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彭苏萍和毕银丽什么关系
是共同进行科学研究的学术伙伴。
由彭苏萍院士与毕银丽教授共同撰写的“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与战略思考”在《煤炭学报》第4期刊登后,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安徽理工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一、安徽理工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测绘
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采矿工程、地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预防医学、工程力学、物联网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安徽省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截至2014年底):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岩土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应用化学、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环境工程
二、安徽理工大学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学校占地近3200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矿业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 合肥工业大学 ,1971年与煤矿有关的学科专业等整建制迁回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1963年淮南矿业学院大部迁至山东泰山后,留下部分组建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淮南煤炭学院。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期间,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1998年学校由煤炭工业部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职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创新人才长期项目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2人。学校还有一支由20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6人。拥有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重大项目团队3个、重点项目人才团队2个。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7个学院(部)。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6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获批2个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榜上有名,其中6个学科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拥有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2016年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0万余名。恢复高考后的毕业生中,彭苏萍、袁亮、陈湘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学校首批入选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全国50所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全国99所高校);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七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连续两年在全省就业动态监测体系测评中获第一名。学校在《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100》排行榜榜单中位居全国第64名。学校是全国“挑战杯”竞赛发起高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学科和体育竞赛中获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00余项,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入选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学生中有获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
学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发起成立“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十二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0余项,其中 “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0余项,科研到校经费超6亿元;“十二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中国专利奖1项;获教育部、安徽省及国家行业协会等科技成果奖励2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00余件。学校拥有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以及部(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院士工作站等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31个。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波兰、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派遣人员到国外高校讲学、访问、攻读学位、开展科技合作,互派留学生。常年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
安徽理工大学是211院校吗
安徽理工大学不是211。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学校占地约3200亩。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部)和一个直属附属医院。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7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全校教职工43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具有高级职称人员97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4人,省部级人才80余人,400余名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其中双聘院士28名。
以上内容参考:安徽理工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政策支持,上汽长城加码布局,氢燃料乘用车驶入快车道
政策再次眷顾氢燃料电池 汽车 。而在此前,多个部门和地方陆续出台了燃料电池 汽车 的政策, 汽车 企业也开始发力布局。
9月13日,上汽集团发布了“氢战略”,并发布首款氢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同一天,长城 汽车 透露,95kW乘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发动机已成功搭载长城 汽车 即将推出的首款燃料电池SUV;7月,广汽首款氢燃料电池乘用车Aion LX Fuel Cell也首次亮相。
一直以来,我国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推广主要集中在商用车层面,乘用车领域进展缓慢。如今在政策引导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加快了步伐。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核心技术、成本问题,仍是影响氢燃料电池 汽车 发展的阻力之一。
燃料电池 汽车
迎来示范应用支持政策
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被认为是实现车辆“零排放”的重要解决方案,氢燃料电池 汽车 也持续获得政策的支持。自2019年氢能源产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国家政策数次提及氢能产业及燃料电池 汽车 技术的发展,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新一轮发展规划。
今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调整补贴方式,开展燃料电池 汽车 示范应用,明确“以奖代补”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 汽车 产业链。今年5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就《关于开展燃料电池 汽车 示范推广》发布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以奖代补”奖励细则,还强化了加氢站建设补贴。
在此之前,有消息称,目前燃料电池 汽车 示范城市申报已启动,包括上海、北京、山东、山西等多地已明确申报或出台申报方案。业内普遍预期,随着申报工作的启动,燃料电池“十城千辆”正式文件出台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燃料电池 汽车 在各地的落地也在提速。9月8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力争2025年前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 汽车 突破1万辆;6月17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提出,累计推广燃料电池 汽车 1万辆,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5万台、整车产能2万辆。
上汽、长城等多家车企
相继加码布局
一边是政策层面的支持引导,一边是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加速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布局。
9月13日,上汽集团“氢战略”发布: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上汽捷氢 科技 达到百亿级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上汽集团还发布了首款高端氢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
上汽大通方面表示,MAXUS EUNIQ 7的发布,代表着继2017年国内首款燃料电池宽体轻客FCV80商业化运营后,正式踏入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
同日,长城控股集团旗下未势能源也发布了包括95kW乘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发动机、最大可拓展至150kW的平台化燃料电池堆及70MPa高压储氢瓶阀及减压阀等产品。同时,长城 汽车 方面透露,95kW乘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发动机目前已成功搭载长城 汽车 即将推出的首款燃料电池SUV,将于2021年实现量产。
早在今年7月,长城 汽车 发布“柠檬”模块化平台时就曾透露,该平台可适配氢燃料电池动力方案,匹配第二代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后,所打造的车型可实现1100公里续航里程。
今年7月,广汽集团也发布了首款燃料电池乘用车——Aion LX Fuel Cell。新车搭载了自主集成开发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发布会上透露,首批氢能源车计划将在今年年内开始示范运行。
广汽首款氢燃料电池乘用车——Aion LX Fuel Cell。
长期以来,我国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推广主要集中在商用车层面,乘用车领域进展缓慢。
数据显示,今年1-8月,燃料电池 汽车 产销分别完成567辆和578辆,同比分别下降52.3%和48.6%,不及市场预期。
燃料电池乘用车
仍有核心技术、成本等问题待解
“燃料电池乘用车受基础设施制约较大,目前来看更适合先应用于商用车领域,围绕加氢站进行运营,并在公共交通、物流以及城市出行等领域中率先落地。”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坦言,新发布的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更多是针对城市出行领域。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投入运营加氢站52座;2020年上半年,国内共建成11座加氢站。按照2016年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规划,到2020年我国加氢站数量将达到100座。从目前我国的加氢站建设情况来看,尚未达成此前的规划目标。
除基础设施迟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外,成本也是氢燃料乘用车推广的一大掣肘。今年4月份,奔驰母公司戴勒姆集团宣布将终止氢燃料电池的乘用车研发计划,这意味着这项自2013年起与福特和日产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宣告停止,设计开发的奔驰GLC F-CEL车型也面临停产。戴姆勒官方表示,放弃燃料电池项目的核心原因是制造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成本太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彭苏萍表示,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链长、技术密集,涉及到上游的制氢、输氢、储氢、加氢和下游的氢发电、供热等。产业链要想实现降本,需从两端入手,即重点在制氢与燃料电池制造方面进行成本控制。在彭苏萍看来,成本降低可以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
蓝青松表示,“成本和规模相关。燃料电池的生产和销售主要受限于许多因素,很多部分都是实验室级的供货,这正是成本的主要问题。上汽氢燃料电池车的成本正在大幅度下降,主要的成本目前集中在电堆,但其也有着较大的成本下降空间。”
彭苏萍还指出,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和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卡脖子”技术分布在氢能产业的多个环节,急需打破技术封锁,包括氢气储运技术存在短板、相关核心设备主要依靠进口等。
在捷氢 科技 总经理卢兵兵看来,核心技术是影响氢燃料电池 汽车 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们的电堆中有58个一级零件,全部可以实现国产化和自主研发。但在这些一级零件的上游,原材料依然涉及到进口。”
可喜的是,据卢兵兵透露,近几年燃料电池的材料、技术、工艺与规模都有了一定的突破,成本仅为几年前的1/4或者1/5。
内蒙古科技大学有多少人
根据2022最新数据排名,内蒙古科技大学在国内排名为340,在省内排名为第7,排在其前面一位的是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全面开展合作。学校引进智力,促进发展,先后聘请彭苏萍、薛其坤院士等168名专家来校讲学、开展学术交流、任兼职或客座教授。
彭苏萍的科研获奖
2004年,获孙越崎能源大奖、光华工程科技青年奖。
(一)国家级奖
1 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矿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及其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获奖证书编号:J210-2-04-R01
2 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煤层顶板稳定性地质预测技术与方法》,获奖证书编号:04-2-007-01
3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中高煤阶煤层气地质理论、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
(二) 省部级奖
1 2001年度煤炭科技进步特等奖:《煤矿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及其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2006-4-18获奖证书编号:2001-T01-R01
2 1998年度煤炭科技进步二等奖:《煤层顶板稳定性地质预测技术与方法》,获奖证书编号:98-2-03-01
3 1999年度煤炭科技进步二等奖:《应用三维地震信息和地质预测技术对煤层顶板控制与管理的研究》,获奖证书编号:99-2-02-01
4 2000年度中国高校科学技术(推广类)二等奖:《三维地震信息和地质预测技术用于煤层顶板控制与管理》,获奖证书编号:2000-232
5 2002年度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复杂地质条件下战略导弹阵地围岩探测技术及控制对策》,获奖证书编号:
6 2011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倾角煤层地震成像、煤厚预测及陷落柱探测研究》
7 2012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浅埋深矿井复杂地质构造综合物探技术 》
获专利和软件版权情况:
1. 2002年度发明专利:《 防爆地质雷达采集系统》,01109040.5(公布号)
2. 2001年度发明专利:《地质雷达防爆天线外壳》,99107711.3(公布号)
3. 2002年度发明专利:《智能三分量地震检波器》,02116297.2(申请号)
4. 2002年度发明专利:《多波多分量地震数据采集系统》,02124275.5(申请号)
5. 2002年度实用新型专利:《地质雷达碟型天线屏蔽罩》,03200054.5
6. 2002年度软件著作权:《地质雷达处理分析系统》,005408
7. 2002年度软件著作权:《三维地震解释系统(微机版)》,200310097
荣誉称号
1997年,入选煤炭工业部学术带头人;200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2005年,领导的团队被评为教育部首批优秀研究团队;
2006年,被评为 “国家653工程”煤炭地质与测绘领域首席专家;
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为该学部最年轻的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