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提出了著名的“欧洲复兴计划”,也称为“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振兴欧洲。
马歇尔
马歇尔计划在四年内,向欧洲投资130亿美元。
其中120亿是免费赠送的,剩余的10亿美元作为长期低息贷款,也相当于免费赠与。
计划一出,举世震惊。
因为这个时候,美国完全没必要发这个“善心”。
得益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美国是二战中,唯一一个本土没有遭受打击的国家。
不但后方没有遭受破坏,还发了一大笔战争横财。
更厉害的是,当时的美国还垄断了原子弹这个大杀器。
莫道是欧洲,就算是苏联也不敢和美国直接对抗。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能让美国害怕的,也只剩下外星人了。
现在的形势是,美国天下无敌,苏联勉强喘气,至于欧洲,则是彻底被打烂了。
有人估计,仅仅是把柏林的碎砖烂瓦清理完毕,就得花费20年!
清理柏林的瓦砾
照理来说,要想保持自己强大,就得让别人弱小。
这是个最浅显的道理。
可美国不但没有趁火打劫,也没有一举消灭,反而提供了这么大的救助,任谁也得纳闷。
130亿美元不是小数目,当时的130亿,相当于今天的6500亿美元!
要知道,中国的三峡大坝总投资也不过954.6亿元人民币。
没有人是天生的上帝,国家尤其如此。
那么美国为何要做这个“亏本买卖”?
仅仅是为了收买欧洲吗?那这个价码也太高了。
况且当时的欧洲远远不值这个价。
只有一个解释,美国得到的利益,远远超过了6500亿美元。
那么美国到底得到了什么?我们来细细梳理一番。
首先,“马歇尔计划”巩固了欧洲这个冷战桥头堡。
在美苏对抗中,欧洲是双方的头号阵地,也是双方的核心地带。
美国虽然强,但毕竟和欧洲隔着一个大西洋;苏联虽然实力不如美国,但是和欧洲近在咫尺。
真要打起来,苏联的钢铁洪流可以在一个星期内踏遍欧洲,而美国从大西洋对岸赶来,最快也要十天。
钢铁洪流
所以,美国必须让欧洲强大起来。
只有守住欧洲这个缓冲地带,美国的安全才有保障。
其次,“马歇尔计划”还挤压了苏联的生存空间。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形势是美苏两国平分欧洲。
西欧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东欧则是苏联的地盘。
东西欧
所以,美苏两国,谁能把欧洲争夺过来,谁就是赢家。
“马歇尔计划”的猫腻之处也就在这里。
注意,马歇尔计划是“欧洲复兴计划”,而非“西欧复兴计划”。
换句话说,哪怕是东欧国家,只要有意,也照样可以接受马歇尔的贷款。
偏偏东欧国家还需要这笔钱。
一旦东欧接受了这笔钱,那自然得划归美国阵营。
这可真是赤裸裸地挖苏联墙脚。
苏联也被逼急了,模仿“马歇尔计划”整出了一个经互会。
经互会和马歇尔计划差不多,只不过援助的对象变成了东欧。
本来苏联经济就不景气,现在还得再供养这一大波小弟。
为后来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况且,“马歇尔计划”也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再发展。
注意一个问题。
“马歇尔计划”提供的是美元,美元本身没有用,要振兴国家,还得靠实实际际的物资。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欧洲国家拿到了美元,物资应该向谁购买?
聪明的你肯定发现了。
当时各国都被打成了稀巴烂,能提供物资的,还是美国。
换句话说,美国给了欧洲贷款,买的还是美国自己的货物。
这笔钱转了一圈,又回到了美国的口袋。
而且,这些物资还是美国在二战中的剩余物资。
战后美国剩余物资
反正这些物资放着也是放着,销毁还要花不少钱,索性就做了顺水人情。
如果你仅仅以为这只是为了废品回收那就太小看马歇尔了。
马歇尔这一招,可谓杀人诛心,不但做了顺水人情,还牢牢地控制了欧洲市场。
很简单,欧洲复兴的基础物资是美国奠定的,所有的标准都是美国式的标准。
那么你未来要维护、要发展,只能用美国制造的配件。
这就为美国未来的生产,奠定了无数个5600亿的庞大市场。
以后欧洲就没办法离开美国了。
最重要的是,美国这一手,还抽空了欧洲的黄金储备。
要知道,“马歇尔计划”虽然钱多,但也不够欧洲完全复兴的。
毕竟欧洲国家多,这些钱,也只能算个起步资金。
未来还需要N个“马歇尔计划”,可美国只提供一个。
那美元从何而来?
很简单,拿黄金来换!
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只有美元才能和黄金挂钩。
美元和黄金挂钩
各国想继续拿到美元,只能用黄金去换。
这笔买卖可太值了。
我们知道,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是纸币背后的黄金。
在二战时,欧洲各国为了安全,纷纷把黄金存入美国。
这下子,连最后一点黄金储备也保不住了。
欧洲简直是被美国釜底抽薪地玩了一把。
说白了,“马歇尔计划”就是美国玩的一个杠杆。
既控制了欧洲,又挤压了苏联,又白得了一笔黄金。
还把本身要销毁的剩余物资,卖了个好价钱。
而美国没有付出任何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