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刘强东炮轰阎焱 称雷士照明在此人手上必死
- 软银和软银赛富的关系是什么
- 雷士大量骨干将跳槽 留守员工要求加薪
- 阎焱的个人简介
- 阎焱怎么读
- 阎焱励志演讲:要想创业成功,必须这样做
- 如何扩展自己的高端人脉圈
- 几个朋友合伙创业,如何分配股权
刘强东炮轰阎焱 称雷士照明在此人手上必死
雷士照明 创始人吴长江辞职事件继续升级。今日下午,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其实名认证微博上称,雷士照明落在阎焱手上必死,并呼吁企业家千万别和这种公开撒谎、屡违职业道德的投资人合作。
刘强东微博原文如下:“看了雷士照明相关报道,想起该投资人去年宣称我求过他三次要融资都被拒绝!实际上只有08年汉能介绍见过该人一面!退一万步说,即使有其事,作为投资人也不该公开出来羞辱创业者!这是起码职业准则。我呼吁企业家千万别和这种公开撒谎、屡违职业道德的投资人合作!雷士在此人手上必死!”
刘强东所称的“该投资人”正是雷士照明机构股东——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的创始合伙人阎焱。资料显示,赛富亚洲持有雷士照明18.48%的股权。
今年5月25日,时任雷士照明总裁兼董事长的吴长江因“配合调查前顾问的一宗案件”辞去所有职务,随后,阎焱接任雷士照明董事长之位。
日前,阎焱公开表示董事会并没有对吴长江“关上门”,他完全可以回来,只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必须跟股东和董事会解释清楚被调查事件;第二,处理好所有上市公司监管规则下不允许的关联交易;第三是必须严格遵守董事会决议。
在今日凌晨,吴长江连发数条微博称阎焱所提三个条件实则是对他的批评、攻击,称辞职是因董事们要求,并称此前错在同意不懂行的人进入董事会。
雷士照明的“闪辞”风波被外界归因为,创始人吴长江在引入外部投资者时未牢牢掌握公司的控制权。而在这方面,刘强东可作为其参照系,尽管其融资额达到了数十亿美元之巨,但始终未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他依然拥有超过50%的投票权,控制了超过半数董事会席位,杜绝了大权旁落可能。
另据媒体报道,今日上午至今,雷士照明召开闭门会议,员工除了要求前董事长吴长江复职之外,更要求改组董事会,及增加员工期权,并让施耐德退出雷士,否则将会无限期罢工。截至目前,闭门会议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软银和软银赛富的关系是什么
软银集团在1981年由孙正义在日本创立并于1994年在日本上市,是一家综合性的风险投资公司,主要致力IT产业的投资,包括网络和电信。软银在全球投资过的公司已超过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 IT 公司拥有多数股份。
软银赛富由阎焱先生和其合伙人领导的赛富目前管理总规模近4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包括若干美元和人民币基金,是亚洲最大的风险投资和成长期企业投资基金之一。赛富管理的资金来源于世界顶级投资人,包括欧美著名大学投资基金、公共养老基金、家族信托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人。
软银和软银赛富的关系:
1、简单说就是,软银集团是软件银行集团公司,软银中国是软银集团的亲儿子,帮爸爸做中国投资战略布局,赛富曾经是软银集团的亲儿子但是已经不认软银集团这个爸爸了,解除了父子关系。
2、最开始,软银赛富和软银中国都是软银集团的子公司。
3、软银中国和软银亚洲。软银中国成立于2000年,主要是软银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战略投资布局,而软银亚洲,也叫软银赛富,成立于2001年,是软银和美国思科一起出钱做的,主要用于投资亚洲的企业。
4、但是现在软银赛富已经不再属于软银集团了。为什么呢?因为软银赛富的几个中国董事想要投资决策权,所以他们就在第二期资金募集的时候单飞出来了,软银集团的创始人孙正义也退出了赛富。
5、所以现在就是,软银集团是软件银行集团公司,软银中国是软银集团的亲儿子帮爸爸做中国投资战略布局,赛富曾经是软银集团的亲儿子但是已经不认软银集团这个爸爸了,解除了父子关系。
雷士大量骨干将跳槽 留守员工要求加薪
雷士大量骨干将跳槽 留守员工要求加薪
雷士照明(下称“雷士”)历日来风波不断。昨日,同一天,雷士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雷士惠州、万州工厂以及总部复工,二是,雷士经销商和供应商在广东中山召开了“运营中心联盟公司”成立大会。尽管雷士前董事长吴长江对媒体表示反对经销商成立新品牌,但是有知情人士告诉新快报记者,如果吴长江5天之内不回雷士,雷士必将成空壳。
员工要求加薪15%-25%
昨日,记者从雷士照明获悉,员工决定在没有董事会任何书面承诺的情况下临时复工,并以雷士副总裁穆宇及CFO谈鹰等三人组成临时管理委员会,管理日常业务工作。
在记者获得的雷士复工协议中,雷士员工表示“临时复工”,但是要求董事会在8月10日之前接受员工的新的四点诉求。
此前的7月13日雷士内部会议上,员工向资方提出三点诉求:其一,施耐德必须退出管理层;其二,吴长江必须回归雷士;其三,改组董事会,为员工争取更多期权。
此次的复工协议中,并未提到员工期权的诉求,重新加入了集团人员集体加薪15%-25%的要求。同时,董事会及公司经营管理层不得因本次事件对公司任何人员作出不利处理。
另一位雷士高管告诉记者:“这是管理人员和雷士基地(万州、惠州工厂)还有董事会沟通以后,员工有条件的复工,吴总和施耐德他们还没有谈拢。”
而上述知情人士直接指出:“这完全是不清不楚的复工。员工对董事会提出的几大诉求一个都没有得到回应,就开始复工了,是穆宇和谈鹰他们去谈的,能怎么办?”
记者获得的谈鹰发给雷士内部员工的邮件截图中显示,谈鹰表示:“我已收到全体董事的电邮回复,你们的要求他们已收到,会很快讨论决定……因各董事身处各地,不能签署决议,所以我正修改一份授权书,让董事长签署执行,但要较晚才能收到了。”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有的情况下,雷士员工复工的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是雷士的`无奈之举。”
经销商已申报新品牌
而另一边,经销商与供应商昨日在中山商讨成立新的公司以及品牌一事。新快报记者从中山现场获得消息,经销商与供应商成立“运营中心联盟公司”,并召开成立大会。在会上,展出了其主打的照明产品,并主要以LED产品为主,产品名称一共报了7个品牌,仍需工商局核准。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雷士军心已乱,“新公司不管是对材料、销售还是资金方面,都是有优势的一方,要很快运作不是很难。”
昨日,吴长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反对经销商和供应商自立品牌一事,并表明自己绝不会去参与新品牌的管理,会尽力劝阻经销商和供应商。就此事,记者曾向吴长江致电采访,但其电话一直无法接通。
这位业内人士还分析认为,吴长江此番表态是“对重回雷士仍充满期待。吴长江如果公开表态支持经销商和供应商,无疑是直接跟施耐德撂牌,而雷士是他自己辛辛苦苦和员工做起来的,情感上割舍不下,只好坚持同施耐德斡旋。”
就其分析,吴长江和施耐德已然是“你死我活”的状态,根本利益的冲突,谁都不愿意让步。而另两大资方赛富和高盛,都是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它们只会支持胜利方。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新快报记者,现在雷士内部开始流传阎焱与施耐德达成了某种协议。他表示:“现在的说法是,施耐德将以4.5元的价格接盘阎焱的股份,现在施耐德以此相要挟,迫使阎焱和他站成一队。”而此事,记者欲向阎焱确认,其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未能取得联系。
他告诉记者,如果吴长江5天之内不回雷士,雷士必将成空壳,“他们(施耐德)太小看了雷士员工的力量,也小看了员工罢工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同时,他透露,仅25日一天,雷士惠州公司便有六七十人罢工,而且已经有大约30人的雷士骨干与供应商、经销商接触过,大多下定决心去新公司做事。
如此一来,雷士现在开始重新运转,经销商和供应商开始重做品牌,那么现有的雷士该如何利用原来的渠道优势?该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雷士该如何走下去,现在谁都不知道。
;阎焱的个人简介
祖籍河北,1957年生于安徽安庆。 1975年入安徽安庆潜山县插队三年。1977年,阎焱考入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毕业后进了当时三机部下属的合肥的一家工厂。1984年,考入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攻读费孝通老先生的研究生。1986年,阎焱获得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奖学金,只身赴美。1990年底,圆满结束普林斯顿学业的阎焱进入了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的大门,成了一名专事研究工作的经济学家。1992年底,加盟美国当时知名的“思想库”“HUDSON INSTITUTE”,成为该机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成员,研究美国对北亚和中国的外交政策。1994年底,加盟AIG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主管在东北亚及大中国地区的投资业务。2001年,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总裁及执行董事总经理。育有一个独生女,与女儿同是普林斯顿校友。
阎焱怎么读
阎
拼音: yán , 笔划: 11
部首: 门 五笔: uqvd
焱
拼音: yàn , 笔划: 12
部首: 火 五笔: ooou
阎焱励志演讲:要想创业成功,必须这样做
近日,在第三届中国高校青年领袖峰会上,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做了题为《创业成功的逻辑》的主体演讲,谈了他20多年来对创业的一系列感受。
以下为阎焱演讲实录整理:
现在是创业最好的时代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时代? 狄更斯他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创业成了时尚,成了运动,这么多人坐在这儿就是一个证明。20多年前,我开始在中国做风险投资,当时我们被叫做皮包公司,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风险投资,我们又特别符合皮包公司的说法,因为我们到哪儿背一个包、一个电脑,老告诉人家我们有钱能做投资,但是人家见你房子也没有地也没有,所以大家叫我们叫皮包公司。
但是,没想到20年以后风险投资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国满大街几乎撞到一个人都是搞投资的了。所以我引用网上一句话,说放高利贷的叫P2P,乞讨的改叫众筹,统计的改叫大数据分析,忽悠的改叫互联网思维,做耳机改叫可穿戴设备,办公室出租的叫孵化器,看场子收保护费叫平台战略,搅局的叫颠覆式创新,借钱给靠谱朋友叫天使投资,借钱给不靠谱的朋友叫做风险投资。
但是,这确实又是一个最好的年代。因为:
第一,创业潮。从总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鼓励创业创新;
第二,钱多。我不久前去一趟武汉,武汉一个城市就2000亿投资资金,这不光中国历史上,这是在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估计也会后无来者。
第三,为什么是创业最好的年代?就是互联网大大降低了创业启动成本。不久之前我看到北大一个学弟他们做手游公司,一个季度已经有3000多万收入,但是他们并没有办公室,就是在宿舍里面可以开始。我记得最早我们提出创业团队的时候,就是在斯坦福提出的,当时我们觉得非常了不起,我觉得互联网出现,将来可以很多人不用租办公室和不用租地方。
第四个,角色模范多。现在我们年轻人创业时的模范是谁?是雷军、马云、马化腾等等。
现在是创业最坏的时代
但是,现在也创业是最坏的时代。因为创业成了风尚、成了运动,因为人们都相信风来了猪也能飞,于是等风、跟风、忽悠成了眼下创业的新常态。
这是一个“自拍和自拍杆的年代”,我们都在无休止的关注着自己,而这种自我迷恋忽略了他人的存在,导致社会冷漠。互联网企业急速增长使得大多数人都相信烧钱是可以烧出极致的。速食文化的氛围使得创业者寻求快速成功,而忘记了创业真正需要的坚持和奋斗,创业企业在点击率、用户数、转换率、融资额额等基本数据上夸大、造假几乎成了互联网企业的常态。在创业的热潮下,我们看到大量的P2P公司倒闭,或濒临倒闭。投资领域的跟风,有助于提高创业的成活率,但是未必能够提高创新率。
创业过程中包括了很多不眠之夜
这是我们今天主要的话题。首先说什么是创业?创业其实就是自己干。但是如果从更严谨一点定义来说,创业是指创业者发现机遇并把机遇变成商业价值的过程。什么是创业成功?我们讲成功,从一个机构投资者角度来讲,不是说一个夫妻在街上摆摊赚点钱就是成功,我们讲的是一个组织,我们讲的是一个持续增长并且盈利的商业机构的成功,通常一个标志是可以被上市或者收购兼并。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创业成功概率非常低,不到1%,全世界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创业需要哪些基本要素?我想有几个东西:
第一,需要Vision,需要眼光。
我们创业的成功就是在很多大量的俗人没有看到的时候能够抓住机遇,你看得到未来的方向。比如说阿里,我记得在2001年的时候,那时候我在阿里做董事,马云就跟所有人说,尽管那时候他发不出工资来,他告诉所有人我要想让世界没有难做的生意。他在浙江的小市场看到要做一桩国际上的大生意那么难,他希望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让做到让全世界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就是VISION;
第二,是把机遇变成商业价值的过程;
第三,组织能力。
因为创业不是一个人去干,需要一群人去干,因此,需要很强的组织能力。在我们过去投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这些成功的企业家,绝大部分都是在学校里面做过学生干部,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在大学时你是没有钱的,所以你需要你的说服力、组织能力、人格魅力去把所有的同学们攒在一块儿,跟你一块儿做你想做的事情。
创业未必创新,而且创新也未必创造商业价值。
我们怎么样才能创造价值?在中国,大概有两方面:
第一,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是以更低的成本和价格给用户提供同样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在过去30多年里面坦率讲,中国真正具有原创性技术的东西非常之少,即使是今天,依然如此,中国更多是去模仿别人,有些人做得好一些,有些人做得差一些。
从我们基金角度来讲,我看到很多中国年轻人在中国创业,其实有科技的创新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商业模式创新,说句好听的是创新,说白点多数都是复制。从投资角度看,绝大多数事件不重要,只有那么少数事件会影响整个群体的进程和价值。比如说我们现在有四期美元基金,从十七八年以前开始,我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每一期会有一个项目特别好,它基本上决定这一期整个的基金价值。这也反应了我们在创业成功中间,比如一百个人创业,可能其中一个公司的价值占了一百个人中价值的80%-90%。
从历史和统计数据来看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因为很简单,企业的成功需要在很长的时间里作出正确决策,企业失败在一件事情上决策。从本质上来说创业是一个非常自我的过程,它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比如说我曾经收到一个女创业者的.抱怨,她说阎总我老给你打电话你老不接,她说我每天这么晚十二点钟睡觉,你一点都不同情。我说我一点都不同情,两个原因:
第一,我也是这样,我做了几十年投资了还是这样,但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任何人;
第二,当你选择创业,你要想明白你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你的创业过程中就包括了早起晚睡,包括了很多不眠之夜。
作为成年人当你做出了成熟的决定以后,你不能抱怨任何人,所以如果这种事情你不能够经受你就不要去碰,就这么简单。
在论述创业精神的时候,在理论上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者精神的是一个哈弗大学的经济学学家叫熊比特。他说首创精神、强烈的成功欲、冒险精神、以苦为乐、精明理智、事业心是创业者的必备品质。时下,很多创业者的创业动机是源自于对财富和名声的渴望,而大多数成功创业者追求的是理想和超越的东西。现在很多人说我们要拥抱90后,为什么?真正的逻辑在于,再过十年以后90后都变成中年人。我们统计发现,真正成功概率比较高的创业者年龄在30到38岁之间,在第三次创业成功率最高,而不是第一次创业。你刚出校门创业就成功概率一定会超过有很多年工作经验的吗?不可能的事儿。
成功创业者的DNA
那么成功创业者的共性是什么?我认为成功的创业者有一些共性的东西。
第一,巴非特讲的,你要找到长长的雪道。长长的雪道是什么,就是你的目标市场要大;
第二,商业模式的可延展性。
这句话比较拗口一些,指的是互联网企业本质的东西,为什么它的Vision比传统行业高很多?最简单的原因是它的商业模弹性要比传统创业大很多;
第三,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我们经常碰到很多的创业者来跟我们讲他的项目,我们问他怎么赚钱,他20分钟也说不清楚,我认为投资机构不是慈善机构,企业一定要赚钱,如果你不是赚钱的企业,你可能要回去思考一下,这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专注。一个企业倒闭70%以上是现金流出现问题。我们很多商科的人都知道,很多企业喜欢做的东西比较多,一下摊子铺得很大,导致企业现金流问题;
第五,善于抓住时机。时间就是一切,对于商机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互联网有很多先烈,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把握最佳发展时机。在中国,要领先市场0.5步。
第六,要有好的领袖。
但是,有了这些好的DNA之后这个企业是否一定可以成功?答案未必。这就是创业和投资的奥妙所在。从本质上来说,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是在寻找充分条件。巴非特花了将近60多年时间,我也花了20多年时间,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依然没有找到一个企业成功充分的条件,但是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必要的条件。非常重要的一点,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跟商业模式、现金流有关,而且和创业者的人格和品质相关度极高。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创业对创业者的人格需求到底有哪些。
第一,一个创业者首先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如果你不做一个诚实的人,无论你做得怎么样,你最后成功的概率非常小;
第二,要有超越的情怀。你是个坏人、是个土匪一样可以赚钱,但是你做不大。一个企业能否做大,与一个创业者的情怀有非常大的关系。比如说马云,我2000年到2004年做阿里的董事,大家看到阿里巴巴是个伟大的公司,当年却不是这样。但是,即使是他都发不出工资来的时候,马云永远有超越的情怀,他就是想让世界上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我亲眼看他一步一步走过来;
第三,Believe。相信这点非常重要,创业者要做一个理想主义者。我认为中国当代最大的问题,尤其在高校学生中间,就是人们太实在、太世俗,如果在你们这一代人身上没有一种理想者的情怀,中国的未来再鼓励创业也基本没戏。
最后,独立思考。创业不是盲目行为,我看很多创业者喜欢“抱在一起”,我记得原来一个公司喜欢像军队一样喊口号,没多久就破产了。其实创业过程中,更多是要学会和孤独相处。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作为一个CEO,你是没有办法跟别人分担这种孤独的,最主要的决策一定是你要拿。创造和创新能力需要独立思考,而独立思的前提是思想的自由。在今天的中国,能够做到独立思考非常不容易。但是,你想成为一个有超越思想的创业者,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和思想的自由,缺乏独立思考的运动式创业一定是对社会资源最大的浪费。
如何扩展自己的高端人脉圈
导语:如何扩展自己的高端人脉圈呢?熟人特殊的日子送上一条短信、一封电子邮件等等,特殊日子的祝福。小事也可以有大影响。这个特殊的日子包括生日、婚礼、升职等等,当然,他人困境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给一句祝福和鼓励。
如何扩展自己的高端人脉圈
一:吃亏是福,有德才有财
1.吃亏是福,生意人要大方一点.
2.善举带来人气,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3.胸怀有多广,人气就有多旺.
4.无德必无财,尔虞我诈难长久.
5.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气者得财气.
6.先赚人心后赚钱.
7.坦诚相见,才能心心相印.
二:和气生财,买卖不成人情在
1.万事以和为贵,不要轻易与人翻脸.
2.心平气和,做生意要有好心态.
3.让一步换来和气,争一步惹来晦气.
4.留条生路给别人,留条财路给自己.
5.气度就是风度,不骄不躁才和谐.
6.有钱一起赚才是硬道理.
7.和气生财,风物长宜放眼量.
8.和气才能生财,竞争不是恶斗.
三:真情付出,才有回报
1.有付出才有回报.
2.尊重自己的员工.
3.将心比心,多付出一点关爱.
4.投之以桃,报之以梨.
5.对弱小者给予关怀和爱护.
6.最直接的感情投资.
7.有所失必有所得.
如何扩展自己的高端人脉圈
1 从身边人寻求帮助
就是因为他就读北大研究生时一个外籍老师 — 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访问学者 Roger Michin Roger Michin 很欣赏阎焱,软银赛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之所以能赴美留学。两人经常一起聊天,有一次他主动说:应该去美国读书,可以帮你写推荐信。阎焱通过托福考试,取得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四年全额奖学金后, Roger Michin 又在生活上给予了阎焱帮助。 1986 年 8 月,阎焱回忆说:美国的第一天晚上,就住在 Michin 教授家里,家也在普林斯顿。 Michin 教授待我非常好,普林斯顿,仍然是专业教授。毕业多年以后,也离开了普林斯顿大学。友谊一直到现在一家公司工作最大的收获不只是赚了多少钱,还需要明白。积累了多少经验;还包括你认识了多少人,结识了多少朋友,积累了多少人脉资源。因为这种人脉资源在离开公司之后,还会继续发挥作用,成为你无形的资产和财富。
2 结交关键和重要的人物
而在于你认识谁。 西方有一则著名的格言:重要的不在于你懂得什么。才干构建有用的.人脉资源库。 只有不时地认识那些能够改变或帮助你人.当然首先要开放你自己,认识关键和重要的人物。从各种渠道入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你经常所接触的圈子,除非你自身已经是个很高端的人物。比如学生可以争取以志愿者或义工的身份参与学校各种重要活动、胜利人士讲座、校外的会展等;毕业生争取一流的大公司,通过职业交际结识更多杰出人士,有一定积蓄和工作经验者,就可以多多参与有顶尖人士的会议和论坛。
3 对接触 “ 陌生人 ” 坚持开放的心态
这其实也就是人际交往的能力。解成长青的性格和能力后,这个朋友正担任多伦多道明银行的人事部经理。主动邀请说:很优秀,不知道有没有兴趣到银行工作?银行正需要一位你这样的高级客户经理。生长青加入了加拿大多伦多道明银行担任高级客户经理,后来。主要负责电讯业和矿产业,协助这些企业做融资业务。多伦多道明银行的两年,为生长青今后在金融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次机会正是来自于一次跟陌生人的偶遇 ” 以及他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今天,成已是渣打银行中国投资部的总经理。 对认识 “ 陌生人 ” 坚持开放心态或者说喜欢人际交往,当然。并不是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或者到处滥交朋友。
4 维护好人际关系网络
最关键的维护好人际关系网络。 如何把接触的圈子中人转化为人脉资源?如何将圈子的人脉资源转化为事业资源?这里。美国前总统的西奥多 · 罗斯福曾说:胜利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有几个 “ 小成本 ” 建议: 如何维护和管理我人际关系网络?这是一门复杂的艺术。 不要只写下名字,填写记录卡片。经常记录在什么活动中结交的人。或者把名片收好就行了要写下你对他工作最感兴趣的方面,以及他感兴趣的东西,包括一些特别的事物。虽然没有多少细节,但需要的时候,肯定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一个非常根本的原则是尽可能地让人感受到信任,坚持面前的忠诚。人际关系中。并且以此收获信任。这需要我做许多事,比如当着朋友的朋友面赞美而不是批评。
几个朋友合伙创业,如何分配股权
合伙制的企业有几种角色,作为投资方,我们要好好的平衡,这里面就包含了如何分配股权和管理权的问题?投资方,实际操作者,资源核心技术方,立项者,我先大致呢分析这几个角色。
一般而言,实际引入项目及立项者,优先占有5%左右的股权!实际操作者CEO,优先占有5%到10%的股权,这其中要平衡这个实际的操作者,是否具有我们所需要的资源,比如说经验,技术,必须的项目能力,这相当于技术智本入股,这一点是投资人,必须要明确的,也是投资的风险所在。
当我们按着以上的这种常规化的分配比例来分配股权时,剩余的股权已投资金额为主,打个比方吧!比如这个项目的投资金额为100万,那么实际操作者具有了相关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它可以以技术和智本入股,有10%左右的股权,而他本人也拥有这个项目关键的资源,这时投资人要评估他所拥有的这个资源的价值,确定给予它的股权。你投资80万,占有80%的股权,另20%就相当于他技术和智本操作入股了,但你也可以余出5%左右的团队股份,即他占15%,另5%由他代持,作为将来团队的股权奖励,因为毕竟要引进好的人才。
关于股权和合伙人制度,以及合伙过程当中产生的一些问题的内容,在我@孙洪鹤 短视频当中都有大量的讲解,可以自己查看一下,希望我的回复能够对当事人有一些帮助,以后多交流
最佳:股权一人为67%,其他33%,最坚实,这样决议不管是股东会三分之二以上通过,还是二分之一以上通过都不可能会被否决。
次佳:股权一人为51%,其他49%,仍然有决议被否决的风险。
最差的平均股权,谁说了都不算,奋斗的时候或许可以共患难,可是公司如是盈利了,三个人都会开始膨胀,权力欲望也会越来越大,最终公司将进入无限内斗。
其中中国股权之争最经典的战役莫过于雷士照明的股权争霸,大家可以去网上搜来看看,绝对比商业大片还惊心动魄。
雷士照明成立于1998年,由三个重庆人,又是高中同学吴长江(班长)、胡永宏(支书)、杜刚共同组建,投资一百万,其中吴长江45%、另外二人各占27.5%。雷士照明发展非常快,2002年公司销售超过一个亿,这时候三个发生了权力分岐,进行了第一次股权调整,平均分配,三个各占三分之一。
雷士照明的商业模式非常成功,与代理商绑定,到2005年业绩已达7个亿,这一年股权斗争大戏之幕正式拉开,先是吴长江被踢出局,可几天后吴长江联络经销商开“维稳大会”反将胡永宏、杜刚踢出了雷士,踢出去得花钱,二人股份作价1.6亿,这笔巨资显然是当时的雷士出不起的,只能找外援,这时候有个神秘女人出现,她就是毛区健丽,给雷士拉来994万美元的投资占了雷士30%的股份。
2006年软银赛富的阎焱投入的2200万美元占雷士35.71%,按这个价格算,毛区健丽已经赚了两倍。2008年高盛投入3655万美元,占了9.39%的股份成为了第三大股东,毛区健丽已经赚了七倍。
2010年雷士在香港上市,募资15亿港币,毛区健丽投资翻了二十倍。2011年施耐德购买了9.22%股份,花了12.75亿港元,成为雷士照明第三大股东,这也是吴长江引入的外资用来制约阎焱的,这时候吴长江持股15%为第二大股东。
2012年阎焱将不合的吴长江赶出雷士,自己做了董事长,消息一出雷士股价大跌,经销商纷纷罢工支援吴长江,2013年吴长江又返回雷士董事局成为执行董事,但这次并不是幸福的开始,而是劫数的开始。吴长江自己找来德豪润达公司的王冬雷,将自己的股份买给他,加上他们收的散股,持股达20%成为雷士最大的股东,阎焱被踢出局,吴长江任CEO。
2014年吴长江再次被踢出了雷士,这次不但出局还被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雷士照明的股权之争终于划上了句号。
所以股权的平均化是风险最大的一种分配方式,我们也可以从乔布斯被赶出苹果,真功夫创始人进监狱去了解股权争斗的残酷。
一个负责内容,一个负责技术,一个负责销售。你的合伙人团队的分工很明确,这点是很不错的,但分配股权参考的主要因素可不是这个。
谁是大股东?谁来决策? 平分股权是最不明智的行为,创业过程中,你无时无刻不在做决策。很多情况下,决策的正确性并不重要(创业过程中的需要坑都是需要跳的,很正常),更重要的是做决策是否高效。平分股权,合伙人之间总会因为一些并不重要的决定,吵得不可开交,这个是创业失败、合伙人散伙最常见的原因。
我建议,如果你们三个人,如果有一个是发起人,是他把大家拉到一起的,最适合当大股东,毕竟他对公司的发展路径想的更清晰一些。如果你们觉得每个人都很重要,多给谁分都不太好的话,你们可以尝试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比如,ABC三个人平分股权,但是你们约定,如果公司需要对一些事项做决策,A的意见必须与B保持一致,这也也能有效避免内耗。
都是全职吗? 如果你们中间有人是兼职创业的,别的地方还有工作,我建议最好给他少分些股权,甚至不分。兼职就意味着不会全身心投入,意味着公司发展遇到危机,第一反应是逃避。个人建议,必须要给股权的话,不要超过10%。
建立股权池,一方面是为了吸引后续的优秀人才进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动态的调整你们三个人的股权,毕竟分配股权是事前行为,合伙人能对公司发展起多大作用,还要看之后的情况。个人建议预留在15%到20%之间,先由大股东代持。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你私信沟通。
我记得,万通六君子当年合伙创业的时候,说了非常经典的一句话:以江湖的方式加入,以公司的形式退出。几个朋友一开始可能是因为臭味相投,或知根知底,各知所长,各补所短。于是,就撸起袖子一起干。这种哥们义气在创业初期,财力物力人力极其缺乏的情况下,非常管用,在股权分配上也会比较随意,因为你们是因为感情才聚在一起的,而股权分配则涉及到利益分配,在不赚钱的时候没什么,要是开始赚钱了,股权纠纷就开始有摩擦了。而且,每个人都会不断夸大自己的付出价值,从而在谈判上获得主动权,这就是很多兄弟企业最后倒闭的核心原因。
那么,创业初期,有没有更好的股权分配模式呢?也有,首先,你几个朋友合伙创业,那么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一定会有一个灵魂人物(否则这个团队就不成立),掌舵整个创业的方向和大局,那么这个灵魂人物应该出最多资金占最多的股份,把握绝对的主动权,避免未来有纷争时发生失控事件。
那么,有人会问,那个灵魂人物可能没那么多资金,占不了那么多股份怎么办?你要明白,他既然是灵魂人物,就一定有过人之处,资金不够,他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或其他手段,借钱也好,贷款也好等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如果他没这能力或魄力,那么就不适合当灵魂人物,跟着他干,也没安全感。
最后总结:平均分配股权是最愚蠢的,会给未来埋下很多隐患,灵魂人物必须占超过51%的最多股权。剩余的49%,根据团队成员出的资金和能力进行分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个 肯定不是很好的分配方式:三人各占33.3%, 这种方式是最容易产生纠纷,最后分道扬镳的股权分配方式。尤其在后面如果越来越大,更容易由于控制权之争而解体!
所以从问题的描述上可以看出, 问者大概是三个人一起创业 ,一个负责内容,一个负责技术,一个负责销售,并且大家的资历又差不多。 但最简单的方式往往不是最合适的。
那如何分配最好呢?下面以成立有限公司为例说明:
首先,你们一起商量,公司谁控股,占的股份最多,最多者超过50%为好。确定一个人的核心地位,避免控制权的纷争,能让创业者团结一心,把蛋糕做大, 所占的股权少,未必就回报会低。
确定一个人的核心位置,有许多好处,在许多有分歧选择上能快速做决定。既然决定一起创业了,首先应该是很信任的。就目前你这种情况,负债销售的控股比较好,毕竟开始活下来是基本,而销售是确定是否能活下来的基本。
其次,作为参与者,持股最好不低于10%。当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问题时,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10%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所以10%称为申请公司解散线, 不低于此线,是对股东自己的一种保护。
最后,两者持股较少的人合计持股不要低于34%。持股34%至少让股东拥有七项权力: 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注册资本、减少注册资本、公司合并、公司分立、公司解散、公司变更。
因为已经确认了一个人的核心控制权来避免股权的纷争,那自然也要限制他对公司能为所欲为。
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一个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许多时候我们以为在驾驭股权,其实是股权在驾驭我们! 以上几点只是一个大概的建议框架,具体的持股比例肯定要具体结合你们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现在公司注册已经是认缴制了,设立公司时候已经不存在资金门槛的问题。但我个人建议是,如果大家的资历是差不多的话,在创业时是很难分得清内容、技术、销售的比重的。那股权结构可以参考“出多少钱占多少股”这个标准。这个分配制度优点非常明显,一来比较直观,不容易产生分歧;二来所有公司在运营的初期都是一个往里投钱的阶段。公司需要的办公场所,前期的办公人员,办公的基本设备,要解决这些问题都无可避免涉及到钱。但是“出多少钱占多少股”的这个考虑,在公司去到盈利期时,很容易会产生股东之间的分歧。在公司设立前期,可能销售发挥的作用较大,渐渐地,负责技术的股东会越来越发挥排头兵的作用。但是,等公司过渡到平稳期时,负责内容的股东,就会发挥作用了。
所以,我建议: 1、 在成立公司的时候,就要 设立好股权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的规则 。 2 、股东之间要建立这个共识:股东一旦投钱进公司, 钱就是公司财产,不再是私人财产, 如果出现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交叉使用的情况,股东之前很容易产生分歧,还有可能会涉及挪用资金罪等刑事案件。 3、 朋友之间合伙创业,往往羞于谈及权力、利益、责任分配问题,而且在准备创业时更注重如何在外部开拓业务而不重视内部建构。但是在创业初期的激情过后,公司发展壮大后或遭受挫折时,就很有可能会在上述问题上产生纷争,所以,创业开始股东之间就要 设定好合伙协议或公司章程等制度性文件 来明确股东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在文件中,创业者可以就各自占创业事项多少利益比例,各自承担的债务比例,各自的工作内容,如何引入新的创业伙伴和退出机制等问题都一一的做出明确约定。一旦发生法律纠纷,这些制度性文件即是保护所有人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关于股权分配的建议
分配股权之前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试举一例供参考:
ABC三人好友拟设立英文培训公司,A有独家的英语培训技巧,B擅长组织管理,C擅长销售,三人各自出资10万,注册资本30万。预计年利润在30万左右。
那么从三人的重要性来看公司经营当中可能A是核心人物,再好的销售没有好的课程也无法走远,自然公司的组织管理也就更谈不上;当然C次重要,如今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一个好的销售势必能够加快公司的盈利的进程,自然AB也就有更好的动力进行工作;B最后,好的技术加上好的销售,那么B的存在就如同锦上添花。 (具体的重要性应当由三人达成共识才行)
所以资金股方面如果是1:1:1,那么人力股方面就是x:y:z,合计就是x+1:y+1:z+1,那么针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及分红建议如下:
A持股: x+1%
B持股: y+1 %
C持股: z+1 %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需要由三人明确企业核心是谁,应当保证企业的控制权不能过于分散,以免B因为后期的分红产生意见而三人股权过于分散导致公司经营陷入僵局。同时可以在章程中就特殊事项进行约定必须经过多少表决权通过之后方能履行。
以上的所有数据仅是举例,目的在于让提问者清楚除了资金以外,还需要明确人力贡献度的大小。
如果王够强,就一个王两个二模式。
第一,以出资比例的百分比计算决定
第二,股东约定好并签署协议
朋友之间最好不要一起开公司。为什么这样说呢?
现如今开公司易,公司赚钱难。在此过程中,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如果意见、方向不一致,经常会闹得不愉快。
我就和曾经的同学也是朋友开过一家广告公司,主要做DM(广告直投杂志),当时的股份是55开,各占50%。当时觉得很合理,很公平。可是到了关键时候,就出大麻烦了!
一次,公司资金短缺,需要对外融资。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想要占股80%,出资500万。在决定要不要这笔投资的节骨眼上,我的朋友(同学)态度很坚决,不同意;而我认为公司没有收入,每月已经没钱给员工发工资了,还欠着印刷厂十几万,这时有人雪中送炭已经是烧高香了。这笔投资就是公司的救命钱,我同意接受投资人的条款。
因为我们俩在合伙的公司股份各占一半,双方不能形成一致决议,那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么稍纵即逝。最后,我们的公司以人员解散、公司注销收场。
所以,朋友好比鱼,生意好比熊掌,不可兼得也。 把两者混在一起,今后大概率是连朋友也做不成了,甚至成为后半辈子的冤家。
如果你真的想好要和朋友一起开公司,那就一定要把公司的股权架构设计好。那么,该如何分配股份呢?
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股权?具体包括哪些权利呢?
股权是出资人投资公司而享有的权利,来源于出资人对投资财产的所有权。 出资人对公司的投资实质上是对投资财产权利的有限授予,授予公司的财产权利成为公司法人对投资财产的财产权,保留下来的权利及由此派生的衍生权利就成为出资人的股权。
接下来,给股东多少股,实际上是关于股东贡献综合评价的问题。作为股东,无外乎出钱还是出力,有3种情况 :
一般的操作是,按出资额来分配股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出多少钱占多少股。即便股东只是出力,我们也会给这些非金钱的要素进行估值,给予相应的持股比例。
但是,企业初期的 股权 结构设计往往放大了出资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一个事实,大部分企业在渡过初创期之后对资金的依赖大大减少,反而,出力的人,特别是技术、管理甚至销售岗位的人于企业更为重要、更为关键。初期确定的 股权 结构虽不合理,但是会产生“锚定效应”,后期调整往往难上加难,甚至是引发股东战争。
股东贡献的考量至少要包括资金、资源、专利、创意、技术、运营、个人品牌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价后确定股东的基本持股比例。在基本持股比例之上再结合后续的业绩、管理、营销等诸多方面贡献,确定一个可调比例,特别是分红上的可调比例,实现 股权 的动态调整。
下面这张图是公司股权的几个关键比例:
如果你是这家公司的发起人(创始人),你一定要非常清楚 股权持有比例的三个“黄金线”。
当然,具体因每个公司情况不同,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表决权的分配方案必须在公司章程中载明才具有法律效力。
乔布斯就曾经因为股权没有设计好,被赶出自己创立的苹果公司。1985年4月12日,乔布斯当时没有一票否决权,被董事会释去权力,扫地出门。因此,1997年,乔布斯重回苹果时,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求当时的董事会让他当CEO,并根据自己的意志重组了董事会,完全将董事会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我的建议是:如果是两位创始股东,最好是73、64或82这样的比例,双方能互补,但一人必须独大;如果是三人或以上,主要一位股东也要相对控股,最好是绝对控股,即持股6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