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旗旗主 八旗 清朝

清朝皇太极时期八旗旗主是谁?清朝庶吉士这个官是干嘛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5-06 21:12:01 浏览15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清朝皇太极时期八旗旗主是谁

清朝皇太极时期八旗旗主是:

正黄旗(45牛录):努尔哈赤

镶黄旗(20牛录):努尔哈赤

正红旗(25牛录):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

镶蓝旗(33牛录):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次子阿敏

正蓝旗(21牛录):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

正白旗(25牛录):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镶白旗(15牛录):努尔哈赤长子褚英长子杜度

八旗的最高长官是各旗的旗主。在清朝初期,这些旗主的权力非常大,地位仅次于皇帝。

事实上,当时的皇帝本人也是旗主,只是最大的旗主而已。满清早期的军国大事都需要皇帝和八旗旗主共同商议,共同裁决。皇帝本人并没有乾纲独断的特权。

八旗下属的基本组织单位叫牛录(汉语译为“佐领”),每个牛录有三百人。牛录越多的旗,实力就越强,旗主地位自然越高。比如最强的正黄旗拥有四十五个牛录,最弱的镶白旗只有十五个牛录。

扩展资料:

清太宗(皇太极,太祖八子)接任太祖之位系由八旗旗主共同推选而来,非太祖之命,其时太宗自将正黄、镶黄两旗。

接任之初,正红、正蓝、镶蓝旗主是和太宗平起平坐的,在朝政时都和太宗面南而坐,接受群臣参拜。每一旗主都相当于一个藩国国主。

后来,太宗通过实力与政治相结合的合纵连横,逐步削夺其他旗主之势力,形成太宗一家独大(非一旗独大,因太宗自将两旗)局面,集权之后,以后的皇位再没有出现八旗旗主推举的情况,

太宗一脉世袭了皇位,因此,直到大清亡了,两黄旗也都是由皇帝做为旗主,所以,说正黄、镶黄两旗都是世袭。

其他六旗旗主都不是世袭的,到世宗朝(雍正)除两黄及正白三旗以皇上为旗主之外,其他旗的旗主都变成了皇帝可以任意取舍封赏的虚职了,世宗对八旗之制的改革完全清除了太祖初创八旗制度的初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旗主

清朝庶吉士这个官是干嘛的

庶吉士官名。亦称庶常,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明洪武初年,选进士于六部诸司及翰林院之下观政。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永乐二年(1404)始专隶于翰林院,选进士之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情况有如今天的见习生或研究生。明代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清雍正以后,选馆更为严格,由皇帝主持之朝考决定。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清朝时汉人大臣中,亦多出于翰林庶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