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
故宫史话
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从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统治,故宫一直是中国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今天的故宫是王国收藏文物最为丰富的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千方百计收集流失文物,使故宫新旧文物达到百万件,其中,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家具等,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平。
建筑特色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建筑980于座。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边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提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因火灾和其他原因多次修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整个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和北部后廷两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大殿是故宫中最大的建筑物,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后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左右东西右宫为冀,是皇帝,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前朝后廷,界限分明,不可随便跨越的森严布局。提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中国的建筑师们将这座建筑规划的井井有条,利用重重的墙门和庭院把故宫有序地组合成壮丽的建筑群。明清故宫的规划和建筑 ,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艺术成就集大成者。
参考资料:北京出版社
世界文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