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末明初风云际会的时代,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然而,决定那个时代命运的,却是一场由渔民(陈友谅)和放牛娃(朱元璋)在鄱阳湖的这一场大水战,那么,为什么最终胜出的会是实力相对弱小的朱元璋呢?
图——鄱阳湖水战
要论出身的话,朱元璋要说自己是出身最低的,没有人会反驳,但是,就对待元朝政府的强硬态度上,陈友谅却从未向元朝政府低头,哪怕是象征性的假投降都没有过,端的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当然,这也和两人的经历和性格有关,朱元璋我们都知道他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主儿,而陈友谅则是一个表厚黑的主,,接下来再具体看看。
陈友谅出身于渔家,并且常年不上岸,时间一长身上难免就沾上了鱼腥味,别人对他也是嗤之以鼻,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除了自卑以外,最重要的是所谓的敢作敢当,并非常崇尚暴力美学,这也就是为什么当貌似纨绔子弟的朱文正坚守洪都(今南昌)长达一个多月,且最终击溃陈友谅后,陈友谅还很纳闷,为什么我有着很强的军事实力,却最终失败?其实就是因为这样的优势才让他产生了骄傲自大,并且比较轻视敌人的心理,这样一来就为朱元璋提供了可乘之机,并且让他自己在鄱阳湖之战的过程中处在了被动的局势中不能脱身。
图—陈友谅剧照
而反观朱元璋,同样是出身穷苦人家,也同样和元王朝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但是,相较于陈友谅来说,朱元璋则聪明得多,他明白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并且采纳谋士朱升的建议,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并且很注意延揽人才,虽然说在军事实力上朱元璋远远不如陈友谅,但是,就朱元璋的行事作为来看,朱元璋最终能够夺得天下,也是有它的人格魅力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朱元璋
我们再从战争的准备上来说,当时,陈友谅有着号称60万的大军,而朱元璋才有20万人马,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且他们两个阵营的差距不仅仅是体现兵力上,陈友谅的战船身高量丈由于,且可以在船上骑马,更重要的是,陈友谅给它的战船们都起了响当当的名字例如浑江龙、塞断江等很霸气的名字,尤其可以体现陈友谅性格的是,在陈友谅的战船的两层中间,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隔音非常好的甲板,这样,就是无论上层还是下层战况失利,都不影响战斗的进程,真可谓是个人才呀!
图—朱元璋VS陈友谅
而反观朱元璋,在陈友谅的巨舰面前,简直和渔船甚至和玩具一样,这样看来似乎朱元璋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那么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是朱元璋大获全胜呢?朱元璋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指挥的得当,面对陈友谅来势汹汹的大军,朱元璋没有丝毫慌乱,而是冷静的部署了层层兵力,一方面可以切断陈友谅军队的退路,一方面也可以限制敌人兵力的大展开,要知道陈友谅的兵力三倍于朱元璋,而且装备精良穿坚炮重,如果让陈友谅抓住机会铺开兵力全面进攻,朱元璋是万万抵挡不住的。
图—大明王朝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冷静的分析了敌我形势,虽然陈友谅的战船个头庞大,可以承载更多的兵士稳定性也好,还可以居高临下的攻打敌人,可是却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大船的机动性必然不佳,反观朱元璋的战船,虽然个头比较小,但是贵在机动性好,在水上小船的灵活性是大船不能比的,毕竟人家说调头就调头了,朱元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命令部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小船的灵活性和火器相互配合,然后用火攻战胜了陈友谅,这一战不仅奠定了朱元璋天下霸主的地位,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
这也就是朱元璋为什么会最终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