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阿切尔是怎样发明邮票和打孔机的
邮票的发明者不是阿切尔,而是英国绅士罗兰 .希尔,如下图:
阿切尔是邮票打孔机的发明者,发明的故事如下:
1848年的某一天,有位新闻记者在伦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店边喝酒边撰写当天的新闻,稿子写好后,分别装进信封,准备寄到几家报馆去。这时,他从衣袋里取出一大张维多利亚女皇像邮票,想向酒店老板借一把剪刀将邮票剪开。酒店老板说;“先生,实在对不起,我们这里没预备剪刀”。 稍后,这位聪明的记者顺手从西服衣襟上取下一枚别针,在邮票与邮票的空隙间扎了一串均匀的小孔,然后轻轻撕开,便解决了这个难题。
记者的举动被身旁的亨利 . 阿切尔这位有心人看到, 回去以后,他便开始研制 “邮票打孔机”。 经过努力,他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邮票打孔机,几经改进后,使用效果良好。 并于1854年被英国邮政当局正式采用,同年便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带齿孔的邮票 “红便士”。
世界上最早的齿孔邮票是哪个国家发行的
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没有齿孔,到1854年在英国首先出现有齿孔的邮票
现在我们常见的邮票,它的四边像锯齿一样,仔细一看,是许多半圆形小孔,一个挨着一个均匀地排列起来,很有规律。它就是邮票的“牙齿”──齿孔。
齿孔是邮票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齿孔,看上去就不像邮票了。不过,人类最初使用的邮票,并没有齿孔,出售邮票时就用剪刀一枚枚地剪开,很不方便。邮票齿孔的出现,还有一个传说呢!据说,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邮政部门颁布了奖赏条例,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就给予奖赏。那时候有个少年,他妈妈做针线活时,他在一旁用针刺着纸玩,在那张纸上刺成一排排的小孔,结果这张纸很容易地撕开了。这时他忽然想起了邮政部门颁布的条例,觉得这个办法可以解决邮票的剪裁问题。于是他向有关部门作了报告,结果他得了奖赏。
1854年英国发行了有齿孔的邮票。邮票有了齿孔,出售时就方便多了。后来许多国家也发行了有齿孔的邮票。
邮票的齿孔本来就是为了撕开方便,并没有别的用途。可是各种邮票的齿孔千差万别,就是同一种邮票,齿孔也有差异,这又引起人们的兴趣。集邮者把齿孔分成许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光齿:邮票打孔后,孔内的小圆形纸屑全部脱落,齿和孔干净利落,没有“毛茬”。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邮票大多数是光齿。
毛齿:孔内纸屑没有完全脱落,齿孔不清晰,毛毛草草,所以叫毛齿。我国邮票中有不少是毛齿的。
点线齿:它的齿孔不是圆形,而是一段段短粗的线。邮票撕开后几乎看不出齿孔。
方形齿:这种齿孔是方形的,孔的方形纸屑完全脱落。人们把这种邮票叫做“寸方城”。这种齿孔就好像“寸方城”的城墙一样了。方形齿的邮票可不多,左面是一枚刚果发行的邮票。
我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使用的邮票,大多没有齿孔。这是由于物质条件极为艰苦,没有打孔设备。1946年陕甘宁边区邮政印制一套延安宝塔山图的邮票。没有打齿孔。为了提高效率,革命前辈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用一块刻腊版的旧钢板,把它的一边磨得很薄,锉出一个个小锯齿。打孔时把整张的邮票放在木板上,钢板的锯齿对准邮票图案中的骑缝,用锤子猛力一砸,就打出了长方形的齿孔。这种手工打制的齿孔,在世界邮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小小的邮票齿孔,凝结着革命前辈的血汗,它也是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的历史教材。
现在有许多国家发行的邮票,有的不打齿孔,这并不是没有打齿孔的设备,也不是人们的疏忽,而是为了引起集邮者的兴趣。这是特意发行的无齿孔邮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行了四套无齿孔邮票。即:《熊猫》、《金丝猴》、《梅兰芳舞台艺术》、《儿童生活》。无齿孔邮票发行量不大。
人们通过对邮票齿孔的研究可以鉴别邮票的版别,发行时间和地点。例如,普通邮票由于用量很大,同一种图案、面值的邮票往往印很多次,集邮者除了研究图案中的微小差别外,还可以研究齿孔的区别。所以对邮票齿孔的研究也是集邮的一个内容。齿孔除了形态不一样,还有大小,有疏有密,怎样区别呢?
早在1866年,一个名叫勒格拉的法国医生,创造了计量齿孔的方法,他搞出一个量齿尺,用它来度量齿孔的疏密程度。他用“度”作单位来度量。齿孔的度,是指20毫米内有几个齿孔,就是几度。
量齿尺有的用硬纸卡印制,有的用铝片制成。量齿尺上有一排排20毫米长的齿孔。度量的方法很简单,把邮票的齿孔对准尺中的某一排,齿对齿、孔对孔,大小完全吻合,这排齿孔旁边注明的数字,就是这枚邮票齿孔的度数。图示邮票为11.5度。
邮票的齿孔,对邮票的美观起了一定的作用。损坏一个齿,就像掉了一颗牙齿,成了“豁牙子”,所以对它要注意保护。我们从信封上洗下邮票时,注意不要碰掉齿孔;往邮册中插邮票的时候要细心,不要折坏齿尖。保持邮票齿孔的完整,不仅使邮票完美,而且对于研究邮票也很重要。
邮票打孔机是谁发明的
邮票打孔机是英国发明家享利·阿切尔发明的。
邮票打孔机是一种针对邮票边缘最受欢迎的加工方法,这种方法也成就了邮票这种独一无二的外形样式。邮票边缘的齿其实是邮票打孔的摩登样式。开始的时候邮票的边缘不会怎么被加工。没有齿,使用者需要用剪刀方能从邮票方格分离出来。
阿切尔(Archer,1813~1858)是英国发明家,因受启发而发明邮票打孔机。英国邮政部门看了样机后,立即采用了。打孔邮票用起来十 分方便,深受邮政人员及寄信人的欢迎。
扩展资料
邮票齿孔是为了方便邮票的撕开,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孔洞,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称孔,凸出的部分称齿,合称为齿孔。 英国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没有齿孔,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地剪开。 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的邮票。
齿孔是邮票外观的一个重要特征。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没有齿孔,到1854年在英国首先出现有齿孔的邮票。早期邮票的齿孔基本可分为线齿和孔齿两类。线齿又细分为占线、弧线、蛇形、矩形几种孔齿则有圆形、菱形等区别。
根据打孔设备和程序的不同,打孔方式主要有线式、梳式、整式三种。线式打孔在撕后,四角。不都吐四分之一的圆,每枚的票幅不一定完全相同,四方连的中心不一是完整的圆孔,边纸四面通天。
梳式打孔在分撕后四角为四分之一圆,四方连的中心绝大多数为完整的圆孔,边纸有一边通天,整式,即棋盘式打孔,整版邮票一次打孔完成,分撕后的四角皆为四分之一圆,每枚票幅完成相同,四方连的中心一定是完整的圆孔,边纸四边不通天,我国邮票多为此种打孔。
百度百科-邮票打孔机
百度百科-邮票齿孔
邮票齿孔的故事的原文
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跟现在的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一家小酒馆喝酒。在发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左手拿着一大张邮票,右手在身上翻着什么。看样子,他是在找裁邮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尔求助:“先生,您带小刀了吗?”阿切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
那个人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了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造出来了。用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世界上的第一张邮票的来历
邮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期。
165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区开办邮政的物权赐给维拉叶。维拉叶在巴黎设立了“小邮局”,还在街道设立了邮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递信件。维拉叶采用一种名为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出信给用户。
寄信人把邮资付讫证套在或贴在信封上,写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邮局收取信件以后便把邮资付讫证撕毁,然后把信件投送给收信人。
这种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可以说是邮票的前身。这种标签随用随撕毁,没有留传下来。
扩展资料:
特色邮票
无齿邮票指四周不打齿孔的邮票。世界上早期发行的邮票都没有齿孔。自1854年亨利·亚第尔发明了打孔机后,英国和其它国家才开始发行有齿孔的邮票,但有些国家因不具备打孔条件,发行无齿孔邮票的历史很长。如中国解放区发行了许多无齿孔邮票,就因当时无打孔条件。
后来,一些国家虽然有了打孔条件,但为了满足集邮爱好者的需求,专门发行无齿孔邮票,也有在发行有齿邮票同时,特地发行一些无齿孔邮票。无齿孔邮票一般因其发行量小,倍受集邮爱好者青睐,收集无齿孔邮票最好是带边纸或双连的,谨防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