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沁灭 林凤祥 乐行 何死在

僧格林沁灭林凤祥,杀捻军首领张乐行,为何死在一少年手里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6-30 18:20:12 浏览7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作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二十六代孙,晚清时期的蒙古族将领僧格林沁,自小便爱好习武,尤其擅长骑射。凭借着后来在战争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僧格林沁在清廷中,获得了“国之柱石”的称号。

(僧格林沁旧照)

由于晚清时期,朝廷腐败,大量百姓走投无路,因而在当时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僧格林沁的威名,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平叛中,慢慢累积累了起来。

1855年,在与太平天国北伐军的战斗中,僧格林沁大败太平军,并且还生擒了林凤祥和李开芳两人。立下大功的僧格林沁一战成名,被晋升为亲王。

除了内战在行之外,在清廷一向被人所诟病的外战中,僧格林沁也有着亮眼的表现。

1859年,僧格林沁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痛击英法联军,除了毁伤十多艘舰艇外,还造成了英法军队近500人的伤亡。在当时清廷孱弱,屡遭挨打的局面下,僧格林沁此战,也算是为数不多的一场硬气战役。

不过,尽管僧格林沁指挥水平超群,作战经验丰富,但他最后的结局,却颇为凄惨。竟然在一片麦田里,被一个16岁的少年活活砍死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受太平天国运动的鼓舞,广大百姓纷纷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其中又以捻军影响最大。

说起来,捻军其实成军已久。从1851年开始,捻军就开始在南阳等地聚众起事。1855年黄河决口之后,大批流离失所的灾民无家可归,也纷纷投入到捻军的起义浪潮中,这便使得捻军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在这之后,各路捻军齐聚安徽,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会盟。经过商讨,各路捻军最终推举张乐行担任捻军盟主,捻军也由此正式成为一个有领导有约束的组织。

(太平军起义)

1860年,捻军势力已经发展到了直隶、山东一带,这使得清政府颇为不安。为了解决身边的威胁,清政府不得不派出僧格林沁,前往山东剿捻。

在剿捻初期,僧格林沁凭着自己丰富的作战经验,率领蒙古骑兵联合五省兵力,多次击败捻军。捻军部队在几年内,被招降和打散近三十万人。

不过,尽管捻军损失惨重,但他们同样给清朝官兵造成了巨大损伤。僧格林沁的剿捻之路,显然不会走得太舒坦。

随后几年中,僧格林沁一直在卖力地剿捻。在同捻军作战的几年间,僧格林沁抓住了捻军盟主张乐行,将他凌迟处死。

不过,捻军的势头,却并未因盟主的死亡而减弱。他们在逆境之中展现出了足够的韧性,这让僧格林沁颇为郁闷。

到了1865年,由于捻军问题迟迟无法解决,清廷决定派刚刚平定了南方太平天国运动的曾国藩北上,协助僧格林沁共同剿捻。

由于进展不顺,朝廷派出一个汉人将领来指手画脚,这让贵族出生的僧格林沁,心里颇为郁闷。

(曾国藩)

​为了避免遭受耻辱,僧格林沁决定加快进度,想赶在曾国藩赶来之前,将捻军彻底剿灭。

在与捻军几次交手后,僧格林沁的急躁情绪,逐渐被曹州统领捻军的张宗禹成功发现。这位张宗禹,却正是张乐行的侄子。他对张乐行的死,一直耿耿于怀,对僧格林沁,更是恨之入骨。因此,张宗禹利用僧格林沁急于求成的心理,巧妙地设下了圈套,最终成功将僧格林沁的部队完全包围。

在遭到捻军几波不要命的冲击后,僧格林沁决定,亲自率领部队发起一次绝命突围。不过,遗憾的是,僧格林沁的随身亲信,在突围过程中几乎全军覆没。而僧格林沁本人,也在突围到吴家店一带时,由于伤情严重,只能潜伏到麦田之中。

张宗禹赶来之后,便下令部队开始了大范围的地毯式搜索,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最终,年仅16岁的捻军将士张皮绠,在麦田中发现了一名身穿黄马褂的清军将领。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更何况还是一只受伤的老虎。张皮绠飞奔上前,一刀便结果了那人的性命。随后,张皮绠将清将的帽、珠、花翎穿戴在身上,回到军中复命。经过确认,那名清将正是僧格林沁。

(参考资料:《清史稿》《捻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