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
他是麒麟阁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也是生前功德茂盛、死后家无噍类(没有活着的人或物)的悲情人物。他的出生恍如梦幻,托老爹的滥情,搭上了一个功盖天下的哥哥和哥哥背后陡然而贵的家族,从此他的人生与众不同。他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面对雄猜之主,二十年未尝有过;身负托孤之任,开启昭宣中兴;常处嫌疑之境,尽享无上尊荣。这位样貌周正威严的权臣,即便身后家族绝灭,仍不能抹杀其二十载忠心辅政之功。他就是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
功成画麟阁,这是古代无数名臣宿将报效国家的耿耿初衷。为何这些名动天下的文武大员每个人心中都存有这样一个画图麒麟阁的宏愿呢?这还要归功于汉宣帝一次旌表功臣的行为艺术。
汉宣帝刘询的上台与今天的彩票中奖无异,是绝对无二的超小概率事件。虽然汉宣帝身上同样流着汉室的血,但因为其父祖的惨死,他已经与那个皇帝宝座无缘了,可是偏偏就在他以刘病己的大名安心过着平民生活的时刻,皇室的一场变故打破了他的悠闲。这让汉宣帝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也让他不得不对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衷心感谢。于是,他发愤图强,立志当一个青史留名的好皇帝。汉宣帝的表现的确很抢眼,公元前51年,他迎来了汉朝宿敌匈奴单于的归降,开创了远超先祖的功业。
有了堂堂大汉要让四方来贺的功业,汉宣帝不禁豪情满怀,他要好好凡尔赛一下自己。于是,他将把自己推上皇位并辅佐自己成就不世功业的十一位大臣的真容,图画在未央宫麒麟阁(麒麟阁为汉武帝刘彻所建,因其在元狩年间猎获麒麟而得名,主要用于珍藏历代记载资料和秘密历史文件),以示永久纪念和旌表。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有功之臣图文并茂集体表彰横空出世。麒麟阁、云台、凌烟阁相继成为汉唐雄风的集中展示,也成为后世臣子不懈奋斗的精神图腾,那些有志之士每每怀着“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的梦想追求人生出彩,在煌煌中华文明史上写下绚烂篇章。
笔者正是基于对汉宣帝完成昭宣中兴,实现匈奴来归大业的故事,特以拙笔撰写《麟阁宣功》,细说麒麟阁十一功臣的煊赫功绩,张扬大汉雄风,明心励志,共彰英贤。
天上麒麟原有种。能够图画麒麟阁的功臣绝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们都是迎难而上的大汉英雄。在麒麟阁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就是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虽然他的出身有些平淡,可一旦历史选择了他,他的表现就从此不同凡响。霍光历仕四朝,一手将四海凋弊的汉武末期重又带回昭宣盛世,这一份为大汉输功续命的伟业无人可比,即便是身死族灭也无法抹去。
天下掉下个好哥哥霍光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霍光本来生在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家庭,父亲霍仲孺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吏。像霍光这样出身的人在大汉数不胜数,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可是,就因为父亲当年的风流债,霍光的人生却从此与众不同。
公元前141年的一天,平阳小吏霍仲孺被县里抓公差派往平阳侯府服杂役。年轻英俊的霍仲孺在府中邂逅侍女卫少儿,两人鬼使神差般春情萌动,竟然一索而得男,生下了后世冠绝诸军的骠骑将军霍去病。事后,霍仲孺自觉理亏,服完役后就匆匆回转平阳,从此与卫少儿再无往来。这本是与“脏唐”齐名的“臭汉”时代发生的一件普通婚外情,如果没有当事人后来的华丽蝶变,绝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丝痕迹。
霍去病将军坟-谢阁兰1914摄于陕西
自从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一朝选在君王侧”,卫霍两家的命运瞬间秒变。单亲妈妈卫少儿成了皇帝的大姨子,她的儿子自然成了皇帝的外甥。这个意外来到人间的外甥注定会让所有汉人感到意外,因为他只用6年的时间就为大汉洗雪了60多年的耻辱,让大汉的军旗插上了匈奴的狼居胥山,从此,他成为大汉威武的代言人。
霍去病凭着椒房之亲跃升为中国军事史上最亮的一颗战狼星。当他听说了父亲的故事后,特意在公元前121年,也就是他的加冠之年,在出征匈奴之际专程前去河东拜见生身之父霍仲孺。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凯旋之日,他又特意将霍光带到长安照顾。这个十多岁的弟弟霍光与哥哥张扬的性格迥然不同,却深谙兄友弟恭之道,常以父事霍去病,令霍去病尤其喜欢。此后四年里,在霍去病的扶持下,霍光当上了汉廷的“童子军”,年未弱冠就担任了大有前途的郎官,并在各曹间历练,得以晋升侍中。
就在霍光逐步适应长安生活,前途一片大好之际,对他关爱有加的哥哥不幸天夺其魄,未来的路还要靠霍光自己走下去。这一年是公元前117年,也就是元狩六年。
事实证明,霍光是个好苗子。他的父亲如果不是偷情遇上卫少儿并生了个冠绝诸军的儿子,恐怕一辈子也就是个小吏,因此一直谨小慎微地活在别人的阴影中。这种小心翼翼的性格遗传给了从小随父亲长大的小儿子霍光,使他能够顺利地陪伴汉武帝走完天威难测的后半生。
众所周知,超长待机的汉武帝晚年执政风格大变,宰执大臣动辄得咎,多有死于非命者,就连太子刘据都没能逃过一劫,不幸成为数万巫蛊奇祸冤死者中的一员。在皇帝猜疑与威权日重的血色黄昏中,像霍光这种初出茅庐的勋臣随时都有可能挂掉,其危险程度不亚于处在黎明前黑暗中的地下工作者。可是,先后担任奉车都尉、光䘵大夫等职的霍光同学愣是凭着与生俱来的谨慎和智慧,不仅未伤皮毛,而且还深得汉武帝的信任,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笔者认为,霍光之所以能够在二十年间顺利通过汉武帝的苛察,除了个人能力和忠勤表现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霍光长得好,是个身材魁梧、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长美的帅哥,从他身上,汉武帝能够经常看到霍去病的影子。要知道,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欣赏是异乎寻常的,所以不免爱屋及乌地对霍光表示亲近。
二是霍光非常守规矩,为了给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霍光同学愣是把自己变成了一部人形机器,据说他每次出入宫禁,所走的步数与所站的位置都丝毫不差。按今天的话说,霍光是一个时刻将规矩挺在前面的人。这样的好同志皇帝当然很放心。
三是霍光不贪恋权力,凭着霍光与霍去病的关系,加上他二十年如一日的恭勤效命,早该出将入相了,可是霍光同学的职位始终只是止步在天子近臣上,从未表露过更高的追求,这让汉武帝相信,霍光同志是没有政治野心的。
凭着这些别人难以企及的长处,霍光同志成为了汉武帝内定的首席辅政大臣。
汉武帝死前本不该这样为继承人发愁的,这一切都源于他害人害己的骚操作搞死了培养多年、心智成熟的太子刘据,其他的成年儿子也不争气,只得立神似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汉武帝对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也不放心,怕他成为吕后2.0,竟然杀母立子,结果生生搞出个主少国疑的危局。
当然,这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危局,就是大汉朝经过汉武帝数十年如一日的折腾,人口减半,税赋不足,民怨沸腾,已经处在火山口上了,岂是汉武帝一个不痛不痒的轮台罪己诏可以化解的?
就在这种内外忧惧的时代背景下,霍光这个汉武帝看着成长起来的好同志,终于可以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了。
汉武帝为了给霍光站台,特意让画师画了一幅《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赐给霍光,其意不言自明。霍光心领神会,也感激涕零,再一次表现出一个好同志应有的素质,让皇帝深信他就是一心辅政不恋大位的周公再世。这一年是公元前91年。
汉武帝并没有立即宕机,有人就想帮他早点结束老病之苦。公元前88年,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先人马(莽)何罗、马(莽)通二人本因反对刘据有功,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后见汉武帝心生悔悟,害怕死于非命,就兄弟齐心地准备做掉皇帝以求自保。不想却被霍光伙同上官桀、金日磾一举粉碎。汉武帝据此给三人封侯,其中,霍光被封为博陆侯。这三人也因此顺利进入辅政班子,彼此还结为亲家。因为一切都来得太巧了,三人虽然都为皇帝信重,但此前都名爵不足,不想在这一刻竟然同时补齐了短板。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年,汉武帝终于走完了传奇的一生,临终之际,老皇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八龄童汉昭帝刘弗陵。此后二十年间,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霍光秉政时代。
昭宣中兴的成就者霍光主政之初,宫廷内外仍充溢着对其不信任的忧惧之心。
当时,宫中有人作怪,搞得群臣晚上都睡不着觉。霍光担心有变,就召来尚符玺郎,让他把天子的玉玺交给自己保管。没想到这个小小的郎官竟然丝毫不买霍大将军的帐。霍大将军当着群臣的面颇下不来台,就想从郎官手里强夺,哪知道郎官丝毫不惧,反而按剑怒道:“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霍光见一个小小的郎官都敢违拗自己,不怒反喜,觉得别人想乘乱窃玺搞事也不会得逞,就放下心来。第二天,霍光还以天子的名义下诏给郎官升职加薪。这件事展示出一个主政大臣的胸怀,也表现出霍大将军用人有方的另一面。朝臣们对霍光的大度纷纷点赞,宫中的怪事也少了许多。
安下心的霍光开始认真负责地主政改革了。可惜,《汉书·霍光传》中只记述了他的政治斗争史,并没有施政方面的片言只语,不得不说是非常遗憾的。笔者只能从汉昭帝和汉宣帝在位期间的一些举措中窥见霍光的主政风采。
如汉昭帝在霍光辅政下,重视吏治,废除一些前朝苛政,大力调查民间疾苦及冤案、官吏失职等事宜,处置纵容反叛的官吏多人。还先后四次察举贤良,明经治狱。同时,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与民休息。在对外方面,缓和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
汉宣帝在施政方针上与霍光也并无太大分歧,基本上延续了汉昭帝时期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并多次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的租赋。汉宣帝还继承汉昭帝遗法,把都城和各郡国的苑囿、公田借给农民耕种,并努力降低盐价。同时,特别重视地方官吏的选举,建立起一套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培养出一大批“所居民富,所去见恩”的循良之吏。
在汉昭帝和汉宣帝两代帝王的接续努力下,汉武帝晚年的政治、经济危局得以显著化解,社会矛盾也不再那么尖锐,汉武帝晚年“安危不可知”的恐怖阴影基本消散。同时,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致使当时的谷价下降到每石五钱,就连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也不过八钱,达到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这就是“吏称其职,民安其业”的昭宣中兴,作为首席辅政大臣,霍光功不可没。
被战友背叛的执政者霍光的权臣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哪怕他再谨慎,也很难让权力游戏不出纰漏。
霍光权力博弈的第一个对手就是昔日战友上官桀。这货既是个猛男,也是个戏精。他在做羽林郎时,遇上大风,汉武帝的车不能行进,他就捧起车上的车盖,减少前进阻力。试想一下,皇帝车驾用的车盖一定是真材实料的,捧在手里还不跟拿铁似的。后来又下起雨,上官桀就用车盖替汉武帝挡雨。由此可见,这货的膂力真不是盖的。而且,在打击外寇时,这货也以“敢深入”搏取功名。
说上官桀是戏精,主要是因为这货在担任未央厩令时,养的马都瘦骨嶙峋的。汉武帝非常生气,哪知这货却眼泪汪汪地对汉武帝说:“不是臣养马不上心,是臣听说皇上最近身体不适,日夜为您担心,哪里还顾得上马呀?”一席话说的大病初愈的汉武帝如同吃了颗顺气丸一样熨帖,当即为他升官提职。
像上官桀这样的人,对权力的恋栈一点不次于霍光,他们之间能够和平共处才怪呢?
起先,左将军上官桀与霍光坚定地站在一条站壕里,共同辅佐汉昭帝上位。两人还是货真价实的亲家,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迎娶霍光之女,生下女儿上官氏。
看着粉雕玉琢的小孙女,上官桀的内心燃起了野望。他打算将六岁的女儿许配给八岁的皇帝做皇后,就找亲家商量。没想到,霍光另有打算,不想让上官桀太出风头。
上官桀没有走通霍光的门路,并不死心,又找到在宫中负责照看小皇帝的鄂邑长公主(因其夫家为盖侯,故又称盖主)。盖主觉得一个娃是带,两个娃也是带,就一口应承下来。
如愿的上官桀投桃报李,就向朝廷为守寡的盖主情夫丁外人(这名字起的,真拿公主不当外人,一心盯住不放)请封列侯。按说这也是汉朝惯例,公主的丈夫当为列侯。可是霍光却以“非功不侯”驳回。这下可把老亲家得罪了,遂与盖主及没机会上位的燕王刘旦一起结成反霍联盟。后来,他们又将同样对霍光满腹牢骚的桑弘羊拉进小圈子,决定乘霍光休沐之际,向汉昭帝上书诬陷霍光有不臣之心。
眼看就要面临灭顶之灾,霍大将军却毫不察觉,不得不说霍光的政治神经有点大条。
那一天,朝堂上依旧一片升平,只是往日陪坐的霍光不在殿上。突然,冒出一个投书人,向刘弗陵小同学呈上三哥刘旦的书信,信中说霍光到城外检阅羽林卫,并将其置于麾下,欲图不轨。同时,还列举了霍光的一些所谓不法之举,完全是一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气势。上官桀见当时已十四岁的小皇帝览信沉思,就连忙出班准备煽风点火。
小皇帝却摆了摆手道:“且慢,这一定是有人想陷害大将军。试想一下,从长安到燕地,来回何止十日。大将军几天前才去校阅羽林,燕王如何就知道并上书呢?”说完,他下令去传投书燕人,结果此人早没了踪影。众臣见小皇帝如此聪明,无不点赞。
此后,汉昭帝召来霍光,好言安抚,下令如有人再上书诋毁霍光必然追查到底。见皇帝如此信重自己,霍光非常感激,也就不好对燕王进行报复。
哪知道一直对皇位耿耿于怀的燕王却不肯就此收手。造反四人组一番密谋后决定,由盖主出面给霍光摆一场鸿门宴,然后发动政变废黜汉昭帝,立燕王为君。计划挺周密的,然而却不够保密。得到谏议大夫杜延年报信的霍光忍无可忍,遂采取断然措施,族灭上官桀和桑弘羊,逼盖主和刘旦自杀。当然,小萝莉上官皇后平安无事。
顽主皇帝的终结者
霍光权力博弈的第二个对手是他扶上马却来不及送一程的昌邑王刘贺。刘贺是个浑不吝的皇N代,被5000万分之一的幸运彩蛋砸中,当上了大汉帝国的皇帝,可惜却因为成了霍光的敌人,被瞬间打回了原形。
公元前74年,年仅二十岁的汉昭帝驾崩,因其无子,汉帝国面临承祧无人的尬境。霍光与群臣计议,决定立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为帝。正在昌邑嗨玩的刘贺听说自己被彩蛋砸中的消息后,丝毫没有为那个与自己同龄的小皇叔伤心,就带着二百多玩伴,豪气冲天地率领大队人马向长安进发。
公元前74年7月18日,刘贺登上了父亲刘髆可望而不可及的皇位,心中那份嘚瑟不觉外溢,对于扶他上马的霍光也毫无敬意。
平素只知享乐的刘贺哪里知道宫廷凶险,只想着快一些摆脱霍光的控制,好无忧无虑地享受帝王之乐。他的那些玩伴中不乏明事之人,建议他一定要先铲除霍光的势力才能独享尊荣。刘贺也想着与霍光掰掰手腕,可是毕竟少年心性,夺权不得要领,哪里是霍大将军的对手。
听说新皇帝不仅派人夺取宫庭守卫大权,还公然羞辱自己的外孙女上官太后,这让霍光嗅到了危机。他知道,新皇帝不是懂事感恩的汉昭帝,而是一头不可驾驭的白眼狼,一旦他真正掌权,不仅霍氏要深陷祸事,而且自己好不容易创出的中兴局面也会戛然而止。
多年掌权的霍光自然不是个甘心就范的人,他决定联合公卿废除昌邑王。
就在刘贺与他的党羽们将京城搞得乌烟瘴气的时候,霍光找到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农田延年密谋。
曾经当过霍光长史的田延年建言道:“大将军是国家柱石,如果觉得昌邑王不可为帝,为何不向太后建言另立贤君?”
此话一出,正合霍光心意,可是一向不学无术(本意是经书读得少的意思,属霍光原创)还想找到理论依据,就问:“这种事在古代有先例吗?”齐国王室之后田延年可比霍大将军有学问,当即答道:“当年伊尹废太甲以安殷室,无人不夸赞。大将军今日所为,亦汉之伊尹也!”
此后,霍光召集公卿议事,这些煌煌重臣也是老干部遇上新问题,一个个面露惊愕,谁也不敢抢先发言。还是田大司农有底气,依照与霍光事先排好的戏码,按剑而起道:“先帝将社稷托付给大将军,是因为大将军是唯一能够安刘之人。今主昏于上,社稷将倾,众臣安忍汉家绝祀?今日之议,已无转寰余地,须奉大将军,废昏立贤,安定汉室,有不从者臣请斩之!”霍光也很入戏:“为了天下安定,我愿挑头行此大事!”众人明白再不答应就是剑下亡魂,自己和昌邑王又没啥交情,与其今后看那些小玩闹们的脸色行事,不如跟着霍光匡扶社稷,于是大家都俯首道:“大汉之事,皆在大将军,我等唯大将军之命是从!”
以丞相杨敞为首的众臣具名后表奏上官太后。未满二十,在朝中全无根基的小太后能说啥,一切都听霍姥爷的。很快,小皇帝就接到了太后的邀请函。小皇帝还以为太后想通了,要和自己好好聊聊人生呢。结果,他一进入太后宫中,其手下立刻被张安世率领羽林卫擒拿,他自己也被轻松废黜。然后就是霍光主演的一出送君远别大戏隆情上演。
受过良好皇家教育的昌邑王面对汹汹廷臣,犹自强辩:“听说古代天子只要有七位廷争之臣,即便无道也不会失去帝位!”霍光一点机会不给:“太后已经下诏废除你了,你哪里还是啥天子?”说着竟然抓过昌邑王,将他身上的皇帝玺组解下,还给太后。然后,霍光如同变了个人似的,亲自扶一脸不甘与颓唐的昌邑王下殿。
这时的昌邑王知道大势已去,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小命来,就向着皇宫大殿下拜道:“我是个愚笨之人,干不了什么大事!”然后就颤巍巍地走上副车。霍光继续陪着昌邑王直至他的王府(其父生前的王府),并向昌邑王谢罪道:“大王的行为自绝于天,臣等水平太低,无法匡正,更不能自杀以谢。如今,为了大汉社稷,臣等只能愧对大王了,希望大王懂得自爱,即便没有臣等长伴左右,也能过得好好的。”说完,霍光流泪而去。
本来,众臣建议将昌邑王转封至汉中房陵县(今湖北房县),霍光不允,还是以太后的名义将其打发回昌邑。不过,霍光没有放过昌邑王的玩伴,以其没有尽到辅导之责悉数诛杀。这些鸡犬升天的家伙中不乏狠人,曾劝昌邑王先下手为强,可惜未能如愿,在临刑前,不免大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为了坐实昌邑王的罪过,群臣充分发挥罗织罪名的过硬政治素质,愣是挖出刘贺在位27日所犯罪过1127件,日均42件,不可谓不触目惊心。
海昏侯墓展品
刘贺这个顽主皇帝的好运就此终结,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将在贬谪和恐惧中凄凉度日,直到生命尽头。所幸,刘贺昙花一现的帝王之旅让他很快被世人遗忘,也被摸金校尉们严重忽视,直到21世纪的某一天,当他位于南昌的大墓开启时,一个落魄王孙的故事才再次惊艳世人,不过,此时的刘贺又有了一个名号——海昏侯。
与刘贺的博弈,霍光再次取得了完胜,废立由己,人臣至极,此时的霍光好不威风。
治家不严的大功臣霍光第三次博弈的对手是汉宣帝刘询(病己)与自己不可避免的死亡。这次的对手是霍光无法战胜的,或者说是霍氏家族宿命的终结者。
昌邑王的糗事翻篇了,汉帝国仍然需要名义上的统治者。于是,霍光再次召见众臣议定候选人。霍光指出:“如今皇帝的嫡派子孙要么不成器,要么死悄悄,既然大宗找不到合适的继承者,那就从支系物色吧。我听说孝武皇帝的曾孙刘病己不错,不仅是个学霸,而且还深知民间疾苦,不如就让他奉嗣先君、统御万姓吧。”众臣听到霍光表态,自然无不赞成,太后也欣然同意。于是,霍光派宗正刘德前去迎接刘病己,先帮他拾掇一番,然后引他进宫拜见太后,封其为阳武侯。再然后,刘病己佩戴皇帝玺绶,晋谒高庙,正式登基。
霍光为何选中这个已经流落民间的落魄王孙呢?
首先是刘病己特殊的血统决定的。刘病己本是根红苗正的帝子皇孙,他的爷爷就是戾太子刘据。公元前91年,刘据和儿子刘进一起蒙难,其妻妾被收入诏狱,刘进的遗腹子也在其中。可怜的小病己当时连个名字都没有就要挨刀了,而且杀他的人正是其曾祖父,真是比小萝卜头还惨。关键时刻,刘病己被诏狱官员所救,具体情节后文再表。此后,虽然皇家承认他的血统,但是却没有享受过什么皇孙待遇,长期在祖母史氏家生活,和平民百姓基本无异。如今成功上位,从辈份上说倒也顺理成章。
第二正是因为刘病己的特殊出身和人生经历,使得他基本丧失了皇家根基,至少没有刘贺那样庞大的玩伴集团,很难在短期内组建起自己的执政班底,也就无法与霍家争权,反而要借重霍家的支持,这点可能是霍大将军最为看重的。
第三是刘病己的人生充满苦难与变数,让他懂得了民间疾苦,更学会了忍耐与变通,所以能够与霍大将军和平共处,即便是在未来族灭霍氏,仍然不忘尊崇霍光的定国之功。这点也是他能将昭宣中兴发扬光大的重要原因。
当然,霍光选中刘病己,与太仆杜延年和刘病己恩人邴吉的推荐也有一定关系,加上霍光颇为倚重的张安世的默许。这几个人都是未来的麒麟阁功臣,一直与霍光站在同一阵线,由不得霍光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公元前74年,汉宣帝正式登基。此时的霍光位高权重,言出法随,令人敬畏。而且,霍光之子霍禹和霍去病的孙子霍云、霍山都封侯拜将,霍光的女婿也担任卫尉,亲族门客均身居要职。霍家权倾天下,风头无二。
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典型的败家娘们,根本不懂物极而衰的道理,反而起劲地往揽权纳贿。在家里已经有一个太后的情况下,霍显还非要将自己的亲女儿霍成君许给汉宣帝当皇后,丝毫不顾故剑情深的汉宣帝的感情。为了达到目的,霍显竟然指使产婆害死了汉宣帝的原配许皇后,强扶自己的女儿上位(上官太后虽不是霍显的亲外孙女,但如今亲女儿是皇后,名义上的外孙女是太后,可真够乱的,这也算是“臭汉”的一大特色吧)。事后,霍显担心有变,就将毒杀许皇后的事告诉老公,霍光虽然生气,但也无可奈何,谁让他有妻管严呢?殊不知,霍光的包庇为霍家埋下了塌天大祸,也让“好脾气”的刘病己对霍家痛下杀手。
霍光虽然不学无术,但好歹也听过周公归政的故事,今见自家事业如此鼎盛,也不免有些担心,就想试探一下汉宣帝对自己的态度。于是,他提议要归还大政。汉宣帝久在民间,见多识广,可不是刘贺那么好忽悠的,自然不相信权臣会轻易交权。汉宣帝不仅不接受霍光的建议,还下诏但凡军国之事,皆先关白霍光,然后再奏御天子。为了表示对霍光的尊重,每次霍光上朝,汉宣帝都是正正经经,规规矩矩,言听计从,让霍大将军挑不出一点儿毛病。看来,此时的汉宣帝是宁可病己,也不能病大将军。
不过,面对霍光,汉宣帝的压力山大,每次出巡与霍光同乘时,汉宣帝都会有一种如芒刺在背的感觉,极为不爽,直到霍光去世,换张安世陪乘,这种感觉才渐渐消失。
幸好,霍大将军对汉宣帝扶上马送一程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公元前68年4月21日,霍光病重去世,谥宣成。在此之前,汉宣帝亲临霍光府中探视,看着昔日威风八面的大将军如今病体支离的样子,汉宣帝也流出了眼泪。及霍光薨逝,汉宣帝与太后亲临治丧,各种礼仪如同汉初丞相萧何故事,可谓极尽哀荣。
霍光一死,霍家的梁柱倾颓,灭族危机悄然袭来。茂陵徐生断言:“霍氏骄奢淫逸,不知收敛,必遭天下嫉恨,不亡何待!”徐生好心上书汉宣帝,请皇帝节制霍家,好让他们软着陆。可惜,汉宣帝受够了霍家,而霍家也享惯了尊荣,双方早已势成水火,就在霍光去世后两年,霍家谋反事发,霍禹被腰斩,霍云、霍山自杀,霍氏一族遭到满门抄斩,皇后霍成君也被废自杀,同时被杀的达到数千家。只有霍光的女婿金赏因为举报有功逃过一劫。
不过,汉宣帝最终还是没有抹去霍光辅政的功勋,将麒麟阁的头把交椅留给了霍光。为了表示对霍光的尊敬,只称其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姓霍氏”,并不书名(当然,也可以说这是汉宣帝矫情,杀了人家满门,还书个毛线名)。
霍光,这个时代的幸运儿和中兴的缔造者,并没有因为子孙凋零而被人遗忘,霍光一直为汉朝皇帝所尊奉祭祀。汉成帝年间,还专门增加守墓人。汉平帝时,又以千户封霍光堂弟曾孙霍阳为博陆侯,奉祀霍光。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