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学欧楷,更要学《行书千字文》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其源出于汉隶和章草,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学欧楷大都只取《九成宫》等碑刻,而碑刻即使保存再好,还是多了一层凿刻的隔膜,更别说还有拓、印了。如果照着碑拓印本、将其视为模子而极力描摹,恐怕形愈似而神愈远。所以米芾、董其昌都提倡学古人墨迹,启功先生更有“透过刀锋看笔锋”的名言。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是流传有绪的名帖之一。曾归宋王诜所有,其后经贾似道等收藏,明代入项元汴天籁阁,清乾隆初归安岐所有,后入清内府。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帖自始至终一丝不苟。每一字之落笔,由牵丝中可见,笔笔相连,转折自如,气势贯通,疏密适度,清秀挺拔,飘洒有致。
清王鸿绪评《梦奠帖》“直与《兰亭》相似”,移来评此帖,也是恰当的!
启功是谁
启功
启功(1912-2005)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北京人。字元白,也作元伯。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中途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垣,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后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病逝于北京。其主要著作《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
艺术特色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
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我总要联想到他对碑帖的精深研究,因为他对碑帖的研究和他的书法艺术的成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碑帖之学是明清两代兴起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现在随着地下墨迹的不断出土,开辟了新的境界。他就是这片园地的开拓者之一。这门学问除夸扬珍异、竞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约分为二类:一是研究其中历史资料,以碑刻文辞证史补事,或校读文辞;二是赏鉴、研究其书法艺术。启功先生兼于两者,更精于后者,他在两者之间融合贯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篱。“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他写这首诗是有感于过去多少鉴赏家重视碑帖的书法,而对其中文辞则往往视而不见。名家如孙承泽、翁方纲以及叶昌炽莫不有此疵病,而他且不放过文辞内容。正因为这样,他把历来定论的《曹娥碑》驳得体无完肤。因此,所谓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蔡邕的书丹。
启功先生的书法理论著作,我最喜欢他的发比喻,时出妙语,对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史上的许多问题,有其独特的《论书绝句百首》,这是他数十年书法实践、研究的体会。特别是诗中的自注,行文隽逸,阐见解。我自己有些长期窒碍的问题,读了之后感到迎刃而解,有豁然开朗之感。诸如考证《鶺鸰颂》出于开元翰林供奉之手;日本藤远后之临《乐毅论》以证明王羲之书体势之雄强;鉴定张旭书庚信《步虚词作》实为大中祥符以后宋之笔;以西陲晋人残纸证《阁帖》中索靖书法的本来面目。这些都是翻书法史上成说的案,论据充分坚实有力,不得不令人信服。此外如论蔡襄、祝允明书法之未成自己体段;柳公权、黄庭坚书法用笔尽笔心之力,结字聚字心之势。而其中对历代著名书法家之特色,各时代书法的体势、风格,以至辨别书体源流,变迁原因,都是非常精辟的。 启功年表
一九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生于北京。
启功的始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排行第五,名弘昼,封“和亲王”。其后代逐渐从王府中分离出来,至其曾祖时,家族已失去门荫,要通过科举找出路了。曾祖溥良,考中进士,入翰林,清末曾任礼部尚书、察哈尔都统。祖父毓隆,也是翰林出身,为典礼院学士,曾任学政、主考。
一九一三年 一岁 父亲去世,随祖父生活。
为祈福,祖父曾让他拜雍和宫的一位老喇嘛为师,做记名的小喇嘛 ,取名“察格多尔札布”。当时正是辛亥之后,清廷逊位,其曾祖绝意政治,不愿居京城,以示不再过问国事。恰其曾祖有一门生,名陈云诰,亦是翰林,家为河北易县首富,广有资财,于是出资在易县城中购买房舍,请其曾祖居住。曾祖乃携家人迁居易县,启功时年方三四岁。稍后,入私塾读诗文。
一九二二年 十岁
曾祖去世。家业因偿还债务而衰落。
一九二三年 十一岁 祖父去世。
家中变卖世藏书籍以作殡葬费用。当时母亲克连珍与尚未出嫁的姑姑恒季华,都年仅二十余岁,便挑起家庭生活重担。恒季华为了教养这一线单传的侄子成人,毅然终身不嫁,并把自己看做是这个家庭中的男人。启功亦称姑姑为“爹爹”(满俗,“爹爹”即叔叔)。
一九二四年—一九二六年 十二岁至十四岁
在北京汇文小学和汇文中学读书。幼年启功,看到祖父案边墙上挂有大幅山水是叔祖画的,又见祖父拿过小扇画上竹石,几笔而成,感到非常奇妙,便产生“做一个画家”的愿望。他在学校的习作,曾被学校选为礼品赠送给知名人士。
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 十五岁至十七岁
经长亲带领,拜贾羲民先生学画,贾先生博通画史,对于书画鉴赏也极有素养,见解卓识。常带启功到故宫博物院看陈列的古代书画,有时还和一些朋友随看随加评论,启功也一一记下。这些活动使启功深受启迪和教育。 启功想多学些画法技巧,贾先生又将他介绍给吴镜汀先生。吴先生教授画法,极为耐心,绝不笼统空谈,而是专门把极关重要的窍门指出,使启功长进很快。一次,一位长亲命他画一幅画,说要装裱后挂起,他感到很光荣。但长亲又说:“画完后不要落款,请你的老师落款”,这又给他很大刺激,从此发愤练字。
一九三○年 十八岁
经老世交介绍,从戴姜福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习作旧诗词。由于老师的精心培育,加上他刻苦自学,从青年时候起,便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九三二年 二十岁
与章宝琛完婚。章氏,满族,长启功两岁。 为维持生活,教家馆,有时也作画卖钱。
一九三三年 二十一岁
经傅增湘先生介绍,受教于陈垣先生,陈垣先生看过他的作品,认为“写作俱佳”,便安排他在辅仁中学任国文教员。此后几十年一直在教育岗位,主要精力都在教授古典文学,中间也卖过字画,但他说:“那只是副业。”
一九三五年 二十三岁
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业余从事书画创作。
一九三八年 二十六岁
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抗战胜利后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文献馆审稿和鉴定文物。
一九四九年 三十七岁
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教授。
一九五二年 四十岁
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古典文学。同年加入“九三”学社,被选为“九三”学社北京分社委员,后又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此后曾与向达、王重民、周一良、曾毅公、王麇菽诸人标点敦煌变文俗曲。稍后又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程乙本作注释,这是建国后首次出版的《红楼梦》注释本。 一九五七年 四十五岁 母亲和姑姑相继去世。
一九六二年 五十岁
撰写完成《古代字体论稿》和《诗文声律论稿》两本书稿。
一九六三年 五十一岁
撰写了《〈红楼梦〉札记》
一九六六年 五十四岁
“文革”爆发,一切公开的读书写作活动被迫中止,但私下里治学不辍。由于他精通书法,常被造反派命令抄写大字报。
一九七一年 五十九岁
参与中华书局组织标点《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工作,与王钟翰等负责标点《清史稿》。
一九七五年 六十三岁
夫人章宝琛逝世。
一九七六年 六十四岁
粉碎四人帮之后,师大恢复课程。
一九七七年 六十五岁
《诗文声律论稿》由中华书局出版
一九七八年 六十六岁
文革后落实政策仍被聘为教授。
一九七九年 六十七岁
《古代字体论稿》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一年 六十九岁
《启功丛稿》由中华书局出版。同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被推为副主席。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赴香港讲学,作关于汉语和《红楼梦》的讲演。
一九八二年 七十岁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任该组成员。
一九八三年 七十一岁
应中宣部《中国美术全集》办公室聘请,任《中国美术全集》顾问。 参与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由七位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负责甄别、鉴定北京及全国各大城市博物馆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的真伪。
一九八四年 七十二岁
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被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一九八六年 七十四岁
被任命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一九八九年 七十七岁
四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启功韵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年 七十八岁
《论书绝句一百首》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和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该书以诗的形式总结了他几十年来书法实践的系统理论,对历代书家有评论,对书法的结字、用笔有独到见解。 为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在香港举办“启功书画义展”。
一九九一年 七十九岁
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 《汉语现象论丛》由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同年十一月底,将义卖字画所得一百六十三万余元全部捐给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九月,赴日本东京、大阪访问,参观大阪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书画珍品。
一九九二年 八十岁
全国政协、北京师范大学、荣宝斋联合举办“启功书画展”,先后在北京、广州和日本展出。 《说八股》、《启功论书札记》、《启功书画留影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四年 八十二岁
赴韩国进行书画交流。荣宝斋与韩国东方画廊联合举办“启功·金膺显书法联展”先后在北京和汉城展出。 《启功絮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五年 八十三岁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书画作品专集》由荣宝斋出版。
一九九六年 八十四岁
十月,赴美、德、法三国访问,参观三国国家博物馆所藏中国书画珍品。
一九九七年 八十五岁
四月,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书画代表团赴新加坡,举办中央文史馆馆员书画作品展,启功先生任团长。十月,应香港商务印书馆邀请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暨商务印书馆建馆一百周年活动,为香港回归创作书画作品多件。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日文译本在东京出版。
一九九八年 八十六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五届委员和第六、七、八、九届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二〇〇五年 九十三岁
六月三十日二时二十五分病逝于北京。
启功先生论著出版年表
1953年
《红楼梦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
《敦煌变文集》(与人合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5年
《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
1977年
《诗文声律论稿》,中华书局
1981年
《启功从稿》,中华书局
1982年
《启功先生讲书法》(录像带),北京师范大学
1985年
《启功书法选》,人民美术出版社
《启功书法作品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书绝句》,商务印书馆(香港)
1986年
《启功书法作品选》(缩印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法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法概论参考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功-宇野雪村书画展》,(日本印刷)
1988年
《书法教学》(录像带),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
1989 年
《启功韵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
《论书绝句》,商务印书馆(香港)、三联书店
《启功草书千字文》,中国和平出版社
《启功书画展留影》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出版
1991年
《汉语现象论丛》,商务印书馆(香港)
《说八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
《启功论书札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功书画留影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
《荣宝斋画谱-启功卷》,荣宝斋出版社
1994年
《启功絮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年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荣宝斋出版社
1997年
《启功书话》(即论书绝句一百首日文版),日本二玄社出版
《论书绝句》(再版),三联书店
1998年
《当代书法家精品集启功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再版
《启功赘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功丛稿》(论文卷、题跋卷、诗词卷),中华书局
2000年
《启功三帖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说八股》,中华书局
《诗文声律论稿》,中华书局
2001年
《启功论书法》(宣纸本),文物出版社
《启功书画集》,文物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功临帖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启功书画絮语墨迹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启功临怀素自叙贴》,荣宝斋出版社
《启功临王羲之十七贴》,荣宝斋出版社
《论书绝句》注释本,三联书店
《真茗阁藏名人书画-启功卷》,文物出版社
《诗文声律论稿》(墨迹本)(修订版),中华书局
2003年
《启功草书千字文》(再版),中国和平出版社
《启功草书千字文》,上海书画出版社
《启功书法论丛》,文物版社
2004年
《启功讲学录》《启功韵语集》《启功题画诗墨迹选》《启功口述历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启功临兰亭续贴》,荣宝斋出版社
《启功书画集》(普及本)文物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功楷书千字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功书画选集》(宣纸本),文物出版社
《启功书法选》(宣纸本),西泠印社
《坚净局丛帖-临写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功给你讲书法》,中华书局
2006年
《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文物出版社
哪些书法家的行楷字体好看,要求字体要“细长”型现在书店里的练习册上都是一些“四方块儿”型体,难看
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瘦长,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行楷也是细长挺拔,不过这类字属于瘦俊而刚劲类型,独具一格,未必符合一般大众的眼光,所以喜不喜欢要看个人了
启功草书千字文的背后的故事
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文雅清秀,充满诗情画意,深受大众的喜爱。在启功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为了缅怀大师,我们采访了启功先生的学生金煜先生,请他讲述了《启功草书千字文》这件珍贵的书法作品创作的故事。 事实上,启功先生没有正式地收过哪个书法学生,金煜告诉记者,但是受过他教诲的人却有千千万万,尤其我很幸运,能得到先生亲自地言传身教。金煜至今还记忆犹新启功先生手把手教他书法的场景,先生还亲自为他用铅笔修正书法作业,可惜我那时不懂事,拿毛笔照着先生修改的部分描写了一遍,也没能保存下来这珍贵的手稿。
最初得以拜会启功先生,金煜说完全是幸运之神对他的眷顾。跟启功先生学习书法前,金煜曾随金禹民先生学习篆刻、书法及雕钮。金禹民先生是著名的篆刻大师,深得寿石工先生真传。金煜在老师的影响下,对篆刻和书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金煜刚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去西单旧书店买绘画方面的书籍,正挑着书,旁边走过来一个人,对他说:这位小朋友,你喜欢画画吧?我给你介绍个老师好不好?金煜看着这位和善的陌生人,满脸疑惑。这时书店老板赶紧说:这位可是咱们北京有名的画家金协中先生,你还不赶紧答应?金煜一听,欣喜地满口应承下来。后来金协中先生首先给金煜介绍的并不是启功先生,而是著名的工笔画大师马晋先生,但金煜学画了几次之后觉得自己不太喜欢过于精细的画法,就跟金协中先生说了,金先生说:那好,我就介绍你去启功先生那里学山水画吧!可惜时值1957年反右的特殊时期,金协中先生的承诺还没有来得及兑现,他就被下放到新疆博物馆,这件事情也就这样被耽搁了下来。
时间一晃十年。通过平时的接触,金煜惊喜地发现住在翠花街西口他家附近的藏书家赵元方先生跟启功先生也是好朋友。1967年经赵先生介绍,金煜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启功先生,他把之前的经历告诉了启功先生,先生笑着说:那我们自当不能和别人一样了。自此,金煜和启功先生交往日益密切,启功先生也时常在书法绘画上给金煜指点一二。 20世纪70年代启功先生住在北京西城小乘巷,离金煜所住的翠花街步行仅需十几分钟的路程,有时候启功先生常过来找金煜聊天。我不在家时先生也经常过来坐一坐,看看我收藏的画,等我回家再推上车送先生回去,我们爷俩边走边聊天。有一次,走到小乘巷西口的大树旁边,先生抬头看看树感慨道:’树有四季变化、阴阳向背,你要能把树画好就不错啦!’。金煜笑着给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
金煜收藏了明代大书法家文徵明的一幅真迹,启功先生在他家见到这个手卷以后,拿回寓所在卷尾题跋了一段,先生这段书法让金煜看得如痴如醉,连声感叹世上居然还有人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字!出于对启功先生书法的仰慕,金煜打算向先生求一幅墨宝,以便自己平日学习和临摹。
于是,金煜拿出自己珍藏的日本卷纸,亲手研了朱砂墨,用小红毛笔沾着朱红色,比着界尺,一丝一线地给卷纸画上了朱丝栏。启功先生在看到金煜拿过去的卷纸之后,十分高兴,称赞道:你这个格子画得认真,能画成这样也不容易啊。就这样,启功先生收下了这个长卷。两三个月过后,有一天金煜去启功先生那里串门,先生就把长卷拿给他。在打开长卷以前,金煜也不知道启功先生会写什么,他猜测这一丈多长的卷纸,先生一时肯定写不完,大概会今天写一段诗,明天写一段词什么的。我打开一看,居然是’草书千字文’,一时间我大喜过望,拿回家看了一遍又一遍,简直爱不释手,金煜高兴地说。
据金煜介绍,启功先生写这幅千字文的时候正逢四人帮倒台。文革期间启功先生和中国众多的知识分子一样,曾经历了很多不公平待遇,先生都默默忍受下来,甚至还开玩笑说自己的书法是文革期间抄写大字报练习出来的。1975年启功先生失去了相濡以沫大半辈子的老伴,先生和师母的感情十分深厚,师母对启功先生照顾得无微不至,她去世以后,启先生所写的诗和谈话间无不流露出对老伴无尽的思念。文革后期,启功先生的颈椎病犯得很厉害,金煜经常见到先生前面带着有机玻璃罩,后面带着箍,挺着脖子艰难地在路上走,病情严重的时候启功先生还曾晕倒在路旁。文革过后,启功先生的颈椎病奇迹般地好了起来,先生的心情也十分舒畅,还经常跟朋友说:这’四人帮’倒了,我这颈椎病也好了。可见其当时愉快的心情。
也正是在经历了这样的历史过程后,启功先生的书法更彰显流畅和灵动。金煜向启功先生索求的草书千字文就是在这样的状况和心情下写成的。金煜告诉记者,草书是通过笔画抒发自己性情的最好载体。启功先生在长卷后的题跋里也谈到了自己的创作过程,言其时作时辍,但这丝毫不影响这幅作品的完整性,通篇看起来行与行、字与字都浑然一体,且首尾呼应,仿佛一气呵成,完全是启功先生高明的书法功底和愉悦心情的自然流露。除了高深的艺术成就,启功先生的草书千字文因其数量稀少而更显珍贵。金煜介绍说,先生的行书十分常见,草书却很少,完整的草书千字文则更是稀有。 在启功先生逝世的追悼会上,金煜曾给先生写了一副挽联:四十载师生情深似海,万千般教诲沁心入腑。这副挽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金煜和启功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金煜对先生逝世的哀思。
我母亲在世的时候,每逢过年都会给启功先生带一些她做的年菜,比如米粉肉、肉皮冻、炒咸食等。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送给先生一枚年号章,那时只要我一摸兜,启先生就知道我又给他送印来了。金煜说,算起来他总共给启功先生刻了三十多方印,这些印章先生生前都曾用过,尤其像浮光掠影楼等更是常用印,这让金煜感到无比荣幸。启功先生乙酉年去世之前,金煜给先生刻了最后一枚年号章,这枚印章成了他和启功先生的永久纪念。
在出版《启功草书千字文》的时候,启功先生也对金煜关照有加。1995年冬,金煜去先生家商量出版事宜,说:我想把它出版,事务由我去跑,稿费归您。启功先生摇头说不行,随即拿出一个纸条,写道:这个作品是我送给金先生的礼物,由他决定处理 。
在确定封面题字上,启功先生更是打破传统规矩,坚持让小自己一辈的金煜来题。对这样的事,金煜自然心中有数,按规矩应该由启功先生的老师或者同辈中的名人来题写,他作为学生哪有资格给启功先生题写书名呢?第一次说到这个事情时,金煜便婉言谢绝了先生的建议,希望先生能找赵朴初先生或其他人来题写。过了一段时间,金煜再请先生题书签时,启功先生生气地说:你要再不写,我就上大铅字了。虽然深知启功先生不同意用铅字装饰封面,金煜还是再三推辞。后来启功先生的内侄章景怀给金煜说:你们爷俩有这种缘分、这种情感,金先生您就写吧!金煜一看不好再推脱了,这才诚惶诚恐地题写了《启功草书千字文》一书的封面。说到这里,金煜感叹道:这是先生提携学生,同时也是鞭策学生啊! 启功先生不仅是国学大师、教育家、古文字学家、诗人,又是书法家、画家,还是文物鉴定家,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尤为突出,对后人影响也最大。金煜说,启功先生的书法崇尚自然,并蕴藏着深刻的内涵,是其众多学识融会贯通的结晶。有一次金煜专门请教启功先生道:外面那么多仿您的东西,怎么看怎么假,为什么都写不像呢?启先生解释道,书法是人性情的自然流露,性情因人而异,写出来的字又怎么会完全一样呢?在后来反复学习启功先生作品和著作的过程中,金煜对先生所说到的自然二字体会愈加深刻。
你们看启功先生给我写的千字文,虽然是临摹智永禅师,但只是保留了其某种字型和结构的风范而已,主要还是启功先生自己的运笔和风格,所以启功先生的这个草书,除了是其扎实功底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再创造,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启体’。金煜介绍说,在送给他草书千字文之后,启功先生还特意嘱咐道:你不要照着我的写,我从哪学的,你也从哪学。这也是启功先生重要的书法教育观点之一,后来金煜直接临摹智永大师的真草千字文,的确受益匪浅。
生活中启功先生也是很好的老师。金煜感叹说,先生一生极为简朴,虽然当时大学教授的待遇并不低,但家里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有段时间北京十分流行做木器家具,比如沙发、酒柜之类,金煜看到别人做也动心了,正要请木匠,启功先生问他:做这个干嘛?金煜仔细一琢磨:对啊,做这个干嘛呢?于是打消了赶潮流做家具的想法。
作为鉴赏家,启功先生也堪称一代师表。他没有架子,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愿意看画。金煜说,以前启功先生经常到他家看画,看完还会详细地给他分析。有时候金煜不在家,启功先生看完画就会拿铅笔写一些小纸条,说明哪个是真的,为什么真?哪个应该是怎么样的?有疑问地方的先生会画问号表示有问题,等等。金煜到现在还保存着当时那些珍贵的便条。有时候,金煜介绍启功先生去朋友家看画,先生也会欣然前往。启功先生经常对人说:我愿意看画!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地看,不断琢磨,再经过思考研究,才能真正了解真迹和赝品的区别,鉴定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启功草书千字文的简介
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国学大师。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 观此卷《千字文》,可见启功先生临前贤法书,除笔画、结体以外,深得其风韵,启先生领略永师、山阴神韵,放笔自运,写胸中逸气。尽管长卷书字甚难,且先生,但通篇神完气足,生动流畅,有龙跳虎卧之致,笔法变化灵活,充分体现了先生书法皆从心中而出,纯任自然的品格。
今上海书画出版社征得启功先生应允出版是册,愿与书法界同好,共赏这佳篇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