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其昌书法风格特征 董其昌

董其昌书法风格特征(董其昌书法的特点)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01 21:27:59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董其昌书法的特点

  1.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 今上海松江县)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世称“董香光”、“董文敏”、“董华亭”,在明末以书画名重海内。

  2. 他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行书以“二王”为宗,又得力于颜真卿、米芾、杨凝式诸家,赵孟俯的书风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他的创作。草书植根于颜真卿《争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宕。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董其昌有什么杰出的书法代表作品

现存董其昌的作品,大多是其四五十岁以后的创作,前期作品比较少。存世的行楷书《关侯庙碑》是他约35岁“为庶常时所书”的早期作品,粗看起来,书法与常见的董字不大相似,主要仿学唐朝伞邕的碑书,兼具颜真卿、王羲之书法笔意。

他老年时的作品渐变,如楷行书则《临颜真卿画赞碑》、《节临钟王帖》、《临徐浩三藏和尚碑》,楷书《月赋》,行书《岳阳楼记》等。仅从这些作品来看,王羲之、钟繇、颜真卿、虞世南、米芾、徐浩等人所创的古代书法都在他的涉猎范围内,因而其作品风格面貌多变。比如楷书《月赋》师法虞世南,字体修长,笔法劲秀,得虞书温雅之意。师法徐浩、颜真卿楷书的《三藏和尚碑》、《画赞碑》,则专务书法的涩劲朴拙,而几乎没有学虞书时的自然潇洒笔法。学米书的《岳阳楼记》,结字险处横生,用笔爽劲多侧,与《节临钟王帖》的平和意趣相比,判若两人。

董其昌书法艺术创作在他步入60岁之后,进入自由阶段。他晚年的代表作有《临柳公权兰亭诗》、《三世诰命》、《友石台记》和《临颜真卿争座位帖》等,他这一时期的书艺日趋纯熟,不仅笔由心使,能融会各家的艺术特点,更加明确、清晰,他想最终脱离传统古法,创立自己的风格。他这时期的作品,一面以似不经意的、率易的笔法来表现书法的平淡天真,一面又以拙于笔法来反映书法的古拙。

董其昌的书法风格,急!急!

他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行书以“二王”为宗,又得力于颜真卿、米芾、杨凝式诸家,赵孟俯的书风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他的创作。草书植根于颜真卿《争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宕。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许多作品行中带草,左图这幅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董其昌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
董其昌学识渊博,精通禅理,是一位集大成的书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画禅室随笔》是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

请说明董其昌的主要艺术特点和艺术观点

  艺术成就
  董其昌在当时书法上有“邢张米董”之称,即把他与临邑邢侗、晋江张瑞图、须天 米钟并列;绘画上有南董北米之说。他与莫是龙、陈继儒提倡“南北宗”之说,即把“院体”山水画与 “文人画”人为地分为南北两派。 《临宋四家》卷,明,董其昌书
  董其昌一生创作的书画作品不可胜数,临仿古人的绘画和诗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他在《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读万卷书”正是指一个人要想成为艺术家,必须学习传统,学习古人。他17岁开始学习书法时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22岁学习绘画时师法黄公望,以后又遍学诸家,这种以古人为师的作法八十而不辍,伴其终生。他广泛吸取对唐宋元诸家优长,抉精探微,使其书画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艺术成就。
  董其昌强调以古人为师,但反对单纯机械地模拟蹈袭。随着阅历的增加、思想的成熟,他在继承前人技法时不倚傍他人庑下“作重台”,而是有选择地取舍,融入自己的创意。他认为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创意,古人的精神也难以表达,故应以自己独创的形式再现古人的“风神”。凭借自己对古人书画技法得失的深刻体会,他摄取众家之法,按己意运笔挥洒,融合变化,达到了自成家法的化境。
  董其昌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面貌,一种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这种面貌的作品比较常见;另一种则是青绿设色,时有出以没骨,比较少见。他十分注重师法古人的传统技法,题材变化较少,但在笔和墨的运用上,有独特的造诣。他的绘画作品,经常是临仿宋元名家的画法,并在题识中加以标榜,虽然处处讲摹古,并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够脱窠臼,自成风格,其画法特点,在 师承古代名家的基础上,以书法的笔墨修养,融会于绘画的皴、擦、点划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树石、烟云流润,柔中有骨力,转折灵变,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 ,清隽雅逸,他在天启二年六十七岁时临摹北宋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采取青绿设色、水墨兼并浅绛的综合绘画技艺手法,充分表现出他的人物工笔精湛、山水风格独特画坛艺术自然传承的巨匠魅力。他的画风在当时声望显著,成为“华亭派”的首领。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 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 》,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 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据说,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 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董其昌的书法,历来评说褒贬不一。褒者倾其溢美之词,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论书绝句》称董其昌的书法为“书家神品”。谢肇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周之士说他“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 ,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但对董其昌的批评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为最为激烈。包世臣云:“行笔不免空怯”。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讽刺道:“香光(董其昌)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董其昌没有留下一部书论专著,但他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张,散见于其大量的题跋中。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 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这些看法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起了很好的阐释和引导作用。董其昌一生勤于书画,又享高寿,所以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袁可立海市诗》、《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倪宽赞》、《前后赤壁赋册》等。
  艺术影响
  明末著名画家、书法家、艺术理论家董其昌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十分重要,他针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创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巨大,成为之后近300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清代许多书画学派所赏识和效仿 。
  虽然董其昌 “南北宗论“对山水画进行的分类,为我们提供了剖析绘画的哲学观念,他以禅喻画提倡文人画,强调画家的道德修养及思想境界,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南北宗论“同时也助长了绘画上的宗派之争,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明朝著名画家蓝瑛亦拜其为师,蓝瑛的著名作品如《白云红树图》目前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董其昌的书法风格有什么特点

董其昌的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转学虞世南,又弃唐学晋。当他在大收藏家项子京家见到米芾、杨凝式、怀素的真迹后,立即从米芾的率意,怀素的流畅中悟出用笔的法门,从杨凝式《韭花帖》的疏朗布局中悟出章法的奥秘,再加上禅佛的影响,使他的书法充满古淡、散远的书卷气息。董其昌能熟练地控制长锋羊毫,用笔轻松若不经意,线条细长、婉转、流畅。然而由于缺乏顺涩、提按、疾缓的变化,尽管做到了散逸、虚飘和圆熟,却难免模式单一和笔力浮滑。软性的特征在董其昌书法中表现得如此突出,与他的个人性格和审美追求十分吻合。
以软性美为特征的董其昌书法风范,在“天崩地解”的明亡前夕,竟能成席卷天下之势,客观上反映了士大夫阶级对现实危机的无奈和回避。从这个角度看,董其昌书风具有时代性,折射出所谓的“世纪末心态” 因此,身处清朝末年的政治革新派康有为对董其昌书法批评甚多,说他“局束如辕下驹,蹇怯如三日新妇。”
在董其昌如日中天的时候,一个书法革新潮流正在兴起,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是其代表者。他们以用笔的提按反差、线条的疾速回环、字距的紧密无间、结体的错落险峻、布局的促迫动荡,表述着对董其昌软性书风的逆反,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在当时还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
董其昌书风有着广大的社会心理需求,即在平和中求心灵的安静。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取代了明政权的新统治者、脱胎于游牧和惯于征战的满清贵族,对前朝流行的这种软性艺术也倍加欣赏。清康熙帝是董其昌书法的崇拜者,由于他的提倡,董其昌书法的强势影响力直达数十年后,才终止于乾隆帝对赵孟頫的崇尚。 而董其昌的绘画和艺术理论的影响,则还要延续到二百年以后才渐渐散去。

董其昌的书法特点是什么

  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汉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那你知道董其昌的 书法 风格有什么特点吗?关于他的人品又是怎样的?下面是我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董其昌的书法风格特点
  董其昌在书法和 绘画 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从明代末期直到清代初中期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董其昌在书法方面,除了研习唐、宋、元等各朝代的大家 书法作品 和书法技巧之外,还善于从中总结发掘新的书法技艺。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成为融百家而自成一家。董其昌在 行书 、 草书 、 楷书 方面颇有自己的心得。不仅注重书法的基本写作规范,而且还加入了自己的书写技巧,他的书法飘逸隽秀、整洁而不失大气。董其昌的书法有种行云流水般的美感,视觉极具享受。就连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偏爱董其昌的书法,每每临摹都要赞赏一番,而且大加推崇。康熙年间,民间盛行董其昌之风,对文人有一定的影响。

  董其昌在绘画方面,更有独特的见解。董其昌擅长山水文人画,他认为作画应超越画作本身而进行,即作画者应注重自己的思想修为培养。而且董其昌擅长用泼墨和浅绛技巧,将山水景物的轮廓勾勒出来,然后善于用墨将画作更富层次感。董其昌作完画后,还在作品上题词、写诗,这样更能展现画作更深层次的内涵之美。
  董其昌的人品怎么样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至今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董其昌一心想从政,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抱负。在他三十五岁之时,考取了进士,借此契机成为皇长子的讲师。入官之后董其昌的仕途并不平坦,他在官场有三出三进之说。

  董其昌三十五岁入朝为官,饱受 政治 斗争的波及。于是,他在官场虽说有四十五年之久,但实际在朝为官只有十来载。除此之外, 历史 上有名的“民抄董宦”事件,主人公就是董其昌。

  据明史记录,董其昌因为得罪了一个名门望族,该家族便煽动百姓和同伙来烧毁董其昌的家。这件事情持续发酵了一段时间,而董其昌也在苏州一带躲避,等事情风浪过后,他才出现。

  董其昌在为官期间,三进三退。对此做法,世人给予了评价,有人说,董其昌为人精明,在官场中既能很好地独善其身,又能在民间有很高的呼声。所以,他才能够三进官场,三出官场。

  董其昌在八十岁辞官回乡,第二年去世。后来,世人给予他艺术成就积极的肯定,并敬称董其昌为“董文敏。”

董其昌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有什么艺术成就

董其昌的书画成就很高,在书法上有“邢张米董”这样的称号,人们将他与书法名家邢侗、张瑞图、米钟齐名并列;在绘画上则有“南董北米”这样的说法。

董其昌强调“古人为师”,所以他的很多书画作品都是临摹古人的。当然,这种临摹并非机械地模仿重复,而是以学习古人的技法为主,增加自己的书画经验跟水平。当技艺提升后,再加入自己的创意想法,这样做出来的书画,不仅有形还有神。

所以,董其昌从十七岁起,便开始临摹颜真卿的作品,到了22岁则学习名画家黄公望的作品,长此以往学遍百家。因此,董其昌的书画功底才特别高。

董其昌擅画山水,由他所作的山水木石、溪水群流,都是柔和中带点刚骨,朴拙中透着精秀,看起来自然雅逸,颇具风骨。因此他的画作一直受到很高的推崇,并成为“华亭派”的代表人物。

董其昌在书法上的成就也很高,他最擅长草书,书法风格可谓集晋、唐、宋等名家的书风,笔劲有力又飘逸俊秀,可谓形美意更美。董其昌的用笔非常精到,始终保持锋正之态,很少会出现拙滞之笔;在章法上,也是布局均匀,疏朗有序;用墨也极讲究,枯湿浓淡,恰到好处。可以说书法到了董其昌这里,是集古法之大成者,难写的“六体”跟“八法”,都由他信手写来,且书体极佳。据说康熙帝对他的书法特别推崇,有时甚至亲手临摹,还为他写过一段赞美诗:“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

谈谈董其昌与文征明的书法特点及不足之处!

“董其昌的书法特点是用笔轻淡、结体内敛、章法虚空,董其昌用笔非常轻淡,几乎是用笔锋来书写,不重按,用墨也比较淡,这体现了董其昌对平淡天真的美学追求。康熙皇帝都是他的粉丝,没有十全十美的书法,都是人的个性使然,缺点是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