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僧与 孙悟 空二人

唐僧与孙悟空二人,究竟谁是谁的师父?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7-01 16:30:06 浏览16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欢迎关注《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

推荐:小角色也能撬动地球:这个小妖害得孙悟空几人哭了一场又一场文/李蓬

【作者简介】李蓬,财政学学士,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业余小说故事写手、影视编剧。共在近60家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00余万字,2013年经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有武侠故事集《温柔陷阱》,并被列入“中国好故事”,2016年敦煌出版社出版有武侠故事集《龙虎斗巴蜀》,拍有标准电影《县长当村官》已取得公映许可。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在去西天的路上,别的人物可以或缺,但却绕不开唐僧与孙悟空这两个人,一个是如来的二弟子,西天取经本来就是为他量身定制;一个本领高强,正好可以在路上除妖降魔。而且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唐僧投胎转世后,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凡人,可他偏偏要当孙悟空的师父。换了其他人,徒弟的本领超过师父,而且还要处处受到师父掣肘,会服气么?

其实,这其间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先看唐僧这个人,他是如来的二弟子,却“轻慢佛法”,这让如来情何以堪?如来可是西方佛祖,除了那几尊古佛外,他就是佛界的老大。他若以强权推行,让二弟子“不行也行”,原也说得过去,因为佛界讲究六根清静,自然谁也不会在名份上与这位佛界老大计较。可是人家心里会服气么?明明金蝉子“不行”,可你偏要说他“行”!

这也与现在的老师教育自己的子女有些类似,有些老师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成才的学生更是多如牛毛,但你若让他把自己的子女调教出来,真还有些为难他。佛家没有子女,师徒便如父子。如来可以让佛界大放异彩,却不能教好这个不成器的二弟子。有心不认他吧,又舍不得,你看有哪个老师肯将自己的孩子逐出家门的?想认他吧,又的确让自己有些难堪。若是凡间的普通老师,唯有的办法就是让别人来教自己的子女,如来也想到了这一点,便决定另外给徒弟找一个老师。可是找谁好呢?自己就是老大!而且师父本来就应该教徒弟,这同世间老师与子女的关系可不一样,老师不一定非得要当自己子女的老师。这话如来自然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好在这时候机会来了,花果山上出了一个孙悟空,而且还大闹天宫,让玉帝都都胆颤心惊,如来遂借机将他压在五行山下,所谓“压”他,其实是想利用他。因为西方除了弘扬佛法外,还要对那些冥顽不灵者作“狮子吼”,甚至金刚杵魔,所以现在寺庙中才有“金刚”塑像,他实际是弘扬佛法的最后一道屏障。孙悟空本领高强,正好可以充当这一角色。二弟子有些“顽皮”,也确需要一位好老师作指引,选别的人不合适,如来便看中了孙悟空。

要知道菩提祖师懂得释、道、儒三家精义,孙悟空师从于菩提祖师,自然多少也懂得一些。

或许有人会说,如来并不知道孙悟空的师父是菩提祖师。话虽如此,但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如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孙悟空大闹天宫又怎瞒得过他呢?他慧眼一睁,便能看出孙悟空的斤两,知道孙悟空可以将佛门发扬光大,更主要的是可以调教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徒弟。

要知道如来将金蝉子贬出西方极乐世界,也绝对不可能是“不听讲法”那么简单。你想,领导在台上讲话,你坐在下面“开小会”,领导会当真把你开除么?显然不可能,最后批评你几句。如来给大家宣讲“佛法”,金蝉子也在下面说“二话”,如来顶多数说他几句,哪可能直接贬入凡尘呢?这处分也未免太大了吧?显然金蝉子还犯有其他过错,所谓“轻慢佛法”,只不过是如来轻描淡写地将金蝉子“大错化小,小错化没”的一个藉口罢了。

如来想让孙悟空调教自己的徒弟,但他没法明说,毕竟那阵孙悟空正在天庭里犯错,若是明说了岂不会助长孙悟空的狂妄自大?而且于玉帝那里面子过不去。再者让一个非佛门之人跑来调教佛祖的高徒,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如来到底与众不同,他擅于借机行事,先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孙悟空当了“囚徒”,自然会“一日三省吾身”,反思自己的种种不是。加之他曾受过菩提祖师指点,颇具慧根,其佛性自然会增长。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小乘佛教主要是希望自己解脱,而大乘佛教乃是利他,即利益大众的行为。唐僧前往西天求取大乘“三藏真经”,其实在孙悟空身上便已经具备了。而这种“求取”,显然无法直接对着书本“照本宣科”地学习,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是以唐僧一步一步地走到西天也很有必要。

在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那阵,孙悟空仍被压在五行山下,他虽然逐渐“六根清净”,但他始终想获得自由,加之有观音从中促合,遇到唐僧后便顺理成章地拜他为师。其实孙悟空也明白,所谓的“师父”或“徒弟”,不过是一个名号,若将“徒弟”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也未尝不可。这西天取经,名义上是唐僧前往,但实际需要由自己来挑重担。后来收了猪八戒与沙和尚,现实中的“担子”便落在那二人身上,孙悟空表面没再挑担,但取经的重担一直由他担着。

好在孙悟空也不辱使命,待到达西天时,还真把唐僧给调教好了。这让我们再来看看《西游记》吧,唐僧的生世的确让人同情,尚在胎中那阵母亲便遇到盗贼,生下后又被生母不得已抛入江中。好在有金山寺的高僧将他救起,收他为徒。可是你既然当了和尚,就应该潜心学佛吧,他在寺庙里又犯了“妄语”的过错,以致人家饥笑他没有父母,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挖苦人家“父母死早了没有家教”。这显然是他的前世记忆留在了今世,才出了“妄语”之过。

那时的唐僧也不似后来的慈悲,在后来取经的路上,哪怕孙悟空杀了恶人,他也会责怪人家。最初唐僧心中也有恶念,当他得知父亲遇害后,立即随外公点起官兵,捉拿坏人,并去江边剜心肝、钉木驴、剐千刀祭祀父亲,那时他觉得杀父之仇必须要报。若是得道高僧,或许会反思,“冤冤相报何时了”,人死不能复生,倒不如让生者苟活,顶多去接受“劳动改造”来为自己先前的过错“赎罪”。更况在李世民当皇帝期间,大唐慎用死刑,像这种大张旗鼓地施刑更是少之有少。究其根源,这也同样是唐僧的前世记忆作崇,他需要有人指点。

后来好不容易奉旨前往西天取经,唐太宗本来派了两个随从保护他。可是他遇到了老虎精,结果随从让妖精给吃掉了,而唐僧没事。这也与佛理有悖啊。佛陀遇到老鹰要吃鸽子,他护住鸽子。老鹰说,你虽然救了鸽子,但我也会被饿死。你看佛陀怎么取舍?他割下自己的大腿肉,与鸽子等重,以身侍鹰,既救了鸽子,又没让老鹰饿死。可是唐僧就做不到这一点。若是妖精要吃他随从,他大可以对妖精疾呼“别吃他们,要吃就吃我”,那或许会成为另一段佳话。你瞧后来在五庄观,镇园子要打唐僧时,孙悟空立即说“要打就打我”,避免了唐僧遇害,这才是舍身为人的“大乘”经义。

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来后,两人行走一段路程,我不知道唐僧同他聊过往事没有,但是两人肯定会聊天,否则一路岂非无趣?孙悟空显然也从聊天中知道唐僧对佛法的轻慢,便一棍子打死“六贼”。那六贼很有意思,乃是眼、耳、鼻、舌、身、意。打死六贼,实际是为了让唐僧从入世真正到出世。可是唐僧不领情,还念念不忘红尘,以唐太宗的“御弟”自居,对孙悟空唠叨不已。

孙悟空迫不得已,只得短暂离开唐僧。但他明白自己的使命,很快又回到了唐僧身边,唐僧的“妄语”立即来了,将观音菩萨送来的衣服、帽子谎称说是自己小时候穿的,哄得孙悟空拿起来就往自己身上套。待孙悟空穿戴完毕,他则原形毕露,以紧箍咒逼孙悟空屈从。好在此时孙悟空已经一心向佛,这才没与唐僧计较。若非如此,他只要等唐僧熟睡后,再一棍子将他打死,那他唐僧也没法念咒!

那时候的孙悟空更加觉得很有必要调教这位“师父”。后来一路向西天走去,唐僧的眼界逐渐开阔,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无奈”。不比先前在大唐,那时他有唐太宗撑腰,别人都会听他的。而且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遇到妖精,唐僧便哭哭啼啼,倒是孙悟空不断地安慰他,“师父别怕,一切有俺老孙呢”。孙悟空左哄右哄,最后总算把唐僧安慰住了,这多少有些像现在的父母哄小孩一样。

但是一旦没有妖精出现,唐僧的架子便会出现。他毕竟是名义上的“师父”啊!名义也得讲些“实际”吧,师父的架子总还是要端的。当孙悟空打了白骨精,唐僧立马翻脸。其实所谓三打白骨精,这实际是让唐僧断女色,不为情所迷。可唐僧倒好,对女色既有些怕,又有些喜,于是以“慈悲”为藉口,反复折磨孙悟空。若说他对“拒女色,永不沾”,那也未必尽然,后来在女儿国,唐僧的犹犹豫豫便是明证。也难怪孙悟空打了白骨精后会被逐出师门,谁让他消灭了唐僧内心深处的那一点“盼头”呢?

只可惜西天路上困难重重,唐僧到底没法任性,孙悟空很快就回来了,唐僧对他的解救还是感激不已。只是他这人不长记性,时日一久便又旧病复发,只要孙悟空打死盗贼,他便祭起所谓的“慈悲”,要念紧箍咒。他若当真慈悲,就不应该老是咒孙悟空,毕竟孙悟空也是如来看中的人啊!那一念,便演绎了真假美猴王,若非如来明断,还不把孙悟空给冤枉死!

自然地,孙悟空也明白了唐僧的心性,他毕竟在菩提祖师那里学了不少东西,他于是表面屈从唐僧,实则继续睁大火眼金睛,识别哪些该灭,哪些不该灭,哪些该背着唐僧灭,哪些该当着唐僧的面灭。这实际就是大乘佛法的要诀。而唐僧呢?一路西行,次次都是有惊无险,他本来也应该相信孙悟空的本领,但是每当遇有困难,他就忘却了这一点,也就照样哭哭啼啼地走到了西天。这与现在那些初到幼儿园上课的小朋友何其相似!

更为有趣的是,到了西天,接引佛祖让他们坐无底船。唐僧居然不敢去,并且还不听孙悟空的苦劝。孙悟空万不得已,只得将唐僧推了上去,这一推就有点类似于后来六祖的“当头棒喝”。只可惜唐僧不识好意,对孙悟空犹自责怪不已。

好在师徒们很快就到了雷音寺。如来虽然对二弟子的作为有些不满意,但毕竟这项工程引来了孙悟空这位重量级人物,他自然要论功行赏。而且对西方诸佛来说,大家也都知道金蝉子以前的所作所为,觉得金蝉子原是难以成佛,如今金蝉子转世,一步一步从东土大唐走过来,单是这份“走”功就了不得。

你想清朝彭端淑曾经写过一篇《劝学》,说四川有两个和尚想去南海,富和尚反复盘算要准备这准备那,最终没有去成,倒是穷和尚靠一钵一筷就走了一趟。那些西方诸佛过惯了好日子,全都变成了“富和尚”,谁也不愿意“骑行”走一遭,就像现在车子多了,谁也不想走路,他们于是对唐僧由衷佩服,觉得“会走路”也是能干人。自然如来封唐僧为佛也不会有人再作异议。而金蝉子再怎么惹如来不高兴,但如来的徒弟,级别总不能比别人低,此时他见唐僧是“众望所归”,便顺其成章地封他为佛。至于孙悟空的封号,如来自然也不会亏待。毕竟孙悟空替自己管教了徒弟,帮了自己大忙,更况人家还是引进型人才呢。

相关阅读:

《西游记》里的八戒:都说我好色,其实我有苦衷的

《西游记》里没有背景的妖怪,却能逆袭为观音当差,靠的是什么?

戏说唐僧的管理能力:别猜了,不是只念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