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景泰蓝介绍

北京景泰蓝介绍(什么是北京景泰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18 13:41:22 浏览5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什么是北京景泰蓝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始于唐朝盛于明朝,明代宫廷开始烧制,在景泰年间,由于皇帝的亲自参与和重视,工艺达到了巅峰,尤其以优雅悦目的蓝色著称,故被后世称为“景泰蓝”。

北京景泰蓝的介绍

景泰蓝,北京著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对于北京景泰蓝的历史与发展,你了解多少

对于这题中说到的北京景泰蓝很多朋友并不是很清楚,其实这里的景泰蓝指的就是铜胎掐丝珐琅,也就是掐丝珐琅工艺,掐丝珐琅是一种外来工艺,它拥有着十分悠久历史和发展,就这一题,笔者说说自己对于北京景泰蓝的了解。

掐丝珐琅工艺是从元代的时候,从阿拉伯传入我国的特殊工艺,但是经过我国工艺人一起努力,在明朝和清朝两代的发展以后,这项有着十足异域风情的工艺有着非凡的成就和成绩,甚至在我国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景泰蓝成为了北京工艺美术中的四大花旦之一。

从刚刚传入我国开始,景泰蓝就因为用料比较昂贵和工艺比较繁琐,而成为了皇家贡品,在明清朝的时候,宫廷之内都有设置专门用来制作景泰蓝的工艺部门珐琅作,一直以来景泰蓝的工艺技术都是皇家专享,直到清朝的后期,才有匠师将这门技术带出皇宫,将其流传入民间,所以其实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景泰蓝文物都曾经是宫廷皇家之中的至宝。

要说到古代皇室对于景泰蓝的喜爱,就不得不提乾隆皇帝,乾隆曾经不计成本的发展景泰蓝的工艺水平,所以现在的景泰蓝工艺有着这样的成就跟乾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实早在顺治时期,就开始恢复了元朝时期 的景泰蓝制作工艺,等到康熙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工艺完整的景泰蓝成品,在当时烧制的工艺还不是很成熟,只能烧制比较小件的工艺品,但是比较顺治的时候,珐琅釉颜色纯正,整体表面十分的光洁。

而乾隆时期的景泰蓝就开始使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具有了实用性还有审美,景泰蓝器具创新也开始发展成熟,从漆器到青铜器,瓷器等等,等到乾隆二十五年之后,景泰蓝的烧制工艺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制作生产大量的景泰蓝器具。

景泰蓝是什么地方的工艺 景泰蓝在哪个朝代出现

  景泰蓝是北京著名的工艺品。景泰蓝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北京作为景泰蓝工艺主要的发祥地和最为重要的产地,明代的御用监和清代的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
  北京景泰蓝工艺最初的兴盛是在元末明初,至明代,北京的景泰蓝工艺已经趋于成熟。明代的景泰蓝制品,铜胎的质地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所以,这时制品的造型以仿古的居多,主要仿青铜器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

景泰蓝是什么地方的特种工艺

景泰蓝是北京的特种工艺。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已被很多学者所共识。

景泰为宣德之子,宣德重视铜器以及铸冶铜质,景泰在幼年期间耳濡目染,认识极详,且嗜之极深,所有御用陈饰无不用景泰蓝制作,种类之多不可屈数,凡瓷料所能制器无不尽有。

成化时期继承遗业,未改遗风,仍努力烧制,所以景泰蓝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经历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虽仍然烧制,可是都因循成规,虚应故事,在质量上都不能与景泰和成化年间媲美。

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文饰生动,镀金部分金水较薄,但金色很漂亮。这一时期也开始出现了利用历代文人名画掐制的作品。

扩展资料

北京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

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

所以,它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为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接近成熟时期。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熏等。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

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狮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釉色多为天蓝(淡蓝)、宝石蓝(青金石色)、浅绿(草绿)、深绿(菜玉绿)、红色(鸡血石色)、白色(车渠色)和黄色。故宫所藏宣德年间的番莲大碗,花形饱满、色调鲜艳、釉质坚实,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介绍下北京的特产--景泰蓝!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图案粘出相应的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溶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这种铜的珐琅器创始于明代景泰年间,因初创时只有蓝色,故名景泰蓝。现代景泰蓝已变成了一种工艺品名称,而不是颜色了。景泰蓝是我国金属工艺品中的重要品种。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景泰蓝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西安金属工艺厂是西北生产景泰蓝的有名厂家。该厂引进北京景泰蓝制作技术,现已能生产多种景泰蓝工艺品,其中景泰蓝犀牛尊造型生动,制作精美,成为全国工艺美术展览的珍贵展品。 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工艺品,其制法即于铜器表面上以各色珐琅质涂成花纹,花纹的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再用高火度烧即成。这项工艺始于明代景泰,而且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现在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因为景泰蓝已变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是颜色的名称,据说景泰为宣德之子,宣德重视铜器以及铸冶铜质,景泰在幼年期间耳濡目染,认识极详,且嗜之极深,只是对于铸炼方面,宣德已到达绝顶,没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颜色方面另别辟蹊径,以图出奇制胜。终于有景泰蓝的创制。因为事先对颜色的筹谋极费苦心,所以在成功之后,也极端钟爱,所有御用陈饰无不用景泰蓝制作,种类之多不可屈数,凡瓷料所能制器无不尽有,成化时期继承遗业,未改遗风,仍努力烧制,所以景泰蓝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经历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虽仍然烧制,可是都因循成规,虚应故事,在质量上都不能与景泰和成化年间媲美。万历以后,虽然偶然有烧制,并非象以前设官置厂视为例务,所以以后出品极少。终明代一世,都没能复兴。到清朝乾隆时期,又开始烧制,且品类多,成绩好,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正以后出品物绝不逊色。现今虽有康雍的器物出现,然而细细考究竟与乾隆所制器物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乾隆所制,刻康雍年款,却不是康雍制作的。 大体上说,明代的景泰蓝胎的铜质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铜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红像宝石红,绿像松石绿。此时的丝掐得较粗,镀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大多有砂眼。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边款均有。 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文饰生动,镀金部分金水较薄,但金色很漂亮。 民国时期景泰蓝总体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工细,质量好。造型多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的精品,款,已都是刻款了。现在景泰蓝的陈设品多,不做实用品。 现在的景泰蓝工艺大有提高,造型多样,纹饰品种繁多,已成为我们与国际友人和亲朋好友互相往来的最佳礼品了。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北京市崇文区的钱美华、张同禄 、宋志军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北京景泰蓝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景泰蓝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铜丝掐成各种图案,中填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是继夏商青铜器艺术之后又一金属工艺上的世界奇迹。景泰蓝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人将景德镇陶瓷、福州磨漆、北京景泰蓝为我国三大工艺美术珍宝,确切之极。它是人类文明的艺术结晶,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公元一九零四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一件非常精美而稀奇的艺术品—景泰蓝“宝鼎炉”荣膺一等奖,为中国景泰蓝在世界珐琅艺术领域增添了不可磨灭的光彩,继而于公元一九一五年巴拿马博览会又添一金,再创辉煌,这是中国的骄傲,这是中国景泰蓝人的骄傲。这一殊荣由谁所创呢?这就是民国初建立的景泰蓝私立作坊“老天利”。
历史并非强硬地要赋予我们什么,而是我们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我们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来延续和发展我们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以此作为推力,让“老天利”景泰蓝精神与品质得到继续传承和发展,让我们在世界珐琅艺术的长廊里用我们新时代的精品,让世界人民再睹中国景泰蓝的丰采,我们要接过并紧握“老天利”景泰蓝的旗帜和接力棒,继续创造新时代的辉煌,创造世界珐琅艺术的奇迹。
在“老天利”传人金世权先生的后人、传人、众多工艺美术大师以及大民工艺美术厂数年的辛勤努力下,2010年,老天利景泰蓝公司终于顺利成立并完成了商标的注册。凤凰涅盘、浴火重生,老天利公司将传承百年老字号的优良传统和工艺特点,精心设计,精工细做,不断创出精品,为世人呈现出更加完美,更加优质的景泰蓝工艺品。
“延承百年老天利 中华传统景泰蓝”。老天利产品在传承胎重、工细、金底的前提下,保证件件精品都是签约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以扩展保值增值的空间。老天利,这个百年品牌,在诸多学者、专家、大师的努力和支持下,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将为拯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老天利典藏景泰蓝文化有限公司

景泰蓝是什么地方的特种工艺 北京特种金属工艺品景泰蓝

1、景泰蓝是北京著名的工艺品。景泰蓝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作达到了最巅峰,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器为“景泰蓝”。

2、景泰蓝以典雅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

3、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工艺品之一,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烧而成的瓷器器物,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景泰蓝究竟是属于什么地方的特种工艺呢

北京是中国景泰蓝的发源地,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地。北京景泰蓝以其优雅遒劲的造型、繁多丰富的花纹、清晰庄重的色彩而闻名。它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整齐、光彩夺目、绽放如锦的艺术感受。它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传统手工艺品。景泰蓝是中国著名的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它是一种用柔软的扁铜丝捏成铜形,捏成各种图案并焊接,然后用珐琅彩釉填入图案的瓷器。2006年,它被选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们一般称铜丝掐丝珐琅为景泰蓝,又称金属丝掐丝珐琅。

这种产品由于采用铜丝捏花的方法就行了,通常被称为 “铜丝嵌珐琅“,这是景泰蓝的主要产品,市场上95%以上的景泰蓝都是““铜胎丝嵌珐琅,金、银胎丝嵌珐琅由于胎体昂贵,市场需求极少,所以基本上没有生产厂。景泰蓝,又称 “铜胎嵌珐琅“,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它是以细扁铜丝为线,在铜胎上捏出各种图案,然后在图案上填上五颜六色的珐琅点,经烧制、打磨、镀金而成。其外观晶莹润泽,璀璨夺目。景泰蓝是北京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因其在明代景泰年间就已流行,制作技术相对成熟。

景泰蓝是北京的一种特殊工艺。北京是中国景泰蓝的发源地,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地。北京景泰蓝以其优雅遒劲的造型、繁多丰富的图案、清晰庄重的色彩而闻名。它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整齐、光彩夺目、绽放如锦的艺术感受。它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传统手工艺品。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景泰蓝的由来介绍

  景泰蓝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那么,为什么这种陶艺叫景泰蓝呢?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景泰蓝的由来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景泰蓝的由来

  景泰蓝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北京工艺品。这种工艺品为什么叫景泰蓝?在民间有这样一段传说。

  在某朝年代。一天夜里,皇宫里起了一场大火,把摆满奇珍异宝的金銮殿烧成了一片灰烬。皇上大怒,就拿宫女、太监们撒气,有的挨棍棒,有的进牢门,有的被砍头。皇上撒够了气,就吆喝来一帮人,给他从灰烬中过筛过箩地清点宝贝。他站在旁边亲自监督。忽然,有个太监捧来了一只瓶子,接着又一个太监捧来一个小罐儿。皇上一见,紧锁的双眉一下子舒展开了。咦!这是什么宝贝?怎么从来没有见过呀!他询问左右近身侍臣,也都连连摇头。只见这瓶子和小罐儿,色彩斑斓,品莹闪耀。皇上爱不释手,当即传下一道圣旨,调集京城能工巧匠,限期三月仿造成,如若不然,决不轻饶。

  皇上的圣旨一下,这下子可忙坏京城里九九八十一家手工艺作坊的工匠们了。大伙儿围着两件奇宝翻来转去看了半天,只见这瓶罐上是用金银作胎,胎外裹着一层瓷釉,瓷釉间又有金丝缠绕。这样精美的宝贝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呀!大伙儿揣摸来揣摸去,怎么也揣摸不出个所以然来。工匠们可真犯难了,只好各自盘算各自的主意,有的用铜或铁绕成圆圈,抠胎型;有的在胎型上一圈又一圈地绕金银丝;可是甭管怎么鼓捣,那胎型和金银丝就是不能粘连在一起。至于那绚丽的彩釉是怎么烧结的,更是摸不出个门道。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急得大伙浑身出汗,眼冒金星,心里憋闷透了。

  一天,正当有位老工匠双眉紧锁,对着瓶罐冥思苦想,两眼紧盯着瓶罐琢磨时,看着看着,忽然,那瓶罐放射出五彩的光环,旋转起来,越旋转越快。猛然间,光环中现出一个头戴珠翠、身披彩衫、脚踏祥云的美丽仙女。她抑扬顿挫地说道:“宝瓶如花放光采,全凭巧手把花栽,不得白急花不开,不经八卦蝶难来,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老工匠听了那仙女的话,一时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想问问,却张不开口,说不出声来。眼看着那仙女一闪身就溶进光环中不见了。他心急如焚,迈腿就追,只听见“哗啦”一声,把身边的瓶罐撞倒,把他吓出一身冷汗,睁开朦胧的双眼,原来刚才做了一个梦。这梦做得可真蹊跷,他赶忙把身边的几个工匠喊来,把梦中遇到的事讲给大伙听。大伙儿听了都觉得挺奇怪,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这个说:“那头两句说的,是夸这瓶罐好呗!可后几句是什么意思呀?”一个机灵的小伙子抢着说:“仙女说的‘不得白急花不开’,这话很明显,是让咱们得有‘白急’,这‘白急’是什么呀!”一听这话,老工匠恍然大悟:“噢,是不是指中草药‘白芨’呀!”“对,准是。您想,白芨用水一泡,跟粘胶似的,过去,我们就用它来粘东西。咱们干嘛不用它来粘接胎上的金丝?不妨试试看。”另一老工匠说:“还有‘不经八卦蝶难来’,这又是怎么个意思呢?”“这句的意思是不是说,那宝瓶上的五颜六色釉彩,如彩蝶纷飞,”一个中年工匠若有所思地说,“莫不是象李老君用八卦炉炼仙丹的办法炼出彩釉,再烧结到金丝上的呀!”“唉呀!那梦中仙女,别不是炼石补天的女娲娘娘,显灵指点咱们,叫咱们搭起八卦炉熔炼石头。”又是那个机灵的青年工匠抢着说。“嗯、嗯,是有点儿意思。”老工匠手捋着胡须,连连点头,“你们想啊,皇宫那把大火,不就是把金銮宝殿里收藏的各种宝石金银都烧熔在一起的吗?这珍奇的宝贝瓶罐兴许就是这么烧出来的呢!”“还有,那水浸石磨,不用说就是嘱咐咱们烧结之后,还得象琢玉一样,把那瓶罐经过磨砺才会大放光彩呀!”

  就这样,工匠们紧张地搭起了八卦炉,捡来石头和金银铜铁锡的粉末放进去。经过七七四十九个时辰的冶炼,果真熔炼出来了晶莹的七彩釉色。那白芨把丝和胎牢牢地粘接在一起。宝瓶终于制作出来了!

  从这以后,凭着工匠们的灵心巧手,北京开始有了前所未见的彩釉金银丝瓶。但是,在那时候,不管制作多少,全归皇宫所有,所以人们就管它叫“宫庭艺术”。因为这种珍品是皇宫里一场大火烧出来的,有些人就管它叫做“奇宝烧”。到了明朝代宗朱祁钰时候,他特别喜欢这种景泰蓝工艺品,因此传旨大量制作,工艺水平提高很快。由于当时正是景泰间(公元1450—1456年),产品又大多以孔雀蓝色为主,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工艺品叫作景泰蓝。这个称呼后来就一直传下来了。

  清朝末年,北京的景泰蓝在国际上逐渐闻名,1904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荣获了一等奖。解放以后,景泰蓝在五洲四海名声大震,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和称赞。

   陶艺的起源——龙山文化

  中原地区早期龙山文化的陶器以灰色为主,多为手制,口沿部分一般都经过慢轮修 整,部分器物如罐类还采用器身、器底分别制成后再接合的“接底法”成型新工艺。灰陶的烧成温度约为840℃。 早期龙山文化陶器的杯、敞口盆、折沿盆、敛口罐、尖底瓶等器形还保留、继承了仰韶文化的某些因素,而双耳盆、三耳盆、深腹盆、筒形罐。这一时期陶器的纹饰以篮纹为主,有些陶器又在篮纹上面饰以数道甚至通身饰以若干道附加堆纹,主要原因用来加固器身;晚期龙山文化的陶器以灰陶器为主,红陶已占有一定比例,黑陶器数量有所增加。灰陶和红陶的烧成温度均达1000℃。仍以手制为主,但轮制技术革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部分陶器已采用模制成型。主要器形有杯、盘、碗、盆、罐、鼎、甑、器盖、器座及新出现的鬲等。纹饰以绳纹、篮纹为最普遍,还见少量方格纹。

  山东龙山文化的陶器在制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普遍使用轮制技术。因而器型相当规整,器壁厚薄十分均匀,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灰陶不多,还有 少量红陶、黄陶和白陶。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红陶950℃,白陶800--900℃。黑陶有细泥、泥质、夹砂三种。细泥乌黑发亮,学者们称为“蛋壳黑陶”。蛋壳黑陶是山东龙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陶器,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制陶业的水平。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纹饰较少,主要有弦纹、划纹和镂孔等几种。器形较多,主要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高柄杯、鼎、等。还有鬲。山东龙山文化鬼脸式鼎腿、圆环状鼎足最有特色,为其他文化所罕见。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董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有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陶,代表看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在城子崖之前,中国出土的古陶器大都是含沙量极高的彩陶和红陶,而以河泥为原料的黑陶可以说是4000多年前东夷民族所独有的创造。城子崖出土的黑陶艺术品蛋壳杯杯壁只有0.5毫米厚,重量只有50克左右,是黑陶中的极品。不要说是4000多年前的古人,就是今天想要烧制出这样成色的陶器都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