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汝为
很多人都以为“伯牙”的全名是俞伯牙,其实,伯牙不姓俞,他姓伯名牙。《吕氏春秋·本味》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东汉高诱注解说:“伯姓牙名,或作雅;钟氏期名,子皆通称。悉楚人也。”伯牙是春秋时的古琴名师,技艺高妙,与钟子期友善。子期死,伯牙痛感世无知音,遂不复鼓琴。“伯”在上古时期是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誓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公时的相马专家伯乐,皆伯姓。
说伯牙“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代冯梦龙在拟话本小说里的杜撰。史志载,钟子期为汉阳集贤村人氏,乡民以子期为荣,口耳相传一俚句:“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特意到汉阳探源访佚,由于汉阳话“子期遇伯牙”中的“遇”与“俞”读音相同,都是去声,便把“子期遇伯牙”误听为“子期俞伯牙”。自此,“伯牙”被莫名其妙地加上了“俞”姓,就成了“俞伯牙”了。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妇孺皆知。但是,有些报刊却常常把“孔明”的“孔”解释为“小洞”。例如“诸葛亮字孔明,为一孔之明的意思”,“诸葛亮字孔明,孔中显明就是有光亮的意思”,“诸葛亮字孔明,这个表字表示谦虚意,即一个小孔洞里放出的光亮”等等。其实,“孔”在古汉语中,有词“甚”“很”的义项。
例如《诗经·豳风·七月》:“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毛传:“载绩,丝事毕而麻事起矣。”“绩”即绩麻,“八月载绩”,就是在寒冬未至之前,赶制寒衣。“载玄载黄”,意为“将丝麻或染成黑红色,或染成黄色”。“我朱孔阳,为公子裳”,意为:“那朱红色尤鲜明的,将为公子制作衣裳。”可见,“我朱孔阳”的“孔”是“甚”“很”“非常”的意思。“孔阳”意为“很鲜明”。
因此,诸葛亮的字“孔明”,并非“一孔之明”或“孔中显明”,也不是“一个小孔洞里放出的光亮”,而是“甚明”“很明”的意思。这个表字的含义,正与其人之名——“亮”同义相对。著名美学家蒋孔阳的名字,取自《诗经·豳风·七月》,就是“非常鲜明”的意思,把它解释成“透过小孔的阳光”,也是望文生义的误解。
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后主刘禅,乳名阿斗,家喻户晓。“禅”字有三种读音,第一读为chán,系佛教用语“禅那”的略称,乃静思之意,为佛教修行的一种方法,如“坐禅、参禅”之类,也泛指有关佛教的事物,如“禅心、禅杖、禅房”等
。第二读为shàn,是古代帝王祭山川土地之名,如“泰山封禅”,也指帝王让位给他姓,或传位于继承人,如“禅位、禅让、禅继”等。第三读为tán,古国名。究竟“刘禅”的“禅”应读什么音呢?古往今来,人们大多习惯于把“刘禅”的“禅”读为“chán”,其实,正确的读音应为“shàn”。
其理由如下:
首先,从刘禅名与字的词义联系上看。古人名与字多为词义贯通互补的同义词,如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鲁肃字子敬等,上述三人的名与字(即“亮”与“明”、“瑜”与“瑾”、“肃”与“敬”)皆为同义词。刘禅字公嗣,“嗣”就是继承君位的意思,这和传位于继承人的“禅”(shàn)是同义相应的。
其次,刘备初无继嗣,为义子取名刘封。及甘皇后生阿斗,为之取名刘禅。兄弟二人之名相连,恰为双音节词——“封禅”。封禅是秦汉以来,历代帝王祭天地之大礼——帝王登泰山筑坛祭天称为“封”;在山南梁甫山辟基祭地称为“禅”。因此,将“刘禅”的“禅”读为“shàn”,兄弟之名直接关联,在语义配合上珠联璧合且顺理成章。
第三,刘备少时虽家境贫寒,但常自标榜为“中山靖王之后”,表明其夙有称帝之雄心。从其为二子取名为“封”“禅”者,亦可窥其一斑。皇叔为其义子取名为“封”,不过是自身称帝后封其为王侯之意,而为亲子取名为“禅”(shàn),意在立其为太子以嗣继皇位。此举用心良苦,绝非信口随意为之。
综上所述,“刘禅”之名,盖与佛教术语之“禅”(chán)了无相涉,正确读音应为“封禅”、“禅继”之“禅”(shàn)也。
【作者简介】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语言学会顾问。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评论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