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上真 洛伊战 何会有

历史上真实的特洛伊战争是怎样的?为何会有那么多神仙参与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7-01 20:10:08 浏览8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一个苹果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故事,这场战争,就是特洛伊战争。

在《伊利亚特》史诗中,对特洛伊战争的原因有着详细的记载。

相传在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上,住着掌管人世间一切事物的天神宙斯和他的王后赫拉。山上还有众多神仙,各自掌管着不同的领域,拥有很多特权。有智慧女神雅典娜、不和​女神埃里斯、战神阿瑞斯、太阳神阿波罗、爱神阿佛洛狄特等等。

(网络配图)

一天,所有的天神都受邀参加了一场婚礼,唯独没有请不和女神埃里斯参加,于是埃里斯被激怒了,将一个写有“赠给最美女人”字样的金苹果放到了婚宴中。

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特都认为自己是全天下最美的女人,这个金苹果非自己莫属。聪明的天神宙斯不想决断这件吃力不讨好的纠纷,便建议三个女神找爱达山上的牧羊人帕里斯裁决。

帕里斯的真实身份其实并非是牧羊人,他是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儿子。因其出生时,母亲赫库芭王后梦到自己手握一根熊熊燃烧的火炬,随后这支火炬将整个特洛伊城烧成了灰烬。

预言家告诉国王普里阿摩斯,这个孩子将会给特洛伊带来灾难。于是普里阿摩斯命令一位牧羊人将帕里斯丢弃在了爱达山脚下,任其自生自灭。

但善良的牧羊人却将帕里斯视若己出,用羊奶将他抚养长大,成了一个健壮俊美帅小伙儿。

三位女神找到帕里斯后,赫拉许诺给予他财富和权力,雅典娜承诺给予他智慧和荣誉,而阿佛洛狄特则给了帕里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伦。

最终,帕里斯将金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特。阿佛洛狄特不但帮助帕里斯重返了特洛伊,做回了王子,重新成为王室家族的一员,还保证帮助他找到海伦,兑现承诺。但阿佛洛狄特没有告诉帕里斯,海伦是有夫之妇,他的丈夫正是斯巴达国王墨涅劳斯。

其后,帕里斯来到了斯巴达,拐走了海伦。希腊人不堪忍受屈辱,发誓要将海伦和被骗的财宝一并夺回,于是爆发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战争)

那么,特洛伊战争爆发的真实原因,是由于一个金苹果和一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吗?难道“冲冠一女为红颜”的故事并非中国独有?

其实,特洛伊战争的真实原因还是为了利益。

历史上还确实发生过特洛伊战争,大概在公元前12世纪的迈锡尼文明时期,这个文明的创造者正是早期的希腊人——阿卡亚人。他们从巴尔干半岛迁徙到古希腊半岛的中部和南部,并在那里建立起迈锡尼王国。迈锡尼王国由于后期的连年争战,国力大为衰弱,而特洛伊则逐渐成为小亚细亚的一个富庶的城邦。

为了让迈锡尼王国恢复强盛,重振过去的辉煌文明,阿卡亚人必须将自己工艺品、陶瓷器和金银器等,通过黑海到地中海沿岸的小亚细亚商道,源源不断地运送出去,换来所需的战略物资如铜、锡、铁及战马等。

而特洛伊的强势崛起,阻断了阿卡亚人的贸易扩张。因为特洛伊人不但成了阿卡亚人在贸易上的强有力竞争对手,还横亘在了他们通往黑海的贸易通道上,卡住了阿卡亚人的贸易咽喉。为此,阿卡亚人不得不寻找借口,和特罗伊人血战一场。

那么,找一个什么样的理由冠冕而堂皇呢?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打着神的旗号。

于是,在希腊神话中,我们看到了这场战争被披上了神的外衣,是天神宙斯早就策划好的正义之战。

拉俄墨冬是特洛伊的国王,但生性傲慢,历来对神不敬,而且不守承诺,宙斯早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于是派遣波塞冬和阿波罗化身凡人,来到特洛伊为拉俄墨冬修筑城墙。坚不可摧的城墙竣工之日,拉俄墨冬却食言了,拒绝付给两人应得的报酬,于是,宙斯决定对特洛伊给予惩罚。

(特洛伊战争)

宙斯生下了小女儿海伦后,赋予了他她举世无双的容颜,并特意用这幅容颜挑起希腊人和特洛伊人的冲突,引发一场血腥的战争。

所以,当金苹果出现时,宙斯不置可否,专门让三个争吵不休的女神前往特洛伊,找帕里斯评判。

希腊人用这个神话传说表明,特洛伊之所以会受到攻击,是因为他们不敬神灵,早就得罪了诸神。既然得罪诸神,就注定会受到惩罚。那么,灭国就是必然的,希腊人的进攻就是正义的。

这一点,和我国古代西周灭掉商朝的做法,何其相似。后来,许仲琳还专门把这个故事写成了《封神演义》。

那么,特洛伊战争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特洛伊战争共持续了10年,阿卡亚人还是没能攻下城池坚固的特洛伊。后来,一位名叫伊派俄斯的人献上一计:所有的阿卡亚人佯装撤退,在特洛伊城外留下一个巨大的木马,并在其中藏匿阿卡亚勇士。

特洛伊人果然上当,将这个巨大的木马当作战利品拖回到了城内。虽然有祭司当场提出警告,这个木马很有可能是阿卡亚人的诡计,但特洛伊人都被久违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人相信祭司的话。

到了晚上,正当特洛伊人载歌载舞欢庆胜利时,阿卡亚勇士爬出木马,打开了城门,放进了成千上万的阿卡亚士兵。

于是,特洛伊被毁于一旦,就此灭亡了。

(参考资料:《伊利亚特》《世界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