,《归语詹集》四卷,《笔诠》二卷。
19. 言偃 (前506年~443年)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江苏常熟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20. 黄公望 (1269 1354),原姓陆,名坚,平江路常熟人,著有《富春山居图》,《画山水诀》、《大痴山人集》等。
21. 王玖 ,字次峰,号二痴,又号逸泉主人,海隅山樵,江苏常熟人,有清代“画坛小四王“之称,传世作品有《仿元人山水册》,《红树秋山图》,《纫香环翠图》,《苍石蒲草图》等。
22. 瞿式耜 (1590年~1650年)字起田,号稼轩,耘野,又号伯略,江苏常熟人,明末诗人,民族英雄。
23. 翁同书 (1810年~1865年)字祖康,号药房,又号和斋,江苏常熟人,清翰林院编修,著有《药房诗文集》,《文勤杂著》等。
24. 蒋溥 (1708年~1761年)字质甫,号恒轩,江苏常熟人,画家,善画花卉,是蒋派花鸟画艺术的重要代表。
25 .席佩兰 (1760年~1829年)清代女诗人,名蕊珠,字韵芬,一字遗华,号浣云,道华,佩兰等,江苏常熟人,著有《长真阁诗稿》,《傍杏楼调琴草》等。
26. 缪希雍 (1546年~1627年)字仲淳,江苏常熟人,撰有《先醒斋医学广纪》等多部医学典籍。
27. 陆绾 ,字权叔,一字伯厚,本名绛。北宋常熟人,著有《春秋新解》,《易学杂说》,《听琴歌》等诗作。
28. 王峻 (1694年~1751年)字次山,号艮斋,常熟人。清翰林院编修,著《水经广注》,《艮斋诗文集》及《汉书正误》四卷等。
29 .邵文焘 (1718年~1769年)字荀慈,常熟人,清代主持常州龙城书院,著有《玉芝堂文集》,《玉芝堂诗集》等。
30 .顾镇 (1720年~1792年)字备九,一作佩九,号虞东,又号古湫。常熟人,以经术文章著名,著有《国风》5卷,《小雅》3卷,《诗经注》,《明文观》,《周礼仪记》,《虞东文集》8卷等。
31. 钱陆灿 (1612年~1698年)诗人,字尔弢,号湘灵,又号圆沙。常熟人,著有《调运斋集》,《圆沙和陶诗》,《再生录》等作品。
32. 翁叔元( 1633年~1701年)字宝林,号铁庵,常熟人,清授编修,有《铁庵文稿》,《梵园诗集》等。
33. 严虞惇( 1650年~1713年)字宝成,号思庵。常熟人,清翰林院编修,有《严太仆集》,《诗经质疑》等作品。
34. 赵用贤 (1535年~1596年)字汝师,号定宇,江苏常熟人。明代著名学者,藏书家。
35. 翁咸封 (1750年~1810年),字子晋,号紫书,著《潜虚诗钞》。
36. 汪绎 (1671年~1706年)清代诗人。字玉轮,号东山,常熟人。著有《秋影楼诗》。
37. 常达 (801年~874年)唐诗僧。俗姓顾,字文举。常熟人,著有《常达诗集》。
38. 鱼侃 ,字希直,晚号颐庵,常熟人,明朝永乐进士。
39. 周章 ,周朝诸侯国吴国笫五代国君。
40. 仲雍 ,又称虞仲,吴仲,孰哉。仲雍与兄太伯体父意,主动避位,由陕西岐山到无锡,常熟断发文身与民同耕,当地民众拥戴太伯为勾吴之主,太伯逝后,仲雍继位勾吴之主。
吴铨叙,江苏常熟支塘镇北街人,解放军上将军衔。1939年出生,1954年10月沈阳炮兵学校毕业。历任任第一集团军政治委员、集团军军长、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助理、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等职务,2000年6月晋升上将军衔。
温熙森,江苏常熟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45年出生,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8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务部教务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等职务,2000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顾惠琪(1946.1—),江苏常熟人,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张家港边防检查站站长,任武警江苏总队任总队长,并授予少将军衔。
方金祥,江苏常熟人。空军少将军衔。1942年生,1962年苏州医学专科学校,同年11月入伍。历任空军后勤司令部参谋长、空军后勤学院院长。1995年7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
常熟籍少将以上军官很多,欢迎大家补充介绍。
常熟,家有子女在此工作,尽管我是常来常熟,只是知道她是“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江南福地,只是知道她 历史 悠久厚重,人才荟萃辈出,她的历代名人叫我一个外乡人,尽数道来确是难事。
还好,孩子家就居住在风景如画的虞山角下,去多次,我对虞山山上埋葬的众位名人略知一二。有商代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古吴国第一代国君周章;“南方夫子“言子;明末民族英雄瞿式耜;元代大画家、著有《富春山居图》的黄公望;明代抗倭名臣王扶;明未清初一代文宗钱谦益;女才子“河东君“柳是如;清代大画家王石谷;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戊戌变法的赞助者翁同(龠禾);清未民初慕名文学家曾朴……
以上所列,算是常熟 历史 名人的缩影,一小部分。
1.翁同龢
“状元宰相”、“两代帝师”。晚清政治家,历任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
2.鱼侃
鱼侃(生卒年不祥),字希直,晚号颐庵。常熟人。明永乐进士。先后任刑部、工部主事,随都御史王监督漕运。因河道时有淤浅,航行不便,奏请创设“浅浦夫”(撩浅),随时疏浚,以保畅通,被时人称颂。任开封知府时,审理案件不受请托,人称誉为耿直刚正可比包公。母死,不取官府一物,弃官返里,生活贫苦,雨天屋漏,寒冬被褥单薄,甚或无米下锅,仍怡然自得。殁后,里人纪念他,立祀于乡贤祠。墓在报慈里。崇祯年间,巡按路振飞为他书写出墓碑,称为“第一清官”。
3.张光斗
1912年生,出生于江苏常熟,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硕士。
4.王淦昌
著名核物理学家。他是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被公认为“两弹元勋”。作为常熟人民的骄傲,从2000年起,常熟市档案馆多次上门进行了征集,至2006年,共有 295卷500多件论文手稿、信函笔记、证书证章等档案陆续征集进馆 成为常熟人民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5.张青莲
著名化学家。他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化学元素的自然常数测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常熟档案馆每次上北京开展征访活动,都将其作为重要的征集对象,在张青莲院士的关心支持下,共有162件档案收藏进馆,其中的科研论文、来往信函 “何梁何利”基金奖章等一批材料弥足珍贵。
6.时钧
著名化学工程学家。他在化工热力学、干燥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学术研究,是中国化工教育的一代导师。
7.范滇元
著名激光物理学家。作为高功率激光装置的研制及运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他先后参加及负责研制 “神光I号,II号、III号”等大型激光装置,并成功地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X光激光、高压状态方程等前沿物理研究,产生一批国际先进水平成果。2006年8月15日,常熟市档案馆征集人员前往上海,拜访了这位在中国激光聚变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常熟籍科学家,向他征集到了论文、演讲稿、证书、聘书、照片、评介、自述等材料共计1060件,取得了喜人的丰硕成果。
8.言偃
言偃,字子游,又称叔氏。春秋时孔子学生,为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等教化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
去过常熟,特意去看了下翁同龢纪念馆,这个显然是常熟比较有名的名人了。常熟翁氏,其实不仅仅只有翁同龢,还有好多,如翁同龢父亲翁心存之类。常熟和江南很多其他县市一样,一个家族里能出很多名人。
另外呢,就是钱谦益和柳如是都是常熟人,这两位可谓是南明风云人物。
由此想到了戴逸先生,也是常熟人,著名的清史专家。
沙家浜里的阿庆嫂!
钱谦益,晚明明士,明朝灭亡,自杀殉国,又嫌水凉,留下笑柄。
常熟 历史 人物介绍2
马元驭 清 (1669 1727)
马元驭(1669~1727)字扶曦,号栖霞。常熟人。年少聪敏,读书不倦,随其父习花鸟画。王翚曾称其画“神韵飞动”。又与恽寿平结为忘年交,切磋画艺。蒋廷锡曾从其学笔法。……
杨晋 清 (1664 1728)
杨晋(1664~1728)字子鹤,号西亭、鹤道人。常熟人。为王翚高足。工山水、人物写真及花鸟,尤以画牛著称,蹄角生动,不减唐代韩滉。仿王翚画,极其神似。王翚出游,杨晋常陪侍。王作画时,凡画有人物、舆桥、马牛羊等点景之物,辄命杨补绘。奉诏随师……
马荃 清
马荃,女,字江香。常熟人。马元驭女。与夫龚克和并工画。画花卉妙得家法。夫妇偕游京师,以绘事自给。夫亡归里,更勤于绘画,声名日高。四方求画者甚众。其时,常州恽冰(恽南田女)的画以没骨出名,马荃以勾染出名,江南人谓之“双绝”。……
王峻 清 (1694 1751)
王峻(1694~1751)字次山,号艮斋。常熟人。少年受业陈祖范。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任《一统志》纂修官。历典浙江、贵州、云南乡试。乾隆初改任御史。拜官之日,劾左都御史彭维新品行卑鄙,直声震动京城。后因母去世归里。杜……
邵齐焘 清 (1718 1769)
邵齐焘(1718~1769)字荀慈,号叔宀。昭文(今常熟)人。清乾隆七年(1742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两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年三十六即罢归。三十年(1765年),清高宗南巡,召试,以母老辞。主持常州龙城书院,黄景仁、洪亮吉出其门下。以……
邵齐然 清
邵齐然字光辰,又字光人,号闇谷,榜名焕。清昭文(今常熟)人。邵齐焘弟。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选庶吉士,以部郎历官杭州知府。修学校,纂志书,文教一新。因与巡抚监司龃龉,忿恚而卒。兄弟五人,先后登科入馆阁,而齐然尤以风度胜,京师名人交……
蒋元枢 清 (1738 1781)
蒋元枢(1738~1781)字仲升,别字香岩。常熟人。祖父蒋廷锡,父蒋溥,均为清大学士。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中举,循例以知县分发福建惠安、仙游,旋授崇安知县;调建阳、晋江,升同知,驻防厦门。乾隆四十年春任台湾知府,翌年兼任学政。在台……
顾镇 清 (1720 1792)
顾镇(1720~1792)字备九,一作佩九,号虞东,又号古湫。常熟支塘人。曾随陈祖范受教,传其学。清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十九年考中进士,任宗人府主事。二十八年引疾告归。适值支塘社学改建为正修书院,曾出掌书院教席。以经术文章著名,历主……
钱陆灿 清 (1612 1698)
钱陆灿(1612~1698)字尔弢,号湘灵,又号圆沙。常熟人。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中举后,因奏销案除名。客金陵、扬州30余年,以授徒为生,弟子甚众。晚年居虞山北麓,从之取科名者颇多,被尊为圆沙先生。为钱谦益之后虞山诗派的中坚人物。学古……
翁叔元 清 (1633 1701)
翁叔元(1633~1701)初名栴,字宝林,又字静乡,号铁庵。常熟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编修,历官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工部、刑部尚书,曾主山东乡试,取赵执信等。以病致仕。先后从孙永祚、陈瑚学。未第时即以文章名海内,有《铁庵……
严虞惇 清 (1650 1713)
严虞惇(1650~1713)字宝成,号思庵。常熟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进士第二,授翰林院编修。三十八年顺天科场狱兴,以子侄连中,考官皆其同年友,涉嫌去职。起补国子监丞,转大理寺副,典四川、湖广乡试,累迁至太仆寺少卿。其学厚,通经史……
瞿景淳 明 (1507 1569)
瞿景淳(1507~1569)字师道,号昆湖。常熟藕渠人。幼聪慧,8岁能文。明嘉靖时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为人清廉刚直。曾奉敕往凤阳封郑王子朱载堉为世子,拒受重礼。倭寇犯江南,他从江南赴京见大学士严嵩,揭发总督胡宗……
邵圭洁 明
邵圭洁字伯如,明常熟人。学于唐荆川,与瞿景淳、严讷结 社会 文,时称“十杰”,圭洁为领袖。工古文辞,不斤斤绳削,而参轨名家。曾任浙江德清县教谕。明嘉靖间倭寇入侵常熟时,县令王鈇登门拜访问计,邵献筑城四策。居虞山北麓,人称北崖先生。有《北崖集》。……
周之冕 明 (1521 1600)
周之冕(约1521~约1600)字服卿,号少谷。常熟徐市人,后居长洲(今江苏苏州)。擅花鸟,常观察所养飞禽动态;花卉多用钩花点叶法,设色鲜妍。代表作为《墨花卷》,画鸡冠、芙蓉、桂花、菊、水仙、灵芝、梅花、秋葵等,清雅纯朴。时人据其在绘画史上……
钱希言 明 (? 1613)
钱希言(?~1613后)字简栖。常熟人。少遇家难,迁居吴门。性孤高耿介,好诋呵人事而不屑于谒贵人之门。游浙东、荆南、江西,与王伯谷、屠隆、汤显祖交。卒以穷困。生前博览好学,诗词笔记均有撰作。《四库全书总目·存目》著录有其《剑策通记》、《戏瑕……
王毅 明
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明常熟人。擅长微雕,善于根据原材料形状,巧为设计,所雕人物栩栩如生。其代表作为明天启二年(1622年)秋,用桃核雕成的《游赤壁图》。核上刻有首尾8分多长、约两黍粒高的船一只,船上有篷、橹及扇子、火炉、茶壶等,形象逼真……
赵琦美 明 (1563 1624)
赵琦美(1563~1624)字玄度,号清常道人。常熟人。赵用贤子。以父荫,官至刑部郎中,授奉政大夫。天生聪颖,博闻强记,损衣削食,搜集元、明杂剧200余种,整理校勘,成《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其藏书处即脉望馆,编著有《脉望馆书目》、《洪武……
顾大章 明 (1576 1625)
顾大章(1576~1625)字伯钦,常熟古里人。东林党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天启元年(1621年),任刑部员外郎署山东司事。因刚正不阿,为魏忠贤阉党所忌恨,遭陷害,遂引疾归里。天启五年,起官任礼部郎中、陕西按察使。后阉党擅权……
魏浣初 清 (1580 1638)
魏浣初(1580~1638)字仲雪。常熟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曾任嘉兴府教授,常集诸生讲学,文名大振,后终老于广东提学任上。为政清廉,声誉颇佳。诗作甚多,有《四如山楼集》,并作传奇剧《八里记》、《七江记》。还著有《诗经脉》,……
孙承恩 清 (1620 1659)
孙承恩(1620~1659)原名曙,字扶桑。常熟人。自幼好学,在里中颇有文望。顺治十一年(1654年)以明经魁顺天乡试,复以戊戌科(1658年)会试,以第一及第,为清代苏州府的第一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顺治帝常召至宫中咨询政事,文工六朝,诗……
元四家之一的大画家黄公望,晚清光绪帝老师、军机大臣翁同龢,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张謇,科学家王淦昌。
沈阳:岁朝图里的浓浓年味
春节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着许多传统习俗。辽宁省博物馆于春节期间展出的明清岁朝图,就将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浓浓年味和喜庆气氛带给观众。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说,岁朝,也称“岁旦”,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岁朝图”是我国传统绘画题材,通常以静物画的面貌出现,通过画中物品的名称谐音、民俗寓意或历史掌故来表现一个美好的新年祝福。上自帝王公卿,下至布衣秀士,名家高手多有应景即兴之作,为春节平添不少喜庆气氛。
展览中,清代赵之谦的岁朝清供图,画面主体为方形花盆中盛开的牡丹花数枝,小草湖石点缀,近景地面上平放如意与柿子,右侧有篆书题“富贵千春,百事如意”。
清代王翚等八人合绘的岁朝图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此图八人合作而成,杨晋画梅花,顾政画苍松,王云画山茶,顾昉画翠柏,徐玫画天竹,虞沅画水仙,吴芷画长春,王翚画灵芝,每人皆有署款,右上有杨晋题七绝一首。八人皆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著名画家,王翚、杨晋更为画坛翘楚,十分难得。画面八种植物主次分明,笔调和谐,给人清雅淡爽之感。
马宝杰说,古人过年,除去“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一定要有“琴棋书画诗酒茶”。于是便有了“岁朝图”——没有花,可以画。从宋代开始,岁朝图作为一个新的绘画主题兴起于宋代的皇宫之中,成为迎接新年的主题,在画上描绘出冬季不易出现的鲜花,在新年增加一点颜色,也带来对于下一个春天的憧憬。传说是宋人赵昌所画的一幅《岁朝图》上,浓绿、鹅黄与嫩红铺天盖地而来,挂在墙上,便是接天的春色。
到了明清,岁朝图不再全力描绘花卉那些蓬勃的生命力,更多带上了讨彩头的吉祥寓意。清代每逢新春,宫廷画师们便要按时呈交“年例画”供宫室春节点缀,皇亲贵胄朝廷大臣也常以进画的形式向皇帝贺春。皇帝本人也会举行“开笔式”,亲绘《岁朝图》。乾隆皇帝每画《岁朝图》还一定要题诗。他本人叫这些诗“春帖子”,用来向皇亲宠臣贺春。后来的齐白石也画《岁朝图》,不过画中加入了鞭炮、茶壶等,更加平民化,也更加有民间恭贺新春的朴素年味。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1-31,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