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侍”

祸乱东汉的“十常侍”都有谁?《三国演义》说错了一半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6-29 21:50:11 浏览8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时期之一,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更是直接导致了东汉王朝的加速覆灭,所以后世素有“西汉亡于外戚,东汉亡于宦官”之说。

把东汉王朝加速推向灭亡之路的“十常侍”宦官集团是些什么人呢?熟悉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朋友可能会记得,《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就有交待:“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遵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这段话不仅列出了“十常侍”的具体名单,还交待了东汉末年民怨四起、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就是“十常侍”受宠作乱,干扰朝政,祸国殃民。

东汉十常侍之首张让

“十常侍”是汉灵帝时期的一个宦官集团,不知道是罗贯中笔误,还是故意“演义”, 《三国演义》中的“十常侍”,宦官数量和人员构成,都与正史记载相差不少。据《后汉书》记载, “是时让、忠及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皆为中常侍,封侯贵宠”。 可见“十常侍”并非十人,而是十二人,这十二人都在汉灵帝时期任中常侍之职,古人为便于称呼,取其整数称之为“十常侍”。

从具体名单来看,《三国》版“十常侍”不但人数少了两人,十人中有五人并不在正史所载“十常侍”之列,即封谞、曹节、侯览、蹇硕、程旷。

这五人中,曹节、侯览是桓帝时期任中常侍的权阉,灵帝即位前期已去世。

蹇硕并不是中常侍,是灵帝时期的一名小黄门,后来灵帝设立西园军八校尉,任命蹇硕为上军校尉,统领西园军,曹操、袁绍等皆为其部下。

程旷只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一个人物,正史中并无记载。

五人中只有侯览是灵帝时期的中常侍,但他不在正史所载“十常侍”之列。

东汉十常侍图

《三国演义》中漏掉的孙璋、毕岚、栗嵩、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七人,与张让、赵忠、夏恽、郭胜、段珪共十二人组成的“十常侍”宦官集团,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灵帝一朝,深受宠信,汉灵帝曾不止一次在众人面前说过“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灵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整日纵情声色,朝中事务皆委于“十常侍”,给宦官集团专权乱政提供了条件。灵帝一朝,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集团纵容灵帝首开卖官先例,搜刮钱财。“十常侍”集团任人唯亲,恣意妄为,大肆封赏家族亲友,导致他们的亲族家人遍布天下,横征暴敛,祸害百姓,民怨沸腾,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

汉灵帝纵情声色

郎中张均多次上书朝廷,指出黄巾起义之所以能一呼百应,主要就是因为“十常侍”祸乱朝政,随意封官,父子兄弟在各地为非作歹,百姓求告无门,无法忍受才聚众起义。建议朝廷“立斩 ‘十常侍’,悬首南门以谢万民,则民变自消矣!”昏庸的灵帝竟将奏章拿给“十常侍”传看,并怒斥张均说:“难道‘十常侍’就没个好人吗?!”后来,“十常侍”诬告张均与黄巾军勾结,灵帝下令逮捕张均。张均在狱中被活活打死。

侍中向栩和谏议大夫刘陶也屡次上书,直斥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是宦官做恶,奏请朝廷斩除宦官,平息民愤。张让等“十常侍”都反咬一口,谄害向栩和刘陶暗中和黄巾军通谋,二人皆被下狱,折磨而死。

汉灵帝刘宏

多行不义必自毙。权势熏天的“十常侍”兴风作乱,祸国殃民,不仅点燃了东汉覆灭的导火索——引发了东汉最后一次“戚宦之争”,最后外戚、宦官两败俱伤,让董卓钻了空子,控制了朝政,也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公元189年,汉灵帝病亡。在扶立新帝问题上,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与西园军首领、宦官蹇硕发生矛盾。蹇硕欲先发制人诛杀何进,“十常侍”集团中的郭胜因与何进是老乡,泄密后何进抢先一步除掉蹇硕。后又在袁绍鼓动下,调董卓带兵进京,想借力杀尽以“十常侍”为首的所有宦官,消息泄露,“十常侍”先下手为强,设计砍了何进的脑袋。袁绍借机带兵屠杀宦官2000多人,“十常侍”全部丧命,东汉宦官专权局面彻底结束。

但董卓抢先一步挟持了汉少帝,并于同年将其杀害,立汉献帝刘协为帝,从此把持朝政,引发天下大乱,东汉王朝名存实亡,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拉开了序幕。