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未都青花鉴宝视频

马未都青花鉴宝视频(马未都的收藏品一直不卖,还会有升值空间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12 03:26:50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马未都的收藏品一直不卖,还会有升值空间吗

有一次,马未都结束鉴宝工作后,去洗浴中心放松一下,意外的在大厅相中一张估价800w的梨花木古床,他跟老板说:“120w卖给我吧?”
老板斩钉截铁的拒绝道:“不可能,给我多少钱,我也不卖!”
马未都平时工作很是繁忙,偶尔的闲暇时间,也没别的爱好,除了四处“捡漏”,就是去环境优雅的澡堂子“搓搓澡”。
当天,马未都应邀去上海鉴宝,工作结束时大家都很乏累了,于是便有朋友提议去洗浴中心放松放松,马未都自然欣然前往。
结果没想到,刚进洗浴中心的大门,马未都就被摆在大厅正中央的一张古床吸引了,他凑过去,一股梨木的清雅香气便扑面而来。
马未都绕着古床走了一圈,发现这梨木纹路清晰美观,床头处还有一处明显的结疤,业内人士称之为“鬼脸”。
这说明,这张床不仅是梨木,还是最上等的花梨木。
凭借马未都多年鉴宝经验,他预估这古床的价值在800w左右。
那么,为什么价格如此高昂的“宝贝”会放在人来人往的大厅里呢?自然是老板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
马未都心中暗喜:“捡漏的机会又来了。”
于是,马未都找到了洗浴中心的负责人:“把你们老板叫来,我有一笔大生意要跟他谈谈。”
对方见马未都气质不俗,谈吐不凡,自然不敢怠慢,连忙打电话将老板叫了过来。
双方见面后,马未都并不着急直奔主题,而是跟老板闲话家常了几句。
在交谈中,马未都得知了几个重要信息:这个老板是个纯商人,从事的行业与鉴宝无关,并不知道这个古床的真实价值。
马未都摸清了对方的底细,也更有了谈判的底气,他开口说:“我就不绕弯子了,我看上你大厅里摆着的那张床了,80w卖不卖?”
老板摇摇头说:“不卖。”
马未都一副了然于心的样子:“那我再加20w,100w你卖不卖?”
老板还是摇摇头。
马未都叹了一口气,直视着对方的眼睛:“那我再加20w,120w,足够有诚意了吧?”
老板面露难色:“老先生,这床对我意义非同寻常,给多少钱我都不卖,您也不用再加价了!”
马未都见对方态度比较坚决,心里惋惜这次与宝物无缘,但还是不死心的在告别之时,递上了自己的名片:
“有朝一日,你想卖的时候,就再联系我。”
回到北京后,那位老板一直没有联系马未都,马未都也渐渐忘了这件事。
直到一年后的某一天,马未都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老先生,还记得我吗?那张床您还要吗?120w的话,我可以出手!”
马未都不解:“你不是很在意它吗?为什么突然决定卖掉了呢?”
对方语气低落的说:“这一年洗浴中心的生意不太好,我负了债,老婆又刚刚生了孩子,四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我这也是无奈之举。”
马未都听后回复道:“我可以收你这张床,但此一时彼一时,我只能出个半价?”
老板难以置信的反问:“60w吗?”
马未都回答:“不,是59w,我要再扣掉你1w,给你长个教训,如果你同意,这钱1分钟就会打到你的账户。”
对方在电话另一边沉默半晌,最后只能无奈的答应:“好吧!”
就这样,马未都以59w的价格买到了价值800w的古床,再一次捡漏成功。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有些收藏品不是马未都不卖,而是有价无市。
想卖出好价格,也要恰巧碰到好买主才行。
有一次,马未都到农村收购古董,瞄到一个喂鸡的盘子,就问:“大娘,这盘子卖吗?”大娘说:“这玩意你也要啊,送你得了。”到手之后,马未都找专家鉴定,这盘子价值1000w。

大家经常在综艺节目中看到马未都,喜欢听他讲有关“捡漏儿”的故事,可以说妙趣横生,让人十分神往。

不过尽管马未都在荧幕上侃侃而谈,但他也有失手的时候。

1987年,马未都在上海友谊商店,相中一个瓷碗,是大名鼎鼎的珐琅彩,又被称为“开光胭脂红彩山水纹碗”。
由于这个瓷碗胭脂色非常浓,鉴定文物的老先生误以为是民国时期盛行的高仿品,定价3w外汇券,折合人民币6w。

马未都看出其中的猫腻,眼馋的很,忍不住跟店员套磁,拍了不少马屁,店员才同意从柜台里拿出来让他把玩。

可惜当时马未都当年囊中羞涩,没钱买下这件古董,只能每次去上海的时候去看上几眼。

遗憾的是,有一天马未都再次去上海友谊商店,店员见了热情打招呼:“又来看碗吧!已经被一个傻帽儿3w买走了,宰了这人,我们半年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马未都只能悻悻地离开,直到第二年,这碗在苏富比拍卖会上再次出现,有一个日本人花792w港币(850w人民币)将其买走,听说此事,马未都悔恨地肠子疼了好多天,上厕所都不方便。

让马未都更没想到的是,1997年,这碗又被拿到苏富比拍卖会上竞拍,被人以2147w港币拿下,从此这只碗再也没有在市面上出现过,马未都估计这只瓷碗已经价值过亿,实在是欲哭无泪啊!

虽然这个漏没捡到,但并不是说马未都的眼光不行,只是碍于当年财力有限。

有一次,有朋友找到马未都:“我在农村见了一对黄花梨顶箱柜,您给长长眼?”

马未都一听心痒的不行,连忙陪朋友去看,结果大失所望,这顶箱柜只是普通货色,并不是黄花梨的。

临走时,马未都看见这家主人在院子里喂鸡,手里拿着盛鸡食的盘子似乎颇为不凡。

马未都不动声色地说:“大娘,这个盘子能卖给我吗?”

农村人比较朴实,大娘说:“这东西有啥好卖的,送你算了!”

马未都老脸一红:“这怎么能行呢!该给的钱还是要给的!”马未都付了钱,才跟朋友离开。

果然不出所料,回到家,马未都将盘子清洗干净,发现非常漂亮,后经专家鉴定,这盘子是明代宣德年间的漆器大盘,估价1000w往上。

当然马未都的收藏不仅这些,大多都收藏在观复博物馆。

马未都虽然嘴上说不图发财,只是喜欢收藏,也很少将手里的古董卖出,但随着物价上涨,这些古董肯定会增值。
一直不卖要划定一个期限。如果 社会 发展到不以价格划定藏品,只是用做研究和欣赏,文化高度文明,经济繁荣,收藏就不会成为谋生的手段,就谈不上升值了。但藏品是无价的。

马未都捡漏天价头盔,对方不识货被套路,咋回事

上世纪80年代,信息还比较闭塞,普通家庭连电话都很少有,所以,马未都做古董收藏捡漏什么的,基本都是靠认识的中间人联系。当时,马未都认识一个在乐团拉小提琴的,乐团的工作很清闲,一年到头也没有几场演出。

这位朋友大部分时间都闲着,没有演出时,他就靠自己的人脉,给马未都这种搞古董收藏的拉些买卖,赚点外快。有一次,朋友兴冲冲地跑到马未都家,对他说:“我发现一个大官窑罐子,特棒,你一定得去,不去不成。

马未都是国内的顶级收藏家,凭借他的好眼力和丰富的知识,和绝妙的“捡漏”本事,收藏了不少价值连城的宝贝,如今已经身价几百亿。除了喜欢逛国内的各大古玩市场,搜寻流落民间的宝贝,他也会到国外去,寻找早年流出到海外的宝贝。

有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拍卖会,顺便去那边的古玩商店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宝贝能带回来。马未都问:“有没有年代久远一点的?越古越好。”老板拿出一个青花瓷,对马未都说:“这个是清代的官窑,从皇宫里出来的,2万欧元

马未都还有点不放心,不知道里面会是什么情况,就把钱交给老婆,对她说:“你先别跟我上去,等我看看再说。”说完,他就自己上楼了。到地方发现,卖东西的地方是个办公室,各种人都忙着手里的事情,马未都进去,都没有人看他一眼。

后来,马未都一回忆,这都是“演员”,设了那么大的一个局,就等你往里钻呢。老板一看马未都来了,就从角落里搬出一个电视机那么大的箱子,一打开一个乾隆官窑大罐,青花的,特漂亮。

马未都也不太确定这个头盔到底值多少钱,但他认识上面的龙纹样式,是明朝的“五爪龙”,上面来用兰扎体写的梵文,现在已经根本没有多少人认识了。带回国内后,他带着给专家们鉴定,最后得出结论,这个头盔的主人就是明成祖朱棣,肯定是皇帝戴的。

而且这种头盔非常少见,国内几乎没有见过一样的藏品,价值5个亿。为了慎重起见,马未都把头盔运回国后,直接放入了仓库中。除了库管,任何人都没见过,因为这个头盔的文化价值实在太重要了。要不是有一次马未都讲一个军事节目,也不会把他拿出来。

马未都心里顿时不是滋味,早知道残了东西,过几十年能值这么多钱,还不如当初砍砍价把那个大罐子给买回来呢。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也会因为贪便宜而上当。

明明知道一个很便宜的价格是买不到好的东西的,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但偏偏还是不信邪,总觉得怎么看都没毛病。他曾说过,会在去世之前,把所有收藏全部捐给国家,一件也不会给子孙留,如果真是这样,也算他给国家做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