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拉威尔《水的嬉戏》与德彪西《水中倒影》钢琴曲的和声比较分
- 10大必听的世界名曲
- 能介绍一下班德瑞和德彪西的作品吗
- 和月光有关的钢琴曲名曲有哪些除了《月光曲》
- 电影《暮色》中的插曲是德彪西的哪首钢琴名曲呢
- 德彪西 月光曲的由来
- 歌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作者:[法]德彪西曲 求鉴赏论文一篇,400字左右
- 德彪西梦幻曲初学者能练吗
拉威尔《水的嬉戏》与德彪西《水中倒影》钢琴曲的和声比较分
拉威尔《水的嬉戏》与德彪西《水中倒影》两首钢琴曲的和声比较分
摘要: 文章主要从调性及和声材料两方面剖析拉威尔《水的嬉戏》和德彪西《水中倒影》这两首钢琴作品,比较了两者在和声手法应用上的异同,来说明钢琴曲中印象主义走向成熟的特征。
关键词: 拉威尔 德彪西 水的嬉戏 水中倒影 调性 对置 平行 全音阶
《水的嬉戏》(Jeux d’eau)是拉威尔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完成于1901年,主要描绘清晨的阳光映照在喷泉上所反射出来的景象。
《水中倒影》(Reflets dans I’eau)是德彪西在1905年所作的《意象集》第一集中的第一曲,主要描绘在静静的水面上,映出奇妙的倒影,吹起一阵清风,飘下一片树叶,泛起微波涟漪,闪烁着鳞光,倒影时隐时现。
关于拉威尔《水的嬉戏》与德彪西《水中倒影》的和声手法,笔者主要从调性与和声材料两方面进行比较。
一、调性
拉威尔《水的嬉戏》调性处理手法的特点,主要以功能性和声进行明确全曲的中心调(E大调),同时又运用各种手法尽可能地削弱它的功能性,以增加色彩性,使调性处于模糊、不稳定的状态。
如第1—4小节,第一主题在初次呈示时,和声进行为E大调的Ⅰ9一Ⅳ7一#5Ⅴ9/Ⅳ一Ⅳ。在此虽然使用了功能性和声进行来明确调性,但又用极不协和的Ⅰ9与Ⅳ7和弦,使之缺乏稳定性。第二主题(第19—23小节)旋律为#c自然小调,和声却在#f自然小调上,具有双调性特点。
展开部是由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素材发展而形成的两个部分,除了最后引向再现的功能进行外,其余全部是色彩性和声手法,如不同结构和弦的对置、同级和弦变化结构的对置、同主音大小调同级和弦的对置以及半减七和弦的连锁进行等,这些手法的应用使得整个展开部的调性模糊不清。在引向再现部之前,功能性的和声进行再次出现,即主调E大调的DD—Ⅴ/ⅵ—Ⅳ7—Ⅴ7,用此功能进行引向再现部,并最终在主七和弦上结束全曲。
德彪西的《水中倒影》在调性方面则体现出持续音调性、双调性及多调性的特点,且用持续音来明确或强调全曲的调中心—bD大调。
如第1—3小节,低音声部为bD和bA双重持续音,明确了bD大调。在左手主、属持续音的衬托下,右手声部浮动的和弦主要在下属功能领域进行,且指向不明确,主和弦也并未出现,调性只能通过持续音的方式来得到强调。这是第一主题。
在第24—29小节处,高低两声部之间音域被拉宽,这一音乐片段是由3个调性构成的3个织体层次。一开始,高声部由bC大调的4个音“bG、bC、bB、bA”以波浪式音型滚动奏出,接着中声部加入进来,在bF大调上作不完全的类似全音阶的进行,这是第二主题。与此同时,低音声部进入bA持续音,形成持续音调性——bA大调,这是原调bD大调的属方向调性,在这个片段中3个调性重叠在一起,形成多调性。bA持续音一直持续到第35小节,在第36小节处进入bD音,回bD大调上,第一主题由此再现。不难看出,由持续音调性暗示的段落结构的划分。这就构成了具有三部性意义的呈示部。
在展开部里,调性不但具有持续音调性、双调性的特征,还通过属七、减七、属九和弦对置、全音阶和弦的使用,以及调性的瞬间切换来造成调性的不稳定、游移。
在再现部出来之前两小节,低音声部用bD调(主调)属长音做准备,引向再现。bD、bA主属持续音若隐若现于其中,再次巩固、明确了全曲的中心调,并结束全曲。
可以说,德彪西在此曲中通过bD持续音调性——调性的游移——bD持续音调性的转换,来暗示此首作品曲式结构的三部性原则。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两首作品在调性的处理上有其相似之处,即全曲均有一个中心调,所处的部位均在呈示部与再现部。不同的是明确主调的方式不一样,拉威尔用功能性和声进行来确立调性,德彪西则用持续音来确立调性。而在展开部则各自使用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模糊调性,使展开部处于调性不安定的状态。
二、和声材料
1.对置
这种手法在两首作品中都较为常见。在拉威尔《水的嬉戏》中和弦对置的手法可以分为:相同结构和弦的对置、不同结构和弦的对置、同级和弦变化结构的对置、同主音大小调同级和弦的对置。
(1)相同结构和弦的对置。如第4小节属九变和弦的小三度对置(#5Ⅴ9/bⅡ— #5Ⅴ9/bⅦ—b5Ⅴ9/Ⅳ—b5Ⅴ9/ⅱ);第24小节两个大九和弦的减四度对置(#D9—G9)。
(2)不同结构和弦的对置。如第31—33小节的#G9和弦与#F13和弦的大二度对置;第36小节#G减小七和弦与G大三和弦的增一度对置。
(3)同级和弦变化结构的对置。如第38小节#c小九和弦与#C减小七和弦的对置;第41小节#F小九和弦与#f减小七和弦的对置。
(4)同主音大小调同级和弦的’对置。如第51小节#C大调的Ⅴ13和弦与#c小调b5Ⅴ9和弦的对置。
德彪西《水中倒影》中的对置手法主要使用了两类:相同结构和弦的对置及不同结构和弦的对置。
(1)相同结构和弦的对置。如第59小节减七和弦的大二度对置(e减七—d减七);第62小节大属九和弦的大二度对置(bE9—bD9)。
(2)不同结构和弦的对置。如第44—48小节,这里是bC全音阶与bb小调的复合,在bC全音阶的上方声部,是bb小调主和弦与Ⅲ级增三和弦的对置;第54—55小节是大属九和弦与属七和弦的小三度对置(B9-D7)。
三、平行和弦
这也是两首作品共同的和声手法,但不如对置手法常见。
在拉威尔《水的嬉戏》中,第60小节为建立在#G持续音上的大三和弦平行进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大三和弦的根音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全音阶。
在德彪西的《水中倒影》中,第20—21小节为相距小三度的平行大属九和弦进行。第67小节处,高声部是相距大二度的四六和弦平行进行。
四、全音阶
在拉威尔《水的嬉戏》中全音阶材料的使用并不多见,只是偶尔用来点缀一下。例如,第6小节高音声部的最后一串音以及第60小节和第68小节里较隐蔽的用法。
德彪西《水中倒影》中全音阶素材的使用则较为突出。如第61小节及第64、65小节处的全音阶和弦;第44—48小节全音阶与bb小调的调性复合,以及以其他形式出现的全音阶素材,如第28小节的三全音音列,第45及47小节的增三和弦的应用,这些都体现了德彪西对全音阶的喜爱。
以上是关于两首作品和声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两首关于“水”的作品从它们产生的先后顺序(李斯特晚期——拉威尔早期——德彪西印象主义成熟期)以及作品中和声、旋律等音乐语言的特征上来看,反映了印象主义从萌芽到日趋成熟的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0大必听的世界名曲
10大必听的世界名曲:
一、《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它在世界十大名曲中位列榜首,在全球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只要是喜欢钢琴的人,对这首曲子都不陌生。就算是不懂音乐的人,对它也很是能欣赏得来。
二、《春之歌》
《春之歌》是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中,为著名的一首曲子,它不仅能用于钢琴独奏,它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和其它乐器独奏曲。这首乐曲的知名度非常高,流传的也非常广,深受世人喜爱。
三、《六月船歌》
《六月船歌》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这首名曲深受世界音乐爱好者的好评,也是一首流传范围非常广的名曲。
震撼世界的十大名曲,世界经典歌曲10首
四、《少女的祈祷》
《少女的祈祷》是波兰女钢琴家巴达捷芙斯卡创作的,是一首闻名世界的名曲。这首古典浪漫风格的乐曲,细细品味总能触动你内心的柔软。
五、《月光曲》
《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非常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据说它是在1801年的适合,贝多芬经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
六、《华丽大圆舞曲》
《华丽大圆舞曲》是肖邦在世时早出版的圆舞曲,它是一首华丽、轻快的的曲子,总是能给音乐爱好者很亲切的印象。
七、《托卡塔》
托卡塔曲也叫触技曲,是一种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曲风,它大多速度较快、节奏紧促。
八、《儿童乐园》
《儿童乐园》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专为爱女爱玛所作的钢琴组曲。据说是受穆索尔斯基的歌曲集《儿童歌谣》的启发,创作的6首小曲。
九、《夜曲》
《夜曲》是肖邦创作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这是一首能让人陶醉的曲子,轻缓的曲子带着一点的沉思,能让你整个心灵随着乐曲而动,结束了都让人难以回过神来。
十、《幻想即兴曲》
《幻想即兴曲》也是肖邦的名曲,这首曲是后人命名的,是肖邦遗作,当时还没有名称。这首曲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在全球知名度也非常高。
能介绍一下班德瑞和德彪西的作品吗
和月光有关的钢琴曲名曲有哪些除了《月光曲》
和月光有关的钢琴曲名曲有德彪西《月光》。
德彪西的《月光》,这是德彪西那独特的个性逐渐进入成熟时期的过渡性作品。原属从1890年开始写作的钢琴组曲《贝加莫组曲》第三乐章,但作品实在太美了,以至人们常常将它单独抽出演奏,久而久之,便忘了其真正出处。
月光是《贝加摩组曲》的第三曲,很有表情的行板,9/8拍子。这是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最为大众化的一首,美丽的旋律暗示了对月光的印象,甚弱和弦的反复更加深了这一印象。接着速度轻快的琶音描写了月光闪烁的皎洁色彩,仿佛置身于晴朗而幽静的深夜氛围之中。
扩展资料
在德彪西的作品里,除了钢琴曲《月光》,还有两首以《月光》作为曲名的歌曲,它们是根据诗人保尔·韦莱纳的诗篇谱写的。
可见德彪西对“月光”这一题材的喜爱。意大利音乐评论家加蒂听了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后评论说:“上行的琶音多么轻盈!好似涌起一股喷泉,然后,在主音和属音的交替中恢复平静。主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伸展出来的。它宽广、嘹亮而富于表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光 (德彪西创作钢琴曲)
电影《暮色》中的插曲是德彪西的哪首钢琴名曲呢
引言:电影《暮色》中的插曲是德彪西的哪首钢琴名曲呢?暮光之城是很多中国人都非常喜欢看的一个美国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也是讲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受到了很多粉丝的欢迎,里面有很多非常好听的钢琴曲。而里面的差距就是德彪西的月色,是非常好听的,而且也让很多人作为了婚礼的神曲。所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讲一下,暮光之城里面的剧情。
一、暮光之城里的演员暮光之城里面的演员都是非常好看的,无论是狼族里的还是贝拉。或者是爱的话都是非常帅气的,并且在吸血鬼族里面的一家也是非常好看的。所以这部电影现在是可能再也演不出来了,而且也是各位当时演员的巅峰。里面的作品场景也是非常美丽,每一位演员都非常出色的演绎了自己的角色,如果非常喜欢看爱情故事的话,可以看这部电影。
二、绝美的爱情故事最美的爱情故事是每位人都想追求的事情,这也是很多电影里面常常描述的,但是这里面描写的是独特的爱情故事。也就是吸血鬼爱德华和人类贝拉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是终究战胜了生活中的磨难,快乐的在了一起。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可爱的女儿。虽然很多人是不能够想象这种事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但是这种美好的爱情精神是很多人追求的,也就是为什么暮色这个电影这么出名。
三、音乐的使用在暮光之城5部电影中,很多音乐都是非常人喜欢的。其实最出名的不是德彪西的这首约束,而是专门为贝拉写的催眠曲。这首歌也是被很多人喜欢,同时也很多,用在婚礼上也非常的神圣和美丽。所以音乐也是有莫大的张力的,正确的音乐使用也能为一部电影增添不少色彩,这在很多电影中都可以反映出来。
德彪西 月光曲的由来
这首曲子是德彪西从1890年开始写作的钢琴组曲《贝加摩组曲》中第三乐章。由于它太优美,常被单独演奏。
《贝加摩组曲》是作者的早期作品,由《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和《巴斯比舞曲》等四首小曲组成,直到1905年才出版,前后历时十五年,可见这一组曲的写作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推敲。这一组曲不但旋律优美,而且运用了色彩极其丰富的和声,显示出德彪西已逐渐走向他自己所创立的“印象派“。组曲的曲名来源于德彪西留学意大利时,对意大利北部贝加摩地区的深刻印象。
这是德彪西那独特的个性逐渐进入成熟时期的过渡性作品。 月光是《贝加摩组曲》的第三曲,很有表情的行板,9/8拍子。这是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最为大众化的一首,美丽的旋律暗示了对月光的印象,甚弱和弦的反复更加深了这一印象。接着速度轻快的琶音描写了月光闪烁的皎洁色彩,仿佛置身于晴朗而幽静的深夜氛围之中
《月光》是德彪西的代表作,正如罗曼·罗兰的赞誉他是“伟大的梦境画家”,他的音乐也如梦幻一般闪烁光与色彩。作为法国印象派音乐代表人,德彪西的音乐创作风格受到中国音乐、越南音乐以及印尼的爪哇音乐的影响和印象派画作受到东洋(日本和中国)绘画启迪如出一辙,因此也有人用“六朝抒情小赋”来形容德彪西的《月光》再恰当不过了。正如印象派绘画中汲取了东方线条的手法一样,《月光》正是以这种细腻手法,恬淡、纤巧、妩媚、甚至带点伤感等情调,来表现出一幅静寂怡人的意境——在空中浮动的融融月光,辐射到夜晚的每个角落,柔和地笼罩了万物。
歌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作者:[法]德彪西曲 求鉴赏论文一篇,400字左右
德彪西: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选自德彪西的钢琴小品集《前奏曲》第一集,为其中的第8首,创作于1910年。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一译《金发女郎》,法国诗人勒孔特·德·里尔曾有一篇同名诗,作者从此诗中获得创作灵感。 这首短小而又抒情的前奏曲,清新、恬静、优雅而充满活力,具有“五声音阶“的特色。曲中所描述的少女形象活龙活现,她的内心世界也不是神秘的,而是富有活力的,犹如少女歌唱的清晨那样质朴、温暖,沐浴着阳光,充满着光明和幻想。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属于单乐章的钢琴曲,降G大调,3/4拍.《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这首曲子也被改编成小提琴、竖琴及其他器乐独奏曲,是世界名曲中流传甚广的好作品。《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是一幅音乐肖像画小品,德彪西喜欢欣赏诗歌和绘画,他交友于许多诗人和画家。法国诗人勒孔特·德·里尔曾有一篇叫做《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诗,内容描写的是:“坐在盛开着鲜花的 樾桔树丛中的
遥远爱人的 温雅和妩媚姿态”。
德彪西从此诗中获得了创作灵感。
有一天夜里醒来,德彪西脑子里突然就冒出一个音乐动机,于是一句流传至今的优美的旋律就此产生了。
sol mi do la do mi sol mi do la
do mi do do la do ......
德彪西通过五声音阶性质的优美的旋律和色彩柔和的和声,可以使我们听者感受到一位外貌美丽、性情温柔的可爱的少女形象,德彪西这首短小而又抒情的前奏曲,清新、恬静、优雅而充满活力,德彪西此曲中所描述的少女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她的内心世界不是神秘的,而是富有活力的,她的内心世界犹如清晨的时光,充满了希望!漂亮少女用质朴的嗓音在那里轻声地歌唱,她美丽的身躯,沐浴着早晨的温暖的阳光,她眼前都是一片光明、美好幻想。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在充满了动人心弦的极具魅力的旋律中表现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少女型的感伤,《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这一主题旋律从开始到结尾结构非常完整,线条十分清晰,很富有歌唱性,随着乐思的不断地发展,转入降E调后,乐曲好像逐渐蒙上了一层变幻不定、难以捉摸的色彩变化显得形象迷离和轮廓不清,就好像是“雾中看花”似的,仿佛恍恍惚惚看到了少女在空中轻盈的舞姿。乐曲的尾声用五声性的旋律,在非常宁静的和声背景上在高音曲(上到小字3组)又一次完整地再现,似乎是少女的倩影重现,最后结束于降G的大三和弦上。
德彪西梦幻曲初学者能练吗
能。《梦幻曲》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作品,德彪西梦幻曲初学者能练,《梦幻曲》世界名曲精选集古典钢琴曲100首的一首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