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论这个问题,当然绝对是瑛姑对不起一灯了,瑛姑忘恩负义,毫无自知之明,人品堪忧,很多人没理解为什么一灯一副自己要赎罪的姿态,一灯愧疚的、对不起的不是瑛姑,而是这个孩子。
瑛姑是对不起他,但孩子是无辜的,如果这个孩子不是瑛姑的,他会救,就算拿不到九阴真经了他也会救,这是他一贯做人的原则。但正因孩子是绿帽产物,又看到肚兜大受刺激,因为恨瑛姑所以没救,因为大人之间的逼事害了一个无辜的小生命,一灯过不去的坎是这一点。
看待一灯瑛姑周伯通裘千仞的故事,不能局限于射雕,要和神雕结合起来,更不能只从绿帽出轨爱情杀子这些恩怨情仇角度看故事。他们四人,金庸写他们,写的是从“放不下”到“放下”的悟道。
一灯放不下对孩子的愧悔和修行不到的孽障;周伯通放不下对瑛姑和一灯的愧疚;瑛姑放不下儿子被杀的仇恨;裘千仞放不下杀人的自责。所以他们被放不下的执念折磨了多年。最后一灯坦然面对瑛姑的刀,放下了歉意;周伯通想通了去直面瑛姑和一灯,放下了愧疚;瑛姑看到裘千仞将死并且忏悔,放下了仇恨;裘千仞反省自身的罪孽,得到了宽恕,放下了自责。他们的灵魂因此才能得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人生就是修行,从看不破到看破,从执念到放手,从俗世纷扰到心如明镜,从红尘纠结到海阔天空。金庸通过他们的后半辈子,讲的是从修行到悟道的佛法,讲的是佛家大彻大悟的哲学。把他们四个人、两部书的故事从整体上去回顾,我想就会对金庸的佛学思想有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