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明朝十六帝如果比较综合能力和贡献,应该怎么排名呢
- 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
- 明朝的16位皇帝中,谁的综合能力排第一
- 明朝十六帝详细介绍,明朝16帝年号表
- 明朝十六位皇帝,按功绩和成就排前三位的是哪些排后三位的是哪些
- 明朝16位帝王中,论政绩能排名前三的都是谁
- 明朝有几个皇帝和排名
- 明朝皇帝的排序
明朝十六帝如果比较综合能力和贡献,应该怎么排名呢
第一名:明太祖朱元璋;
作为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的榜首之位毋庸置疑。从一无所有的贫僧,到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极为彪悍,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道bug。
朱元璋崛起于布衣,在元末乱世中,他凭借着个人的奋斗,相继荡平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称雄南方的汉族枭雄。此后,朱元璋高举“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之旗号,挥师北伐,一举将不可一世的蒙元逐出中原,恢复汉家天下。
朱元璋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注重民生,使得明初社会经济得以快速恢复、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吏治清明的“洪武之治”。就连清朝的康熙皇帝也对朱元璋极为推崇,还留下了“治隆唐宋 远迈汉唐”的极高评价。因此,不论综合能力还是历史贡献,朱元璋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第二名:明成祖朱棣;
在这个榜单中,朱棣的“亚军”位置,也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朱元璋是“创业者”,那么作为他儿子的朱棣,应该算得上是“二次创业”。因为,朱棣的皇位不是继承过来的,而靠自己的努力夺来的。蕃王出身的他,当初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击败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才夺得皇位。
而朱棣在位二十余年,励精图治,将明朝国力推向全盛,朱棣先后五征蒙古、七下西洋、迁都北京、南征安南、修编《永乐大典》,最终开创了文治武功都盛极一时的“永乐盛世”。后世嘉靖皇帝在大礼议之争中,之所以将朱棣从“太宗”升格为“成祖”,也正是因为朱棣对大明的巨大贡献,是仅次于开国的朱元璋的。
第三名:明宣宗朱瞻基;
之所以将朱瞻基放在仅次于明太祖、明成祖之后的位置上,是因为他是以为杰出的盛世明君,能在其父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明朝的发展,最终造就了继洪武之治和永乐盛世之后,明朝的有一段盛世——仁宣之治。考虑到,明仁宗在位时间不足一年,因此这段盛世的功劳,主要是归功于朱瞻基的。
宣德年间的明朝,政通人和、经济文化步入鼎盛。而朱瞻基与自己的祖父朱棣相比,虽然欠缺点辉煌的武功。但他在位期间,偃武修文,重视民生,相继停止了劳民伤财的郑和的下西洋行动和劳师远征的安南之役,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让明朝的经济文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而这一点,我们从宣德年间出产的青花瓷(宣德瓷)在青花瓷界中,所占据的极高地位中,也都能看出宣德年间经济文化之繁荣。
那么,简单说完前三名,接下来就来聊下倒数前三。
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享国276年共传了16位皇帝。第一名就是朱棣,年号是永乐,庙号是明成祖/明太宗,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既是守业有成,也是创业之功。他开创内阁疏浚大运河、收复安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大面积区域、郑和下西洋等等。
第二名是朱元璋,年号是洪武,庙号是明太祖,是明朝开国皇帝,他在军事、政治、经济、功绩非常卓著。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创洪武之治、恢复民族平等第三名是朱佑樘,年号是弘治,庙号是明孝宗,明朝第九位皇帝。第四名是朱厚_,年号是嘉靖,庙号是明世宗,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_是明朝历史上最善于运用帝王权术的皇帝,智斗四朝元老、两朝首辅的杨廷和。开创了“嘉靖中兴”。第五名是朱高炽,年号是洪熙,庙号是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第六名是朱瞻基,年号是宣德,庙号是明宣宗,明朝第五位皇帝。
第七名是朱祁钰,年号是景泰,庙号是明代宗,明朝第七位皇帝。他是一个令人惋惜的皇帝。第八名是朱载_,年号是隆庆,庙号是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隆庆开关”、“俺答封贡”。
后面几位皇帝就是朱祁镇(1457年-1464年),宪宗是朱见深(1465年-1487年),孝宗是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武宗是朱厚照(1506年-1521年),世宗是朱厚_,(1522年-1566年),穆宗是朱载_,(1567年-1572年),神宗是朱翊钧,(1573年-1620年),光宗是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熹宗是朱由校,(1621年-1627年),思宗是朱由检,(1628年-1644年)。
明朝的16位皇帝中,谁的综合能力排第一
明朝的16位皇帝中,谁的综合能力排第一?
明朝从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祯皇帝,一共经历了十六位皇帝,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在这十六位皇帝当中,哪几位皇帝比较有作为呢?如果选出三位,谁可以当选?
首先,明太祖朱元璋可以当选。
朱元璋从一个叫花子,到建立明朝,当了皇帝,显示出了朱元璋非凡的才能。
朱元璋是一位真正的草根皇帝,也是出身最底层的皇帝,比刘邦和刘备出身还低微,刘邦好歹还是一位亭长,大小是个官,而刘备虽然是卖草鞋的,但是,毕竟也有生意,可朱元璋是什么都没有,完全是一贫如洗,给地主放牛,后来,实在没了饭吃,去当和尚,甚至当叫花子乞讨。
至正四年(1344年),穷困潦倒的朱元璋,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 后来,朱元璋逐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将领,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举兵北伐。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庙号明太祖。
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然后,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强化皇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但是,大肆屠杀功臣,是其一短。
第二位朱棣可以当选。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非常勇武,被封为燕王,后来,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朱棣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经过四年的征战,攻进了南京,推翻了建文朝廷,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攻进南京时,皇宫突然燃起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于是,朱棣即位称帝,年号永乐,庙号明成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朱棣在位期间,五次北征蒙古,颇为勇武,朱棣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皇权,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失败了,朱棣削藩却成功了;朱棣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
除此之外,朱棣还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 。同时,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第三位,明英宗朱祁镇可以当选。
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同时,也是第八任皇帝,因为,他先后两次当皇帝。
朱祁镇本来是一个草包,没有什么作为,他听信太监的话,亲征瓦剌,结果,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还被瓦剌也先俘虏了,丢尽了祖宗的脸面,史称“土木堡之变”。
朱祁镇被俘,他的弟弟朱祁钰被于谦等人拥戴,即位为帝,就是景泰帝。
本来也先打算拿着朱祁镇要挟明朝,结果,明朝有了新皇帝,一概不予理睬,一年后,也先觉得朱祁镇没有什么作用了,又把他放回来了。
朱祁镇回来之后,就被朱祁钰软禁起来,七年后,朱祁钰病重,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再次登上帝位。
朱祁镇如此不堪,为什么说他有作为呢?
因为,朱祁镇死前,废除了残忍的殉葬制度,这一重大举措,挽救了很多年轻的生命,因此,是朱祁镇的闪光点,也是历史一大进步,举足轻重,所以,朱祁镇完全可以当选。
明朝十六帝详细介绍,明朝16帝年号表
明朝十六帝详细介绍
明朝历12世16帝,国祚276年,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如果按照个人能力和对的贡献来说,明朝的16帝,可以分为五个档次。
之一档次:超级狠人明太祖和明成祖
纵观明朝16帝,不客气的说,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与其他皇帝是截然不同,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差了好几次档次,后面皇帝对于先祖的勇武和能力是丢的一干二净,如果后面皇帝随便有着太祖、成祖的几分雄才大略,也不至于打烂了一手好牌,以至于是局面越来越糟糕,最后甚至竟然亡于李自成之手。
明太祖朱元璋可是公认的狠人,可谓是开局一个碗,布衣出身,落魄时甚至当过小乞丐乞讨过,这样的起步条件,在开国皇帝中可谓是最差的,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打下一个偌大的天下,放在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之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而布衣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以后,虽然留下了清洗功臣等骂名,但是极大的巩固了王朝,制定好了王朝的各种制度,可以说明朝能延续二百多年,明太祖朱元璋功不可没,所以排名之一。
至于明成祖朱棣,可以说是明朝最富有开拓精神的皇帝,在这方面甚至比其父开国皇帝朱元璋还要雄才大略,在位期间是五征,收复,西北置哈密卫,还有派郑和下西洋,使明朝的疆域达到巅峰,并且通过远航,巡回南洋、洋沿岸各国,最终建立起了万国来朝的朝贡贸易。
有人认为明成祖朱棣是单纯的穷兵黩武,其实并非如此,身为大一统王朝中唯一一个成功的藩王,明成祖朱棣根本不可能是这般无脑鲁莽之人。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应该是想效仿元世祖忽必烈,建立起诸如元朝那般疆域空前辽阔的世界性帝国,可惜虽然对内来说,明成祖在位时期明朝疆域扩大,达到巅峰,但对外来说,他最终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元世祖忽必烈是以漠北基础,靠着游牧强大的机动性,将汉地纳入帝国之中,而明成祖反过来以汉地为主,要将北方游牧纳入帝国之中,缺乏机动性,难度太大,最终是以失败告终,像五征后面两次,对方是居无定所,想走就走,打不过就避而不战,成祖也没办法,而反过来,元世祖大举南下,南宋就是想避而不战也做不到,只得面对,最后投降。
所以综合来说,明成祖朱棣排名第二。
第二档次:守成有为的君主
明孝宗朱佑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代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是这般评价:“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虽然本朝大臣评价本朝皇帝,肯定主观大于客观,肯定是多少带一些拍马屁的意思,但是如此评价,也是有着一定道理的。
明孝宗的优点体会在他的孝宗号上,是位仁君,而且因为童年坎坷,经历的较多,所以比较务实,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所以按照个人能力和贡献来说,明孝宗可以排名第三。
明宣宗是明朝第五位皇帝,与其父明仁宗朱高炽都是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共同创造了可与汉朝文景之治比肩的“仁宣之治”。
当然缺点是这个治世加起来也就是11年,因为明仁宗在位仅仅十个月,明宣宗在位也就是十年。
而且明成祖朱棣以后,儿子明仁宗、孙子明宣宗就开始了收缩兵力之举,主动放弃了一些疆域,自他们以后明朝皇帝对于疆域也不是那么热衷,可以说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这也是明朝疆域自明成祖达到巅峰以后,迅速缩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对内文治来说,这两位皇帝是没说的,毕竟明成祖朱棣常年征战,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处理不好的话,将会大为动摇明朝根基,而这两位皇帝励精图治,实行休养生息,将这个危险局面是平稳渡过。
所以综合来说,明宣宗可以排名第四,明仁宗可以排名第五。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明宣宗次子,明英宗异母弟,可谓是明朝皇帝中的救火队长,本为藩王,在明英宗御驾亲征于土木堡之变中被俘以后,由于局势危急,加之太子朱见深年幼,需要“国赖长君”,所以朱祁钰成为皇帝。
朱祁钰在危机时刻成为皇帝以后,是重用于谦等人,取得了保卫战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将明朝不至于南迁退出北方。
再之后明代宗是知人善任,励精图治,使得明朝有着中兴之势,不过因为他是藩王出身,成为皇帝也是当时不得已而为之,如同临时皇帝一般,缺乏正统性支持,所以地位不稳固,又改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引得很多大臣反对,最终在病重时,被囚于南宫的皇明英宗联合大臣发动了夺门之变,因此自己被废,不久病死,可谓是晚节不保。
不过基于整体来说明代宗还是有方的,尤其是在土木堡之变以后,稳住局势,使得明朝没有南迁,光这份功劳就可以排名第六的。
明穆宗朱载坖是嘉靖帝第三子,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在位仅仅六年,不过算是开明的皇帝,在位期间,对北与俺答议和,促成了隆庆和议,对外废除了差不多二百年的海禁,允许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是为隆庆开关,而且任用的多是精明能干的大臣,像他留下的张居正,在万历初期,进行了新政,使得中兴。
所以综合来说,明穆宗这位存在感很低的皇帝可以排名第七。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为明英宗朱祁镇长子,这位皇帝可谓是毁誉参半,一方面是过度宠爱万贞儿,差点搞得自己绝后,并且任用奸之辈,一方面算是英明宽仁,是了于谦的冤案,恢复了叔叔明代宗的皇帝尊号,并且任用诸如商辂等有能力的大臣来理政。
可能整体来说,明宪宗的表现只能说是一般,不能说太好,但对比其他不成器的皇帝,也是说得过去,所以排名第八。
第三档次:能力跟不上抱负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身为明朝之一仁君的明孝宗之子,这位皇帝的一生都是叛逆且荒诞不经的,当然也是极具争议性的。
有人认为他是有能力的,像御驾亲征的“应州大捷”就是一个证明,并且不按套路出牌,是想再权,进行自己的抱负。有人认为他就是一个纨绔的“皇二代”,只知道吃喝玩乐声色犬马,是烂泥扶不上墙。
当然历史没有给明武宗证明自己到底是哪种人的时间,在南巡归京途中,明武宗因为落水落下病根,不久死去,年仅31岁。
不过整体来说,虽然他具有争议性,但能力还是有的,御驾亲征最起码没落得被俘的下场,还小胜了一把,在位期间虽然任用不少奸之辈,但是牢牢把控大权,所以排名第九。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以皇太孙身份继位,根据他短暂的四年帝王生涯来看,这位皇帝的优缺点很明显,缺点就是不懂军事,还不会用人,最后在占据绝对优势下让叔叔燕王朱棣翻盘,优点是建文帝虽然对待自己的叔叔狠辣,但是重用书生气很重的文臣,施的是仁政,虽然他们理政在当时更多属于纸上谈兵的水平,但是只要给时间成长,还是不错的,最起码不是重典,对于老百姓也是一件好事。
可以说建文帝朱允炆是典型的能力跟不上抱负的代表,不过虽然失败,但是起码努力过,有责任心,而且并没有给帝国带来大乱局,所以排名第十。
第四档次:有能力不用正道,偏偏将带向灭亡道路的皇帝
在古代帝制家天下环境中,皇帝可谓是很重要的存在,皇帝雄才大略了,可以使马上强大起来,皇帝昏庸无道了,可以使马上衰落下去乃至。
一般来说,皇帝要么雄才大略,要么能力不错,守成有余,要么是昏庸无道,要么是有抱负却无能力。
但是明朝却有那么几位皇帝,明明有能力,却没有太大抱负,甚至于为了自己个人喜恶,将置于越来越危险的境地,这样的皇帝往往比那些平庸无能的皇帝还可怕,因为他们什么都清楚,也有一定能力,却偏偏不好好理政。
明英宗是明朝第六、八任皇帝,是明宣宗长子,明代宗哥哥,两度为帝,可谓是一个独特的皇帝。
这位皇帝最让人熟悉的是重用太监王振,最终导致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虏,而二十多万大军也是全军覆没,使得明朝大伤,差点南迁。
当然这位皇帝也是有能力并且很有魅力的人,根据史料记载来看,他在被俘期间与敌人关系是相当好,以至于回国时还有人特地送他到边境。在以后,明英宗也展现了自己有能力的一面,一一清除了不稳定的因素,可见并非平庸的皇帝。
但就是这么个皇帝,明明有能力,却在少年时为了成全自己个人的热血爱好,非要御驾亲征,酿成了损失惨重的“土木堡之变”,所以排名第十一。
再来说说明世宗嘉靖帝和明神宗万历帝这爷孙俩,可是真正的有能力却非要的更佳代表。
嘉靖帝在位45年,是明朝在位第二长的皇帝,万历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之一长的皇帝,嘉靖帝在位初期可谓是励精图治,并且效仿太祖、成祖,一度使明朝中兴,而万历帝初期,也有着张居正中兴明朝,但是这两位皇帝中后期以后,都开始怠政偷懒起来。
嘉靖帝是一心炼丹,虽然躲于深宫二十多年,却牢牢的把握大权,也清楚“嘉靖嘉靖,家家干净”,但为了自己喜好,完全置于不顾,使得明朝快速衰落下去。
而万历帝更加奇葩,如果说嘉靖帝虽然不上朝,但是在深宫还处理政务的话,那么万历帝就是更加放纵了,除了重大,基本上不处理政务,任用也是一度置之不顾,使得官僚机器都快运转不过来了。
至于为什么这样做呢,有人认为是因为万历帝没有如愿以偿立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而是无奈之下立了长子朱常洛,所以干脆不管不顾了,只管自己享受,哪管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而这个观点也有一定道理,万历帝对于太子朱常洛是极其不喜欢,冷落的很,没有为朱常洛培养自己的班底不说,甚至连带着朱常洛的两个儿子朱由校和朱由检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帝王心术培养教育。
当然不论万历帝怎么想的,他在位期间的确搞得局面是越来越差,像关键的尔浒之战,竟然任用败军之将杨镐,结果明军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大败,使得努尔哈赤彻底崛起,最终越来越强大,对于明朝造成了巨胁,所以万历帝死后24年,明朝便是,也难怪有人说“明实亡于万历”。
所以综合来说,嘉靖帝和万历帝这爷孙俩,分别排名第十二和第十三。
第五个档次:能力平庸的无能皇帝
对比嘉靖帝和万历帝这对爷孙搭档,明光宗朱常洛和儿子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这对父子,是更为差劲,如果说嘉靖帝和万历帝是有能力非要败家的败家子,那么他们父子可以说是平庸无能的皇帝,或者勉强说是有一定能力,却不励精图治的皇帝。
明光宗是在位勉强一个月,本来大臣都指望他收拾万历帝留下的烂摊子,他也的确罢除矿税、榷税,增补了阁臣,并且发银犒劳辽东等边军,以稳定军心,但是因为太好女色是一,最后莫名其妙的死于红丸案,可见其是不知节制身体,任用的是稀里糊涂的,以至于憋屈丧命,实在是令跌眼镜。
至于天启帝朱由校也可以说是一个有争议的皇帝,爱好木匠,被人称之为木匠皇帝,任用臭名昭著的魏忠贤,被人骂昏君。
不过也有人认为,天启帝任用魏忠贤,是打算以阉党来以东林党为首的文臣集团,毕竟他没什么根基,只能以这种方式彻底掌握大权,不过随着天启帝和明武宗一般因落水生病而死以后,在位短暂的七年,也让人看不出他的真正意图到底是不是这样,更是没有证明了自己到底如何。
不过相比于他的弟弟崇祯帝,这两兄弟可谓是一个静到极致,一个动到极致,天启帝喜欢做木匠活,放出魏忠贤来维持,虽然搞得朝政乱七八糟的,但是比弟弟崇祯帝是什么都管,却什么都管不好的效果要好一些。
不过整体来说,天启帝的作为还是很差很差的,也不是如 上流传的莫名历史一般,说魏忠贤在位期间压得后金努尔哈赤抬不起头来,其实历史上天启帝在位时期,后金依旧是在辽东攻城略地,并没有明显制住扩张的速度。
所以综合来说,明光宗和天启帝这对父子,分别排名第十四和第十五。
崇祯帝朱由检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一般来说,之君对于灭亡是要负最直接的责任,往往在所在朝代皇帝中是垫底存在,这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崇祯帝排名第十六。
崇祯帝其实是一位相当负责任的皇帝,但缺点是能力太差,是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而且用人不当,所以导致了明朝亡于李自成之手。
不过客观来说,明朝灭亡崇祯帝虽然有直接责任,但当时局势其实已经很乱了,王朝末世人心涣散不说,虽然崇祯帝被人评价为最有实权的之君,但其实也没有真正的掌握朝局,像卢象升惨烈战死,结果崇祯帝被大臣杨嗣昌和太监高起潜蒙蔽了好长时间才知道,由此可见崇祯帝面对的局面有多恶劣,换一般人,真应付不了,不能全怪崇祯帝不行。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 ,欢迎大家吐槽、点赞、 ~
以上就是与明朝十六帝详细介绍相关内容,是关于明朝的分享。看完明朝16帝年号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朝十六位皇帝,按功绩和成就排前三位的是哪些排后三位的是哪些
从1368年朱元璋开创明朝到1644年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一共经历了276年,期间共有16位皇帝。明朝的十六位皇帝,水平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英明神武之辈,却也有平庸甚至荒诞之徒。要选出其中功绩最优和最差者各三人,其实并不难,因为前二和倒二都很明确了,只需再分别选出一个即可。
在明朝十六帝中,功绩和成就最大的两位自然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了。朱元璋有开国之功,这是莫大的功绩,没有朱元璋就没有明朝可言,而且朱元璋在位期间大力恢复农业发展,整个社会从元末的乱世中恢复过来,所以朱元璋自然能进前三。
而明成祖朱棣则有再造之功,更是开创了永乐盛世,这是明朝其他皇帝所望尘莫及的成就。除了这两位皇帝以外,明朝功绩和成就最大的皇帝应当首推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不仅自身文化修养好,精通诗词书画,更是与其父明仁宗共同开创了“仁宣盛世”。因为明仁宗在位时间不足一年,所以“仁宣盛世”主要还是宣宗的功劳。
至于功绩和成就最差的两位皇帝应该是建文帝和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就不用多说了,在位还不足一个月的时间,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功绩和成就的了。而建文帝在位也仅有短暂的四年,而且大多数时间处于“靖难之役”时期,所以也没有什么功绩可言,相反还“亡国”了。
除此二人,功绩和成就最差的可能就是明熹宗朱由校了,朱由校年轻没魄力、没主见,他可能是想用魏党制衡东林党人,所以百般纵容魏党胡作非为,结果又不能很好的掌控局势,导致国势每况愈下。
明朝16位帝王中,论政绩能排名前三的都是谁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算是一个强盛的王朝之一,在明朝统治200多年的历史中,一共有16位皇帝,这16位帝王中不乏有雄才大略的人,在小编心目中论政绩能排名前的有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明孝宗朱佑樘。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他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夺得皇位。朱棣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好皇帝,他在位期间,废除了很多不利于民生的规定,重新启用建文年间被贬斥的官员,为了稳定北京,朱棣曾先后五次远征蒙古,巩固了边防。朱棣统治期间,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永乐盛世,朱棣也因此被称为永乐大帝。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凭借自己的实力开创了明朝,他也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王。朱元璋在位期间,进行了很多改革,清理了朝中权臣,也处理了很多贪污案。朱元璋勤政爱民,生活也十分的节俭,他为民生颁布了很多政策,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经过努力,社会呈现了一片繁荣现象,史称洪武之治。
明孝宗朱佑樘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关注民生,并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的状况。朱佑樘为人宽厚仁慈,曾提倡大臣直言进谏,他统治时期明朝经济繁荣,史称“弘治中兴”。虽然在朱佑樘统治后期曾偏信了一些奸佞小人,但不久就幡然醒悟,改过自新。朱国珍曾评价他“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明朝有几个皇帝和排名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排名为:
1、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2、明惠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称其为建文帝。建文帝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他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实行改革,实行惠民政策,重视农桑。
3、明成祖朱棣。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建文四年,朱棣占领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在群臣的“劝说”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号永乐。
4、明仁宗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5、明宣宗朱瞻基。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死于乾清宫,时年38岁,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6、明英宗朱祁镇。九岁即位,年号正统。即位初大事权归太皇太后张氏,以三杨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各项政策,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死于乾清宫,时年38岁。
7、明代宗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即位后整顿吏制,使吏治为之一新,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而气死,终年30岁。
8、明宪宗朱见深。明英宗长子,初名朱见浚。景泰三年(1452年)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于天顺八年(1464年)登基,年号成化。
9、明孝宗朱祐樘。在位期间,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并发展为盛世。史称“弘治中兴”。
10、明武宗朱厚照。明孝宗嫡长子,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
11、明世宗朱厚熜。1521年到1566年在位,在位45年,时间之长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子明神宗,年号嘉靖。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后史誉之谓“中兴时期”。
12、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后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极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
13、明神宗朱翊钧。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
14、明光宗朱常洛。明代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万历帝长子,在位一个月。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十三陵庆陵。
15、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十六岁即位,后因意外落水成病,1627年逝世,终年23岁,庙号熹宗,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葬十三陵之德陵。
16、明思宗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朝亡国之君。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后,于煤山自缢身亡,为江山社稷而死,终年35岁,葬于十三陵思陵。
明朝皇帝的排序
明朝16个皇帝,依次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1、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
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2、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晚年,皇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驾崩后,即位的明惠宗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3、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为明宣宗朱瞻基长子,生母孝恭章皇后孙氏(《明史·后妃传》说其生母为身份不详的宫人,由孙氏抚养),生于宣德二年(1427年),崩于天顺八年(1464年),死后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在位期间,先后用过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两个年号。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崩,时年9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改次年为正统元年。英宗在位初期由太皇太后张氏辅政,内阁由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仁宣之治得以延续。
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后卒,三杨以年老淡出政坛,宦官王振开始专权,其党羽遍天下,百官为之侧目。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蒙古大举南侵,王振劝英宗以五十万大军亲征,沿途铺张。
返师途中,阴历8月15日,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太师也先所败,明军“死者数十万”(《明史·英宗本纪》),英宗被俘,王振被乱军所杀,史称“土木堡之变”。
随后,也先挟持英宗南下进攻北京,皇太后孙氏命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不久郕王即帝位,是为明景帝,改次年为景泰元年(1450年),尊英宗为太上皇。
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胜利后,瓦剌倡议和谈,欲送还英宗。景帝不欲英宗还銮,在大臣的劝谏下虽于景泰元年(1450年)将英宗迎归,然而将其幽禁于南宫,防守严密。
景泰三年又废原立为太子的朱见深(英宗长子)为沂王,另立己子朱见济为储。英宗在南宫饮食常缺,又不得礼遇,赖钱皇后宽解度日。后太子朱见济死,但景帝仍不同意复立朱见深为太子。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手握重兵的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勾结太监曹吉祥进入南宫,拥英宗复辟。
十六日夜,英宗自东华门入宫,于奉天殿升座,黎明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复位,改元天顺,史称“夺门之变”。
即日下于谦于狱,废景帝为郕王,迁之西内。不久,景帝崩,死因不明,有谓乃英宗使太监蒋安以布帛勒死(明人陆釴《病逸漫记》)。郕王死后,仍得不到英宗的谅解,谥曰戾,葬于金山。
英宗复辟后,即以谋逆罪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等人下狱,初尚言“于谦实有功”而不忍杀之,因徐有贞力主“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遂于五日后斩于谦、范广于西市。天下冤之,后英宗亦悔(《明史·于谦传》)。
天顺朝,英宗勤于理政,并任用李贤、彭时、王翱等贤臣,先后惩治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小人,政治尚算清明。
又不顾左右反对,释放建庶人(建文帝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已猪狗不识),并提供饮食住行;听钱皇后之言恢复前朝胡皇后的位号;遗诏罢明代自太祖以来的宫妃殉葬制度,《明史》誉为德政。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崩,时年38岁。葬入明十三陵中的裕陵。
4、明宪宗朱见深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即明宪宗(1464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
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5、明世宗朱厚熜
朱厚熜,明宪宗朱见深之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嘉靖。即位之初,革除先朝蠹政,朝政为之一新。
但不久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礼议之争。他打击旧朝臣和皇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政,皇权高度集中。他还重视内阁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权力。
但与此同时,他日渐腐朽,不仅滥用民力大事营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更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不问朝政,首辅严嵩专国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破坏。
在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寇边,嘉靖二十九年甚至兵临北京城下,大肆掠夺。在嘉靖年间,南倭北虏始终是明王朝的莫大祸患。
在用人上 ,明世宗“ 忽智忽愚”、“忽功忽罪”,功臣、直臣多遭杀害、贬黜。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明世宗怒不可遏,下瑞诏狱。
嘉靖前期世宗在张璁的辅助下大刀阔斧推行了改革,清理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中官、改革科举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内容广泛,成效显著。所以获得很多赞美之声。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于乾清宫去世,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传位第三子裕王朱载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祁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见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厚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