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用17万收购古画,转手卖出8700万天价的鉴宝专家刘岩,现状如何
白居易《简简吟》中的这句诗很多时候被我们用来形容无常的世事,的确如鲁迅所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因为美好的东西又往往太易碎了,所以往往很多绝世珍宝都十分昂贵,因为它们历经了岁月洗礼,是十分脆弱的;同时因为珍宝的可贵,更加需要人们的小心呵护,越显得珍贵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行业也逐渐被人们所追捧,但面对众多花花绿绿的文物,许多人都拿不住主意,于是乎,各种鉴宝节目也就应运而生了。对于这种节目的流行,有着其特定的原因——因为人们的猎奇心理,我们往往因为生活的十分普通,我们就更乐于去看别人身边普通的物件却有可能是无价之宝的剧情,从而自己也会对生活有着一定的信心,也同样的去期待生活中有着这样的惊喜。或者看见别人以为自己拥有绝世珍宝,但是经过鉴定以后发现一文不值的那种落差感。
实际上这种节目也知道观众们的这种特性,所以节目都是以娱乐性为主,重要的是鉴宝背后的故事,并不会有特别专业的手段对古董宝贝进行鉴定,但是人们还是对于这种节目乐此不疲。
在这种节目中,有一名鉴宝专家叫做,刘岩此人并不简单,拥有极高的学历,除此以外,这个人还在文物局等专门的相关部门里工作过,所以对于古董玩物,刘岩在这个领域可以说是十分专业的一个人了。不只是观众这么认为,连很多的鉴宝节目制作人也这么认为,所以往往很多节目都有刘岩作为鉴定专家,请到了刘岩就是对于自己节目专业性的一个提升。
观众对于刘岩也十分追捧,因为刘岩看起来就拥有十分睿智的外表,同时在鉴宝的时候,对于各种经典都能娓娓道来,十分有学识,刘岩符合了大多数人对于专家的想象。
但就是这样受人尊敬的刘岩,在此后人们对他的印象却越来越差,因为刘岩不仅辨认错了一幅画,还陷入了“骗画”的风波,用17万收购了一幅古画,转手卖出8700万的天价。就是自刘岩事件出现以后,鉴宝这类节目变少了起来。
刘岩鉴定出错的那幅画叫做《嵩阳汉柏图》,这幅画的作者是乾隆皇帝,正是因为作者的特殊性,所以拥有极高的价值,除此之外,这幅画的艺术价值也是十分高的。带这幅画来参加鉴宝节目的主人公叫做朱云,来自于河南郑州,当时已经六十六岁的朱云也经常观看这类节目,对于节目中的专家的话深信不疑,所以在公元2009年的时候,朱云和自己的兄弟带着这幅画来到了一个叫做《华豫之门》的鉴宝节目,这也就是刘岩作为专家嘉宾的一个节目。
当时一看到朱云的这幅《嵩阳汉柏图》,刘岩一口断定这是赝品,并不是真的乾隆所作的,而是其他人模仿的。当时朱云和他的兄弟都感觉难以置信,因为他们对于这幅画的期望价值是很高的,但是突然听专家说不值钱,两人一时感觉难以接受,但是因为刘岩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也经常看刘岩的节目,所以不疑有他,当时就准备带着这幅画回到家里了,因为即使是假画,毕竟还是珍藏了很长一段时间。
让朱云没想到的是,刘岩在节目结束以后,专门联系了他,在电话里跟朱云详细地说了这幅画相关的一些细节,同时表示会给朱云的这幅画找到一个买家,因为虽然这是一幅假画,但是在画作的很多细节方面都处理得很好,虽然没有收藏价值,但是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朱云因此对刘岩感到十分感激,因为刘岩在这个时候能够对他们伸出援手,所以在朱云心目中刘岩的形象更加光辉了。
后来刘岩联系了朱云,说已经有人愿意出17万买这幅画,还补充道这幅画其实不值17万,但是买家看在刘岩的面子上愿意买一个相似度很高的赝品回家供自己欣赏。朱云对自己的假画已经不抱希望了,这个时候听说还能卖出17万的高价,朱云只觉得这是意外之喜,所以很快与刘岩联系签订了合同,把这幅画以17万的价格卖出去了。
故事进行到这里,在朱云的心里刘岩无疑是一个十分正直、权威,并且很善良的人,所以朱云对于刘岩的话都没有仔细推敲过,完全以刘岩的话为准,实际上,如果朱云当时仔细思索了,就会发现刘岩这个人身上有着许多的疑点。但是朱云对于刘岩报以完全的信任,这个时候朱云也并不知道这个刘岩是怎样的辜负了他的信任。
公元2010年12月,《嵩阳汉柏图》在北京的拍卖行被拍卖出了8700多万的价格,这个高价轰动了一时,朱云听说了这件事以后,立刻去打听这幅画的卖家,结果就是刘岩,到这个时候,朱云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还是一个十分并不算高明的骗局,但是就是因为朱云对于这个鉴宝专家全然地信任,最后才造成了这种结局。
这幅画明明能卖出这么高的价格,而自己得到的钱甚至没有零头那么多,朱云当然不肯咽下这口气,所以用一纸诉讼书将刘岩送上了法庭。
在相关人员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了更惊人的事实。
这个所谓的鉴宝专家刘岩,实际上根本就是别人假冒的,并不是真正的刘岩,真正的刘岩还在潜心研究古代的奇珍异宝,并没有出来接过任何的综艺节目,所以这个人不仅冒用了刘岩的身份,同时还用这个假身份欺骗了朱云的《嵩阳汉柏图》。
但是刘岩对于朱云的起诉并不是十分在意,因为当时刘岩与朱云是签订了协议的,所以这是一出你情我愿的交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云最后败诉了,但是这出事件已经传开了,很多人都对此感到无比震惊,因为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看的鉴宝节目中竟然鱼目混珠,混进来了一个学术骗子。所以观众们对于鉴宝节目的追捧度急剧下降,鉴宝节目早已没了那种热度,因为看不到收益,也不再有人愿意去做这类的节目了。
事实上,策划了这一场骗局的刘岩并没有就此金盆洗手退出江湖,而是继续以刘岩的身份活跃着,刘岩现如今仍然在一些地区小范围的鉴宝活动有着自己的身影,虽然刘岩的口碑已经不在了,但是还是有人出于种种目的会邀请的参加。
结语
通过这个事件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别人的突如其来的善意,一定要保持警惕心,切不可因为对于对方身上的光环就选择轻信,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遭遇骗局。同时对于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好好保护,有个成语叫做“敝帚自珍”,只要是自己的东西,再普通再便宜我们都应该把它当作是无价珍宝来看待。
曾以17万“骗画”,再以8700万天价转手的专家刘岩,后来怎样了
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一叶梧桐遮望眼,顾转前事皆浮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来凡尘走一遭,无非都是为了名利二字而已,只是每个人选择的路径不同,有些人光明正大,得的是正义之财,有些人则是投机取巧,取得是不当得利。
在诸多的行业当中,有一个行业似乎超脱了所有的交易规则,那就是神秘的古玩界。
这是一个普通人看似熟悉,但又极其陌生的行业。熟悉是因为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他的存在,陌生则是因为这个行业超高的门槛。
有人因为捡漏一夜暴富,也有人因为打眼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十年前在鉴宝专家刘岩的身上,就发现了特别诡异的一件事。
01屡屡登上鉴宝节目的专家
前几年电视上的鉴宝节目火的是一塌糊涂。一方面电视机前的观众可以一览全国各地的古董宝物,一方面还能看到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气息。
在这些鉴宝节目当中,我们也逐渐认识了一些各种文物鉴定的专家,刘岩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想很多观众和我一样,对于刘岩这位鉴宝专家的初次印象来源于央视的鉴宝节目《寻宝》。
在全国各地寻宝的过程中,当地的老百姓拿出手中珍藏的宝物,递到各位鉴宝专家的手中,评定这些古玩字画的真伪。
在这其中,各个鉴宝小组的专家各显其能,无论是古玩字画,还是青铜玉器似乎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
仅仅几分钟的时间不仅能辨出真伪,还能说出这些古董背后的故事,情不自禁地给这些专家们竖起大拇指。
刘岩不仅是《寻宝》栏目中的常客,身上自带的光环也是不少,不仅是首都博物馆的鉴定专家,还是国内多家博物馆的顾问,经过他手的宝贝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而他也是电视上各种鉴宝节目的常客,像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北京卫视的《一锤定音》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但近些年来,这位专家却渐渐的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当中。
刘岩的消失和他参加的一个鉴宝节目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而这件让普通观众看得云里雾里的故事,至今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只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暗淡了下来而已。
02喧嚣尘上的官司
买定离手、钱货两清似乎是古玩行的规矩。只要双方交易完成,即便是买家捡了个大漏,那是买家的本事,卖家也只能自认倒霉。如果是买家走眼,那自然是卖家的本事,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但对于郑州的朱云来说,他所经历的那段往事更像是一场阴谋。
故事还要从09年,在郑州上演的一出鉴宝的栏目上说起。那一天河南卫视的鉴宝节目来到了郑州的街头,寻访藏在郑州老百姓手中的宝贝。
那次节目海选现场的专家正是刘岩。当海选的现场风风火火地进行时,一个叫朱云的人带着一幅字画来到了海选的现场。
朱云的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一见到刘岩就把手中的卷轴交到了刘岩的手中,并且信心满满地说这幅字画是绝对的真迹。
当刘岩打开字画的时候,先是大体地看了一下这幅画作的大概情况,而后简单地问了朱云几个问题,便有意无意的向朱云透露出这幅画是赝品的意思。
朱云脸上的笑容渐渐的消失,想来自己视如珍宝的画居然是赝品,心里自然有些不舒服。不过刘岩还是偷偷地告诉他,晚上让他来到自己住宿的酒店,想和他交流交流。
当天晚上朱云依照约定来到了刘岩的住处。刘岩告诉他这幅画虽然是赝品,但是多少还是值几万块钱的,愿意替他牵桥搭线,帮他把这幅画出手。
既然专家都说是赝品了,自然就觉得没有珍藏下去的必要了,既然能出手,那就换成人民币算了。
后来刘岩果真找到了一个姓程的买家,双方经过多次讨价还价之后,以17万的价格交易成功。
画一出手,朱云就没在想别的,直接回到了家中。本来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然而两年之后,事情发现了变化,这幅画作在拍卖会上拍出了8700万的高价,朱云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被刘岩骗了。
而那个姓程的买家很有可能是他的同伙,越想越觉得憋屈的朱云将刘岩和买家双双告上了法院。
03谁才是刘岩
这幅画正是出自其乾隆之手的《嵩阳汉柏图》。乾隆在书画史上的确算不上多么出众的大家,但也绝对不是一般普通的画作。
与大家相比确实逊色了不少,但毕竟还是一代人王帝主,他的画作绝对不止17万而已。
朱云在把刘岩和买家状告到法院之后,便开始搜集相关的证据,用于佐证他们的诈骗行为。
然而当他深入调查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让他云山雾罩的问题。原来他发现在相关的资料当中,有两个叫刘岩的鉴宝专家。
这两个专家不仅名字相同,而且履历相似,甚至头衔和身份也相差无几,只是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广东而已。
当司法机关联系到刘岩的时候,他声称所有的交易程序都是合规合法的正常交易。他在交易的过程中没有明说这幅画作一定是假的,所以他不认为自己有欺诈的行为,而且言之凿凿的说拍卖会上的画是姓程的买家自导自演的。
于此同时两个刘岩也对掐了起来,北京的刘岩说自己长期参加鉴宝类节目,谁真谁假一目了然。
广东的专家则声称多次联系对方,请求对方不要再盗用他的相关资料,两个人也是打得不亦乐乎。
有人说姓程的买家只是想借机炒作而已,画是他特意用高价买下来的,只是为了提升画作的热度,用于以后可以用一个高价出手。这一折腾更是分不清谁说的是真,谁说的是假了。
这个案子也由于缺乏相关的直接证据,被迫停止了调查。至于这幅画的真假也就从此没人再去追问下去。
04结语
经过这次风波以后,北京的刘岩去往了香港,并且还是以鉴宝专家的身份出入在各种场所。
广东的刘岩则用另外的一个名字继续着他在国内的鉴宝事业。对于这个行业,因为没有相关的监管机制,也就造成了这种行业乱象。
只不过这个故事当中真正的受害者朱云没有得到最为公平的待遇。
无论画是真是假,都无法平息他内心深处的那份委屈。至于这是否是一个骗局,也知道是各自判断了。
鉴定专家刘岩花了17万“买画”,转头就卖了8700万,后来咋样了
刘岩移居了中国香港,这件事对他鉴宝生涯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他继续从事混迹在鉴宝中。其实大部分的鉴宝专家,水平都不高,导致“伪专家”满天飞,人人都想鉴宝,却没人鉴定伪专家。
全民鉴宝
在全民娱乐的时代,除了各类影视节目,新闻广告常常出现在电视上,为了满足社会大众越来越炽热的观赏欲望,各类节目层出不穷地被搬上屏幕。
只要能博得眼球,获取大量的流量,提高收视率谋得利益,任何题材的节目都可能诞生。在电视节目制作人经过一系列筛选后,既有文化艺术知识的输出,又有抓人眼球的真假辨别元素的一系列鉴宝由此诞生。
《寻宝》、《一槌定音》等节目层出不穷地出现,在电视台的支持以及请来的各位鉴宝学识深厚的专家的背书下,全国各地数不清的持宝人带着自己家族世传或是收藏的珍宝,来到节目上接受品鉴。专业的品鉴,激动人心辨别真伪的过程,观众不仅能获得专业学识的灌溉,也能在紧张的鉴宝氛围里拥有兴奋刺激的体验。一时之间,各类鉴宝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
刘岩花了17万“买画”,转头卖了8700万
为此节目组还请到了国内权威的鉴宝专家,而这边文章中所说到的刘岩,就是鉴宝专家的其中一位。先前刘岩在国内鉴宝行业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他在出了名头之后,私下里也会有偿接收鉴宝工作。
后来由于他在一次鉴宝工作中,将鉴宝人的真画说成是假画,以17万人民币的价格买下了这副真画,却转手卖到了8700万元,作为一个鉴宝专家,它的行为受到了社会强烈谴责,有可能还会追究其法律责任,那么他后来怎样了呢?
刘岩后来咋样了?
由于舆论声太大,程功也将《嵩阳汉柏图》收回了。由于这起“案件”错综复杂,而且涉及的是艺术品,价格很难定夺,这件事也是一拖再拖,由于证据不足,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刘岩移居了中国香港,这件事对他鉴宝生涯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他继续从事混迹在鉴宝中。其实大部分的鉴宝专家,水平都不高,导致“伪专家”满天飞,人人都想鉴宝,却没人鉴定伪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