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颛臾王

有关《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在线等!尽快!?《季氏篇》16.1季氏将伐颛臾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07 15:51:56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有关《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在线等!尽快!

、颛臾是参与国家政策的(是社稷之臣也),是兄弟之邦,讨伐颛臾为不义,季氏之祸不在颛臾而在萧墙(祸起萧墙)
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还是儒家的老观念,因为先王让颛臾主管祭祀蒙山,而且在鲁国的境内,是国家大臣,要讨伐的话不符合礼义。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无乃: 是: 过: 以为: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论据?举例说明。
3、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二)阅读《长亭送别》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前四句所写的景与送别有何关系?
2、分析“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修辞方法与含义。
3、这段曲词表现了莺莺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文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2、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理: 原:
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1、揭示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初: 寤生: 亟: 弗:
2、分析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3、这段文字中姜氏偏爱共叔段的表现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了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1、“九斤老太……康健。六斤…..新近裹脚 ,……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2、这种描写方法对于深化小说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3、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二)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1、这段文字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2、文字中人物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3、沙子龙“叹一口气”的原因是什么
SB 肯定会攻打啦 利大于弊 攻打后好处多多 而且当时没人和季 对抗了 可以统一鲁国 对鲁国是好的 历史记载也是如(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无乃: 是: 过: 以为:
2、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论据?举例说明。
3、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二)阅读《长亭送别》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前四句所写的景与送别有何关系?
2、分析“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修辞方法与含义。
3、这段曲词表现了莺莺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文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2、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理: 原:
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1、揭示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初: 寤生: 亟: 弗:
2、分析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3、这段文字中姜氏偏爱共叔段的表现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了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1、“九斤老太……康健。六斤…..新近裹脚 ,……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2、这种描写方法对于深化小说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3、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二)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1、这段文字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2、文字中人物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3、沙子龙“叹一口气”的原因是什么
1、颛臾是参与国家政策的(是社稷之臣也),是兄弟之邦,讨伐颛臾为不义,季氏之祸不在颛臾而在萧墙(祸起萧墙)
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还是儒家的老观念,因为先王让颛臾主管祭祀蒙山,而且在鲁国的境内,是国家大臣,要讨伐的话不符合礼义。

《季氏篇》16.1季氏将伐颛臾

16.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孔子曰: “ 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冉有曰: “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孔子曰: “ 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冉有曰: “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

孔子曰: “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注释】

▲颛臾:古国名,以“风”为姓。春秋初期鲁国附庸。西周初期,成王封之为颛臾王,周天子给颛臾国的主要任务就是祭祀蒙山。

▲东蒙主:主祭蒙山。蒙山,又名东山、东蒙。地处山东省临沂市西北、沂蒙山区腹地。《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里的东山指的就是蒙山。近代,蒙山是沂蒙山革命老区的象征。

▲社稷之臣:附庸于大国的小国。朱熹《论语集注》“社稷,犹云公家。是时四分鲁国,季氏取其二,孟孙、叔孙各有其一。独附庸之国尚为公臣,季氏又欲取以自益。”

▲夫子欲之:夫子指季孙。

▲周任:周时大夫。《集解》马融曰:“周任,古之良吏。”其人正直无私,疾恶务去。《左传·昭公五年》:“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又《隐公六年》:“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后世为官从政者多服膺(道理、格言等牢牢记在心里;衷心信服。)其言,以其人为楷模。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个职位,不行就辞职不干。“陈”,拿出来展示。“就”是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列”是职位。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相,指引导盲人走路的人。站不住的时候不去扶(他),摔倒了不去搀扶(他)那么还要你这个引导盲人走路的人做什么?引申的意思是,在危机的时候你不援助,要你做什么?

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

▲虎兕出于柙:兕,野牛,古代指犀牛(一说雌性犀牛)。柙,关野兽的木笼。

▲龟玉毁于椟中:龟玉,指龟甲和宝玉,古代认为是国家的重器,龟甲多用于占卜,宝玉多用于祭祀。椟,木柜,匣子:买椟还珠。

▲是谁之过与:钱穆《论语新解》“失虎毁玉,乃典守(主管、保管)者之过。二子仕于季氏,季氏有失,不能谏,亦不得逃其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固而近于费:固,指城郭完整坚固。费指费邑,季孙氏私家封地。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种,不肯说自己想要,而偏要找借口。疾:痛恨。夫:代词,那种。舍:舍弃,撇开。辞:托辞,借口。

▲有国有家者:诸侯国和有封地的卿大夫之家。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担心物质稀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公平。不担心国家贫穷,而担心社会不安定。

“均”是公平公正,多劳多得,各得其份。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吃大锅饭,平均分配是不可取的。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份,就没有所谓的贫穷。社会和谐就不会觉得稀少。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萧墙之内:萧墙,是古代国君宫室大门内(有人说是大门外)面对大门的门屏,又称“塞门”、“屏”,和后代民居大门的照壁有点相似。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外人的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臣子要到宫室里晋见君王,进宫室首先要经过萧墙,所以萧墙之内指的就是宫内。“萧墙之内”,孔子认为季孙之忧不在外部,而在国内。萧墙之内指的就是鲁国国君的宫内,也就是鲁国国君。

春秋末年,鲁国的政权掌握在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大夫之手。颛臾是鲁国的附属国,靠近季孙氏的封邑。季孙氏害怕鲁哀公借助颛臾的力量,收拾他以夺回权力,于是想先下手为强,决定派兵攻打颛臾。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正在季康子手下做事,于是就此事来征求孔子的意见。“萧墙之内”即指鲁君。

【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孔子说:“冉求!这应该是你的过失吧。颛臾从前的国君是被周天子封为祭祀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是季孙氏想要讨伐他,我和子路都不主张这么做。”

孔子说:“冉求!周任说过:‘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施展才能就辞职不干。’遇到危险却不去帮助,跌倒了却不去搀扶,那辅助的人还有什么用呢?而且你说的话不对,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将来必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说自己想要,偏要找借口的做法。我听说诸侯国和卿大夫家,不担心物质稀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公平。不担心国家贫穷,而担心社会不安定。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份,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怕稀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做到这些,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搞好礼乐教化吸引他们过来,他们来了以后,就帮助他们安定下来。如今,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人心涣散却不能稳定局面,却谋划在国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吧。”

【学而思】

“后世必为子孙忧”是小人所思,见识浅薄的人考虑的不是发展自身,而是消灭潜在的对手。子孙不成才,即使是家财万贯,富甲天下,也会被子孙挥霍光。子孙若是有能力,又何必现在就考虑子孙的忧患呢?

清朝政治家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如果子孙后代像我,我把钱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的斗志;子孙不如我,留钱给他使他好逸恶劳,留的钱越多越是增加其过错。)

国家层面也是如此,国家内部繁荣昌盛,安定和谐,其它国家的百姓必然向往投奔,又何必要靠发动战争来求得国家稳定呢?2020年的一场疫情,外国民众分分向往中国,都想来中国避难,充分证明了我国制度优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正如孔子所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政体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国家之忧不在外而在内,只有保证了本国人民的利益,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西山万寿宫的故事

  西山万寿宫
  西山万寿宫坐落于距南昌市西南三十公里的西山逍遥山下,是为纪念著名道家人物许真君所建。道教认为除了凡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的处所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许真君栖身修炼的西山则为第四十福地。因他在此仙逝,故又称“飞升福地“。
  许真君,姓许名逊,字敬之,曾任蜀郡旌阳(今四川德阳县)令,所以又称旌阳先生。在新建县西山修身炼丹时,江西一带水患严重,传说中的真君仗剑布阵,斩杀蛟螭,为乡里立下治水之功。许逊还粗于医道,为人治病,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蜚声远近。
  西山万寿宫始建于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初名许仙洞,南北朝改游帷观,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升观为宫,皇帝亲书“玉隆万寿宫”赐额。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订下诏书,以西京崇福为蓝本重建,兴建了正殿、三清殿、老祖殿、谌母殿、蓝公殿、玄宗殿和玉皇、紫微、三官、敕书、玉册五阁,以及12小殿、7楼、3廊、7门、36堂,规模之大,“埒于王者之居”,成为中国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明朝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皇帝题额“妙济万寿宫”,对宫内建筑又作了重大修葺,至清朝又增建了关帝阁、宫门。以后又历经废兴,至解放时,仍存五殿和院墙、山门、仪门等。
  宫门之内,正殿琉璃为瓦,重檐画栋,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绣金帷里,真君塑像坐中央,坐像头部为黄铜铸成,重500斤。12真人分列两旁,吴猛、郭璞站立坛前。高明殿等三殿之前,6株参天古柏苍老遒劲,四季常青,相传最大一株为许真君亲手所植。宫门左侧的八角井,相传当年许真君铸铁为柱,链钩地脉,以绝水患。
  万寿宫香火极盛,特别是每年农历八月伊始,为纪念许真君生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前来赶会进香和游览的人络绎不绝。
  交通:南昌市公共交通车117路可以到达。
  门票:10元

哪个皇帝游览过山东蒙山

《论语》中记载:颛臾王曾到蒙山祭祀。相传以风为姓的东夷部落首领太皞,在远古时代就建立了颛臾方国。西周初期,成王封之为“颛臾王”,周天子给颛臾国的主要任务就是祭祀蒙山。
后世游览过山东蒙山的皇帝:唐玄宗、清帝康熙、乾隆。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东山在哪

  四书之一的《孟子》中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的“东山”即指蒙山。
  蒙山古称“东蒙”、“东山”,为泰沂山脉的一个分支,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5%, 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东方养生长寿圣地。其主峰龟蒙顶位于平邑县境内,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因其酷似一巨大神龟伏卧于云端天际而得名,它与泰山遥遥相望,被誉为“岱宗之亚”。在龟蒙顶左侧偏南2里许,有“望海楼”, 为孔子东眺大海之处,今楼不存,仅存遗址。望海楼附近有“圣憩石”是孔子登山休息之处。有孔子小鲁碑,上书“孔子小鲁处”。据考证,孔子曾沿泗水、卞桥、仲村一线登上龟蒙顶,在蒙山西侧10公里处,有一村名为“子宿村”,是孔子登东山的夜宿之地。
  蒙山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众多,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被古人视为“华夏神山,天下大宗”。自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就封人类始祖伏羲太昊的后代颛臾王在此建立了颛臾国。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山东临沂最大的千年道观在哪里

提起山东的名山,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泰山,泰山是五岳之一、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其地位之高位居五岳之首,享有“五岳独尊”的美誉。除了泰山外,山东不乏名山大川,只是在泰山的光环下知名度没那么高罢了,“蒙山”就是山东名山之一。

蒙山,位于山东临沂市西北,地处沂蒙山腹地,为山东第一大山及仅次于泰山的第二高峰,因此有着“亚岱”之称,孔子曾登东山(蒙山)而小鲁。如今的蒙山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也是我国首座“中国生态名山”,深受游客的喜爱与欢迎。

在去往蒙山游玩时,在蒙山脚下遇到了一处道教建筑群,即蒙山万寿宫,位于临沂市平邑县柏林镇境内,是游览蒙山主景区以及攀登蒙山主峰龟蒙顶的起点,整个建筑群包含古蒙祠、万寿宫两处建筑群遗址以及现代新修建的建筑,四周为群山环绕,景致不错。

入口处耸立着几座现代新修建的牌坊,其中一座牌坊上题写有“道法自然”的匾额,“道法自然”四字出自老子李耳的《道德经》,阐述了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者遵循道的自然而然的规律,这与蒙山这座道教名山、世界养生长寿圣地是非常贴合的。

在万寿宫前还可以看到一口巨大的“鼎”巅立于广场上,为“福寿康宁鼎”,其造型非常庞大,直径6.19米、高9.99米,据说为建造这座大鼎使用了石料近500方,其重量也达到了600多吨,为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鼎,远远的望过去,给人的感觉格外的震撼肃穆。

蒙山万寿宫,古时称为古蒙祠,在北宋宣和五年时,宋徽宗赵佶册封封古颛臾王为英烈昭济惠民王,并将古蒙祠改名为“英烈昭济惠民王庙”,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对颛臾王非常尊敬,在他去世后经常会到这里来祭拜他。

众所周知,宋代时期道教盛行,由此被更名为“万寿宫”,当时的万寿宫香火也是十分旺盛,拥有道众多达300多人,道观建筑规模也是十分庞大,每逢农历的三月三还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届时总是一幅游客云集、香火旺盛的画面。

不过,伴随着佛教的盛行,万寿宫逐渐没落,建筑也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筑出现了损坏,如今我们看到的万寿宫是在近代修建的,其建筑群坐北朝南,在山门前修建了玉皇殿,穿过玉皇殿为万寿宫的主体建筑三清殿。虽然万寿宫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幅古寺新颜的画面,但也颇具当年的气势,只是游客不多显得有些冷清罢了,毕竟大多数人到这里游玩都是冲着龟蒙顶而去。

万寿宫所处位置依山傍水,院落中种植了数量颇多的植木,有乔松、古桧、雪松、黑松、水杉等700余株,其中在玉皇殿前还有一棵非常名贵的树木,为明朝嘉靖年间栽种的文冠果一棵,至今依然枝叶繁茂、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