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落款东源的画家
- 东园是王石谷的别号吗
- 全家因败家表弟花500万买字画争执,专家鉴定估价多少呢
- 王翚怎么念
- 我有一副王翚山水画,为什么有乾隆和嘉庆印章预览之宝印章
- 大家帮我看看这是哪位诗人或者是书画家做的画,有没有认识的
- 石谷子王平
- 清代画家王翚各时期的山水画作品介绍
- 现在国画卖的最好的画家是谁
- 王石谷绘画为何褒贬悬殊
落款东源的画家
这是一幅所谓 王石谷《溪山寻胜图》
落款 是王石谷:胜迹多古意,高士入山来
诗堂 是恽寿平:溪山寻胜
边题 是郑文焯:清山水大家王石谷溪山寻胜图
——————————————————————————————————————
但是这画不对——
字写得相当差劲,而且三位“名家”的字是同一字体,出自一人之手;
郑文焯一直以清朝遗老 自居 ,不会在边题上加“清”字;
乾隆鉴藏章很新 印色很垃圾;
清代王石谷的画,竟然有明代项子京的“天籁阁“收藏印
。。。。
东园是王石谷的别号吗
王石谷指的是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
周亮工在《读画录...—一六九零),本名格,字正叔,号南田,又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亦称东园客。
全家因败家表弟花500万买字画争执,专家鉴定估价多少呢
古代流传下来的画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普普通通的,没有价值。另外一种是由有名气的画家画成,在艺术价值上和历史意义上两者加成而导致最后直接表现在价格上的越来越高的价值。这样看来,古代名家所著的画,人们竞相追捧。但古字画值就值在一个“古“。要想看出一个古画的真假,,非专业人士和潜心修炼的爱好者不可得!
如今的寻宝、鉴宝节目层出不穷,因为当年突然掀起一股收藏热,借着这股“热“,老百姓们即使家中没有藏宝也能看个热闹,更何况那些家里真的藏有祖上流传下宝物的人或者想鉴宝的宝友呢?但说句实在的,文物一行的水深不见底,一些邪门歪道的人就在这上面花心思,将假的文物包装成真的,然后高价卖给他人,从中谋取天价利益,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当社会动乱之时,黄金作为硬通货是最受百姓欢迎的,又具有价值,同时也有文物的属性。当社会处于太平盛世,老百姓这时候才有多余的心力进行更为高级的艺术鉴赏活动。
有这样一个男子,他花费五百万的高价买下一副古画。他的全家人都因为这个男子的任性行为而感到不理解。花费如此一笔巨资去买一副甚至还不知道真假的画,全家人因此而争执不休,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专家看一下。因此,这个男子的表姐决定带着这幅古画到鉴宝类的节目上请专家们帮忙鉴定一下这幅古画的真假。来到鉴宝台上,女子表明身份,这幅画不是她的,而是表弟的。表弟一直说这幅画是王石谷的真迹,并花了五百万元买下了这幅画,他们连是真是假都不知道。希望专家们能帮忙鉴定一下。其实在古玩界,有不少人花费巨资,到头来买下的却是一副赝品,或者说不是真迹,而且后人再次临摹。真东西大家都想要,但真迹毕竟就只有那一个,你拿走了,别人不就没有了?因此,这个男子的全家人都觉得他花费五百万元买一幅画是不理智的行为。
专家们走到古画跟前,仔细又仔细的观察品鉴,生怕漏下了重要的细节。经过专家们的鉴定,女子带来的古画是王石谷本人的真迹,而且还是王石谷老人晚年的作品。这个表姐就问,这幅画到底值多少钱?专家们说,买画用了五百万,卖画得卖一亿的人民币啊!这样的天价让台上的众人震惊不已,更让这个表姐笑的合不拢嘴,表示自己表弟还是有几份眼光的。那么我们再来仔细看一下这个表姐带来的王石谷老人的《江山秋霁图》。
这幅画之所以能值这么多钱,可以分三个原因,一是名画大家所作,二是《江山秋霁图》具有不可复制性。三是时间所赋予的价值,今人们纷纷收藏。王石谷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画家,因为被皇帝御口赞叹,所以也有“清晖老人“的号。与另外四位王姓画家并称为“四王“。王石谷老人画画并不讲究一派走到底,他擅长临摹,而且临摹的特别真实,最关键的是他临摹出来的画的画法又不局限了临摹作品的画法。还表现了自己的画法,而且画法比较写意生动,明快活泼,因此在清初的“四王“中是比较突出的存在。晚年的画法在四位画家中是最全面的那一个。王石谷后来被尊为“画圣“,是和唐代吴道子一样齐名的人物。
王石谷的画早期表现的比较幼稚,中后期则吸收各家精华,博采众长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王石谷等人所绘的《康熙南巡图》是康熙第二次南巡,康熙第一次南巡的时候,王石谷就受到了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等人的极力推荐。于是1691年,王石谷与杨晋等人奉皇帝的召令画康熙皇帝南巡的场景。《康熙南巡图》一做,所画人物繁多,各人物形形色色逾万,场景从皇帝和大部队离开京城,最后到达绍兴的宏大叙事画。《康熙南巡图》作画时间从1691年持续到1693年间。共有12卷,总长约两百多米,如实的把南巡路上的风土建筑,人物景象、和山石树木等景色一一记录下来。可以说这幅画就是古代版的“照片“。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画完这幅《康熙南巡图》的王石谷受到康熙帝的赞誉,这样使得许多人都来认为王石谷的画正派。王石谷也因此彻底扬名。《江山秋霁图》则是王石谷晚年所画,晚年的王石谷画法愈加纯熟,风格也和早期有所不同,更追求苍茫古朴的大气。而且画中还有果亲王的印,这无疑让这幅画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价值。而且由于《江山秋霁图》保存比较完好,又是王石谷老人晚年的成熟之作,还受到皇室中人果亲王的青睐收藏,所以对比王石谷另一副画的拍卖出了一点几亿的天价,这幅《江山秋霁图》的价格只会更高。这下子,全家都觉得表弟一开始用五百万买画的行为也是可以说得过去。
结语
古画难得,尤其是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迹。王石谷作为平民出身,早期受到名师的指点,后来博览众长,吸收各家精华,画技越显成熟独特,受到王公贵族的推荐赞赏,最后还受到康熙帝的亲口赞叹,这无异于一个有才华的人受到当今国家领导人的表扬。今天的主角《江山秋霁图》则是王石谷老人晚年力作,凡事对画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画家是越老画出的画就越有味道,因为画家需要不断创新吸收,然后拿来己用。
王翚怎么念
“王翚”的读音是“wāng hūi”。
王翚 (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代表作品有《秋山萧寺图》、《虞山枫林图》、《秋树昏鸦图》、《芳洲图》。
祖父王载仕、父亲王豢龙均善绘画。王翚自幼嗜画,继承家学,又随学黄公望画法的同乡张珂学画,很早便表现出非凡的绘画才能。王翚师从王时敏、王鉴。但他所画山水不拘于一家,广采博揽,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熔南北画派为一炉。王翚在王时敏、王鉴发展南宗画派的基础上,借鉴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较全面地对山水画传统进行整理,形成具有综合概括性质的法则。王翚将黄公望、王蒙的书法性用笔与巨然、范宽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因而他所画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清幽灵动。王翚作画喜好干笔、湿笔并用,而且多以细笔皴擦,画面效果比较繁密。曾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早期画风清丽工秀,晚期则倾向苍茫浑厚。章法富于变化,水墨与浅绛渲染得法。也有评者指出王翚用笔过于圆熟,某些画则显得刻露,墨法少有变化,构图略感壅塞。王翚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被并称为“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或“四王吴恽”。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在四王中比较突出。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 2017 Sogou Inc.
我有一副王翚山水画,为什么有乾隆和嘉庆印章预览之宝印章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清晖老人、乌目山人等。江苏虞山(今常熟)人。
清代著名画家,被清人秦祖永誉为“清初画圣”,其声誉之隆,历二百余年而不衰。
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
他的作品有多幅被选送进宫。皇上看了当然得盖印的。很正常啊。
注意:
是“御览之宝”。
我有他的画,你发出来鉴定。
大家帮我看看这是哪位诗人或者是书画家做的画,有没有认识的
落款:耕烟散人王翚
上印印文:八十老人王翚
下印印文:耕烟
王翚(1632年-1717年)字象文、石谷,号臞樵、天放闲人、雪笠道人、海虞,山樵、清晖主人、鸟目山人、耕烟外史、清晖老人、耕烟老人、耕烟散人、剑门樵客,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人物、花鸟草虫,笔法洒脱,用墨疏淡清逸。
石谷子王平
应该是这个王石谷,名翚,在清代画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画史上将之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冉加上恽寿平、吴历又称“四王吴恽’或“清六家”。王石谷在当时的绘画界就拥有了很高的声望,又曾到北京主绘《康熙南巡图》,博得朝廷的赞赏和官僚文人的倾慕,被誉为“画圣”。新文化运动时期,作为“泥古”的典型,曾被陈独秀作为“中国恶画的总结束”,遭到猛烈的抨击。但是近年来,其绘画越来越多地引起世人的关注,美术史学界对其绘画重新肯定,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石谷的绘画有很浑厚的传统功底,为摹古高手,但又能在古人的基础上自出新意,形成自家风范。
你上这里咨询一下http://bbs.18888.com/read.php?tid=548085
清代画家王翚各时期的山水画作品介绍
王翚各时期的山水画作品
王翚早年继承家学,后来又拜了张珂为师,在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凡的绘画才能。王翚作品也是以山水画居多,不过就算同为山水画,同样是出自一人之手,王翚的山水画根据所作时间的不同,风格也是有点差异的。
王翚的山水画,主要就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25岁之前的王翚主要就是临摹古迹,当时的王翚笔法甚至都还不成熟,所作的作品显得有些幼稚。到了35岁以后的中年时期,王翚已经临摹了太多的前人优秀作品,从中学到了许多的优良技法。王翚集合了各个画家的长处,将它们都融为一体,运用与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中年时期的王翚绘画还十分讲究,不肯有一丝不满意的部分,十分严谨。因此这一时期也是王翚优秀作品频出的时期,《康熙南巡图卷》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之一。60岁以后的晚年时期,王翚的作品已经与之前有很多差距了。晚年时期的王翚总是忙于应酬,世人向他的讨画,他就随意的应付画几笔,有些甚至还找人代笔。不过就算是这样,王翚在晚年还是出过一些杰出的作品的。
王翚作品中早期的画风主要是清丽工秀,晚期则有苍茫浑厚之感。他的作品在清朝时极负盛名,在“四王”中是比较突出的。王翚作品历年来的市场价都比较高,因此一直受到收藏家们的热烈欢迎。其中在1986年时,他的一幅山水册以39万6千美元的价格被拍卖。之后虽然价格没有这个高,但是王翚依然是清朝这些画家中价格较高的了。
王翚的人物介绍
清代画家王翚,江苏常熟人,出生于公元1632年,于1717年逝世。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等。与同时代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一起并称为“四王”,后来又加入了吴历、恽寿平,世称“清六家”。他的画风也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还形成了一个叫做“虞山派”的派系。
王翚一开始也是走的临古的路子,专注于临摹宋、元时期的名作,吸取前人的绘画技法,然后经过自己的’转化,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风格。王翚出生于文人世家,从他开始,追溯到祖上,足足有五代人都是擅长绘画的。王翚受到家庭内部的影响,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年少时,王翚曾经拜同乡的张珂为师,经常替一些无良商家摹制古画出售。
在王翚20岁的时候,就已经有非常高的绘画仿古能力。不久之后,王翚的绘画才能被当时已经成名的王鉴发现了,王鉴立即就收王翚为弟子,又把王翚介绍给了王时敏。王时敏与王鉴都十分喜欢王翚这个人,于是除时不时的提拔他之外,还将家里珍藏着的精品拿出来让王翚临摹,于是王翚的绘画才能又一次的快速发展。到了王翚40岁左右,王翚的已经是当时的一位大画家,甚至被称为清初画圣,还有“海内第一”的称号。
在王翚60岁时,被王原祁推荐,奉康熙之命创作《南巡图》。这个南巡图几乎是王翚所有画作中最出色的一幅。王翚也因作了此画而名声大震,门庭若市。不过成名以后,王翚的画作质量反而渐渐地下降,大多都是随意应付。
王翚的代表作品
《秋树昏鸦图》,设色,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馆藏。这幅水墨山水画,是王翚81岁高龄时创作的佳品。画面为高树垂柳,竹林小径,归鸦点点,楼屋临水。这幅画布局繁密,远近景用宽阔平静的水面隔开。远处一片群山,山势平缓。河流纵横交错,将峰峦分为一大一小两部分。近处一片山坡,蒿草丛生,竹林中棵棵秀竹笔直挺立,十分齐整。此幅画笔墨苍老,墨色富于变化,人物形象生动,刻划较工细,属晚年作品,如此精密,可见王翚平生画冈之一斑。画面上端右侧题诗曰:“小阁临溪晚更嘉。绕檐秋树集昏鸦。何时再借西窗榻?相对寒灯细品茶。”这首诗道出了画中的情与景。
现在国画卖的最好的画家是谁
当然是何新起老师的画作了!他的《山中何所有》深受欢迎!
何新起老师的这幅画《山中何所有》,是老师几十年艺术造诣的结晶,更是老师的精心之作。老师自来临摹“清初四王”之王石谷先生,作画布局缜密、构图严谨,极具王石谷先生风采,是当之无愧的王石谷山水画第一人。
这幅画中山稳而不险、水汇而不急、树茂而不怪、云深而不浊,人丁旺、财源广、事业顺、聚宝盆……老师虽未刻意为之,整幅画却是浑然天成的风水佳作。
在笔墨运用上,何新起老师自来临摹王石谷先生,这幅画也是颇具先生风采,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画面繁密、构图严谨,水墨与浅绛渲染得法,老师对于国画的认真态度与深湛造诣,从中可见一斑。
这幅画若以风水而论,山连绵而不奇险,以依靠稳健、人丁兴盛;水汇聚而不湍急,以财不易逝、宝源茂丰;树挺拔而不曲折,以事业顺长、前途繁荣;山环成盆而风水汇,以聚宝、以和中;还有那缭缭白云,正是有着平步直上的美好象征……
国画风水,虽无定则,但隐以山水为尊。只看这幅《山中何所有》,便是风水画的典范。
一在山,画中山连绵不尽而又无险峻奇巧之态,象征着人丁兴旺,靠山稳健;
二在水,画中水多流汇聚而又无奔腾湍急之姿,代表着财源广博,不易轻逝;
三在云,画中云飘渺轻淡而又无污浊沉重之意,预示着平步直上,大道通天;
四在势,画中群山环水而成聚宝之状,福禄财寿聚而不散之意。
鸿运山水图,风水自然画——《山中和所有》
金木水火土五行并生 福禄寿喜账五星镇宅
王石谷绘画为何褒贬悬殊
两个时期,毁誉悬殊,反差极大,形成近代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特殊现象。 被誉为一代“画圣”的王石谷,为何在近代受到如此冷遇?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对明清山水画观念模式、盛衰缘由的认识理解,而且对于批判地继承传统绘画艺术、阐释画史上一些争端疑难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时代的变迁 从社会文化风尚看,清初文化上继承晚明余绪,摹古之风盛行,各种学术研究倾向于集成,人们试图从古人丰富的范例中寻求新的图式,对优秀古老的典籍作出新的诠释。王石谷的艺术道路适应了当秋山草堂图 时社会潮流,他的绘画“集古之大成”,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正统艺术观念、绘画方式、技法特征。他以古为上、以古为新的山水画与时代风尚、审美标准相适应,因而形成了笼罩全国的主流画风。正如方熏云:“海内绘事家,不为石谷牢笼,即为麓台械枢”。康熙时代国运昌盛,政治思想上倡导儒学,艺术上崇尚董其昌那种秀雅蕴藉、中庸平和的风格。王石谷山水画中清秀明丽的特点与当时稳定求安的社会相适应,其雅俗共赏的画面,在文人画一统天下的时代能够满足当时社会各个观众层面的口味,因而获得普遍的喜爱赞赏。 王石谷绘画在清代备受欢迎,还有其绘画本体发展规律等因素。 声势浩大的吴门画派,发展到了晚明日趋衰落。一些末流画家急功近利,贪图走捷径,不愿下苦功,尽弃古人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方式,仅从表面的笔墨形式上摹仿前辈文人画的“真率”、“逸气”,或者“以述为作”,用文字宣扬他们的“师古”,形成过分粗简草率的画风,缺少前辈绘画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功力深厚的笔墨意韵,引起了一些有远见的文人画家强烈不满。画坛元老王时敏有感于画道衰落世风日下,忧心忡忡,对此提出过严厉批评:“近世攻画者如林,莫不人推白眉,自夸巨手,然多追逐时好,鲜知古学,即有知而慕之者有志仿效,无奈习气深锢,笔不从心者多矣。间有杰出之英,灵心妙解,力追古法,亦不过专学几家,岂能于历代诸名迹尽得其阃奥。且形似者神或不全,神具者形多未消。” 鉴于明末吴门、云间末流画派的粗简习气,清初画坛有识之士提出重振古人严谨、求实精神,以正画风。当时继承宋人丘壑的金陵画派,相对于明末云间派画风较为严谨,但笔法缺少元代文人画“超逸之趣”,人们评“其恶习与浙派无异”,亦不被时人所推崇。唯有“天分人工”具臻的王石谷,“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其作品“不待模仿,而古人神韵自然凑泊笔端”,而且“笔墨逼真,形神具似”。他的山水既有刻画精谨宋人写实风貌,亦有元明文人画自由飘逸的笔墨意蕴,其高超精熟的绘画技艺受到艺坛元老王时敏、王鉴、吴伟业、周亮工、高士奇、王鸿绪、王士祯等人的极力推崇,成为他们继承古法、复兴画道的理想人物。 王石谷这种较为严谨的绘画艺术风格顺应了康熙年间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和时代风尚,因而受到社会上下一致欢迎。这种情况一直延续清代末年。 到了清末民初,“五四”运动前后,王石谷“画圣”的地位被动摇,由崇拜的偶像成为被打倒清算的对象。除了一些当时一些激进的因素外,还与其特定的时代审美倾向、艺术功能转换等多种情形有关。 “五四”时期,中国处于民族存亡、社会急剧变革的动荡时期。广大仁人志士为了图强救国,借助西方的观念意识,对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制度从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进行彻底的清算、否定、批判。以摹古擅长的王石谷,作为封建统治下正统画派的代表,其温和闲雅的画风在思想意识、表现方式上显然与突飞猛进时代主流相悖。在那否定一切的激进年代,必然和“孔家店”一样成为被打倒的对象。 大众审美取向也发生了改变。五四运动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为宗旨。西方的早期绘画以严谨的科学为基础,讲求透视空间、光影结构、色彩的逼真效果。而中国绘画,尤其是文人画的绘画观念、表现形式有较大差异,其审美理念偏重主观寄情娱兴,忽视客观具体描摹;作为媒材工具的笔墨长于表现,短于再现。即使王石谷那种较为具体的真景山水,与西方风景画在真实感表达方面差别还是很大。晚清以来,在西方写实画风的冲击下,文人山水画的欣赏接受的社会层面急剧萎缩。当时除少数传统艺术根基较深的画家如吴昌硕、陈师曾等人外,许多文化界精英人士,如康有为、陈独秀、高剑父、滕固、邓以蛰都持否定态度,更不用说那些年轻激进的人士。处于这种情形下,王石谷山水被作为不科学的画种被打倒就不难理解。 民族危亡时期,艺术作为唤起民众的工具,其社会功能放在第一位。王石谷画中题材内容的古老、欣赏层面的狭窄、绘画题材内容超然世外,不能像其它画种如漫画、版画那样直接服务作用于社会,为时代服务。这也是被冷落原因之一。 行内人士的选择 人们对王石谷山水的认识并非一致,包含某些复杂原因,在品评上表现出一种矛盾心理。康乾年间,在四王吴恽等相近时期的画家中,人们对王石谷作品的喜爱超过任何人,从许多画跋中可明显看到这一事实。尤其是王时敏,对王石谷绘画达到一种痴迷地步。他虽然收藏王石谷画作不少,但每见王石谷新作,题跋赞扬之余,便想归为己有,当 “惜先有所归,不获乞为家秘”,便“不胜惆怅”。王鉴、恽寿平、周亮工在一些画跋中均表示过同样感慨。清初画坛“主盟风雅”的书画理论家、鉴赏家笪重光,更是把王石谷当作营丘、松雪转世,一生收藏不少王石谷精品。同一时期文人画家查士标亦颇负盛名,其作品萧散、简率,被鉴藏家列为逸品,但笪重光并未表示出喜爱之意,反而多次把查士标送他的画作给王石谷修改润色。可见在他心目中,王石谷画艺远在查士标之上。清中晚期,许多文人学士都曾表现出对王石谷画作极度喜爱赞赏之情。清中期盛大士把石石谷位列“明四家”之上,认为石谷“其在明四大家,则惟六如居士相与颉颃。石田则逊其秀逸,十洲让其超脱,衡山更退避三舍矣”。 然而这样一位深受文人喜爱的画家,在清代的绘画论著的品评中地位并不高,几乎都被列为四品中最低的“能品”,其等级远在查士标、三王、吴恽等画家之下。这表现出文人鉴赏家们对绘画的品评标准与内心真实的喜爱不一致的矛盾心理。他们虽然表面赞叹推崇萧散、率真、简括、直抒胸臆的“逸品”,但实际内心更愿意欣赏那些技艺高超、刻画能力强、画面内容繁复、更具有绘画性的作品。在“逸品”和“能品”之间,他们更愿意选择一种中和、适度、两者兼顾之作。在董其昌的一些画论中,也曾流露出这种矛盾心里。他曾讲:“仇实父作画时,耳不闻鼓吹骈阗之声,顾其术亦近苦矣,殊不可习”,但同时亦高度赞赏仇英画艺:“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太史于此一家画,不能不逊仇氏”。他称赞“米元章作画,一正谬习”,又申明“余雅不学米画,恐流入率易”。 “五四”以来,王石谷不仅被圈外人士所否定,还被行内习画人士所冷落,体现出一定时代的特殊选择。由于社会的转型,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按部就班地仿效王石谷那种“一石一水皆有位置”的古法,大多数人原意选择一种不为成法所拘、挥洒自如、容易进入、见效快的绘画方式,因而石涛那种受古法束缚较少、构图相对简练、线条自由、笔墨酣畅淋漓的绘画形式自然就成为习画者的首选。近代画家张大千、傅抱石就是在时局动荡、转展流离的环境中以石涛为突破点,进而发展为自己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进入,艺术趋向多元,四王一统绘画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石涛那种“无法而法”、“借笔墨写天地万物”、具有强烈个性的豪迈画风也很快为人心思变的社会所接受,形成一种新的时代风尚。 作品真赝混杂 对王石谷认识评价出现的极度反差,还有一重要原因,就是作品真赝品质问题引起的误解。 王石谷作为清代颇受欢迎的大画家,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以及画商竞相收购珍藏其作品,由于市面画价较高,伪作就应运而生,大量涌现。《清晖尺牍汇存》曾多处记载王石谷赝品混迹于世的现象。其中蒋陈锡信札一段曾透露:“石谷在日,伪本已多,今日流传非具真鉴,恐亦难考辨矣”。 而且王石谷画龄较长,前后风格不尽相同,样式复杂多变。他早期绘画多为摹古之作,中期集古之大成,晚年才形成相对定型的自身风貌。面对他风貌各异的山水画,很难用一种标准样式进行衡量,这也造成了他的作品真假难辨,以致于有人把品质低劣的赝品当作真迹进行品评。如对王石谷晚期作品评价中,一些人将笔精墨妙的真迹赞叹不已,而一部分人见其仿作则认为:“王翚晚年笔墨单调平板、毫无生气”。为什么清初对王石古画艺评价很高,到了清晚期非议逐渐增多?因为与王石谷同时的师友王时敏、王鉴、恽寿平、笪重光见到的几乎都是真迹,而后来伪作逐渐增多。真赝问题,也是王石谷绘画褒贬悬殊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翚作品不同境遇表明,造成对画家不同的认识与评价,有多种特殊的历史原因。必须将特定时代的人文环境、历史渊源以及作品的真伪、品质等相关因素联系考察,认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客观条件、复杂的内部和外在原因,方能对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