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之死 安出土 1995

1995年,西安出土一处墓志,揭露阎庄之死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7-01 10:00:05 浏览8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如今在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中收藏的的阎庄墓志,也算是镇馆之宝之一,它对于研究唐朝的历史以及阎氏家族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特别是在唐代的历史中,唯一女皇武则天一直都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她的人生充满了曲折和戏剧性。

所以,无数历史学家们研究的重点,都在于她到底有没有做过一些人神共愤的事情,不然又是因何顶着压力而走向了前朝。

其中,最让人揣测的问题是,武则天究竟有没有杀害过亲生儿子李弘。

因为历史若正常推进,那么李弘则极有可能是新一代皇帝,可从武则天的角度来看,李弘已然成为阻碍。

西安出土的阎庄墓志中,也能为史书中的一些推测加以佐证,其中揭露了武则天1320年前的兽性。

通过墓志重看历史阎庄墓志出土于西安,具有重大的价值。

1995年,陕西师范大学一位名叫臧振的教授将它征集而来,并珍藏于陕西师范大学的博物馆当中。

志石长约71厘米,宽度为70厘米左右,厚度达到了12公分。

总体来看,阎庄墓志保存的还算比较完整,原本有1231字,现在还保存下来1226字。

墓志铭虽为李俨撰写,可里面的内容主要还是关于唐朝著名大臣阎立德之子。

从书法角度来看,作者李俨本身就是唐朝著名的石碑版文名家,经他手所写出的书法在盛唐时代都是顶尖的水平。

这一点,使得阎庄墓志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外,从唐朝历史研究的角度看,阎庄除了大臣之子的身份外,还同时担任着李弘的太子家令,和李弘死在同一年,这就难免会让人展开无限的遐想:

阎庄的死,是否和太子李弘有关,而李弘的死,是否又和武则天有关。

先来看一下李弘这个人,如果没有那场意外,他极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652年,也正是武则天重新入宫的第二年,她就在宫中诞下了长子李弘,这个儿子也是唐高宗的第五个孩子,那会的太子,是高宗的庶长子李忠。

没隔几年的时间,武则天就在“宫斗”中脱颖而出,成功被立为皇后。

656年,唐高宗诏令废黜了太子,随后将只有4岁的李弘立为皇太子,由于年龄还小,那会的高宗对于这位皇子也是尽心培养。

据说,李弘早年在学习《春秋左氏传》的时候,听闻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时,还忍不住叹息说:

“这种事为臣子的不忍听闻,为何要被记载?”

老师郭瑜也只能回答说:“孔子在写《春秋》的时候,无论善恶之事都要加以记载,这也是为了在褒扬善行的同时令罪恶之行遗臭万年。”

而且,郭瑜还直呼太子仁德,这件事也很快传到了唐高宗的耳朵里,他还特意夸赞太子十分仁孝,从不曾有过什么过失。

那些年,朝廷经常会招募大批士兵,对于那些中途逃亡或者压根没有去报名的人,大多会被直接处死,然后家人也得去代为履行。

李弘知道以后也感到非常难受,甚至还自己进谏。

在他的观念里,当兵的时候本来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可军法却要处置他们的家属,实在是有些冤屈。

剧照

高宗听闻后,也批准了这样的请求,在他的观念里,李弘的观点并没有什么错。

后来,唐高宗在出行洛阳的时候,命太子监国,那会关中广大地区闹起了旱灾,也随之出现了大范围的饥荒。

李弘听闻后十分难受,亲自带领着士兵们前去查看情况,发现有些人竟然落得吃树皮的地步,于是赶紧命令身边的家仆发放米粮充饥。

在很多史书中,李弘都非常善良。

比如他在知道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这两位异母的姐姐被幽禁在宫中后,感觉到十分震惊。

于是便给父亲上书,觉得两位姐姐也应该出嫁,高宗听闻以后,也马上同意了。

这也不难看出,高宗对于李弘是相当宽容的,无论他提出什么样的建议,只要不过分,便会马上应许,在他的眼里,天下不久之后就是李弘的。

后来,高宗以疟疾为由,让太子在殿中帮忙处理很多的事情,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

可那会,唐朝的政务基本上都是武则天在直接负责,特别是在“上官仪”事件发生后,武则天更是手握大权,太子监国徒有其表。

即便如此,太子只要能撑得住,那么还是能够制约武则天的权力。

多年的教育,也让太子身上充满了正气,他当然不希望就此成为母亲的傀儡,所以在各种文献当中,都留下了太子积极参与的笔墨。

相比而言,太子仁义,可武则天心狠手辣,从打仗这件事便可看出端倪。

比如,在那些年,唐朝和朝鲜正在打仗,规模还不小,每天都要补充大量的兵力进去,国内百姓中不少也不愿进去送命,不少都选择脚底抹油。

因此,在武则天的主持下,定下了一套极为严格的刑罚:要是逃跑,不仅要杀,还得连累到妻子。

可李弘知道以后就不高兴了,他觉得这样实在是太不公平,因此,在668年的时候,他就批评道:

这样的刑罚实在是太过严重,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

姜还是老的辣,李弘参与的越多,对于武则天来说威胁就越大,那些支持李弘的朝臣,就会被武则天视为威胁。

那种环境下,两人的关系绝非母子失和那么简单。

从不少史料中都能看出,武则天越来越难以容得下太子。

比如,咸亨三年,在东宫中负责太子膳食的邢文伟就减少了太子的膳食供应,还上书批评他罕接宫臣。

太子给出了回应,说自己身体多病,也接受批评。

结果,没过多久,太子和宫臣宴饮的时候让下属摔跤娱乐,可这件事又被做了文章,太子没办法,只能再次表示接受批评。

这两件事都不是什么大事,但都足以看出,有人在背后使绊子。

太子去世,或许和武则天有关基于这样的斗争下,太子这边有点什么风吹草动,大家肯定都会想到是武则天干的,毕竟除了她,也没有人能够动得了太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李弘也渐渐长大了,也具备了很强的理政能力。

以前高宗身体不好,武则天垂帘听政也算是情有可原,那么现在也立了太子,太子也能够独当一面了,武则天没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

675年,李弘随着帝后出行洛阳的时候,在合璧宫绮云殿离世了,年仅23岁。

高宗听闻以后,也感到万分悲痛,太子的身体虽然平时就不太好,可距离死亡还早着。

他直接打破了前朝的惯例,追封李弘为孝敬皇帝,这也是唐朝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由老子追封儿子为帝的先例,足以看出高宗对于李弘的重视。

几种相对权威的史书中,都记载了这一段历史,它们也都含有隐射的结论:李弘是被武则天害死的。

比如《新唐书》中,就提到了李弘是被武则天直接杀害的,还是用毒酒给害死的。

不过这部作品中有着很多唐朝中后期的观点,那会的唐人对于武则天也有着一些偏见,认为武则天从后宫跳出来抢夺了李唐江山。

在后来司马光写下《资治通鉴》的时候,也说“弘之死,其事难明,今但云时人以为天后鸠之,疑以传疑。”

这就代表了,从司马光的角度来看,是不是毒酒毒杀的不知道,可李弘身上有着太多的疑问,既然有疑问,必然和武则天抹不开关系。

《唐历》中也有几处记载,将李弘嫁公主这件事作为母子结怨的理由,因为这两位公主之所以混到那个地步,也是因为和武则天有矛盾。

司马光

近代出土的阎庄墓志中,有着这样一句话:岂意彼苍冥昧,福寿徒欺。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

在这里面,“蚁床”所代表的意思是病床,而“鹤版”是棺材,或是一种驾鹤而去的信号,能够揭示出:

墓主人的死并不是自然死亡,而是死于横祸,最终没有寿终正寝。

李弘仁孝,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和武则天走向了对立面,这样一来,也能解释太子为何离奇身亡。

它也能从侧面表明,李弘的死最终牵连到了阎庄。

这样一来,武则天身上的嫌疑就洗不脱了。

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了阎立德家族的谱系。

可后来研究中发现,里面没有阎庄的名字,说明阎庄在遭遇不测后家族担心受到牵连,将他的名字从族谱中移除了。

总的来说,1995年出土的《阎庄墓志铭》给“毒酒谋杀”打了一针强心剂。

而且,阎庄的死亡时间也非常敏感,他仅仅只比李弘晚了几个月的时间,这就给后人增加了无数想象的空间。

如此完美的李弘,却终没能成为唐朝的下一代明君,反而在洛阳去世,这给唐高宗留下了莫大的悲痛。

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段历史存在争议,毕竟“虎毒不食子”,无论从哪一种角度考虑,都能有拿的出手的证据去推论。

当时朝廷给出的结论也很简单:李弘是病死的。

可是,在封建王朝之中,成大事者通常可以抛却七情六欲,武则天也不仅仅只有那一个儿子,再加上阎庄也死得不明不白,更给这件事增加了很多蹊跷之处。

李弘的优秀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他没有早逝,或许能够延续皇祖父的辉煌成绩,将大唐继续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可他已经死了,只是留给了后人无数猜想,阎庄墓志的出土,也增加了史书的正确性。

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女皇帝,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战略家。

她的历史功过,恰如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交给后世的历史去评判。

参考1赵英华. 武则天与李弘、李贤之关系探微[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3):81-83.

2韩昇. 上元年间的政局与武则天逼宫[J]. 史林,2003(06):40-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