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圆圆

陈圆圆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7-01 02:10:05 浏览8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公元1624年,苏州。

一声响亮的啼哭昭示着一个贫寒的家庭诞生了新的生命。

父亲为她取名邢沅,字畹芬。

这是一个美好的名字,里面含着祝福与爱意。

但这份爱意注定无法持久,女婴尚未长大成人,便已失去了双亲。

幸而姨母陈氏收养了她,给了她一份温暖,从此以后,她便跟了姨母姓,改名陈沅。

陈沅很美,从小便是,不但如此,她还对音律极有天赋。

随着她渐渐长大,终日余音未绝的秦淮河上,便多了一道美妙的声音,令人心醉。

之后,一位在南京,苏杭和无锡一带名动一时的名妓诞生了。

艺名——陈圆圆

十八岁,正是一个女子最美好的年龄。

对于陈圆圆来说,更是美艳不可方物。

“每一登场,花明雪艳,独出冠时,观者魂断”

“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都是对她最好的形容。

她善唱弋阳腔,演西厢,扮旦角,妆红娘,体态轻盈,莺鹂婉转,色艺远近闻名,成为一代江南名妓。

自古红颜多祸事,由来英雄爱美人。

但无论是不是英雄,都爱美人。

公子王孙历来风流多情,秦淮河上最常见的便是他们的身影。

绝色美人陈圆圆,自然成了他们竞相追逐的求欢对象。

而这,也是陈圆圆被卷入政治中心的开始。

一入风云,便再也身不由己了。

公元1642年,陈圆圆被田弘遇掠入北京城。

田弘遇是田贵妃的父亲,田贵妃当时是崇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因而身为国丈的田弘遇水涨船高,身份越发尊贵了起来。

他仗着自己的身份卖弄权势,肆意妄为,也没有一人敢惹他。

因为当时田贵妃身体欠安,田弘遇为了保住田家的地位,便时常去各地搜罗美女,送进宫取悦皇帝。

纵然当时陈圆圆被家人藏了起来,当地百姓还集结千人保护她,也都反抗不了一方权贵的威势。

正是——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陈圆圆也许会想,自己的命运大约是在权贵之间流连终老或是被皇帝看中,零落后宫吧。

可命运偏偏不如人意。

彼时的明朝内忧外患,崇祯皇帝早已没了心思欣赏美色,望着被田弘遇带进宫的陈圆圆,朱由检只是摇头叹息:“此女诚佳人,但朕以家国多故,未尝一日开怀,故无及此。国丈老矣,请留殊色以娱暮年。”

田弘遇无奈,只得将陈圆圆带回了田府。

这就是陈圆圆与崇祯皇帝唯一的一次见面。

崇祯十五年,田贵妃病逝。

深感失去靠山的田弘遇因树敌颇多,不得不为自己另谋后路。

于是,他把目光瞄向了当时正受崇祯皇帝最为器重的年轻有为的将军——吴三桂。

田弘遇或许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他的这个决定,改变了国家与民族的命运,成为历史的一大转折。

公元1612年,山海关的第三个军事据点——中后所城,吴三桂在这里出生。

他出生于一个军官家庭,父亲吴襄为他取名三桂,字长白,另一字雄爽。

史书中对吴三桂的描写——巨耳隆准,少髭须,眉长而眼细,瞻视顾盼,尊严若神

吴襄希望他的这个儿子日后能成为文武双全的英雄豪杰,文能提笔写文,武能挥刀杀人。

显然,吴三桂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在吴襄严格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吴三桂,从小就表现地极为优秀,他赴京应试那年,才不过十六七岁,便一举考中了武举人。

自幼喜爱兵书与史书的吴三桂,将《后汉书》中“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当作了他的座右铭。

当大官,娶美妻。

这不仅仅是吴三桂的梦想,更是几乎所有男人的梦想。

可吴三桂却真正做到了。

他入仕以后,表现突出,所以升迁的速度极快。

23岁,前锋右营参将。

26岁,前锋右营副将,离总兵之位不过一步之遥。

或许,吴三桂的梦想不过是成为一代名将,名留青史,可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不按常理出牌。

公元1643年10月,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在陕西潼关击败了明军主力,杀死明军主帅孙传庭。

次元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正月初三,李自成派大将刘宗敏、李过率领精兵两万作为前锋,北上征明,放言三月初十兵临北京城下。

崇祯皇帝闻讯,惊怒交加,急召京中百官以及镇守在山海关外宁远城的总兵吴三桂前来,商议京城防务事宜。

吴三桂领命回到北京,又听从指令准备再次奔赴山海关。

本一切如常,可偏偏临行前,国丈田弘遇在府中设宴,极力邀请他参加,表示要为他践行。

吴三桂推辞不过,便欣然前往。

田府雕梁画栋,灯火辉煌,各种美味珍馐令人赏心悦目。

酒至半酣,田弘遇为助酒兴,便唤出府中歌姬奏乐唱曲。

只见一婀娜身影轻抱琵琶款款前来,冰肌玉骨,明眸皓齿。

吴三桂的眼神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只见眼前女子犹如画中仙子,闭月羞花,倾国倾城。

他不禁望得痴了。

女子轻唱了一曲《飘零怨》——

侑酒承欢,豪筵彻夜;歌扇舞衣,消磨无价;似这般飞逝了少女年华,咨嗟!谁怜我禁闺巷永,横塘路赊。蓦传呼:少年客乍到豪家,未必竟终身有托,祸福凭他。算来身世总飘零,思忖也心魂惊怕。罢!罢!罢!只恐宿缘注定,无错无差。

吴三桂不觉心醉神迷,赞叹不已

他放下酒杯问道:“国丈,这便是京中著名的陈圆圆吧?”

田弘遇微笑点头,命陈圆圆为他斟酒。

宴饮结束,回到家中的吴三桂如何也忘不了陈圆圆,佳人的一颦一笑皆牵动着他的心肠。

次日一早,他便请京中一位至交去了田府,表示愿意重金娶陈圆圆为妾。

田弘遇犹豫了一番,最终打算忍痛割爱,以此来结交吴三桂。

吴三桂听闻田弘遇愿将陈圆圆相赠,便备了厚礼亲自登门道谢。

田弘遇提出要求,希望吴三桂日后能照应他一家老小。

吴三桂欣然答应:“如能以圆圆相赠,我保全大人一家,当先于保国。”

也许,就是从这里开始,陈圆圆便在吴三桂心中有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

彼时的吴三桂33岁,娶有正妻张氏,张氏还为他生下一子,取名吴应熊。

但张氏非他所选,故而平日虽然多有尊重,到底也算不上爱情。

正是夜宴上灯火交映的那一眼,才是他这一生爱情的起点。

吴三桂本是奉命回到山海关,如今骤然有了陈圆圆,佳人在侧,原本毫不迟疑的前往变得犹豫不决了起来。

他甚至想将陈圆圆带到军中,日夜陪伴在侧

其父吴襄劝阻:“你堂堂镇守山海关总兵,现国家内忧外患,清兵在关外虎视眈眈,你须全力以赴为国出力,带一女人,既让你分心,又会动摇军心。”

吴三桂觉得有理,无奈之下只得依依不舍地与陈圆圆道别。

对于陈圆圆来说,自己的命运已经发生了转变。

从府中为人娱乐的歌姬,变成年轻有为的将军最宠爱的小妾,这是她始料未及的。

但吴三桂英俊潇洒,又文武双全,前途无量,对她也是百般呵护,她如何能不动心呢?

她如浮萍一般漂泊的身世,好似即将要彻底安定下来。

于是,对于吴三桂,她从感激之情,也渐渐心生情愫。

看见吴三桂不舍地与她道别,她虽然同样不舍,却不同于寻常女子一般啼哭。

她道:“妾也难舍将军,但毕竟儿女情长不敌家国大事,大丈夫保国护边乃神圣使命。将军是卫国英雄,绝不可留恋妾身而延误王命。”

吴三桂大为动容:“圆圆深明大义,三桂钦佩不已,誓将永不负你!”

就这样,仅仅与陈圆圆温存几天的吴三桂便匆匆奔赴了山海关。

彼时的山海关外,大清国已由六岁的福临继位,年号顺治,由叔叔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左右辅政,对风雨飘摇的大明朝正虎视眈眈。

而在山海关内,李自成也步步紧逼。

公元1644年三月初,大顺军攻克山西省内的宁武关,大同、宣府告急,京师震动。

崇祯皇帝立刻下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令他火速回京护卫。

吴三桂接到命令后,将宁远城内的十几万军民全部撤入山海关,准备入京勤王。

公元1644年三月中,大顺军抵达居庸关,守将唐通开关投降,大顺军兵不血刃,成功入关,兵临北京城下。

崇祯皇帝听闻外城已破,焦急万分,太监张殷劝他投降,被崇祯皇帝大怒之下一剑砍死。

随后,他一口气灌下几杯烈酒,拿着宝剑冲入后宫,逼周皇后上吊自杀,又亲手杀死妃嫔数人,还砍了年仅15岁的女儿长平公主的左臂,泪流满面之下不禁仰天长叹:“可怜你这小小女子,不该生在帝王之家!”

他颤抖地丢下宝剑,准备随太监等人从齐化门逃出北京,但失败了。

1644年3月19日,绝望之下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

明朝,灭亡。

大顺军入城以后,明朝在京的文武百官三千多人,如丧家之犬一般纷纷投降,其中包括吴三桂的父亲吴襄。

这个消息传到了山海关,吴三桂不禁潸然泪下,大明已亡,他一代明将又要何去何从?

此时,山海关内由于军饷缺乏,已一年多的时间无法领到军饷,军心正浮动不已,此消息传来后,彻底军心动荡。

这时,李自成派来的使臣恰好带着足够的军饷前来招降,吴三桂心动了。

与诸将商议之后,吴三桂最终打算投降李自成,并将山海关内一应军务交给了大顺军的将领,自己则带着部下准备赴京朝见新王李自成。

他一边计划着出发,一边不放心在京中的一家老小,便派数名心腹前去打探。

等他抵达玉田县时,正好遇见了派出的几名探子。

吴三桂问:“我家如何?”

探子道:“家已被抄了。”

吴三桂不以为意:“无妨,等我回京,他们会还给我的。”

吴三桂又问:“我父如何?”

探子道:“吴老太爷已被刘宗敏抓走。”

吴三桂依然不以为意:“等我回京,他们会放人的。”

这时,一个探子忽然冲了进来,急声道:“主帅,陈圆圆夫人已被刘宗敏抢走了!”

吴三桂勃然大怒,拔剑砍案,大喝道:“闯贼!表面招降,实在引我入京斩尽杀绝,我吴三桂堂堂大丈夫,不能保全家室,为人折辱,还有何面目见人?誓要报仇!兴兵剿闯!”

当天下午吴三桂就率兵杀回了山海关,夺回了所属权。

吴三桂叛变的消息传到京城时,李自成大吃一惊,急忙问明了原由,先将吴襄和陈圆圆送回了家中。

同时召来诸将商议,如招降不成,便兴兵夺关。

此时的将领们入京享乐不久,都不愿再战,便沉默不语,李自成只好表示要亲自前往。

有将领劝说道,吴三桂手下全是精兵强将,有“关宁铁骑”之称,不可轻视。

李自成不屑,认为吴三桂只有几万人,而自己拥有精兵数十万,不费吹灰之力就可消灭吴三桂。

这时,有将领表示,走投无路的吴三桂或许会联合清兵。

但李自成依然摇头,冷笑道:“吴三桂与清兵仇杀已久,清兵不会救他,况且清兵即便愿意出兵相救,也远在沈阳,等他们赶到,至少需要月余,而那时,我李自成早已夺回山海关了。”

可李自成哪里料到,在他们说话之时,清兵就早已从沈阳出发,抵达广宁了。

清兵之所以来得这么快,正是因为走投无路,自知抵抗无望的吴三桂,写信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清廷借兵了。

可这一切李自成都被蒙在鼓里。

他带兵前往山海关时,还随军携带着吴三桂的家人,包括陈圆圆。

吴三桂假意再次投降,实则已暗中联合清兵,准备大破大顺军。

但彼时的吴三桂并没有将大明江山拱手相让的意思,面对前来招降的清廷使臣,吴三桂道:“你我合并击败闯贼后,需访到本朝皇太子,立于南京。本朝据河之南,大清占河之北,以黄河为界,永结盟好。”

多尔衮见情况紧急,又怕吴军再次投降大顺军,只得先答应了下来。

于是,吴三桂与清廷合兵一处,大破李自成。

1644年4月29日,李自成在紫禁城武英殿内匆匆登基称帝。

1644年4月30日,李自成烧毁明朝皇宫,撤出北京。

1644年5月1日,吴三桂绕过北京城,追击李自成。迫使大顺军一退再退,败于真定,退守西安。

1644年9月,清廷从沈阳迁都北京。

10月初一,年仅八岁的顺治帝举行登基大典。

江山,彻底易主。

吴三桂再也无所依持,便剃发称臣,归降清朝。

值得一提的是—

当时李自成听闻吴三桂“杀来使,降清廷,引清兵入关”,大怒之下欲杀陈圆圆泄愤,而陈圆圆不动声色,大义凛然地道:“妾听说吴将军之所以拒降大王而归顺清廷,完全是因为妾身被刘宗敏所辱。大王杀我,我名不足惜,只怕吴将军誓与大王血战到底,对大王反而不利,望大王三思而后行。”

李自成听后觉得有理,便打消了杀陈圆圆的念头。

后来李自成败退到北京,又打算带陈圆圆一起撤出北京城,陈圆圆是个极其机敏聪慧的女子,她对李自成说:“妾身既事吴将军,岂敢再有三心二意。妾若同大王一同西行,吴将军必然穷追不舍。大王若将妾留在京城,我将大王对我的知遇之恩告诉吴将军,劝他不要追赶,大王也可以安全西撤。大王对我的大恩大德,妾将永生不忘。”

于是,陈圆圆再次凭借她的智慧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如此奇女子,不仅有无双美貌,更是有无双智慧,如何不令人心动。

公元1659年,吴三桂受封平西王,镇守云南。

彼时的清廷有个规定,平西王、定南王,靖南王等藩王的正妻可以封为妃子称号。

按道理来说,张氏身为吴三桂原配夫人,且育有一子,无论如何也该名正言顺地封妃,但吴三桂却因为宠爱陈圆圆,却想将这个恩宠赐予她。

陈圆圆当时已经年届四十了,但依然姿容秀美,远胜常人。

她自知自己得到的已经够多,如果再享受这份正妻才可享受的恩宠,反倒容易为自己招来祸事。

于是她给吴三桂写了一封陈情信——

妾以章台陋质,谬污琼寝。始于一顾之恩,继以千金之聘。流离契阔,幸得残躯。获与奉匜之役,珠服玉馔,依享殊荣,分已过矣。今我王析珪胙土,威镇南天,正宜续鸾戚里,谐凤侯门,上则立体朝廷,下则垂型裨属,稽之大典,斯曰德齐。若欲蒂弱絮于绣裀,培轻尘于玉几,既蹈非耦之嫌,必贻无仪之刺,是重妾之罪也!其何敢承命?

陈圆圆知进退,识大体,如此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奇女子,再次赢得了吴三桂的尊重与欢心,因此,吴三桂对她的宠爱有增无减。

也许陈圆圆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与吴三桂在云南度过的日子是最快乐与安逸的。

但也仅是一段时间而已。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以色侍人,色衰而爱驰,总发生在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转场。

美人迟暮,是无法更改的自然法则。

即便如陈圆圆这般不仅有美貌,更有智慧与才华的女子,也不例外。

岁月已经很优待她了,可她的脸上依然抗不住岁月的风霜。

她纵然被宠爱了许多年,最终是逃不过被新欢替代的命运。

后来吴三桂不仅收了两位宠妓“四面观音”和“八面观音”在侧,还派遣专人到盛产美女的三吴地区去选购十五六岁的秀女,先后购得四十多名能歌善舞的美女,日夜歌舞不断,声色犬马,纸醉金迷。

只是陈圆圆终归不是一般女子,她明白,清心寡欲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对于人生,她早已没有了太多所求,而且,从吴三桂在云南疯狂拓展势力开始,她就明白了,这样的做法必定无法善终。

但吴三桂不会听她的,她的话早已没有了分量。

最终,清廷对吴三桂忍无可忍,派兵剿灭了这个不安稳的因素。

吴三桂一死,树倒猢狲散。

他府中的美人都不知去向,包括陈圆圆。

陈圆圆的下落,至今无史料可考,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

有人说她投莲花池自尽,有人说她自缢而死。

也有人说,她其实隐姓埋名,换了一个地方,好好地活了下来,真正地为自己而活,不作为谁的女人,只是作为陈沅,那个很多年前在秦淮河上,美丽动人、喜爱音律的小姑娘。

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时至今日,我们没办法知晓真正的结果是什么,历史的真相早已尘封在了过去。

我们只能从史料的只字片语中,拼凑出一个令人惊叹又唏嘘的爱情故事。

一个生于将门之中,文武双全,志向高远的护国将军。

一个长于秦淮河上,能歌善舞,美丽聪慧的江南名妓。

他们本不该有所交集。

可命运偏偏喜欢与人玩笑。

灯火交映中的那一眼,历史的车轮开始无情地转动起来。

因为一个女人,立志报国希望名留青史的将军却背负了千古骂名。

因为一个男人,通晓音律不过以此谋生的名妓也成为了红颜祸水。

如何不令人叹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