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上海博物馆的展厅陈列
上海博物馆陈列面积共计12000平方米,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和展览大厅;二楼为中国古代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和展览厅;三楼为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查印馆;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和展览厅。
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陈列了400余件精美的青铜器,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是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又以具有长篇铭文和著录的重较多为特色,新的陈列品中还有西周的晋候器和秦国早期秦公器等重要文物。
古代雕塑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展厅面积640平方米展厅,其中有120余件展品。展厅以金、红、黑三色为基本色调,以佛教艺术中常用的莲瓣形做隔墙,石窟寺中的佛龛做壁橱,以及露置的陈列形式。除陈列部分木雕、陶塑外,以石刻塑像为主,这里有北魏、北齐、北周和隋唐雕塑,以及南石刻、金铜佛像等。
古代陶瓷馆:中国古代陶瓷馆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共陈列了展品500余件。其中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灰陶、商周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原始青瓷、东汉时代的的青瓷,还有唐朝的唐三彩。宋、金、辽时代,各地窑场林立。元、明、清三代,景德镇成为中国瓷业的中心,所烧制的釉下彩、釉上彩和颜色釉瓷器皆有展出。
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书法馆集中了中各个时期的典型名作,系统地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轨迹。展厅采用了展框、自动感应的灯光照明。
历代玺印馆:中国历代玺印馆是中国第一个专题陈列玺印篆刻的艺术馆。展厅面积380平方米,展出玺印篆刻500余件。整个陈列以印章艺术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上自西周,下迄清末,是从馆藏一万余枚印章文物中遴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艺术性的精品。展馆内借助高低错落的展柜,应用多种技术手段,使实物与辅助陈列相互配合。
历代绘画馆: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共陈列历代绘画精品120余件,从唐代至近代,各种绘画门类均有所体现。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是以毛笔、墨、绢纸为主要工具、以点线结构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为有效地保护展品和方便观众欣赏,展室内还采用了自动调节光照的感应射灯。
民族工艺馆:展厅面积700多平方米,集中陈列了少数民族的服饰工艺、染织绣、金属工艺、雕刻品、陶器、漆器、藤竹编和面具艺术等近600件。表现了少数民族工艺品的奇异风格。
历代钱币馆:展厅面积730平方米,通过近7000件文物,集中展现了中国货币发生、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概貌。钱币馆内还辟有杜维善、谭端言伉俪捐赠的丝绸之路中亚古币专室。
明清家居馆:家具馆700平方米展厅内陈列了明清时代中国家具精华100多件。
古代玉器馆: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制作玉器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社会,玉不仅被用于装饰,而且是财富、权力的标志,又是统治者祭天祀地、沟通神灵的法物。
上海博物馆二楼认知指南
在此隆重感谢盛老师在上海博物馆的介绍
看了一楼的引导,不同时间段的志愿者介绍,在二楼遇到了被人群簇拥的盛老师~围绕在他周围的,除了耄耋之年的老人,也有豆蔻年华的少女~从他的声音里,听到了一种力量~
这是我听盛老师讲到的第一个展品,因为去的晚了两分钟,这个陶人形象生动,侧耳倾听,放在现在,可以说是“调音师”~他负责奏乐大厅里的音调
这一件展品是当时上海为了征集创意,也就是上海大剧院公开竞标期间~一个法国人看到了这一件展品,打开门欢迎来自世界各地友人,而且也符合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理念~也成为了上海大剧院的设计原型。
这个展品,你猜猜,是用作什么的?事实上,是一个酒瓶,但是通过它放一两支梅花也是极好的~所以也可以称为梅瓶
这一座佛像双目微闭,神色安详,体态匀称~但我可能更喜欢常州博物馆的那一座,釉色更加的温润。
这一尊瓶子后面记录的是一个实业家的爱国心~通过2400万港元拍下,并且无偿给到上海博物馆~而之前,它差点被方面的八国联军穿洞设灯,作为雍正年间(短短的13年雍正年历)和乾隆康熙比起来,没有创造更多的奇迹,但却因为时间短,期间的设计品,反而价值更高,所以物以稀为贵~当然,一定程度来说,雍正对陶瓷制品的推崇,也大大推动了陶瓷制品的发展,从之前的白瓷,青花瓷,到现在的粉彩,釉上彩和釉下彩~个人可能更喜欢白瓷和青花瓷的大气端庄~
这张图是制陶最重要的五个环节,里面也凝结了工匠的智慧与汗水~当然,这里最让我感动的是,盛老师最后强调的,过去我们是他国模仿的榜样,但是近代我们最强的是模仿~过去体现国力强盛的唐三彩,现在还在西安的街头可以买到复制品!但时代需要的是创新,新一代的崛起需要创新~
盛老师的讲解,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展品介绍,也是呼吁我们学习强国,努力创新~
上海博物馆有那些文物
1、“贞祐宝券”伍贯钞版
宋、金时期,铜质,纵34.9厘米,横21.7厘米,高2.5厘米。钞版上有表明宝券面值、发行机构、行用地区,日期和伪造处罚等文字。为金代贞祐年间印造贞祐宝券纸币的模板,传世仅见。
2、郢爯
春秋战国时期,金质,重62.6克。正面有排列式压印篆文“郢爯”字,“郢”是指楚国国都,“爯”原是重量单位,此处为货币标度,楚金钣使用时需切割称其重量。
3、西王赏功
明代,金质,直径5厘米,重38.7克。面文真书直读,背无文。崇祯十六年五月,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攻占武昌,称西王,西王赏功钱当铸用于这期间。西王赏功钱有金、银、铜三种,皆大钱,为罕见之珍品。
4、红陶袋足鬶
新石器时代,属于良渚文化。红陶袋足鬶胎呈红色并夹有细砂,器口外侈,中间凹入形成一捏流。短颈,鼓腹,由三个高袋足组成器身,腹侧附一宽环形把手。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
5、双龙首璜
东周,战国晚期,长11.8厘米 宽4.3厘米。羊脂白玉,间有褐色浸痕。器两面纹饰相同,两端镂雕龙首,龙口微启,唇微卷,露牙环眼,长耳后伏于颈,饰阴刻细线纹。龙身浮雕勾连云纹,下缘透雕龙爪,上部有一个圆孔,可供穿线为佩。此类玉璜为战国时期成组佩玉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