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新闻主播邓景辉为什么堕楼 邓景辉个人资料家庭背景
- 中国直升机产业有什么是自主研发的
- 邓景辉的介绍
- 西工大的录取通知书有4位飞机总师签名,分别是哪些飞机总师
- 华北平原开辟小麦节水高产新路径,这会是什么样的新路径
- 今年的航天航空月桂奖,都有哪些人员得奖
新闻主播邓景辉为什么堕楼 邓景辉个人资料家庭背景
早上约7时12分,香港太古城宝安阁一名40多岁男子从高处堕下,救护员接报到场,将堕楼男子送东区医院抢救后不治。警方正调查事件。据报道堕楼的男子为有“新闻王子”之称的亚视前主播邓景辉。dbc行政总裁罗灿已到东区医院了解事件。
邓景辉,前香港亚洲电视新闻主播,有“新闻王子”的称号。
邓景辉离开亚视后曾转投无线电视担任节目主持,也是合纵连网(已被电讯盈科私有化后并入)前董事,其后主持香港电台节目《议事论事》,现为生物科技公司董事,并为网上节目“就系敢讲”担任主持。
2007年1月13日凌晨,邓景辉因为喝醉酒而由其朋友代为驾车送他回家,期后邓景辉的私家车与的士相撞,双方达成和解。邓承认让友人无牌及于没有第三者保险的情况下驾驶,被判罚款五千元及停牌一年。
邓景辉,前香港亚洲电视新闻主播,有“新闻王子”的称号。邓景辉毕业于香港圣贞德中学,为天主教徒。
个人资料
中文名:邓景辉
国 籍:中国
出生地:香港
性 别:男
主持过的节目:
《午间新闻》(亚洲电视)《六点钟新闻》(亚洲电视)
《夜间新闻》(亚洲电视)《复活的军团》(无线电视)
《香港直播》(无线电视)
《议事论事》(香港电台)
《就系敢讲》(ontv)
《阿翁有约》(亚洲电视本港台)(2011年)逢星期六晚上7点30分
中国直升机产业有什么是自主研发的
十年弹指一挥间,“千年瓷都”景德镇如今有了新的名片:中国直升机研发制造正在这里变大变强。
中国直升机走向领先
2008年,在汶川地震救援中,灾区上空飞行的几乎全是进口直升机。不是中国直升机不想参与救援,而是实在能力不足。这一尴尬局面,让中国的直升机人大受刺激。
“当时,我们的国产飞机,根本没有条件进入灾区,技术要求远远达不到,不敢飞高原、不能飞复杂天气条件、不能飞冻雨。”中国航空工业直升机研究所(也称中国直升机研究所)总设计师邓景辉告诉记者。中国直升机研究所是中国直升机研发的摇篮,目前国内所生产的大部分直升机机型,均由该所研发。知耻而后勇,从那时起,中国的直升机人开始发奋图强、奋起直追。短短10年间,研发生产能力获得了飞速提升。
一项项核心技术被突破、一个个型号横空出世、一架架飞机投入使用。中国直升机不仅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还一步步走到了世界前列。目前第三代技术已经成熟,并形成了系统生产保障能力,最新一代第四代技术研发生产能力也逐渐趋向稳定。凭借12大系列、50多个型号,中国的直升机制造已经跻身全球七大直升机制造商。
不久前,在中俄空军“航空飞镖-2017”国际军事比赛中,由中国直升机研究所研发、中国航空工业昌飞公司制造的直-10型武装直升机,一举战胜航空强国俄罗斯的两款新型直升机,获得武装直升机第一名,凸显了中国直升机产品的水平。
“可以说是从当时的‘望尘莫及’达到了现在与先进国家‘并驾齐驱’的水平。”中国直升机研究所所长洪蛟如此评价,“在一些关键领域,中国人正凭借自己的智慧实现超越。”
由于技术落后、产业基础薄弱,起初,中国的直升机人也曾想通过进口、合作的方式发展自己的直升机产业。但是这条道路却充满坎坷。直升机技术属于军民通用技术,对于这类产品,航空强国美国只对中国出口落后机型,其核心技术则直接采取“封锁”“禁运”手段。因此想要从外国进口技术,走传统吸收再创新道路,几乎没有可能。
中国的直升机也曾尝试与欧洲某国家合作,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中国另外一个直升机制造基地——中国航空工业哈飞公司就曾与该国一家公司合作研发了一款民用机型。但事实证明,要想通过合作获得核心技术,这条路走不通。掌握着核心技术的外国直升机公司对核心技术绝对保密。他们要的只是中国的市场,中国很难从他们那里获得核心技术的转移。
作为中国直升机核心技术突破难点,旋翼防除冰技术最先得到解决,这让中国的直升机实现了全疆域覆盖。当年在汶川地震中,正是受制于这项技术,中国的直升机连3000多米的海拔都飞不上去。如今,中国自主研发的机型最高甚至可以飞到9000米高空。10年间,数字式电传飞控、震动主动控制、无轴承旋翼等最先进的直升机技术,也先后被攻克。
邓景辉的介绍
邓景辉,前香港亚洲电视新闻主播,有“新闻王子”的称号。邓景辉毕业于香港圣贞德中学,为天主教徒。
西工大的录取通知书有4位飞机总师签名,分别是哪些飞机总师
西工大今年的录取通知书也格外吸引人,录取通知书有4位飞机总师签名,还有珍贵的邮票,这是每个有航天梦的学子梦寐以求的东西吧! 看着签名,又多了一份向梦想前进的动力,那么我们来看看录取通知书上都有哪些飞机总师的签名吧!
一、杨伟
杨伟是西北工业大学的知名校友,也是一位能力出众的飞机总师。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是空气力学专业,研究生读的是空气力学和飞行力学。毕业后,一心投入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参与了很多歼击机机型的组织,设计等工作,现在依然扎根于航天航空行业,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一个值得大家钦佩的飞机总师。二、唐长红
唐长红,也是西北工业大学的杰出校友之一,和杨伟同一个专业,毕业后就到中国航天中心工作,从飞机的整体机型,到每一个小零件的细节设计都认真参与,严格把关,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得以不断向前发展,这当中少不了敢于坐冷板凳的唐长红的用心付出,少不了他昼夜不息的钻研。我觉得他这种细致,踏踏实实把事情干好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是广大学子的榜样。三、邓景辉和黄领才
邓景辉是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所修专业也是跟飞机油管,现在依然投身于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很多艰巨的任务,参与过很多机型的设计,提出了很多新理念,科技成果突出,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自己的一份力。黄领才虽然不是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的,年纪也比较年轻,但是同样是一位杰出的航空人。这些优秀的航空人真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希望在他们的激励,有更多的航天人。
华北平原开辟小麦节水高产新路径,这会是什么样的新路径
华北平原是小麦的主产区,小麦生长的产量与华北平原的水资源息息相关,因为蒙恬灌溉是农田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水资源就成为限制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华北平原是小麦的主产区,淡水资源不足成为了密切关注的问题,华北平原种植小麦的灌溉量占到农业总用水量的70% ,因此,关注小麦节水高产开辟华北平原节水高产新路径非常重要。
目前针对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开辟了华北平原小麦的节水高产先路径这个路径已经做了六年的实验研究,成功地实现了节水高糖高脂元肖颖三者统一,这种命节水的技术也被大面积推广应用,首先是你转变好水为借口通过后水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图题的功能,利用土壤水在关键期限内进行观看,就可以创造前期后期土壤缺水的问题,从而也就减少了一些物质的损失能够石凳宿舍里效率提高,因此能够维护小麦的正常生长。
其次在这种技术上进行播前补水就能够保证目前的储水量达到最大的持久度,因此灌溉量就可以比平时少很多,而且选择早熟耐旱的小麦适应性品种这样,他就可以缩短后期的风雨时间减少耗水量。此外,通过观江的强度也可以让粽子的发育变快结果时的时间短,这就筛选出适合节水高筒栽培技术的品种。
最后在春季关键性浇水,这也是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新路径的重要环节。他的灌水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设定到龙田严重缺水时,应在后期浇水若是有几多庾澄庆那家应该在烧晚的时间浇水,若是在春天春天刚露出尖尖角时,浇水也会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在整个种地的过程中,要确保播种的质量强调7分钟三分管播种后,务必要采取合理的管理。
今年的航天航空月桂奖,都有哪些人员得奖
18日下午,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办,12位获奖人和团队分获“技术先锋”、“大国工匠”、“终身奉献”等七大奖项。
经过评选,航空工业哈飞数控铣工秦世俊与航天科工二院数控铣工曹彦生分别被授予大国工匠奖;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飞行部被授予飞行精英奖;航空工业宏光李军空降空投试跳团队获得英雄无畏奖;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和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邓景辉获得技术先锋奖;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与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摘得领导卓越奖;中国商飞与中国航空工业捧获携手合作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陈一坚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尹泽勇被授予了终身奉献奖。
航空工业集团新闻发言人 周国强:今年评选出了12位个人和团队,他们代表了两年来航空航天业界最优秀的人物。像托举我们“天问一号”奔向火星的长五火箭,像今年刚刚实现海上首飞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再比如大国重器直-20等等,都在我们这次获奖的项目和人员的范围内。
航空航天月桂奖创立于2005年,此前每年举办一次,自2018年起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表彰航空航天领域,在国家科技发展进步和国防建设过程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及个人。
历经14届的发展,月桂奖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行业大奖,截至目前,共有127个团队及个人获奖。包括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两院院士顾诵芬,航天员杨利伟及试飞英雄李中华等均为此前获奖个人。
在今天(18日)颁发的航空航天月桂奖中,有一项技术先锋奖,代表着过去两年里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突破性的研制成果,获奖者之一叫作邓景辉。他是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的总设计师,作为技术负责人和团队共同研制出我国国产第四代直升机:直-20。
邓景辉:直-20就是我们第四代直升机,它代表了我们国家目前最高的水平。它可以在我们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由地、全疆域地飞行,因为它凝聚了我们无数航空人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尽管已经见证过它参加国庆70周年大阅兵,也见证过它惊艳亮相直升机航展,但是提起直-20,邓景辉依旧激动万分。从1986年扎根直升机事业,邓景辉用34年的时间见证了中国直升机走向世界先进水平。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当时在屏幕上我们看到均是国外的直升机。我们没有高原的直升机。所以正是在那样的背景之下,开展了战术通用直升机的立项和研制工作。
想要研制出高原直升机,就要面对一项我国从未攻克过的关键技术——旋翼防除冰。在7000米高度以下,当直升机穿越含水量较大的低空云层时,往往会因为低温、大湿度导致旋翼结冰,无法正常工作。这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在研制之初,邓景辉和团队也曾经想过通过对外合作的方式实现技术突破。
对外合作,以降低型号的研制风险,但是被外方拒绝了。事实再一次证明,核心的关键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花钱是买不来的。当时我们团队也是暗下决心,一定要争这口气,一定要把旋翼防除冰搞出来。
事实上,在直-20立项之前的十年里,邓景辉和团队就已经开始了旋翼防除冰的先期关键技术攻关,加上型号立项后的正式研制,前后整整20年的时间。20年里,他不是带领团队泡在设计现场,研究看似枯燥乏味的实验参数,就是分赴高原、雪地,在极寒、高温、湿热等外场追着试飞的直升机奔跑。
邓景辉:我们是四上高原、四进高寒,并且通过了南边湿热环境底下的考验,应该说覆盖我们整个国土的疆域。
2018年2月,邓景辉和科研团队在西北海拔5000余米的雪域高原完成最后一次试飞验证,这是直-20首次进入真实恶劣环境下验证旋翼防除冰技术,风险极高。
为了拿到宝贵的数据,跟随邓景辉多年的试飞团队一次又一次冲进结冰云层,成功完成了科研试飞任务。当直升机平稳降落后,邓景辉和研制团队欣喜异常,从那一天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攻克直升机旋翼防除冰技术的国家。直-20也拥有了全疆域、全天候作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