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1、清代邓石如、吴昌硕对篆书的发展有何影响
作为清末民初的艺坛泰斗, 吴昌硕的成就是有口皆碑的。他对书法、绘画、篆刻的贡献, 使他拥有近
现代艺坛泰斗这一桂冠。他所开创的雄浑、苍茫、气势磅礴的大写意艺术风格, 将中国的书法、绘画以及篆刻的阳刚之审美品格, 推向又一个崭新的顶峰。他的贡献, 整整提携影响了一个时代。在他生前身后的百余年间, 没有人能与之比肩。他在篆书方面的成功与贡献, 无论于清末篆书的昌盛还是对于近现代篆书的再发展,都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一是他以气势磅礴的书法风格, 独步清末民初书坛, 为民初的书坛树起了一面雄强书风的旗帜,使他成为碑学一系的正统传人。二是他创作的《文》金文书法, 凝练遒劲、气度恢宏, 为世人所仰慕。三是吴昌硕对艺术的见解是以强调雄浑刚健的阳刚之气势为旨归, 这是他在艺术审美品格上的成功, 远远不同于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观
念。然而, 他又是地地道道的文人, 具有文人的知识结构, 比如他在诗、书、画、印等方面的造诣都是具有一流水准的。四是吴昌硕的篆书作品, 重在对艺术内涵追求的同时, 强调艺术美的表现形式, 强调视觉的审美效益。因此, 他的作品无论是形式构造还是内在精神都给人一种独特的美的愉悦、美的享受。最后还有一点应该指出的是, 吴昌硕在绘画领域中的领袖地位、在篆刻中的领袖地位以及他拥有西怜印社第一任社长的殊荣, 构成了一个丰富的、全面的、立体的昊昌硕形象—一代艺坛泰斗的形象, 这样的形象, 在今后更长远的历史长河中比如30 年或5 0年中将会凸现得更突出、更完整、更加光彩照人。
吴昌硕篆书的成就及个人风格是怎样的
篆书是吴昌硕的名世绝品。其篆书早年师承杨沂孙,30岁以后广泛地从秦汉刻石中汲取营养,同时开始《石鼓文》的临习,从此逐步深入,终身不辍,以一日有一日之境界,至60岁左右,确立个人面目。70岁以后,人书俱老,个人风格进一步成熟和强化。昌硕的篆书在保留《石鼓文》笔势圆融、风格朴茂的基础上,破其结体平稳方正为错落狭长,以上下左右参差取其势;用笔浑朴厚重,圆劲中而寓方折,起笔藏锋回护,行笔圆润充实,收笔或戛然而止或轻顿缓提;章法上,横无列、纵有行,字距行距紧凑,疏密有致,避让得宜;墨法上,饱墨铺毫意韵生动,偶尔墨尽笔枯亦任其自然,愈发添得苍莽朴拙之趣。吴昌硕的篆书植根于《石鼓文》,既能陶铸变化又能旁征博引于其他艺术门类。所以,无论他的隶、楷、行草还是绘画、篆刻等都能以气象博大取胜。其篆书代表作有《临石鼓文轴》、《天帱山高联》、《竹人世讲联》等。
二十世纪书坛大师吴昌硕的卓绝成就有哪些
他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以金石入画、入字,在绘画上,他惯用“写”的风格来绘画,所以他的花卉木石,笔力厚重老辣,力透纸背,有纵横肆意,气势雄强,它的构图也类似书法的布局,许多艺术评论家认为他多采用“之”字“女”字来布局构图。他的另一个艺术特色就是他喜欢从纸的中间开始绘画。在中国艺术史上,他可能是很少数的金石书画融合一体的艺术家。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在明末清初,由于他的艺术风格明显,地位显著,形成了“吴昌硕流派”,并对后来的艺术大家有极其深刻的影响,比如潘天寿、齐白石。由于他晚年定居上海,被后人归为“海派”艺术家的代表。现代最具实力的几大家傅抱石、李可染、黄宾虹等无不源自于吴昌硕。
吴昌硕的艺术不仅使中国艺术大师获益不浅,而且也让东洋日本艺术家顶礼膜拜。日本著名篆刻家河井荃庐曾向吴昌硕请教多年,并向日本篆刻界介绍,产生极大的影响。日本人称赞吴昌硕为唐代之后的第一人,他30岁时求教于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任伯年拍案叫绝,并预言吴昌硕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日本书画界对吴昌硕极为推崇,专门铸造吴昌硕半身铜像,赠西泠印社陈列。
还有一点,不能说是卓越成就,但是可以让我们这些后人受益匪浅,就是他在作画之前,先要构思,往往要过很长时间。及至酝酿到一定程度,整幅画面的形象在心中涌现,灵感随即勃发,于是凝神静气举笔泼墨,一气呵成,看去似乎毫不费力。等到大体告成之后,对局部的收拾,却又十分沉着仔细,惨淡经营,煞费苦心。常见他凝视沉思,笔头颤动,跃跃欲试,但很久不着一笔。他曾说过:“奔放处要不离法度,神微处要照顾到气魄。”一幅画作好之后,就张挂在墙壁上反复观赏,并请友人品评。大家提出意见,他就虚心听取,经过考虑之后,再着手修改,直到满意,才肯题款、钤印。万一画得不大满意,他就断然弃置,毫不顾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