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家 史上的 强大脑 斯坦

物理学家人物小传(二)人类历史上的最强大脑——爱因斯坦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6-30 02:20:05 浏览30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低起点,幼年家庭启蒙

1879年爱因斯坦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电器作坊里。幼年的爱因斯坦并没有显示出很聪明,反而是有些愚钝。他三岁多才能开口讲话,甚至直到9岁时讲话还不通畅。然而在作为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接受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而且他的母亲非常喜欢音乐,在她的影响下爱因斯坦 6岁时开始练习拉小提琴。

好朋友引导,小学找到热爱

1886年,7岁的爱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学校读书。小学和中学时,爱因斯坦的成绩稀松平常。可是在1889年,他的大学生的好朋友塔尔梅引导爱因斯坦,他开始热爱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12 岁时,他就读了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多年以后他仍深情的回忆这本小书:“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之后的爱因斯坦凭借着强悍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开始了积极的自学。 1891年,13岁的他自学了欧几里德几何,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2年后,15岁的爱因斯坦开始阅读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著作。

1894年,15岁的爱因斯坦随全家迁到意大利。在慕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非常厌恶学校的军国主义教育。他自动放弃学籍和德国国籍,前往米兰。 1895 年,爱因斯坦就自学完微积分,并转学到瑞士的州立中学。

不尽如人意的青年时代

1896年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21岁的爱因斯坦在毕业后,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这篇论文于第二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

但是爱因斯坦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遭到了一些教授的批判。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先是在温特图尔中学技术学校担任代课教师,后来又做了3个月的家庭教师。

落寞的凤凰是为了羽化

1901年他加入了瑞士国籍。 1902年他被瑞士专利局录用为三级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在这段时间里,爱因斯坦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

1902年 ,爱因斯坦发表《关于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运动论》,提出热力学的统计理论。

1905 年,科学界称为“爱因斯坦年”。年仅 26岁的爱因斯坦,在3月到9月的半年中,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四篇重要论文。他这一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革命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理论”的提出,直接导致了物理学理论革命性的发展。同在1905年他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

平淡水面下暗流涌动

1908年爱因斯坦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年他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

1914年,爱因斯坦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相对论的发展和证实

1915年,36岁的爱因斯坦提交的论文《引力的场方程》。这篇论文宣告了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逻辑结构已经完成了。第二年的春天他又发表了总结性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和一本科普性的小册子《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根据相对论的推算,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1919年,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通过日全食观测结果证实了这一点。这一结论彻底推翻了人们一直以来对时空稳定不变的认识。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1916年爱因斯坦发现一个力学体系变化时,必然发射出以光速传播的“引力波”。由此他提出了“引力波理论”。这一理论直至爱因斯坦逝世 24年后的1979 年方才证明了“引力波”存在。

1917年,爱因斯坦发表了《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所做的考察》。他用自己建立起来的“广义相对论”,研究了宇宙的“时空”结构。他分析了人们的“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传统观念与广义相对论不协调。他认为“宇宙是一个具有有限空间体积的自身闭合的连续区,以科学论据推论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无边的”。这使“宇宙学”摆脱了纯粹“猜想”进入现代科学领域。此后爱因斯坦为了使广义相对论涵括引力场、电磁场,他把相对论的发展推衍到第三个阶段——统一场论。可是,他的思想精髓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能真正领会。

1937年,爱因斯坦在助手的协作下,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和时间,物质和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

既是高高在上的权威科学家,也是关心民间疾苦的普通人

爱因斯坦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33年希特勒上台,由于爱因斯坦是犹太人,成为迫害对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爱因斯坦公开进行反战活动,他参加了各种演讲和宣传活动,反对法西斯的暴行,为争取犹太人的生存权利而大声疾呼。他希望看到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而不希望创立一个犹太国。而且他反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支持黑人的解放运动。

1940年爱因斯坦入了美国国籍。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他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他写了一封给美国公民:“我们将此种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学家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优先负起责任,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1955 年,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名发表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战后,他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维护和平运动、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5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葬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把自己的大脑供给医学研究,身体火葬焚化,骨灰秘密地撒在无人知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